好歹也是母子一场,慈禧为什么在最后时刻毒杀光绪?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于中南海瀛台的涵元殿,这位多灾多难的皇帝终于结束了自己悲催的一生。

然而,他的死至今仍是一个悬念,他究竟是自然死亡,还是被人谋杀,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事实上,光绪自被囚禁于瀛台,就一直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光绪是个尊严感很强的皇帝,也是一个有大志的皇帝,过着囚犯的生活,其心情之压抑我们可以想象。

十几年生活在一座孤岛上,光绪曾多次感叹自己还不如汉献帝。光绪知道,自己虽然名义上是个皇帝,但性命随时不保,一旦慈禧不需要自己,就可以直接把自己抹掉。光绪是慈禧的政敌,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怀疑光绪是被人谋害的。慈禧晚年,感到来日无多,很担心光绪复出,重操大权。只要光绪掌权,慈禧在地下都不安稳,为何?

因为慈禧生前一再迫害光绪,她担心自己死后,光绪会怠慢自己,会像伍子胥和顺治那样“鞭尸”。恰好光绪死后二十四小时,慈禧也驾崩了,所以人们有理由怀疑,慈禧在知道自己来日无多后,先让人下手毒死了光绪。

也有人认为光绪是正常死亡,我们来看看这个观点。

在清朝的正史中记载光绪是正常死亡,内容不外是光绪生病了,而且病入膏肓,御医治不好。这种看法貌似有道理,因为光绪从小身\\_体就不好,长大后也是多病,加上心情抑郁,早逝的概率确实很大。

根据清宫档案的记载,光绪的病状主要是虚痨病,外加精神抑郁,导致五脏六腑都受损,阴阳两虚,气血双亏,最终神离魄散而死。用现代的医学观点就是,光绪有肺结核和心肺功能衰竭之病。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依据清宫史料的记载,正史从来是不可尽信的,但又不能完全不信,所以才需要后人辨析。光绪有病是真,但光绪诊治的整个过程都是由慈禧监控的。慈禧让奕劻负责为光绪治病,所以任何医生如果没有得到奕劻的批准是不能进入瀛台的。这就意味着光绪的生死操纵在慈禧的手中,慈禧如果想伪造病情只是举手之劳。

持谋杀观点的人,在凶手问题上有许多分歧。

有人认为杀害光绪的凶手是袁世凯,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提到,戊戌变法时,袁世凯辜负了光绪的信任,在关键时候倒向了慈禧。袁世凯担心慈禧死后,光绪掌权,自己会受到追惩,所以动手除掉了光绪。在光绪驾崩的前一天,袁世凯派人送来了药丸。光绪恨袁世凯可能是事实,但当时袁世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还有人说光绪临终前嘱托隆裕太后和载沣,让他们除掉袁世凯,为自己报仇。尽管袁世凯有作案动机,而且跟奕劻的关系铁,确实也有杀掉光绪的能力。但这个说法缺乏证据,溥仪的说法也是从一个老太监口中得知的,老太监也是听别人说的,口口相传的东西往往不可信。

也有人认为谋害光绪的是李莲英。

李莲英跟光绪的矛盾由来已久,慈禧重病之后,李莲英惶恐不安,便同慈禧合谋害死了光绪。慈禧的女官德龄便持有这种看法,她在书中写道:“万恶的李莲英眼看太后的寿命已不久,便暗自着急起来。他想与其让光绪掌了权来跟自己算账,不如还是自己先下手为好。经过几度的筹思,他的毒计便决定了。‘近来奴才听许多人说,万岁爷的身-子很不好。’凑着一个机会,他就悄悄地对太后说,语气是非常的--奸-猾。‘奴才愿意去瞧瞧看,或者可以使他的身\\_体好起来。’他这一串说话的深意,当时太后究竟有没有听清楚,实在没有人敢断定了。但为稍存忠厚起见,我们不妨姑且说她病中精神恍惚,所以没有窥测到李莲英的真意。就在李莲英说过这番话的第二天,光绪便好端端地害起了厉害的病来了。”

德龄女士的文字非常不客观,太多渲染和主观臆断。虽然她的话不足为信,但李莲英确实是有嫌疑的,李莲英肯定与光绪有矛盾。英国人濮兰德和白克好司在《慈禧外纪》中也认为是李莲英害死了光绪。这种观点仍然缺乏充足的证据。

第三种观点认为谋杀光绪的人是崔玉贵。

崔玉贵也是慈禧非常宠信的一个太监,谋杀珍妃的就是他。本来想处死珍妃的是慈禧,但慈禧回京后却把一切责任推到崔玉贵的身上,说崔玉贵误解了自己的意思,自作主张处死了珍妃。试想,慈禧死后光绪上台,会不会宰了崔玉贵。如果不除掉光绪,崔玉贵就是必死了,所以崔玉贵很有作案动机,但是缺乏的仍然是证据。

第四种观点认为杀死光绪的是奕劻。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是晚清翰林院庶吉士胡思敬,他在《国闻备乘》中讲了这样一件事:奕劻推荐郎中力钧进宫给光绪治病,力钧给光绪进献了一副药剂,光绪吃后狂泻不止。第二天,力钧再进去,光绪怒目而视,后来,力钧再也不敢去了。这个传闻是真是假无法验证,即使是真的,也不能完全断定杀害光绪的人是奕劻。

