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的召家楼古镇旅游为何有的人喜欢有的人却不喜欢?

用户3708573353


纠正一下,上述是笔误,应该是“召稼楼”。

在这里,简洁如是地回答您的提问吧。游览或者游玩古镇等景点或者古迹等,大家喜欢与不喜欢,就跟吃饭的口味一般,众口难调。其实喜欢与不喜欢,要根据每个人或每个团体的视野(眼界)与文化背景,乃至有关古镇自身的开发、经营以及服务的水准都有着一定的或者较大的关联的。

位于闵行区浦江镇的召稼楼古镇(浦江镇革新村内),源起于元朝初期,横跨元明清三个朝代,现面积达150亩之广,散落着不少清代建筑,目前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有“礼耕堂”、“梅园”等。“召楼三宝”有召楼大曲、召楼羊肉、召楼拆蹄(手撕走油红烧蹄膀)。 

像召稼楼古镇这样大规模的文化历史遗产,在上海已很少见了,有关部门准备采取措施加强保护老建筑。“礼耕堂”灰瓦墙门里庭院深深,12道墙门一道叠着一道,确有几分深宅大院的气派。堂内有五进大院,厅堂楼宇共计138间。骑马墙、荷花墙、白墙黑瓦……古代上海郊区主要的房屋形态在此一览无余。“梅园”占地3000多平方米,有房间99间,由于居住人群相对较少,整体建筑格局相对完整,但随着年代久远,不少房屋已不适于居住。 

召稼楼古镇不仅有一批较大规模的古建筑,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力保护刻不容缓。 

2005年,召稼楼被列入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之一。2008年,召楼古镇正式启动修复改造,它的改造秉承了“修旧如旧”的原则,原汁原味地重现昔日光彩。古镇的修复改造,是重建和传承浦江镇历史文化的需要,也是拓展旅游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它不仅会给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元素,更有利于打造浦江镇完整的、极具特色的旅游产业链。“十里晓烟破,数声召稼钟”,古诗句中的“召稼”,就是古代垦荒中心召稼楼,正是召稼楼的钟声唤醒了浦东大地。 

  召楼古镇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浦江镇乃至上海历史上具有三大文化亮点:即“上海城隍秦裕伯”、“江浦合流叶宗行”、“教民农耕垦荒楼”。 

  古镇以东街、南街、西街及姚家浜为架构,散落了不少如“礼耕堂”、“五进大院”、“梅园”等清代建筑,还有“报恩桥”、“复兴桥”等遗址。 

现今闵行区文广局已协调规划、水务、环保、建管等部门,共同确定了召稼楼古镇的修复改造项目。其中,古镇的规划已由同济规划设计院接手,已在2010年6月全面完成。此外,有关部门还将对该地进行文物普查,待修复改造总体规划出台后,建管、农绿、环保等部门还将做好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令人高兴的是,闵行区文广局已协调规划、水务、环保、建管等部门. 

召稼楼是上海最早垦荒种地的地区,召稼楼文化是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元代初期形成村落,兴于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召稼楼也是汇流黄浦江、吴淞江的明代水利家叶宗行的故里。当地于元大德年间形成村落,兴起于明嘉靖、万历年间。明代工部右侍郞谈伦为激励父老不误农时,勤耕细作,多产丰收,特意命长子谈田在朋寿园东首建造了一座钟楼。从此,每日清晨鸣钟不止,逢天气有变时即鸣钟告示。钟楼题名召稼楼,以示重农礼耕。这一带就此人勤田丰,赢得四乡好评,因此人们将这里呼作“召稼楼”。 

拥有五百年的历史古镇——召稼楼,因为这里不仅有荷花墙、骑马墙、青砖黛瓦等充满明清文化韵味的建筑,也不仅有着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所共有的风貌特征,更打动我的是这里承载着厚重的海派文化和上海之根,这皆是我寻寻觅觅、向往以久的期待。 

走进古镇核心区内,那丁字形的平西街、兴东街、保南街与纯佑街相向展开;那波光粼粼的姚家滨、复兴港水道呈十字形逶迤伸展;那新栽的绿杨与参差错落的街舍相偎河岸,给游人赐予的是一种宁静与从容。 

2011年9月5日,依照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经你区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初评和推荐,由上海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上海召稼楼景区已达到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的要求,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位于闵行区浦江镇的召稼楼获得3A级景区,当地的闵行旅游咨询分中心也启用迎客。该分中心在日前召稼楼举办的  “金球放灯,城隍故里”活动上挂牌启用。 

这处旅游咨询分中心担负着召稼楼古镇游客中心的职责,位于沈杜公路旁的召稼楼牌楼处。      

礼园  

在这秀美的仿古园林里,乡人们特意为两位改写上海历史进程的先贤建造了纪念馆。秦裕伯纪念馆的中央,安置着著名雕像家创作的高2.6米的馆主铜像。明初,秦裕伯被朱元璋封为城隍,成了上海的保护神,又被人们誉为“奋身一出、为民请命”的人杰…… 

叶馆  

迎面也是一座铜像。据记载,叶宗行的最大功绩在于疏浚范家浜、汇并吴淞江、接通上海浦、使江浦得以合流,为数百年后的上海成为东方大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有专家说:有黄浦江才有今天的大上海,叶宗行功莫大焉。纪念馆门口挂有高式熊先生书写的对联:“论议开江功百世、廉勤敬德品千秋”。此时此刻,我们为先贤的开拓精神和历史功绩肃然起敬。 

在这里,我们踏着先人的足迹,既放松地阅读那农耕时代的文化历史,品味海派文化的包融、欣赏众多的楹联妙语,从中获得智慧的启迪、感悟人生的哲理。 

中外游人看上海,一定会去上海之根——城隍庙。君不见,城隍老爷秦裕伯的故里就是召稼楼。采风活动不少,然而召稼楼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震撼是难以言表的。








中原智囊


店面销售的商品重复的太多了 地方也不是太大 就是有很多外面吃不到的小吃挺好吃的 我最喜欢吃油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