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书法作品这么难?

as297243008


写书法为什么这么难?

的确,书法虽为国粹,人人都略知一二,但真正能够参悟书法精髓者寥寥,创作书法作品更是难上加难。在我看来,写好书法为什么这么难,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书法艺术早已达到高峰,超越古人几无可能。

可以考证的书法起源距今已逾三千年以上,至汉唐时期,书法已经发展出极为丰富完善的书法体系,书法的书写创作水平已经达到高峰,涌现出了一大批如日月般光辉灿烂的书法巨人。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怀素,褚遂良,王献之……他们的书法已经冠绝今古,在自己的书法领域及书法时代独步天下。今人学习书法,你一定会觉得似乎还在与他们同堂而坐,要想写好书法,甚至想要好过他们,难与不难,不言自明。

二、自古文人相轻,书法之路充满口水味道。

近两千年来,习书法者层出而不穷,但学习书法的道路早已经被限定,自古华山一条路,那就是临摹临摹再临摹,沿着古人的脚印,小心翼翼,亦步亦趋,一直在模仿,从来没超越。在这种书法氛围下,书法自然是法度森严,不能肆意妄为。在一心师古的同时,往往也抹杀了作为个体生命具备的生而有之的灵性或天赋。

据说这几年浙江出现了一个书法神童,他年仅8岁,草书已经写得天马行空,惊心动魄。但他只要一现身写字,总有人苦口婆心不无揶揄的教育他,快回去临帖吧!我并不否认临帖的重要性,事实上我也会去临帖,但细想一下,由于我们与古人创作环境不同,创作当时的心情有别,加上笔墨纸砚各有千秋,严格师古而不化,甚至连古人的笔误涂改都要照搬,我不觉得这是一条学习书法的金光大道。

三、古人只有毛笔字,只有繁体字,每日写天天用;今人汉字有繁简之分,几乎不用毛笔字交流。

这方面的区别意义很重大,因为这就决定了我们学习书法的时间上及书法信息交流上,明显居于下风,要写好毛笔字,必须付出比古人更多的努力,能不难吗?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书法之路难,难于上青天!

尽管书法之路如此之难,但学习书法的路上从来不会寂寞,忘掉荣辱得失,忘掉污蔑谩骂,积极交流,虚心学习,不断总结,不一定成为书法家,但至少一定会进步。

随文附上我的近期作品,请大家不吝点评,拍砖,骂几句也可以。 如果觉得还行,请您点击关注永书101,我们每天更新草书,隶书书法创作视频,与您一起沐浴书法之美。





永书101


你觉得难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1、以前从没创作过,现在想创作,但不知如何下手。

2、同样一个内容,别人写出来的是作品。而你写出来的怎么看怎么别扭。

3、临帖的时候很有感觉,就好创作不出来。

解决方案:先进行集字创作。即按照你临字帖的笔意及分格进行创作。然后试着离帖创作,反复检查修正。最好有老师指导。总之,学书法是一个慢长而艰苦的过程,需要很大的功夫和坚强的意志力。





吕梁远笔名之一


书法之所以能称之为艺术,除了字体、结构、章法、内容外,强调用笔中的轻淡、浓重、飞白、疏密等,用笔的中锋、侧峰技巧达到整体写意效果。其实更重要的是一个书家的字外功夫如何—-包括艺术修养、汉字功夫、诗词功底、美学结构、形象思维、形体表现力等等,这一些的功夫非一日之功,所以很多人认为很难!难,贵在持之以恒!!




武汉歌海传媒宋老师


写书法作品一是先入帖要选适合自己的帖临写,临帖又要有方法,是先遍临,还是一个字、一行字的临要根据自身的悟性。二是后出帖,要选与该帖反差大的帖去互补。三是创作,要把自己的思想、阅历、情感触入到作品中。无论哪个阶段,要么要有老师指点,要么悟性要高。所以会感觉写作品很难。





一方净土7878


因为基本功太难掌握,也就是笔法太难了。


笔法难道什么程度?魏晋人的笔法是顶峰,唐人只能学之六七,而到宋已经是面目全非了!当然,米芾与薛绍彭是魏晋笔法的传承者,只是米芾的笔力及笔法也缺少较多,而薛绍彭的笔法比米芾多些,但是笔力不强是其最大的弊端。


至于再向后延伸,也只有王铎可堪大家,虽说笔法也难全,之前笔力雄厚,而且其章法与结构突破方面贡献巨大。


为什么写书法作品难?难就难在从容自由上,书法到达从容自由太难了,唯有纯熟无比的笔法技能是无论如何不能达到从容自由的境界的,而只有能做到从容自由的程度,你才可以恣肆地在书法之中融入情感与情绪!就像我们唱歌一样,你唱的再准确,音色再优美,没有感情的投入就不是最好的歌!

