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窮也是廣東,富也是廣東”?

按耐不住的年華


(窮則獨善其身,富責妻妾成群)有木有這樣的感覺。我發現我又皮了

廣東的發展離不開改革開放。廣東也是唯一個擁有兩座超一線城市的大省。廣州深圳也是全國第1個,世界級大港區的實驗地,這裡有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還臨近中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說起廣東就有很多的話題

有人說窮也廣東富也廣東。是因為有繁華的一面和貧瘠的一面 。廣州和深圳佔了全省一半的GDP。其次是珠三角佔佔據了90%的GDP,剩餘均分這個就很難達到平衡了。



廣東的粵北、粵東、粵西地區,其實一直都比較落後。粵東地區2014年才通了動車,粵西地區2018年才通了高鐵。粵西茂名是廣東人口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一年有186萬,在全國都排得上名。但這些城市,有些靠海,有的靠山,都是很有特色的城市,景色非常美。



廣東如今是中國經濟第一的大省,連續29年蟬聯第一,是非常了不起的。但老祖宗教育我們,居安思危,廣大的非珠三角地區仍舊落後,其發展的潛力巨大,有待開發。你覺得,哪一個城市,最可能脫穎而出。



當然可能這幾個發達地區站在了風口上但是也不是關鍵因素,本人覺得環境是可以改變的,如果你不想改變那麼環境就會改變你。其實中國很多地方都很落後的也不全是廣東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兩個字有的只有拼搏 搏個錦繡前程出來


黑龍江教育通


這個說法其實是指廣東省內城市發展的差異化,廣東省即擁有我國一線城市當中的兩座,也是我國獨有的地級市一線城市,但是廣東省直到前些年還有國家級貧困縣存在。雖然近十年的發展國家級貧困縣已經沒有了廣東的身影,但省內還存在有十幾個省級重點貧困縣以及十幾個山區貧困縣,分佈在處珠三角以外的各個地級市,以粵北地區最多。廣東省率先發展的地方是珠三角,早在清朝時期,珠三角的廣州便是對外通商口岸,那時的廣州就比較繁華。並且因為地形原因,沿著珠江水道,珠江流域城市可以直接溝通海洋,所以廣州當時是珠江流域的節點中心城市,也是貨物集散城市。而建國後深圳經濟特區的崛起,香港、澳門的迴歸都促成了廣東珠三角的繁華。
反觀除珠三角以外的地區,特別是粵東、粵北地區,連綿山脈比較多,又處於內陸,沒有海洋作為發展經濟的支撐通道,很多縣交通建設落後,發展腹地比較受有限性,所以這些縣市工業基礎十分薄弱,導致大部分青年會向珠三角彙集,久而久之這些縣市的經濟發展停滯不前,招商引資比較困難,與珠三角的快速發展形成鮮明對比。綜合以上,才會出現廣東發展差異性很大的局面,也就是問題當中所問的貧與富,不過隨著全國的不斷髮展,相信貧困縣未來會成為過去式。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廣東的土地分配失敗是廣東貧富差距極大的原因。

我曾經聽過,內地除廣東省份的官員總會藉機沒收點地產財閥的資產。沒收了就賣到市場,廣東倒好,什麼政府部門都傾向於地產財閥,說怎樣就怎樣,喜歡亂漲租金就漲租金。店租高物價低,不創業窮,創業就撲街咯,可能不可能翻身。這就是我們的困惑,由於地產財閥掠奪了大部分的利潤,政府無法掌控這類資產,利益集團多無法提供更多的福利,所以廣東的貧富差距很大。而且近幾年廣東對個人持有廠房,商鋪進行打壓。導致優質商業資源掌握在財閥手中,例如荔灣區,十三行,茶葉市場,天富鞋城。白雲區的南國工業園,江高的批發市場,還有和業廣場,萬菱等等大量工商業物業都分別掌握在或大或小的財閥手上,財閥們通過低賤的的併購手段,還有政商關係併購個人物業,而由於商業集聚性無法把商業氛圍分散。所以財閥拿到最好的地段,最好的土地,坐收極為高昂的租金,形成區域性壟斷。由於財閥們多有政商關係,所以做起生意來得心應手,高昂的租金,區域性市場壟斷,還有極為變態的低容積率,導致租金高漲。而對於政府,必須與民爭利,而不是說要搶,而是打壓他們的租金,可以在它隔壁規劃批發市場,租金降得很低吸客,甚至基建商業化,把火車站打造成上公里高的商業綜合體,一方面緩解政府的支出,一方面可以打壓財閥的囂張氣焰。讓財閥們投資工商業地產虧本,是對中小企業最好的回報,而不是一味減稅。減稅,只會讓財閥更囂張。

