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望海楼前旧三岔河口岸边,今狮子林桥与金汤桥之间海河东路,曾经存在过两条百年老街(粮店前街和粮店后街),统称“粮店街”,因地处海河干流上游的东岸,也称“河东粮店街”,这条因漕运而生,北起狮子林大街,南至兴隆街,长度不足700米,有200多年历史的老街,是天津最早的商业街,也是唯一以“粮店”命名分为前后两条的街道。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粮店街的来历

清咸丰十年(1860年)天津开埠通商后,人口剧增,粮食需求量增加,粮食行业随之兴盛起来,冯姓开设的“成”字号粮店,从咸丰五年(1855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最盛时发展到8家,俗称“八大成”(现只有成发、成益、成兴、成庆、成通、成祥、成安7家的资料),其中以成发号为津门斗局子之首,经营近90年。

因“十大成”都聚集在两条街上,遂称其为粮店街,为了漕粮卸存和转运方便,粮食在粮店前门入存,后门转出,故改称粮店前门的街道为粮店前街,粮店后门的街道为粮店后街。

粮店街的名门旺户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1936年的天津地图

粮店前街和粮店后街是沿海河东岸平行而建南北走向的两条街道,前街粮店聚集、街市繁华、买卖兴隆,后街商住两用、民居佳处、安居乐业。粮店前后街北通狮子林大街,南与兴隆街相连,由北向南依次有陆家胡同、大口胡同、吉家胡同、邱家胡同、大狮子胡同、孙家胡同等十几条东西走向的胡同与其相交互通。

粮店街以北是著名的天主教堂“望海楼”,火烧望海楼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驰名中外。望海楼教堂后100余米,是历史久远的蔬菜集散地,至今仍有“老菜道”之称。粮店街大口胡同的海河对面是曾经天津最高的建筑“玉皇阁”;粮店街邱家胡同的海河对面是天津著名的文化景观——天后宫,俗称“娘娘宫”。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玉皇阁

“玉皇阁”和“娘娘宫”所在区域(今古文化街周边)是天津集商业,运输,金融,文化于一体的繁华闹市和城市中心,而海河东岸的粮店前街身后则居住着一批商贾富豪、名家富户,这其中,以粮店后街60号的李叔同故居和粮店后街大狮子胡同的河东冯家最为出名。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清末明信片上的官银号

李叔同,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法号弘一法师。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李叔同(弘一法师)

李叔同故居位于粮店街60号,是一座由四个四合院组成的一套大宅院,平面呈田字形,有房60余间,占地1400平方米。院内建有游廊和小花园,室内陈设精致,环境幽雅。在宅院里有一西式书房,取名“意园”,是李叔同1910年从日本学成重返故里时修建的,以示一展宏图的意愿。院内花园游廊环绕,雕梁画柱交辉,室内陈设精致,环境幽雅宜人。为津门名人故居建筑中的一支奇葩。后来,由于住户繁杂,年久失修,逐渐失去了本来面貌。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粮店后街李叔同故居对面,居住着大宅门“河东冯家”。因冯家门前的两只大石狮,其所在的这条胡同被取名为大狮子胡同。

冯家是天津的世家望族,祖籍金陵,至1900年,先后开设粮店8个,称作“八大成”,同时,经营敦昌、敦义两家银号,称作“二大敦”。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冯家因战火几乎破产,后来虽又再起,终在七七事变后迅速衰败。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现今原大口河沿一带

有文章记载:冯家门口是虎座门楼,高墙均为磨砖对缝。外檐砖雕精致,有花鸟和吉祥人物图案。过道内檐刻镂细腻,令人称绝。在大门楼过道里设置门房,供值班传达用。门房对面放着一条长春凳。过道房顶悬吊一盏门灯,灯上贴有红纸剪成的堂名。走入院内,迎面是一座影壁,上面挂着红漆地黑字的“鸿禧”木牌。影壁前的外院,是外账房、轿房和杂役房,分别住着茶房、轿夫、更夫及泥瓦工、花把式、鸟把式、鱼把式等勤杂人员。里院有过厅和厢房,作为客厅或书房使用。最后是眷属内宅。全院住宅共八个院落,每个庭院都是四合院,各院还附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跨院。跨院之间,有便门相通,是典型的天津卫清式的深宅大院。同时在院内还设有祭祖的祠堂。

岁月沧桑,昔日古朴阔绰的冯家四合院门楼和前院曾变为工厂,大大小小院落多成为工人宿舍。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天津城市建设和老旧房屋拆迁改造,冯家大院已不复存在,现在,一幢幢高大豪华的住宅楼已在这里拔地而起。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现今原大狮子胡同附近已是高楼林立

粮店街的市井民生

粮店前后街这两条街道南北贯通长约七百余米的街道,北通狮子林大街(彼时是金钟河南岸),南连兴隆街、建国道(彼时是奥租界大马路),西邻海河,河对面是天津卫老城和当时的商业中心(现大胡同地区),有着优越的生存条件和民居环境。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1902年德国人将粮店前街占领,作为德军司令部使用的大佛寺(粮店前街27号)转给奥匈帝国,成为奥匈帝国海军陆战队的营地。据老人回忆:每天傍晚,奥国水兵三五成群,到粮店前街“大口朱家烧锅”的永丰泰、永丰裕酒店要便宜酒喝,经常酗酒打人,调戏妇女之事亦时有所闻。1918年中国政府正式收回天津奥租界,后大佛寺成为宏中酱油厂的一个调料车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调料车间搬迁,这里成为副食调料公司的宿舍。

