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寫書法作品這麼難?

as297243008


寫書法為什麼這麼難?

的確,書法雖為國粹,人人都略知一二,但真正能夠參悟書法精髓者寥寥,創作書法作品更是難上加難。在我看來,寫好書法為什麼這麼難,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書法藝術早已達到高峰,超越古人幾無可能。

可以考證的書法起源距今已逾三千年以上,至漢唐時期,書法已經發展出極為豐富完善的書法體系,書法的書寫創作水平已經達到高峰,湧現出了一大批如日月般光輝燦爛的書法巨人。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懷素,褚遂良,王獻之……他們的書法已經冠絕今古,在自己的書法領域及書法時代獨步天下。今人學習書法,你一定會覺得似乎還在與他們同堂而坐,要想寫好書法,甚至想要好過他們,難與不難,不言自明。

二、自古文人相輕,書法之路充滿口水味道。

近兩千年來,習書法者層出而不窮,但學習書法的道路早已經被限定,自古華山一條路,那就是臨摹臨摹再臨摹,沿著古人的腳印,小心翼翼,亦步亦趨,一直在模仿,從來沒超越。在這種書法氛圍下,書法自然是法度森嚴,不能肆意妄為。在一心師古的同時,往往也抹殺了作為個體生命具備的生而有之的靈性或天賦。

據說這幾年浙江出現了一個書法神童,他年僅8歲,草書已經寫得天馬行空,驚心動魄。但他只要一現身寫字,總有人苦口婆心不無揶揄的教育他,快回去臨帖吧!我並不否認臨帖的重要性,事實上我也會去臨帖,但細想一下,由於我們與古人創作環境不同,創作當時的心情有別,加上筆墨紙硯各有千秋,嚴格師古而不化,甚至連古人的筆誤塗改都要照搬,我不覺得這是一條學習書法的金光大道。

三、古人只有毛筆字,只有繁體字,每日寫天天用;今人漢字有繁簡之分,幾乎不用毛筆字交流。

這方面的區別意義很重大,因為這就決定了我們學習書法的時間上及書法信息交流上,明顯居於下風,要寫好毛筆字,必須付出比古人更多的努力,能不難嗎?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書法之路難,難於上青天!

儘管書法之路如此之難,但學習書法的路上從來不會寂寞,忘掉榮辱得失,忘掉汙衊謾罵,積極交流,虛心學習,不斷總結,不一定成為書法家,但至少一定會進步。

隨文附上我的近期作品,請大家不吝點評,拍磚,罵幾句也可以。 如果覺得還行,請您點擊關注永書101,我們每天更新草書,隸書書法創作視頻,與您一起沐浴書法之美。





永書101


你覺得難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幾點:

1、以前從沒創作過,現在想創作,但不知如何下手。

2、同樣一個內容,別人寫出來的是作品。而你寫出來的怎麼看怎麼彆扭。

3、臨帖的時候很有感覺,就好創作不出來。

解決方案:先進行集字創作。即按照你臨字帖的筆意及分格進行創作。然後試著離帖創作,反覆檢查修正。最好有老師指導。總之,學書法是一個慢長而艱苦的過程,需要很大的功夫和堅強的意志力。





呂梁遠筆名之一


書法之所以能稱之為藝術,除了字體、結構、章法、內容外,強調用筆中的輕淡、濃重、飛白、疏密等,用筆的中鋒、側峰技巧達到整體寫意效果。其實更重要的是一個書家的字外功夫如何—-包括藝術修養、漢字功夫、詩詞功底、美學結構、形象思維、形體表現力等等,這一些的功夫非一日之功,所以很多人認為很難!難,貴在持之以恆!!




武漢歌海傳媒宋老師


寫書法作品一是先入帖要選適合自己的帖臨寫,臨帖又要有方法,是先遍臨,還是一個字、一行字的臨要根據自身的悟性。二是後出帖,要選與該帖反差大的帖去互補。三是創作,要把自己的思想、閱歷、情感觸入到作品中。無論哪個階段,要麼要有老師指點,要麼悟性要高。所以會感覺寫作品很難。





一方淨土7878


因為基本功太難掌握,也就是筆法太難了。


筆法難道什麼程度?魏晉人的筆法是頂峰,唐人只能學之六七,而到宋已經是面目全非了!當然,米芾與薛紹彭是魏晉筆法的傳承者,只是米芾的筆力及筆法也缺少較多,而薛紹彭的筆法比米芾多些,但是筆力不強是其最大的弊端。


至於再向後延伸,也只有王鐸可堪大家,雖說筆法也難全,之前筆力雄厚,而且其章法與結構突破方面貢獻巨大。


為什麼寫書法作品難?難就難在從容自由上,書法到達從容自由太難了,唯有純熟無比的筆法技能是無論如何不能達到從容自由的境界的,而只有能做到從容自由的程度,你才可以恣肆地在書法之中融入情感與情緒!就像我們唱歌一樣,你唱的再準確,音色再優美,沒有感情的投入就不是最好的歌!

