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艺术爱好者,你认为西方哪位画家的作品具有东方情调?

影影圈圈


要完全把一件艺术作品解读透彻清楚,那是极为困难的事情,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可以非常简单,但这并不代表艺术也可以表现的很简单,因为艺术和文化息息相关,文化是复杂深奥的,就如,西方艺术反应的是西方文化,东方艺术反应的是东方文化,问题来了:作为艺术爱好者,你认为西方哪位画家的作品具有东方情调?



具有东方情调的西方画家的作品

开篇说了,西方艺术反应的是西方文化,东方艺术反应的是东方文化,然而,西方画家的作品要具有东方情调,这看似很矛盾、不现实;的确,正常的思维是不可能的,一个西方画家,怎可能画出具有东方文化情调的画作呢?对吧,更何况,了解并融入一个区域的文化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安格尔作品《大宫女》

但是,在艺术领域中,一切皆有可能,就像黑格尔所说的“存在即合理”,19世纪的西方“新古典主义”艺术大师安格尔就具备将画作描绘出东方情调的能力,当然了,并不是安格尔所有的画作都具有东方情调,毕竟他是一个西方画家,有属于自己的西方文化,他的创作也必须融入西方文化,

其中,安格尔笔下的画作《大宫女》就具有东方异域情调,然而这幅画作在当时引起了很大争议,有争议是很正常的事,作为西方画家将作品描绘出东方情调,显然不适应西方人们的审美。从题材上来说,画作《大宫女》对宫女形象的热衷被视为浪漫主义的范畴,而不是新古典主义,



更主要是,从画面上看,宫女颀长的背部不符合人体解剖学,(东方的中国画就是这样,也没有符合人体解剖学)被认为不能算是严肃崇高的画作。事实上,安格尔坚信素描的地位高于色彩,因而注重对形的追求,但这不代表他不可以为艺术效果进行夸张,或许正是因为这夸张的艺术效果,导致他的作品《大宫女》具有东方情调。


诗夜城主


记得二十年前,我在大学图书馆第一次翻看一本西方经典油画集册,当我看到安格尔的《泉》时,禁不住产生一种亲切自然似曾见过的感觉,因为画中的姑娘那眼神那表情那身高那形体那气质那气息真的太像是东方女孩了。从此,我开始喜欢上了油画,对安格尔的油画更是情有独钟。

在我看来,在西方油画史上,在众多的西方绘画大师中,作品最具东方情调的画家当属安格尔了。

安格尔(1780一1867),法国十九世纪最重要的画家之一,新古典主义代表画家,法兰西学院院长、学院派首席代表。安格尔父亲老安格尔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皇家美院院士。安格尔从小受到家庭良好的美术教育和熏陶,青年时代便在法国画坛崭露头角,后来逐渐成为当时法国主流画派学院派的领军人物。

年轻时的安格尔曾到意大利游历学习,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油画特别是拉斐尔的油画对安格尔影响至深,使安格尔确立了崇尚唯美宁静典雅的艺术理念。

十九世纪的法国是西方乃至世界艺术的中心,巴黎有“艺术之都”美誉。这时东方艺术已经传播到法国,东方文化特别是东方女性庄重贤淑温柔妩媚恬淡宁静的特征和气质对安格尔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给安格尔的艺术创作带来明显的影响。

从安格尔的早期作品如《里维耶小姐像》等,到他的中期作品《大宫女》等,到他的晚期作品《泉》、《瓦平松的浴女》、《土耳其浴室》等,我们看到,安格尔的这些画作虽然描绘的是法国或西方女性形象,却带有浓郁的东方情调,流露出东方女性宁静典雅纤巧妩媚的气质气息,而且相貌形体神态表情举止也和东方女性非常的接近和相似。特别是在安格尔的代表画作《大宫女》、《泉》、《瓦平松的浴女》中,这些特征体现的更为突出。

我想这或许也是很多东方读者喜欢安格尔油画的原因吧。

安格尔《瓦平松的浴女》(局部)








灯影书画


从整个西方美术史来看,在作品里最能体现东方情调的画家,无疑是生活在18世纪,属于洛可可艺术风格的法国著名油画家布歇(1703年——1770年),布歇属于“画二代”,父亲老布歇是巴黎有名的图案画师,因此,他幼承家学,跟随父亲学习绘画。在20岁获得一次绘画一等奖后,父亲看到他是一名可塑之才,于是,赞助他去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留学四年。

《梳妆》

这四年学习,让他学到了非常扎实的绘画技艺,对他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回到巴黎后,某次在沙龙上,布歇偶然结识了路易十五的情人蓬帕杜夫人,蓬帕杜夫人对布歇的绘画才华非常欣赏,于是,在蓬帕杜夫人的安排下,布歇顺利进入了皇宫,成为一名宫廷画师。

布歇不但擅长画画,还有设计服装和设计装饰品的手艺,在绘画之余,给蓬帕杜夫人设计了许多华美的服饰和饰品,深得她的喜欢。

布歇《中国皇帝上朝》

在给蓬帕杜夫人设计服装和装饰品的过程中,布歇发现,蓬帕杜夫人非常喜欢遥远的东方大国——中国生产的东西,那些瓷器、丝绸、团扇、茶叶、油布伞,深得蓬帕杜夫人的欢心,她常常穿着丝绸衣服,摇着团扇,喝着茶叶,成为皇宫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布歇是聪明人,对蓬帕杜夫人的种种爱好非常上心,在后来的油画创作中,他刻意加入了许多中国元素。

布歇《博格瑞特夫人》

在油画创作中,布歇很快发现,来自中国的瓷器、丝绸、屏风、团扇等物品,体现出华丽古朴,典雅细腻的特征,跟整个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洛可可风格,在审美追求上是那样相似,都注重精巧、奢华、细腻、典雅的风格,如果把它们融合进油画的构图中,会是什么景象呢?