1902年后,大口河沿处的义记铁工厂专门生产碾米机,粮店前街的合记蛋厂生产的蛋黄粉专销香港。这里还有专营进出口生意的商家,粮店前街的谦祥曹家和公兴存罗家包销煤油,草帽辫杨家经营的草编和麻袋王家经营的麻袋也销往国外。同时,还在粮店前街出现了以冠昌隆为代表的水果商行店铺群。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搓草(麻)绳

上世纪五十年代,粮店后街与大口胡同交口的西北角有一个铺面不大的裁缝铺(后改为理发店),裁缝铺南侧对面是豆腐坊、果子铺,裁缝铺斜对面与大口胡同相对是粮店街小学(粮店后街29号,行宫庙旧址),1956年,原吉家胡同的民益小学并入粮店街小学,原民益小学的校舍改为幼儿园。

粮店后街和吉家胡同交口北边十几米,是一个铺面很大的新丰泰杂货铺(后改为食品店),经营出售各种食用杂货,最大特点是它有一部公用电话,是这古老街区内最早的唯一的现代通信工具。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打酱油

新丰泰杂货铺的斜对面是穆家蒸食店,来自天穆村的穆大爷老两口在此售卖牛羊肉馅儿的包子、蒸饺、锅贴和豆包、糖粽子,店内散发着香味儿的蒸汽,和着走街串巷小贩们吆喝的“臭豆腐——辣豆腐”、“酱驴肉——酱兔肉”的叫卖声,伴着晚风吹拂摇曳昏暗的路灯,飘散在粮店前后街的空气之中。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大合作社柜台

穆家蒸食店以南是一间水果店,水果店的旁边是有名的中药铺三义堂,三义堂南侧是一家专门卖水的水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是赤脚医生站和粮店街民兵小分队队部)。再往南是知名的山西会馆、袜子厂、李叔同故居和大狮子胡同。粮店后街南口东侧就是当时师资力量较好的小学——河北区第二中心小学了。

网友 说:

粮店街老金钟河道的菜市埸是1955年从金湯桥河西迂至于此,何來之老?二中心小学就在大佛寺内,何来宏中醬油厂?最有名的工厂是前街上的《永大恒软管厂》和《209烟厂》以及河边上的老盐关,解放后改为《天津市烟氿专卖局》。作者是位年轻人吧?

说:

果脯厂旁是针织厂梅花运动衣就是这个厂的有牙膏厂!有衬厂有葡萄糖厂有东亚电影院!

天津市两处晋商集会的山西会馆中的一处,就坐落在粮店后街的中部,是一组坐东朝西的清式建筑,整个建筑青瓦出檐,十分气派,门楼高四.五米、宽两米多,门额上书“山西会馆”四个大字。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改为了卖蔬菜、肉类、杂货和百货的市场——大合作社,作为计划经济年代粮店街地区唯一的生活必需品综合供应市场,大合作社一直存在了四十余年。

金刚桥和金汤桥之间的河面上,有两个摆渡口,称为“大口摆渡”和“小口摆渡”(因紧邻大口胡同和小口胡同而得名),离粮店街最近的渡口是大口胡同斜对面的“大口摆渡”,这里也是粮店街地区居民挑取河水的地方。1954年随着狮子林桥的建成通车,这两个摆渡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人们脑海里的记忆。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原大口渡口附近

新中国成立后,粮店前街由北向南依次坐落有染整厂、第二手表厂、针织厂、文具厂、果铺厂、运动衣厂、服装厂和大华糖果厂等众多企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学大庆的热潮中,在粮店前街与邱家胡同交口南侧原李叔同故居后门附近,构建了天津市唯一一座用“干打垒”方法筑墙搭建的四层楼房,被老百姓称为“干打垒大楼”。

在网友儿时的记忆中,粮店后街有多个坐西朝东由多个院落组成的大院,其中,对粮店后街52号印象较深,这个大院分为三个院落,后门与粮店前街35号相通,由此,可以依稀看出当初粮店街“八大成”粮店,前街买卖店铺、后街运输存储的结构,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在这个大院的前院搭建了一个砖窑,将院内土制的砖坯在这个砖窑中烧制成砖,供粮店街居民院内挖防空洞时使用。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现邱家胡同口附近

虽然,粮店前街和粮店后街这两条百年历史的老街,伴随着城市建设与发展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它见证了天津的建立、发展与繁荣,也为天津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它将永存历史。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现由原粮店街中部区域看西侧的海河

今日粮店街

随着天津市老旧城区改造和海河沿岸的开发建设,粮店前街和粮店后街这两条超百年历史的老街消失了,今天,原粮店街地区业已成为高楼大厦组成的多功能现代化街区,正以它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以下是一组近日拍摄的今日粮店街风貌照片。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原粮店街大口胡同西口和第二手表厂大致位置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原大口摆渡大致位置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原邱家胡同西口和干打垒大楼大致位置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原果铺厂大致位置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原运动衣厂大致位置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原兴隆街西口大致位置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原粮店后街与兴隆街交口大致位置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原粮店后街第二中心小学大致位置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原粮店后街陆家胡同大致位置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天津新旧照,粮店前后街上穆大爷的包子和小贩的吆喝,最让人怀念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