所以学书法一定要学习魏晋的书法,尤其是笔法!没有魏晋笔法的书法是经不住推敲的!


一笑貫长天


七律.秋日书事

毫端欲妙心先妙,

海岳情怀赋锦章。

气韵自然师造化,

骨筋洞达味清阳。

藏真粉壁奔虫虺,

逸少云笺起凤凰。

枫舞草狂秋色里,

谁牵翰墨回晋唐?








牛嵴柴夫


创作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确实不容易。

书法是古老的艺术,前人们已经将这门艺术发展到了顶峰,后人们学习它,需要踏着前人们的脚印向上攀登。

每个学书人能达到什么高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练成什么水平,能写出什么样的书法作品也要看个人天赋和努力程度。

学习书法从拿笔,到学习基本笔划,再到临摹古帖一步步学起,练习很多年都是为创作作品在打基础。

我们知道书法有用笔、结体、章法这三项基本构成要素,这些都不是轻易就能掌握的,每一项都有既微妙又复杂的艺术内在体系。它们互相关联并决定一幅作品的成败。

书法的这些基础技法需要靠长期的,日复一日的练习和临摹从不断加深肌肉记忆到消化渗透进头脑思维中。

通过练习不断的提高书写功力,提高线条质量,同时也学习结构和章法等。从而一步步走向自已搞创作。

这个打基础的过程很漫长,很不容易。除了要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勤奋的练习,还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向名师高手不断的虚心请教。

有的人练了很多年,因为学习方法不正确,走了弯路,掌握不了所学帖的用笔、结构、章法特点。写成四不像,迟迟出不了帖,更别提搞创作。

还有人误入歧途,抛弃传统,任意胡写乱画,不按书法规律办事,到头来贻笑大方,沦为笑话。

这里说不容易写的作品指的是有水平的,格调高雅的好作品。那些胡写乱画的、江湖习气的低俗作品我们不去讨论。

那什么是好作品呢?

我觉得以下三种情况都是好的书法作品,但水平上、层次上有差别。

第一种、临习了一段时间的古帖,能掌握帖的用笔、结构、章法特点,并能以帖的笔意写出作品,这就算是很不错的作品。

比如学习米芾的行书,通过一段时间的临帖,掌握了米芾行书的风格特点,并能以米芾行书的笔意写出作品,这就值得肯定。并可以称得上是不错的作品。

这样的作品比较多,很多爱好者通过多年的学习,在创作时也能达到这个水平。

第二种、层次高很多,临透某个古代书家的几个帖,或几个书家的几个帖,并在掌握了古人书法精髓的基础上,取其精华,相互融合,创作出的作品,肯定是好作品。并且是高水平的作品。

比如说很好的学习掌握了米芾的代表作《蜀素帖》、《苕溪诗贴》、《研山铭》以及米芾的一些手札的风格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又借鉴了别的书家的风格技法,并很好的融会贯通,创作出的作品一定是格调不俗的好作品。

这样的书家和作品现如今有一些,中国书协主办的各种书展中能看到一些这样的好作品。

第三种,层次最高,有的书家遍临古今名帖,掌握继承了古代书法艺术的精华,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已对书法艺术的深厚理解,并形成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必然是古风雅韵,气质不俗的好作品。

不过这样的书法家和作品当代凤毛鳞角,少之又少。

那为什么写出一幅好作品如此之难呢?