布歇通过探索,很快把这样的设想变成了现实。

布歇《蓬帕杜夫人肖像》

自此后,布歇把瓷器、丝绸、屏风、团扇、红木家具等中国物品不断加入到油画的构图中,给西方油画增添了许多唯美、古朴、典雅的东方情调。

在给蓬帕杜夫人的多幅肖像画里,把她画成了一个个穿着丝绸衣服,坐在红木椅子上的淑女。在作品《梳妆里》,梳妆台旁边有一个屏风,屏风上画着国画四条屏图案,茶几上摆放着瓷器茶壶和茶杯,地板上还躺着一把团扇,此幅画流露出浓浓的东方情调。

布歇《中国捕鱼风光》

随着对中国元素的不断认识,布歇在油画里表现“中国元素”时更加直接,他直接从西方的文字记载中,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在油画里完全表现关于中国的风土人情,给西方美术史留下了《中国皇帝上朝》,《中国捕鱼风光》,《中国花园》,《中国集市》四幅极具有东方情调的油画作品。

眨眼一看,对不了解这四幅油画作品的人来说,还以为是哪个中国画家的作品。


鸿鹄迎罡


让·莱昂·热罗姆(1824—1904)是法国学院派绘画、雕塑艺术家。1841年前往巴黎,就读于茹里安美术学院,成为保罗德拉罗什的学生和助手。他的作品具有经典的古典主义严禁结构,但色彩运用又具有强烈的东方异国情调,给人以浪漫主义的感受。

再说说英国水彩画家:大卫-罗伯兹于1796年出生于英国苏格兰。搬到伦敦之后,一直到1838年,他已是一个享有盛名的艺术家。之后,他开始到埃及与圣地旅行,并以绘画记录下当地的古迹建筑与风土民情。就在他回到英格兰之时,其作品便由版画师刘易斯-哈吉制版,以六册一套的形式印刷出版,其中的248幅版画皆是以手工上色。这套版画集的前三册是以埃及与努比亚为主题,后三册则是圣地的旅游画志。这套画作一开始便以预购出版,而且一炮而红。罗伯兹也因此得到皇家学院的认可,并持续旅行作画,直到1864年离开人世。跟随圣经中先民们跋涉的行迹走入荒凉而寂静的大漠,重温传说中神迹显现的地方和人类所创造的伟大奇迹,在这片孕育古老文明的神秘之地

时光,彷佛也被施加了魔咒

即使今天看来

那些面孔深邃沧桑的人们

壮丽奇美的石城古迹

流溢着东方情调的嘈杂集市

以及天工造化、突越想象力的自然奇景

依旧与十九世纪大师罗伯兹笔下的画面毫无二致

带着永恒不朽的神圣与庄严





苏先生艺术空间


我自己认为迪克西 (1853-1928年) 弗兰克·狄克西于1853年11月27日生于伦敦,他是英国插图画家托马斯·弗兰西斯·迪克西的儿子。《利拉》是迪克西39岁时的作品,这是一幅肖像画。画家以细腻的古典主义造型,表现了一位具有东方情调的少女肖像,画面浓重的红色调更增加了画中的情绪,丰满、充满内在生命的利拉躺在沙发上,眼光冷漠令人遐想。


振兴中华81570676


西方美术史上,油画的根基是传统写实,客观再现,真实地模仿的艺术风格。

而东方艺术,如中国国画,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性,东方情调,又如何在客观写实模仿的西方油画中体现呢?

自印象派开始,至西方20世纪现代艺术时期,日本浮世绘,中国绘画艺术传入西方

当时由于照相技术的普及,模仿写实,客观的艺术风格受到严重威胁,而东方艺术的艺术特性,如表现性,非写实性,平面感,写意性的表现元素使西方画家眼界大开

比如画家克里姆特的镶嵌画风格,深受中国东方年画的装饰性的影响

还有马蒂斯的野兽派风格作品《舞蹈》,深受东方艺术情调的写意性影响,东方艺术平面,装饰性的影响,与中国青海马家窑文化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有惊人的相似。



西方现代艺术时期的绘画风格,由于深受东方平面,装饰,写意风格的影响,所以具有浓厚的东方情调

但是,在印象派之前的古典写实油画,东方情调有时会出现在西洋画中

是威尼斯画家贝利尼的作品《诸神的宴会》中,代表中国文化的瓷器出现在画中,是诸神喜爱的神器

画中的瓷器乃中国明朝的瓷器,而当时威尼斯城市,共和国水陆交通发达,东西方贸易频繁,具有商业城市的自由气氛

说明当时,中国的瓷器已经传入了欧洲,被欧洲贵族视若珍宝。

西方美术史上,古典写实的油画作品,最具东方情调的,莫属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的油画作品

安格尔的作品,其浑圆结实的肉体,唯美典雅的色彩,画面显得高雅脱俗

画家安格尔,经常创作各种浴女,东方情调背景下的女人体,如《土耳其浴室》,《土耳其宫女和奴婢》

特别是作品《土耳其浴室》,画中的浴女,洁净圣洁,画家营造了柔美的东方情调,唯美的异国情调。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