所以學書法一定要學習魏晉的書法,尤其是筆法!沒有魏晉筆法的書法是經不住推敲的!


一笑貫長天


七律.秋日書事

毫端欲妙心先妙,

海嶽情懷賦錦章。

氣韻自然師造化,

骨筋洞達味清陽。

藏真粉壁奔蟲虺,

逸少雲箋起鳳凰。

楓舞草狂秋色裡,

誰牽翰墨回晉唐?








牛嵴柴夫


創作一幅好的書法作品確實不容易。

書法是古老的藝術,前人們已經將這門藝術發展到了頂峰,後人們學習它,需要踏著前人們的腳印向上攀登。

每個學書人能達到什麼高度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練成什麼水平,能寫出什麼樣的書法作品也要看個人天賦和努力程度。

學習書法從拿筆,到學習基本筆劃,再到臨摹古帖一步步學起,練習很多年都是為創作作品在打基礎。

我們知道書法有用筆、結體、章法這三項基本構成要素,這些都不是輕易就能掌握的,每一項都有既微妙又複雜的藝術內在體系。它們互相關聯並決定一幅作品的成敗。

書法的這些基礎技法需要靠長期的,日復一日的練習和臨摹從不斷加深肌肉記憶到消化滲透進頭腦思維中。

通過練習不斷的提高書寫功力,提高線條質量,同時也學習結構和章法等。從而一步步走向自已搞創作。

這個打基礎的過程很漫長,很不容易。除了要保持長久的學習熱情、勤奮的練習,還需要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向名師高手不斷的虛心請教。

有的人練了很多年,因為學習方法不正確,走了彎路,掌握不了所學帖的用筆、結構、章法特點。寫成四不像,遲遲出不了帖,更別提搞創作。

還有人誤入歧途,拋棄傳統,任意胡寫亂畫,不按書法規律辦事,到頭來貽笑大方,淪為笑話。

這裡說不容易寫的作品指的是有水平的,格調高雅的好作品。那些胡寫亂畫的、江湖習氣的低俗作品我們不去討論。

那什麼是好作品呢?

我覺得以下三種情況都是好的書法作品,但水平上、層次上有差別。

第一種、臨習了一段時間的古帖,能掌握帖的用筆、結構、章法特點,並能以帖的筆意寫出作品,這就算是很不錯的作品。

比如學習米芾的行書,通過一段時間的臨帖,掌握了米芾行書的風格特點,並能以米芾行書的筆意寫出作品,這就值得肯定。並可以稱得上是不錯的作品。

這樣的作品比較多,很多愛好者通過多年的學習,在創作時也能達到這個水平。

第二種、層次高很多,臨透某個古代書家的幾個帖,或幾個書家的幾個帖,並在掌握了古人書法精髓的基礎上,取其精華,相互融合,創作出的作品,肯定是好作品。並且是高水平的作品。

比如說很好的學習掌握了米芾的代表作《蜀素帖》、《苕溪詩貼》、《研山銘》以及米芾的一些手札的風格特點,並在此基礎上又借鑑了別的書家的風格技法,並很好的融會貫通,創作出的作品一定是格調不俗的好作品。

這樣的書家和作品現如今有一些,中國書協主辦的各種書展中能看到一些這樣的好作品。

第三種,層次最高,有的書家遍臨古今名帖,掌握繼承了古代書法藝術的精華,在此基礎上加入自已對書法藝術的深厚理解,並形成獨特的風格。他的作品必然是古風雅韻,氣質不俗的好作品。

不過這樣的書法家和作品當代鳳毛鱗角,少之又少。

那為什麼寫出一幅好作品如此之難呢?