书法是很抽象的艺术,汉字每个字笔画、结构不同。表现出汉字之美全靠高质量的线条、结体和章法的巧妙安排。艺术表现力依赖书者深厚的书法功力和文化素养来支撑。这就给书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古代的书法名家们除了写一手好字外,大多数都饱读诗书。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才华,或诗词、或绘画、或文学。综合文化素养都很高。

比如米芾、苏轼、王铎等书家,都是饱学之人,诗、书、画样样精通。

高水平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书法功力相结合,再加上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和创作热情,写出来的作品当然差不了。

还有一些作品更是书法家艺术功力和个人情感完美结合的大作,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比如:王義之兴之所致写《兰亭序》、颜真卿悲愤难耐挥笔书就巜祭侄文稿》、苏轼倍感孤独凄凉时书写《寒食帖》等。都是“书为心画”心手合一的佳作。

上图为:颜真卿《祭侄文稿》

现代人想要写出好的书法作品难度比较大,一来时代不同了,毛笔作为书写工具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写毛笔字纯粹是为了欣赏,没有了实用性。

这就少了很多自然天成的机会,要知道古代书法家们写的很多名帖都是信手挥洒,无意间书就的。比如王義之《奉橘帖》、怀素《食鱼帖》等等,都是随手记录一些生活中的琐碎事时信手写的,自然放松状态下更容易出好作品。

上图为:怀素《食鱼贴》

而当代书家创作作品时目的性、功利性过强。或为了参展、或为了获奖,总想着取悦评委。要不就紧跟流行书风。束缚太多,创作的作品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二来现代书者写作品时都是简单抄录一些古诗词佳句,很少有自已创作内容并书写的,这就使书法创作变成了机械抄写,很难写出境界。

书法是艺术,艺术属性之一就是表达情感。古代书家们的传世作品中,内容都是自己创作的诗词、或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喜怒哀乐都用笔法和线条表达,用毛笔将个人情感倾注在纸上,作品自然极富艺术表现力。

那我们怎么才能写出好的书法作品呢?

我觉得除了坚持临摹古人的名家字帖,从传统中吸收精华,勤学苦练外,还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走出去,多向名师高手请教,多与书法爱好者交流切磋书艺。

书法不是呆在家里闷头写就能练好的,很多技法要通过观摩名家高手书写才能更好领会掌握。

尤其是临摹多年以后出帖搞创作的阶段,多观察名师高手作品,与名师高手交流创作方面的体验,见世面、开阔眼界,增加个人阅历就变得很重要。

古人学书也是遍寻名师高手,米芾曾不远千里赴黄州拜访苏轼,与苏轼交流书艺,并成为书友,苏轼对米芾在书法方面帮助影响也很大,米芾通过不断拜访名师寻找古帖,博采众家之长,再加上自已的苦练和天赋终于取得书法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

所以,名家高手的指导可以让学习者获益良多,少走弯路,在遇到问题时经其指点能够茅塞顿开,对学习书法大有益处。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上交流学习更加便利,为学习书法,交流书艺、获取书法创作方面的知识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应当好好利用。

此外学习书法还应抛弃名利主义,要以修身养性、陶治情操为目的。静下心来,沉淀自已,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静。

对于我们普通的书法爱好者来说,在创作作品时也应在吸收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力争写出较好作品。拒绝低俗,远离浮躁,努力写出“雅静”之气。

中国书法流传上千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最精华部分,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它博大精深,历朝历代名家、名帖众多。想学习好、掌握好它,非得下一翻苦功不可。

学书者要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提高欣赏水平,在吸取书法传统精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艺术功力,艺术品味,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希望能给提问者带来帮助,有不正确之处,敬请在下方留言指教。谢谢!


杉石


为什么写书法作品这么难?

因为书法创作是学书者的综合水平之体现,跟平常一笔一划、一行一列的书写大不相同,其不但对书法技法的要求需要娴熟而且对于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也很高。

一、书法创作前的准备;

书法创作是件复杂的活,

1、要确定创作的内容,

包括内容表达的情感情境,创作画心字数(布局时需要算到这一块)以及题款和钤印,其中题款是采用多少个字数来题写和钤印要用到几枚需要多大的和几个字数以及位置等等。

2、其次需要确定采用什么样的格式来创作,

按照作品的使用情况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格式来创作。比如:书房的横幅或者条幅或者中堂等等,居室的扇形或者斗方等等。另外,文房四宝的选定也要相符合,比如:大字(15公分及以上的)需生宣纸加兼毫笔或者纯羊毫笔或纯狼毫笔等。