第五种观点认为杀害光绪的凶手就是慈禧。

恽毓鼎在《崇陵传信录》中记载过这样的事情:得知慈禧病了,光绪面有喜色;慈禧听说了这件事,大怒:“我不能死在你前头。”

换句话说,慈禧担心自己死后政权落入光绪手中,怕光绪推翻自己制造的种种冤案,更怕光绪在史书中抹黑自己,所以下手毒死了光绪。

事实上,光绪在囚禁瀛台的日子里,仍然没有放弃学习。他每天都在阅读中国古典书籍和西方的一些书籍,甚至还每天跟德龄女士学习一个小时的英文,询问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风土人情。德龄如此回忆当年光绪向自己求学的事情:

每早见皇帝,当余有暇时光绪必问英文,所知甚多。余见皇帝,极有趣味。在太后面前,面容肃默,或有时如一呆子。若离开时,竟然又是一人。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还保存着光绪当年索要图书的书单,从中可以看出,光绪求学的欲望丝毫未减。这说明,光绪对未来还是存有希望的,他现在只不过是韬光养晦,指望有天慈禧死后,自己能够重掌朝政。听说慈禧病重,光绪心里肯定是高兴的,他万万没想到,政治太险恶了,一个表情不对就可能有性命之忧。

清宫太监在回忆录《清宫琐谈》中有这样的记载:“光绪本无大碍,诸医开方借以平和之剂为药,然而,太监们在光绪死前已得到光绪驾崩的消息。当时在瀛台侍疾者共六名,其中两人饿死,剩下几人食不果腹,‘因饿失血者又凡三人’。光绪死前,在床-上召唤医生周某,他两眼瞪大,四次用手指指口,周某知帝饿极,但实在是没有吃的,就连他本人也三天未进食了。后来,光绪帝渐无声息了。不久,醇亲王入见,周报告说皇帝已去世,醇亲王用镜子试皇帝鼻息,确信其已死亡,于是匆匆而去。一会儿,皇后赶来探视,随后便把皇帝驾崩的消息公之于众。”

著名金石学家、教育家启功先生的曾祖溥良当时担任礼部尚书,是主管礼仪的最高官员。根据溥良的回忆,慈禧临终前,他就守候在慈禧的寝宫外面。在宣布慈禧驾崩前,溥良看到一个太监端着一个碗出来,溥良问是什么。太监回答说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酸奶。光绪服下了这碗酸奶就驾崩了。

光绪之死可以说疑云重重,众说纷纭,有一点是无法否认的,光绪确实死得太突然了。没有人想到光绪会突然死去,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不知道应该把皇帝葬在哪里。大家只好暂时把光绪的遗体停在梁各庄行宫,一个月后,才为光绪选好陵址,开始修建陵墓。到民国四年(1915年)时,光绪才正式下葬崇陵。此时,距离他去世已经有七年了。

为了解开光绪暴死谜案,考古学家联合中央电视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中心、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等机构组成了专题组,经过五年多时间的研究和实验,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探寻光绪死亡之谜。

最后得出结论,光绪死于砒霜中毒。但是究竟是谁下的毒,仍然是一个谜。


新锐历史


看到有人的质疑为什么检测头发?因为砒霜中含有大量的砷元素,人头发中也是含有砷的。如果头发中检测到砷的含量过高,那么这个人很有可能是砒霜中毒而死。为什么要检测头发呢?因为光绪死了已经有一百年多年了,头发是为数不多能够保存下来的。鉴定组其实不光检测了头发,而且还检测了光绪的骨头,衣服和墓内外的环境样品,经过5年的反复实验才证明了光绪是死于砒霜中毒。所以光绪死于砒霜中毒应该是可信的。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慈禧和光绪是不是母子一场?准确的来说光绪只是慈禧收养的,光绪是她妹妹的儿子,并非亲生的。慈禧收养光绪的时候,光绪已经四岁了,并不是那种刚出生就抱养的。当然慈禧这个人性格还是有点问题的,据说当年她和自己亲儿子同治皇帝关系就不大好,同治皇帝对慈安皇后更加亲近。

光绪之死的确太过蹊跷了,光绪去世的时候甚至连陵寝都没有事先建造。同时光绪去世不到20个小时,慈禧便也接着去世。所以光绪之死一直是个疑问。目前来看,光绪的确是死于非命,那么到底是谁杀死了光绪呢?