書法是很抽象的藝術,漢字每個字筆畫、結構不同。表現出漢字之美全靠高質量的線條、結體和章法的巧妙安排。藝術表現力依賴書者深厚的書法功力和文化素養來支撐。這就給書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古代的書法名家們除了寫一手好字外,大多數都飽讀詩書。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才華,或詩詞、或繪畫、或文學。綜合文化素養都很高。

比如米芾、蘇軾、王鐸等書家,都是飽學之人,詩、書、畫樣樣精通。

高水平的文化底蘊和深厚的書法功力相結合,再加上與生俱來的藝術天賦和創作熱情,寫出來的作品當然差不了。

還有一些作品更是書法家藝術功力和個人情感完美結合的大作,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比如:王義之興之所致寫《蘭亭序》、顏真卿悲憤難耐揮筆書就巜祭侄文稿》、蘇軾倍感孤獨淒涼時書寫《寒食帖》等。都是“書為心畫”心手合一的佳作。

上圖為:顏真卿《祭侄文稿》

現代人想要寫出好的書法作品難度比較大,一來時代不同了,毛筆作為書寫工具已經退出歷史舞臺。寫毛筆字純粹是為了欣賞,沒有了實用性。

這就少了很多自然天成的機會,要知道古代書法家們寫的很多名帖都是信手揮灑,無意間書就的。比如王義之《奉橘帖》、懷素《食魚帖》等等,都是隨手記錄一些生活中的瑣碎事時信手寫的,自然放鬆狀態下更容易出好作品。

上圖為:懷素《食魚貼》

而當代書家創作作品時目的性、功利性過強。或為了參展、或為了獲獎,總想著取悅評委。要不就緊跟流行書風。束縛太多,創作的作品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

二來現代書者寫作品時都是簡單抄錄一些古詩詞佳句,很少有自已創作內容並書寫的,這就使書法創作變成了機械抄寫,很難寫出境界。

書法是藝術,藝術屬性之一就是表達情感。古代書家們的傳世作品中,內容都是自己創作的詩詞、或記錄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件。帶有強烈的個人感情色彩,喜怒哀樂都用筆法和線條表達,用毛筆將個人情感傾注在紙上,作品自然極富藝術表現力。

那我們怎麼才能寫出好的書法作品呢?

我覺得除了堅持臨摹古人的名家字帖,從傳統中吸收精華,勤學苦練外,還一定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走出去,多向名師高手請教,多與書法愛好者交流切磋書藝。

書法不是呆在家裡悶頭寫就能練好的,很多技法要通過觀摩名家高手書寫才能更好領會掌握。

尤其是臨摹多年以後出帖搞創作的階段,多觀察名師高手作品,與名師高手交流創作方面的體驗,見世面、開闊眼界,增加個人閱歷就變得很重要。

古人學書也是遍尋名師高手,米芾曾不遠千里赴黃州拜訪蘇軾,與蘇軾交流書藝,併成為書友,蘇軾對米芾在書法方面幫助影響也很大,米芾通過不斷拜訪名師尋找古帖,博採眾家之長,再加上自已的苦練和天賦終於取得書法藝術方面的巨大成就。

所以,名家高手的指導可以讓學習者獲益良多,少走彎路,在遇到問題時經其指點能夠茅塞頓開,對學習書法大有益處。

現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上交流學習更加便利,為學習書法,交流書藝、獲取書法創作方面的知識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應當好好利用。

此外學習書法還應拋棄名利主義,要以修身養性、陶治情操為目的。靜下心來,沉澱自已,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靜。

對於我們普通的書法愛好者來說,在創作作品時也應在吸收傳統精華的基礎上力爭寫出較好作品。拒絕低俗,遠離浮躁,努力寫出“雅靜”之氣。

中國書法流傳上千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最精華部分,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它博大精深,歷朝歷代名家、名帖眾多。想學習好、掌握好它,非得下一翻苦功不可。

學書者要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提高欣賞水平,在吸取書法傳統精華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藝術功力,藝術品味,才能創作出好作品。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希望能給提問者帶來幫助,有不正確之處,敬請在下方留言指教。謝謝!


杉石


為什麼寫書法作品這麼難?