在创作之前最好将这些细节的都想清楚并准备好相应的物品。

二、书法创作中;

书法创作中最为重要的是精神状态,因此,在开始创作之前需要宁心静气放松下来,若有必要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在这上面一边调整状态一边将创作内容在脑海中不断进行推演。待开始创作时可以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三、书法创作后;

书法创作后,需要将作品进行自然干,因此,若书写大字可以先放在原地稍作晾干后再起。若在书写中墨汁较多的地方可以使用生宣纸或者吸墨性较强的纸张进行将多余的墨汁吸附走,以免洇开。

后期的装裱就看具体的情况来制作了,一般来说,若没有需要外框的就按照常规的格式来装裱即可,这是个很成熟的行业了,若需要装裱装框工艺,那就需要先将作品进行托底然后到装框厂家去挑选合适的外框,一般书画作品的装框以实木框条为准,然后加上底板和玻璃面板即可。

再选择木框条的时候注意框条的宽度和颜色需要跟悬挂的场所能相容不可选择突兀的外框色调。

总之,以上所说的只是将书法作品创作的大概简述了一下,其中每个点展开还有许多注意事项,因此,多创作多总结,这里也可以引用卖油翁的一句话来结束“无他唯手熟尔”。

以上为一己之见,欢迎各位朋友留言一起探讨,谢谢。


书法有云


九月初上初一的儿子在我跟前背《秋思》,听着我手痒,提笔写下了这首词,对我而言,没有刻意为之,随感随性而书,生活中的一部分,给自己心灵找个出口。



蓝丹冰清


写书法为什么这么难?

的确,书法虽为国粹,人人都略知一二,但真正能够参悟书法精髓者寥寥,创作书法作品更是难上加难。在我看来,写好书法为什么这么难,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书法艺术早已达到高峰,超越古人几无可能。

可以考证的书法起源距今已逾三千年以上,至汉唐时期,书法已经发展出极为丰富完善的书法体系,书法的书写创作水平已经达到高峰,涌现出了一大批如日月般光辉灿烂的书法巨人。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怀素,褚遂良,王献之……他们的书法已经冠绝今古,在自己的书法领域及书法时代独步天下。今人学习书法,你一定会觉得似乎还在与他们同堂而坐,要想写好书法,甚至想要好过他们,难与不难,不言自明。

二、自古文人相轻,书法之路充满口水味道。

近两千年来,习书法者层出而不穷,但学习书法的道路早已经被限定,自古华山一条路,那就是临摹临摹再临摹,沿着古人的脚印,小心翼翼,亦步亦趋,一直在模仿,从来没超越。在这种书法氛围下,书法自然是法度森严,不能肆意妄为。在一心师古的同时,往往也抹杀了作为个体生命具备的生而有之的灵性或天赋。

据说这几年浙江出现了一个书法神童,他年仅8岁,草书已经写得天马行空,惊心动魄。但他只要一现身写字,总有人苦口婆心不无揶揄的教育他,快回去临帖吧!我并不否认临帖的重要性,事实上我也会去临帖,但细想一下,由于我们与古人创作环境不同,创作当时的心情有别,加上笔墨纸砚各有千秋,严格师古而不化,甚至连古人的笔误涂改都要照搬,我不觉得这是一条学习书法的金光大道。

三、古人只有毛笔字,只有繁体字,每日写天天用;今人汉字有繁简之分,几乎不用毛笔字交流。

这方面的区别意义很重大,因为这就决定了我们学习书法的时间上及书法信息交流上,明显居于下风,要写好毛笔字,必须付出比古人更多的努力,能不难吗?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书法之路难,难于上青天!

尽管书法之路如此之难,但学习书法的路上从来不会寂寞,忘掉荣辱得失,忘掉污蔑谩骂,积极交流,虚心学习,不断总结,不一定成为书法家,但至少一定会进步。

随文附上我的近期作品,请大家不吝点评,拍砖,骂几句也可以。 如果觉得还行,请您点击关注永书101,我们每天更新草书,隶书书法创作视频,与您一起沐浴书法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