目前来看。毫无疑问慈禧是最大的嫌疑人,因为百日维新,慈禧发动兵变,囚禁了光绪,二人可谓是反目成仇。如果慈禧去世,光绪再度掌握权力,那么必然又将是另一场血雨腥风。所以出于权力的平稳交接,光绪是活不下去的。特别是光绪和慈禧之死仅仅一天时间不到,在这短短的20个小时中,慈禧迅速完成了继位人的确定以及权力的交接,不得不让人怀疑是慈禧谋害的光绪。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无论是为了生前的仇怨还是死后的天下,慈禧都必须杀了光绪。


光绪身为傀儡积怨已久,两人仇深似海

慈禧太后只是光绪帝的姨母,自年幼时进宫,光绪在位的34年却从未真正掌权过,一直都是慈禧的提线木偶。

  • 光绪帝提倡新政,慈禧太后就是最大的顽固派,两人的政治意见不同,但决定权却在慈禧的手中,光绪没有任何自知之明还很明显得表达了对慈禧的不满,慈禧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两人的恩怨都摆在明面上。

  • 光绪不理睬慈禧安排的皇后叶赫那拉静芬,将所有的宠爱都给了珍妃,而珍妃占着皇帝的宠爱,干预后宫,支持新政,参与卖官。珍妃的行为碰到了慈禧太后的禁忌,最后被慈禧派人将其投入井中。

若慈禧死后光绪在位,慈禧太后死都不得安宁

  • 慈禧太后坚持“祖宗之法”,若光绪帝掌权,定会将其推翻。

  • 光绪掌权,定会将慈禧太后的亲信赶紧杀绝,慈禧太后为了自己人必须将其杀死。

  • 慈禧太后曾作过剖棺戮尸的恶行,她知道自己与光绪仇深似海,怕自己死后也不得安宁。


慈禧太后早就有杀光绪的心了,在溥仪被召到皇宫来的那一刻光绪的死就已经铺垫好了,只怕慈禧自己也想不到即便光绪死了,她的尸体依旧是被挖出来了,而“祖宗之法”还是变了,时代潮流如此,又岂是她一个人能逆转得了的。


水杯喝历史


 

1908年11月14日,只有三十八岁的光绪皇帝在中南海瀛台逝世,被人发现时已经死亡多时,身边无一亲人及大臣在身边。巧合的是,就在光绪死去的第二天下午,他的母后、政敌、操纵晚清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死在了中南海仪鸾殿,终年七十四岁。这母子两人的去世当时震惊中外,同时围绕着光绪皇帝的起因也众说纷纭,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光绪死于砒霜中毒,那么光绪是不会自己服用砒霜的,这就说明光绪的死是蓄意谋杀,背后的始作俑者就是慈禧。那么为什么慈禧在自己时日无多的时候要杀死光绪呢?



首先,二人积怨已久,政见不合。光绪皇帝并非慈禧的亲儿子,而是自己小叔子载醇的儿子,慈禧之所以选择光绪继位同治,就是看透了年幼的光绪易于操控,其父亲又毫无威胁。所以同治帝死后光绪继位只有四岁,慈禧垂帘听政,一切大权在握,这也导致光绪的童年是一个无爱的,苦涩的童年,他从内心就憎恨这个女人。亲政后他才发现这个女人的政治野心,所以他想抗争夺权,不想做个听话的傀儡,想要做个有所为的皇帝,这时的光绪思想不但没有按照慈禧的意愿发展甚至完全与慈禧背道而驰,甚至拥护戊戌变法意图夺回政权,这是慈禧所想不到的,然而变法的结果是自己身陷囹圄,这也让二人的仇恨更加不共戴天。

其次,慈禧怕死后自己和亲族不得善终。慈禧能够执政几十年,身边亲信亲族多担任机关要位,这也是光绪帝变法失败被囚禁的重要原因,光绪在瀛台也是在等慈禧死,慈禧也摸清了光绪的心思,所以知道自己死后亲势必会遭到光绪报复,甚至可能死无全尸,所以她曾跟李莲英说她绝不能死在光绪前面!说明慈禧的顾虑非常大,故先下手为强,用砒霜毒杀光绪。

最后就是慈禧这人心狠手辣,杀人无数,无论是珍妃还是肃顺都是毫无留情,对于侄子光绪那更不用说了,更何况,慈禧也早已暗中培养自己亲族溥仪,用于接位,所以,光绪被杀并不意外。


小桥流水哗哗哗


什么母子一场?名义上的而已,光绪又不是慈禧亲生的!

慈禧的儿子光绪,并不是她的亲生儿子,只是她妹妹家的孩子,被慈禧借来宫中做了她的傀儡皇帝。不过就算是这样,光绪和慈禧好歹也是亲戚,光绪既是咸丰帝的侄子又是慈禧太后的外甥,再加上二人相处的也有三十年多年,多少都还是有点感情的吧?

为什么他们之间没有半点母子情分,慈禧临死也要拉他来陪葬毒杀他呢?

首先我们看看慈禧这个人的偏激性格,她一直厌恶男权,歧视男性。怎奈反抗她执政当皇帝的人太多,所以找来个小皇帝当幌子,来掩饰她掌管国家的计谋。

其实光绪小的时候,她还是对其很好的,“时其寒暖,加减衣衿……爱怜惟恐不至”。毕竟这是亲外甥,而且慈禧膝下无子,也是将其当作儿子来看待。

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光绪没有触碰到慈禧权利的前提下,都说“无情最是帝王家”,在权力之争面前这点亲情又算得了什么呢?