因為書法創作是學書者的綜合水平之體現,跟平常一筆一劃、一行一列的書寫大不相同,其不但對書法技法的要求需要嫻熟而且對於心理素質方面的要求也很高。

一、書法創作前的準備;

書法創作是件複雜的活,

1、要確定創作的內容,

包括內容表達的情感情境,創作畫心字數(佈局時需要算到這一塊)以及題款和鈐印,其中題款是採用多少個字數來題寫和鈐印要用到幾枚需要多大的和幾個字數以及位置等等。

2、其次需要確定採用什麼樣的格式來創作,

按照作品的使用情況來確定採用什麼樣的格式來創作。比如:書房的橫幅或者條幅或者中堂等等,居室的扇形或者斗方等等。另外,文房四寶的選定也要相符合,比如:大字(15公分及以上的)需生宣紙加兼毫筆或者純羊毫筆或純狼毫筆等。

在創作之前最好將這些細節的都想清楚並準備好相應的物品。

二、書法創作中;

書法創作中最為重要的是精神狀態,因此,在開始創作之前需要寧心靜氣放鬆下來,若有必要可以多花一些時間在這上面一邊調整狀態一邊將創作內容在腦海中不斷進行推演。待開始創作時可以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

三、書法創作後;

書法創作後,需要將作品進行自然幹,因此,若書寫大字可以先放在原地稍作晾乾後再起。若在書寫中墨汁較多的地方可以使用生宣紙或者吸墨性較強的紙張進行將多餘的墨汁吸附走,以免洇開。

後期的裝裱就看具體的情況來製作了,一般來說,若沒有需要外框的就按照常規的格式來裝裱即可,這是個很成熟的行業了,若需要裝裱裝框工藝,那就需要先將作品進行託底然後到裝框廠家去挑選合適的外框,一般書畫作品的裝框以實木框條為準,然後加上底板和玻璃面板即可。

再選擇木框條的時候注意框條的寬度和顏色需要跟懸掛的場所能相容不可選擇突兀的外框色調。

總之,以上所說的只是將書法作品創作的大概簡述了一下,其中每個點展開還有許多注意事項,因此,多創作多總結,這裡也可以引用賣油翁的一句話來結束“無他唯手熟爾”。

以上為一己之見,歡迎各位朋友留言一起探討,謝謝。


書法有云


九月初上初一的兒子在我跟前背《秋思》,聽著我手癢,提筆寫下了這首詞,對我而言,沒有刻意為之,隨感隨性而書,生活中的一部分,給自己心靈找個出口。



藍丹冰清


寫書法為什麼這麼難?

的確,書法雖為國粹,人人都略知一二,但真正能夠參悟書法精髓者寥寥,創作書法作品更是難上加難。在我看來,寫好書法為什麼這麼難,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書法藝術早已達到高峰,超越古人幾無可能。

可以考證的書法起源距今已逾三千年以上,至漢唐時期,書法已經發展出極為豐富完善的書法體系,書法的書寫創作水平已經達到高峰,湧現出了一大批如日月般光輝燦爛的書法巨人。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懷素,褚遂良,王獻之……他們的書法已經冠絕今古,在自己的書法領域及書法時代獨步天下。今人學習書法,你一定會覺得似乎還在與他們同堂而坐,要想寫好書法,甚至想要好過他們,難與不難,不言自明。

二、自古文人相輕,書法之路充滿口水味道。

近兩千年來,習書法者層出而不窮,但學習書法的道路早已經被限定,自古華山一條路,那就是臨摹臨摹再臨摹,沿著古人的腳印,小心翼翼,亦步亦趨,一直在模仿,從來沒超越。在這種書法氛圍下,書法自然是法度森嚴,不能肆意妄為。在一心師古的同時,往往也抹殺了作為個體生命具備的生而有之的靈性或天賦。

據說這幾年浙江出現了一個書法神童,他年僅8歲,草書已經寫得天馬行空,驚心動魄。但他只要一現身寫字,總有人苦口婆心不無揶揄的教育他,快回去臨帖吧!我並不否認臨帖的重要性,事實上我也會去臨帖,但細想一下,由於我們與古人創作環境不同,創作當時的心情有別,加上筆墨紙硯各有千秋,嚴格師古而不化,甚至連古人的筆誤塗改都要照搬,我不覺得這是一條學習書法的金光大道。

三、古人只有毛筆字,只有繁體字,每日寫天天用;今人漢字有繁簡之分,幾乎不用毛筆字交流。

這方面的區別意義很重大,因為這就決定了我們學習書法的時間上及書法信息交流上,明顯居於下風,要寫好毛筆字,必須付出比古人更多的努力,能不難嗎?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書法之路難,難於上青天!

儘管書法之路如此之難,但學習書法的路上從來不會寂寞,忘掉榮辱得失,忘掉汙衊謾罵,積極交流,虛心學習,不斷總結,不一定成為書法家,但至少一定會進步。

隨文附上我的近期作品,請大家不吝點評,拍磚,罵幾句也可以。 如果覺得還行,請您點擊關注永書101,我們每天更新草書,隸書書法創作視頻,與您一起沐浴書法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