第二,必須鼓勵個人投資者投資商用物業,特別是政府開發的,可以經營者購買,可以個人購買。工商物業直接對業主租賃而不是對管理處租賃的新制度。對於不旺的商場,允許財閥進駐,已經旺了,必須想方設法沒收為社保基金資產配置。政府不應定立拆違目標,必須定立低價沒收財閥資產納入社保基金的數量。用這幾種辦法,迫使財閥退出,去開發不旺的商業地產。

第三,對於想財富天地這類大面積物業,最好的辦法在它上面建樓,所有廣州市戶籍無房居民均可購買共有產權住房,建設高度必須夠高,裙樓20層,塔樓200層,每套面積設置在100平方左右,每平方米按建築成本賣,約每套50萬元。這種房屬於共有產權房,出售需補繳當時地價,地價按當地二手房均價1.3倍算。而且可以購買一套共有產權商鋪作為生活使用平時可出租給商業,店價按每平方米2萬出售。按當時情況算,如果店租貴的,加土地出讓金,不貴的,免繳納。鼓勵居民出租自住物業或者居民合作改造。鼓勵財閥參與舊樓改造,但是物業必須60%以上由小散業主持有。財閥只能持有40%。而且必須是全體居民同意改造,並開居民大會,改造後居民持有物業面積必須超過原面積的1.5倍並至少大於60平方米。而舊樓改造不限制高度和容積率,除機場以外。但是改造時工程款必須至少壓著當地房價的2倍。這筆資金,允許貸款,鼓勵在外國發債。改造後必須按居民意願改造,鼓勵改造成小套間出租。

第四,對待村級工業園的改造,必須長高,長得很高,新改造的商品廠房散戶持有率不得低於80%。不得借開發商品廠房來開發私人工業園。鼓勵村集體租用地建廠房,村集體必須拿到1.5倍出租面積。並且,廠房貸款降到3成,允許外資銀行按揭貸款,按揭貸款的質押債券允許在市場上出售。而且,為盤活存量廠房,對於撤資外企,汽車廠,大型家電廠等等廠房一律改成商品廠房出售,鼓勵大型用地企業在沙漠建廠。特別紅木傢俱長,大型的汽車,摩托車廠,汽車,摩托車拆解房屋構件廠一律轉移到沙漠設廠,免費給地,貸款建廠,優惠電價等等手段來吸引投資。

對於地主,財閥,我認為手段是打壓,沒收引導,沒有地主財閥,我們既有綠水青山,又有金山銀山,更有美好生活,優越福利。


沙漠城市化設計師


不是其他地方窮,是其他地方基礎設施不行,廣東戶籍人口9500w,常駐1.13億,只是粵東粵西的人大部分也是到珠三角,總歸來說還是廣東人在廣東發展,本人梅州市山區裡的,春節回來那街上真是豪車成堆,我們村就百來戶人,開賓利的,攬勝,S級,740,X6,埃爾法,啥都有了,俺家裡開個冠道勉強算小康,有錢人大堆,只是老家沒什麼好消費的,根本帶不起來。放張村裡第一豪宅12層私人住宅




1237122883


這有什麼?很正常,一家人幾兄弟都有富有窮,我就是幾兄弟中最窮的一個😁


67225883996


廣州部分廣州籍家長放棄對小孩子粵語教育,認為粵語無用處。其實廣州人為什麼要放棄讓孩子學粵語?當孩子們長大遠走它鄉,介紹自己來自廣州但卻不會說粵語那種身份上的缺失感無法彌補。廣州人不說廣州話?哪說什麼?其他城市的家長都沒有放棄讓自己孩子學說方言,那憑什麼先放棄的是我們!!!


深度四射V


因為百越土著不爭氣,自古都沒創造出什麼文明文化。近現代以來特別是劃圈之後北人南下開發了珠三角,百越土著居然膨脹了,只會“粵吹粵響,自吹自擂”把別人的功勞往自己臉上貼金,而粵東西北這些他們土著人多的地方卻窮的一塌糊塗。


鳥言夷面


廣東土地貧瘠,不會像江浙那麼會經營,國內茶葉很多在福建,江浙一帶,就一個大閘蟹,都能給他們宣傳成高大上的東西,還有淘寶,很多商家都是這三個地方的,交通方便,各個城市之間通高鐵,看下廣東,深圳去茂名都要180,太貴了,廣東山區多,發展不平衡也是很正常的,地理是長條型的


愛吃菜牙



蕭看風雲談牛仔


全世界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富豪區周邊一個就是貧民窟。

為什麼呢?因為這個世界就是金字塔型。

社會主義也需要自己特色。

先富起來那部分人也需要底層人民服務,底層人民也需要金字塔尖的領導。

這個模式放到省級也是一樣。一個地方的人民共同富裕後平均主義抬頭,那這個地方就沒有核心競爭力了。不信?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