当光绪长大之后,他的理想抱负他的年轻气盛,开始和慈禧有了冲突,于是乎,光绪的苦日子就来了。所以光绪帝也是历史上最惨的一个皇帝,在位三十四年,几乎没有当过一天的正经皇帝。

自古帝王都是冷血的,眼里除了政权地位,是容不下其他任何东西来忤逆破坏的,甚至是骨肉至亲的亲情。慈禧利用她亲妹妹家的儿子做她的棋子,而且这个棋子还要是一个对她百依百顺,随她任意拿捏的人。光绪是一个有理想抱负的人,他不甘心屈服于慈禧的震慑之下,因为甲午战争,他大受刺激,发动了戊戌变法。

不过他的这个变法太激进,扬言三年之内一定要改变大清落后的状态。能做到这样的成效,肯定是不可能的。他一直处于幽禁状态,接触到的西方文化,西方信息远不及慈禧,再加上他错信了康有为,最终导致变法失败。


康有为,谭嗣同一派打算联合袁世凯发动维新革命,保卫光绪帝。发动政变的前一天,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被慈禧抓捕入狱,严刑之下,康广仁供出来这个计划,此计破灭,光绪帝再也得不到慈禧的信任。

光绪在戊戌变法后被幽禁的监狱一般的生活。有时候,光绪的吃食都是残羹剩饭,甚至还有馊了的饭菜,住的地方窗户是透风的,睡得被褥也是破旧不堪,如同低下的穷苦老百姓一般。

最惨的是没有自由,只能听从慈禧的安排。即使后来解禁,但依然过的是傀儡生活,由于郁郁不得志,光绪身体愈发的不适。对于这样不公平的残忍待遇,光绪对慈禧一直怀恨在心。光绪不是一个善于伪装的人,多多少少的言语都能表现出来对慈禧的不满,慈禧对于这些事情一直心知肚明。

最终光绪于慈禧去世的前一天离世,前些年,有关部门对光绪遗体头发进行了化验,发现光绪乃是因砒霜中毒而死。而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光绪被慈禧毒杀的可能性最大,因为这些年来发生的那一系列的事件之后,所谓的亲情,在二人之间早已经不存在了,二人早已经积累了深厚的矛盾甚至仇恨。

“西太后自知病将不起,她不甘心死在光绪前面,所以下了毒手,这也是可能的。”——《我的前半生》溥仪!

<strong><strong>


白话历史君


清同治皇帝驾崩后,其生母慈禧皇太后,把醇亲王奕譞四岁的儿子扶上了皇位,既光绪帝。说来也有趣,其实光绪帝是慈禧太后亲妹妹的儿子,而慈禧太后是光绪帝的亲大姨,大姨当了皇太后,侄子当了皇帝,这在我国历史上来说是少有的事情。


光绪帝

光绪帝成年后,慈禧又将自己的亲侄女下嫁给了光绪帝作为皇后,既隆裕太后,这可谓是亲上加亲,这些都可以看得出慈禧对光绪帝宠爱有加。

光绪和慈禧有如此深厚的血缘关系,一个是皇帝,一个又是皇太后,为什么慈禧临死时的最后时刻却毒杀了光绪皇帝?最是无情帝王家,从慈禧个人方面来讲,是有缘由的。

戊戍六君子

清朝末期,清帝国全面衰败,西方国家依靠船坚利炮打开了中国国门,中国成了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清朝面临着中国两千多年来从未碰到过的变局。国难当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上书光绪帝,倡导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提倡进行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史称戊戍变法。维新派的维新运动得到了光绪帝的支持,光绪帝想通过维新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从而达到中兴清朝,摆脱被西方殖民的局面。但是维新运动损害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不久,慈禧太后等发动了戊戍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逃到了国外,谭嗣同等六人希望以流血来惊醒世人不愿逃走而被杀害,史称戊戍六君子,维新变法宣告失败。不难看出,慈禧临死之前毒杀光绪帝,其实就是怕她死后光绪皇帝执掌政权后继续推动维新变法,这是慈禧所不允许的。



慈禧

近年来,人们用现代医学技术检测了光绪帝生前留下的头发,发现了大量的砷元素,坐实了光绪帝被砒霜毒杀的事实。


月夜读春秋


清朝的十二位皇帝中,死的蹊跷的不止一位,顺治皇帝的死因扑朔迷离,康熙皇帝的死因众说纷纭,雍正皇帝的死因各有说辞,而光绪皇帝的死因更是被言之凿凿的指向了慈禧太后的毒杀。慈禧光绪这对清朝历史上关系最为复杂的“母子”,因为权力的分配,终其一生没有互相原谅,自戊戌政变后,光绪皇帝既被慈禧太后以“养病”为由软禁在了瀛台孤岛之上,最终,这位难展报复的悲情皇帝在这个绝望的小岛上,在慈禧太后的“安排下”满怀愧疚地去见了大清的列祖列宗。

关于光绪皇帝的死,一百多年来一直众说纷纭,但是无论哪种理由,都倾向光绪皇帝是被毒死的,只不过至于是谁下的毒手,一直以来没能找到确凿的证据。不过人们有理由将慈禧太后列为最大的嫌疑人,那么为何行将就木的慈禧太后在人生中的最后一刻选择毒杀光绪皇帝呢?这还要从两个人的关系说:

大清历史上关系最为特殊的一对母子

清朝的皇帝和太后之间的关系总体来说都非常简单,通常情况下,皇太后与皇帝无非是两种关系,要么皇太后是皇帝的生母,例如乾隆朝的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要么皇太后便是皇帝的嫡母,例如康熙朝的仁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但是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关系与之其他的太后皇帝之间的关系相比,就显得非常复杂了。因为光绪皇帝并非皇子出身,只因同治皇帝无子而终,醇亲王子出身的光绪皇帝才以“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制成为了大清历史上的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非皇子出身的皇帝,光绪皇帝因为被过继给了咸丰皇帝为嗣子,所以从这方面来讲,慈禧太后是光绪的法统上的母亲,实际上则是伯母,而又因为光绪皇帝的亲生母亲,也就是醇亲王福晋叶赫那拉婉贞是慈禧太后的娘家亲妹妹,所以,从这边论起,慈禧太后则又是光绪皇帝的姨娘。实际上也正是由于这种看似非常亲密的血缘关系,才让慈禧太后在同治十三年时不顾群臣反对,力排众议的将4岁的光绪立为新皇帝。但是在权力面前,再亲密的关系都显得尤为苍白,慈禧与光绪的亲密血缘并未让其二人成为母慈子孝的典范,反而成为了日后反目的根源。



戊戌年光绪企图软禁慈禧让其伤透心

公元1898年,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皇帝决定施行变法,以挽救日渐衰微、摇摇欲坠的帝国,当这位刚刚亲政不久的皇帝将这个想法战战兢兢的告诉已经撤帘归政的“母后”慈禧时,没想到这位素来以保守、僵化著称的皇太后竟然满口答应了,慈禧不仅答应了光绪皇帝的变法要求,甚至对于这场前途迷茫的变法还表现出了积极的支持态度,但是她也给光绪皇帝画下了一条底线,那就是无论如何变法,祖宗的制度不能变,满洲的利益必须维护。慈禧的这个要求实际上也可以理解,毕竟,大清是满洲人的大清,制度是祖宗们定下的制度。慈禧太后的态度让光绪皇帝大为意外,也使其深受感动,光绪皇帝没想到这位权欲熏心的“亲爸爸”会让自己放手去干。因此,这位天真的皇帝决定放开手去搏一把。




随着变法的日渐深入,光绪皇帝为首的改革派逐渐触怒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那些守旧派的大臣们因为自身利益的受损,纷纷跑到慈禧太后近前痛斥康有为等人变法乱国,而慈禧太后并未当众表态,毕竟此时慈禧已经卷帘归政,表面上不好再公开干预朝政。但是慈禧太后对于光绪皇帝一些激进的做法也有耳闻,表面上不露声色的老太太实际上一直心中有数。后来光绪皇帝为了摆脱慈禧太后的掣肘,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位皇太后的权力威胁,决定派袁世凯包围颐和园,软禁慈禧太后,但是不想被委以重任的袁世凯却倒戈向了慈禧太后,将计划和盘托出。慈禧太后得知消息后异常震怒,这位历经三朝的老太太风风火火的从颐和园赶回了紫禁城,见到光绪皇帝开口便吗:“汝为何谋我?!痴儿,无我安能有你?!”老太太一边骂一边哭,而光绪皇帝只能浑身发抖的跪在慈禧太后的御座前。后来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如果说慈禧于光绪在之前的关系属于面和心不和的话,那么经此一事,“母子”二人算是彻底撕破脸了,慈禧太后对于光绪皇帝的做法恼怒的同时也伤透了心,她想不通,自己四岁抱进宫来一直当做亲儿子养的光绪皇帝为何对自己动了杀念,这是继同治皇帝之后,慈禧太后二度饱尝了一个失败母亲的心情。也正是在这时候,让慈禧太后开始对光绪皇帝心生憎恶,两年之后的辛丑年,慈禧太后甚至一度打算将软禁额光绪皇帝废黜,另立端王载漪之子溥儁为新皇帝,但是此举因为国内外的联合反对而胎死腹中。但是此时的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的关系已经非常恶劣了,母子二人已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临终前的怒吼:“我绝不能死在他前头”

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刚刚过完73岁生日的慈禧太后忽然身患腹泻之症状,以至于连服鸦片都无法止住,从刚开始的一日数次到几日后的一日是数次,这位一直以来身体康健的老太太的病情竟然让宫中的太医们束手无策,到了光绪三十四年的十一月初时,慈禧太后已经病得非常重了,而此时慈禧身边的心腹也开始变得异常慌乱,他们最担心慈禧太后死后,光绪皇帝会重新出来掌权,而这对于他们这些慈禧的死党而言,无疑是灾难性的。因此他们在慈禧太后耳边不断散布谣言,声称光绪皇帝听闻慈禧病重,因此每日喜形于色,在瀛台开心的吟诗作画,甚至还翻出了自己好久不穿的龙袍,大有君临天下重新掌权的态势。行将就木的慈禧太后再听了身边亲信们添油加醋的描述后,原本无力的眼神里露出了坚毅的目光,她恶狠狠的吐出了一句:“我绝不能死在他前头!”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三十八岁的光绪皇帝暴崩于瀛台涵元殿,二十多小时后,强自支撑的慈禧太后也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一日之内,手握大清王朝最高权柄的母子二人相继离世,一时之间,朝野上下纷纷议论,两宫同时归天给这个末日王朝抹上了更为浓重的一缕哀戚。

慈禧在临终前选择了毒死光绪,她害怕光绪皇帝在自己死后重新掌握权力,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权力布局彻底打乱砸碎,压抑了多年的光绪也一定会在慈禧太后百年之后展开激烈的报复行为,这将是九泉之下的慈禧太后不愿看到的事情,活着的时候紧紧握有权力,即便是死了,也不愿意丢了曾经握住的权力。权力这两个字,让当年温婉谦和的叶赫那拉杏贞一步步变成了今天刚毅坚强的慈禧太后,让她为之疯狂了大半生的权力,最终在其临终前再次让其疯狂了一把。



历史课课代表


光绪帝死因可以有一百个,不毒死,可以吊死,摔死,闷死,饿死,撞死,勒死!总之他都要死!这个没有悬念。

试想,如果慈禧先死了,光绪帝没死,过两个月再死,那会发生什么呢?

第一,光绪复辟。皇权的传承就轮不到慈禧做主了。

第二,光绪帝重新掌权(他掌过权的,甲午战争就是他主持打的,可惜他打败了),那么翁同龢、康有为这些维新派骨干又会起用!而必然打击报复“后党”势力!比如袁世凯、荣禄这些人都会受到清算,这样不利于政局安定,会掀起一场内斗!

第三,光绪帝是扶不起的清阿斗,慈禧已经给过他两次机会:(甲)甲午战争是光绪帝掌权下令打的!失败。(乙)光绪帝一手掀起维新运动,搞到最后,因为守旧大臣的阻力,竟然听信谗言收买袁世凯调兵逼宫,软禁慈禧!

就凭这两条,第一条全国人民知道实情都不会原谅这个阿斗皇帝!第二条,光绪帝确实做错,他主持打甲午战争失败,割地,赔巨款,全世界都骂清政府无能!他早该滚下台,找个地洞永远不要出来!是慈禧还给他机会,继续让他做。而他又整出一桩维新变法,干不成反要逼宫的丑事,慈禧是看透这个干儿子了,所以很愤怒下令关押,幽禁,

如果慈禧死后,又给光绪帝掌权,又整出一桩祸国殃民的闹剧,这是慈禧不愿看到的。

第四,清朝走向衰亡,是甲午战败开始!而甲午战败这个责任,慈禧不能承担!事实上,那时光绪帝已经亲政,是他主战,又被翁同龢等主战派煽风点火怂恿,逼迫北洋水师开战!在明知自己一方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这个清阿斗还坚持打打打!继续打!他趁势实现夺取海军兵权心愿:夺了李鸿章的指挥权!(翁同龢使劲怂恿光绪帝打打打,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架空李鸿章,夺取北洋水师兵权!史料记载着翁同龢是这么建议的)

这么一个比泰山还重的历史责任,慈禧生前能扛住!但死后,她不想扛,他要光绪帝自己扛回去!

(事实上,慈禧死后被骂多少年了,她想撇开也不行!是近二十年清宫档案解密公开,才还原历史事实。电视剧《走向共和》播出后,很多人们才知道光绪帝是主张开战的罪魁祸首)

第五,光绪帝无后已成定局,皇位继承人也得找外面的,慈禧就自己找好

慈禧不傻,这个干儿子做了三十多年皇帝,没生育一男半女。那么皇位继承,还得从外面找人!与其这么啰嗦,她就自己生前选定好了!

第六,给穆宗立嗣,找好嫡孙子接班

大清皇位是咸丰帝的,他死了,亲生儿子同治帝接手。因为同治帝没有儿子,把光绪帝抱进宫过继给咸丰帝,继位。

慈禧晚年最想得到什么?孙子!如果光绪帝生了儿子,她就不想那么多歪门邪道,但光绪帝没有儿子。

这样,做母亲的怎能让亲生儿子断后?所以慈禧临终前要给同治帝找个继承人,就选定溥仪了。

慈禧遗诏:溥仪是过继给同治帝做儿子继承皇位,他兼祭祀光绪帝。一句话,光绪帝是无后了,溥仪只负责祭祀,而他身份是同治帝的儿子,是慈禧的嫡孙子。

基于以上几点,所以在慈禧死前,光绪帝就该先走一步了。

大城公

在报刊发表文章原用笔名:东山尹,庄满,鸣白,营种。

1996~2005年在全国畅销杂志包括

广东省《共鸣》《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艺》《江门文艺》《惠州文学》《同舟共进》《炎黄春秋》《家家乐》《金桥》

河北省《文史精华》

河南省《名人传记》《人生与伴侣》《时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纵横》《知音》《警笛》《今古传奇》

湖南省《康乐园》

广西《西江月》《灵水》

海南省《青年时代》

四川省《龙门阵》《分忧》《成都商报》

云南省《女性大世界》

陕西省《家庭之友》

内蒙古《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汇报》

安徽省《恋爱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

黑龙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杂志报纸发表各类文章160多篇;

创作

123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谁主天下》

60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还我河山》

39万字名人传记《北洋军阀列传》

武侠小说在《江门文艺》连载;

撰写《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17篇;

创作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本一部;









大城公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绪皇帝于瀛台涵元殿驾崩;第二日未刻,慈禧太后在故宫仪鸾殿病死。在两天时间内,二人双双毙命。因为二人生前的恩恩怨怨,使得光绪帝之死被罩上了阴谋杀害的阴影。

毫无疑问,光绪是被人下了砒霜毒死的。这是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在清理崇陵地宫时,抽取样本后通过专家化验得出的料学论断。那究竟是谁毒害光绪帝的呢?百年来有三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争论):

第一,慈禧毒害说。

光绪皇帝之死和慈禧之死,实在是难以置信的巧合。光绪帝年纪轻轻,竟然死在了慈禧的前面,而且前后相差不过一天,说是巧合,怕没有几个人相信,说是处心积虑的谋害,也缺少点直接铁证。但雁过留声,人过留痕。联想到自维新变法开始,二人便长期处于矛盾状态,光绪甚至一度处于软禁之下,要不是洋鬼子们强烈干涉,慈禧早都废了帝另立新君了。但从慈禧在死之前的政治布局可窥一斑:就在光绪死前一天,傳仪从醇亲王府被接进紫禁城,同时,还将醇亲王封为摄政王。光绪帝一死,慈禧太后的寝宫仪鸾殿中便传出了懿旨,立傳仪为嗣皇帝,命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根据清代最重要的官方典籍《清德宗实录》记载,慈禧太后是通过光绪皇帝,向内阁发了两道谕旨下达上述旨意的。似乎慈禧已经预料到了,光绪帝即将死去,这一切都在为他的死做准备,而且布局环环相扣,决然能够避免一场因帝王驾崩而引起的政治动乱。光绪帝被圈禁,对于这一切丝毫不知,反而向全国督抚颁布命令,在民间访求名医,为自己治病。再着,慈禧当时也病危,她在预感到自己行将就木之后,害怕将来光绪亲政,会推翻她所有的政策,平反她手制造的冤假错案,继而损害她的名誉,于是,慈禧派人在光绪的饮食中下毒(砒霜),将他毒死。活着,要将他攥在手心,死了,也要一起带进阴曹地府。总之,慈禧毒害光绪帝的动机、目的、手段、条件、过程等全都具备且顺理成章。

第二,袁世凯毒害说。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则称,光绪之死,全系袁世凯所为。众所周知,当初维新变法时,正因为袁世凯的叛变,才导致变法的失败。光绪帝最痛恨之人,莫过于他。于是,袁世凯在慈禧死之前先下手为强,趁着送药的机会,将光绪帝毒死。

第三,李莲英毒害说。

还有人认为,光绪之死,慈禧并不知情,一切不过是大太监李莲英在捣鬼。如英国人白克好司的《慈禧外传》和德龄的《瀛台泣血记》就记载称,李莲英在慈禧身边是红人,仗着宠信,对光绪百般无理。眼见慈禧病重,李莲英遂担心光绪亲政后会彻底清算自已,于是,李莲英便借着慈禧的名义,将光绪帝毒害。


书中有毒


提起光绪,我们有太多的话可说、太多的故事可讲,尤其是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他与珍妃的那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男主角英明神武,女主角美丽聪慧,但是却被慈禧棒打鸳鸯,最后珍妃死在自己婆婆手上。但对于光绪的隆裕皇后,你又会想起什么?就连史书上也是区区几笔带过,“隆裕是慈禧的侄女、光绪的皇后、溥仪的皇额娘,下了宣统退位诏书”历史给隆裕的定位就是杀死光绪的幕后凶手。而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子的呢?就是这样一个悲情的女人,又有谁会知道她在慈禧和光绪的夹缝中度过那凄凉的后宫生活呢?

隆裕皇后,叶赫那拉氏,名静芬,是慈禧太后的内侄女,光绪是她的表弟她和光绪的婚姻,是慈禧一手安排的。

当时选秀的几十名女子中,光绪一眼看中了他他拉姐妹,正为她们的美貌神往之际,慈禧马上让身边的李莲英过去光绪。又没有摔倒为什么需要搀扶呢?原来是要李莲英把光绪稳稳当当地带到慈禧最中意的儿媳妇面前也就是慈禧早就物色好的隆裕皇后。

光绪在选妃的时候从头到尾都很不痛快,堂堂一朝天子,却连自己的婚姻都不能做主,最终他只能把玉如意交到了隆裕的手上。这样隆裕就成了光绪的皇后,慈禧也就由她的侄女完成了她自己一直无法完成的心愿,就是将叶赫那拉氏族女人的威严,气派地引进皇宫里。

结婚之后,光绪越想越生气,他拒绝与隆裕同房。还在新婚之夜时就大哭大闹,他扑到隆裕怀里边哭边喊:“姐姐,我一直是很尊敬你的,可是你现在这样,我多为难啊!”可是隆裕不这么想,她的传统思想很深。隆裕说:“我既然嫁给你了,不管你是不是我的弟弟,我都是你的妻子了,这就是现实。”结婚以后这一对小夫妻是异常的客气,慈禧看见以后还暗自高兴,觉得自己也算是干了件好事。但是没多久她就发现,白天相敬如宾的两口子,晚上更是相安无事。

同时,倒是年仅14岁的珍妃,不但样子美艳动人,琴棋书画也是无一不通,使光绪十分喜欢,每天准点过去一天都不肯耽误。隆裕皇后尽管这种事没办法跟太后诉苦,但是慈禧早就看出来了,并暗示了光绪很多次,光绪表面上答应得挺好,掉过头就去找珍妃。其实就算没有珍妃,皇帝也懒得搭理隆裕,他觉得这个表姐就是老佛爷派来监视他的间谍,防还来不及呢。没多久,珍妃在皇宫卖官的事被慈禧知道了,便把珍妃、瑾妃降为贵人作为对她俩的惩罚。光绪以这件事为开端,对隆裕的态度更加恶劣了,他认为这些都是隆裕为了打击报复珍妃。被冤枉的隆裕为了不惹出祸来,以后也只好看见这种事情就当没看见。但就是这样,她还是经常招别人误会,让人嫉恨。

这还没完,珍妃还仗着光绪对她的宠爱,要求光绪把龙袍给她穿上。这把慈禧气坏了,把两人叫过来,狠狠地责骂了一顿。光绪和珍妃觉得肯定是隆裕告的状,自然不会放过她。

光绪当着很多人的面还打了皇后,隆裕非常委屈,本来这件事跟自己没关系,但还是被光绪冤枉了。

相反让慈禧对自己还有意见,身为皇后不惩罚后宫的事情,弄得里外不是人。隆裕受这么大的侮辱,真是死的心都有了,加上本来身体就不好,接着就大病了一场隆裕一生最值得回忆的事情,就是在戊戌变法以后,光绪被慈禧囚禁在瀛台,隆裕去那儿陪他,也是结婚以后两个人唯一一次长时间的独处了。刚开始光绪心情本来就不好,再加上对珍妃的思念,所以看见隆裕就更加暴躁了。有一次隆裕被他骂急了,就顶了两句嘴,这一顶不要紧,体弱多病的光绪竟然一下子把隆裕推倒在地上,抓住她的头发把头往地上磕。隆裕哪能是他的对手,只有挨打的份儿了。最后光绪还把乾隆年间留下来的珍贵的发簪从她头上抓下来,狠狠地摔在地上。隆裕非常伤心,一来是珍贵的发簪摔坏了,二来是没想到一个人不喜欢另外一个人可以到殴打的程度。隆裕这下可控制不住了,对着光绪哭诉自己的不幸哭诉老天爷的不公平。那天晚上,隆裕就搬到别的房间去住了。

这件事情发生以后,隆裕想安慰光绪的想法依然没有改变,外面的战争的事被慈禧知道了,便把珍妃、瑾妃降为贵人好像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她也不去想后宫的事情,只是变着法地想让光绪高兴。她每天陪光绪一起吃饭,其他的时间让手下给她买了很多小蚕,开始自己动手养蚕。当第一只蚕宝宝出生的时候,隆开心得跟个孩子一样,赶紧向光绪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光绪很吃惊,隆裕还有这样的养蚕技术后来,两个人一起培育这些蚕,光绪对她的态度也渐渐好了起来。多亏了隆裕,光绪被囚禁期间才少了许多寂寞。也只有这段日子,隆裕才是真正快乐的公元1908年刚入冬,光绪帝病危。慈禧也在重病的情况下,为隆皇后铺好后路:因为光绪没有孩子,所以决定让醇亲王载沣长子博仪继承穆宗为帝,隆裕为皇太后。没多久,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逝世。公元1908年12月2日,溥仪登基,宣布第二年为宣统元年,尊称隆裕为母后,史称隆裕皇太后。这个时候隆裕并没有掌管政权。

命运又把隆裕推上了历史舞台,面对做出拼命架势的满蒙王公,面对张牙舞爪的袁世凯,隆裕没有办法,可是她手里权力财产都没有,只有退位这一条路。

但是她怎么忍心大清王朝三百年的江山断送在自己的手上。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终于签发了大清王朝的最后一道上谕《退位诏书》在现在来看,只有当时退位,才能粉碎日本军阀满蒙独立的野心。但是当时的隆裕为此长时间的忧郁,觉得自己愧对列祖列宗,最后积攒出了肝病。虽说不是亲母子,临终前她还是很放心不下溥仪。在公元1913年2月22日,46岁的隆裕太后病逝。

现在有不少电视剧情节,怀疑是隆裕皇后毒死了光绪,因为光绪让隆裕当起了后宫的“活寡妇”,婚姻不但不幸福,还天天为珍妃的事情受委屈,所以嫉妒生恨,再加上她平时也是个不得人心的人,脾气很坏,心肠歹毒,所以更害怕光绪有天翻身会废掉自己这个皇后。也有不少小说里描述隆裕是个爱打小报告的奸人角色。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么?我觉得隆裕就是受了天大的冤枉,你是怎么看法呢?期待你的点评讨论,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