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兒女熱血革命,事蹟感人涕下


閩西兒女熱血革命,事蹟感人涕下

圖為永定桃坑伯公凹。


閩西群眾一心跟著共產黨幹革命,他們視死如歸,前赴後繼,塑造了一座座永不褪色的閩西英雄群雕。

熱血源自模範鄉的英雄鐵漢。上杭才溪是中央蘇區的模範鄉。1929年,閩粵贛三省強敵對閩西進行“會剿”。為粉碎敵人的陰謀,暴動後的才溪第一次擴軍。

下才溪銀坑村農民林攀信、王永玉有三個兒子,老二和老三都踴躍當上了紅軍,老二林金森在1930年武平中堡戰鬥時,將三顆拉斷了導火索的手榴彈一齊塞進敵堡,然後用背拼命堵住碉堡洞口,迎來了戰鬥的勝利,自己卻英勇犧牲;老三林金香1933年在江西某地執行任務時不幸壯烈犧牲。林攀信、王永玉聞知,忍住悲傷,擦乾眼淚,又將老大林金堂送至部隊,林金堂在部隊作戰英勇,但終因積勞成疾,於1934年在江西瑞金病逝。林金堂、林金森、林金香三兄弟為共和國革命事業,相繼犧牲在戰場,被譽為“紅色三兄弟”。

才溪東里鄉闕橋書擔任鄉蘇維埃主席,他妻子在1934年12月慘遭國民黨殺害,他邊撫養3歲的女兒,邊堅持革命鬥爭。1935年2月的一天,敵人圍攻基點村,闕橋書帶著忍飢受凍的30多名鄉親,隱藏在名叫“大地埂”的山谷裡,等待時機轉移。中午時分,搜山的敵人向山谷胡亂放槍,幾排子彈打在闕橋書身旁的岩石上,發出了刺耳的響聲。槍聲驚醒了他懷裡的女兒,眼看這孩子就要哭出聲,如果哭聲傳出,鄉親就會暴露,30多名鄉親便有被殺害的危難,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闕橋書果斷地捂住了孩子的嘴巴,憋氣的孩子拼命掙扎,兩隻小腳亂蹬亂踢,闕橋書噙著眼淚咬緊牙關,使勁地把孩子的嘴巴緊緊壓在自己的胸脯上。

時間一秒一秒過去,孩子的臉色由紅變紫,變青……敵人走遠了,鄉親們得救了,但闕橋書鬆開雙手時,小女兒嘴巴緊閉,永遠不能睜開眼睛,叫一聲爸爸了。在隨後的一次掩護群眾突圍戰鬥中,闕橋書為吸引敵人注意,故意朝群眾突圍相反方向行動,併發出聲音,吸引敵人追擊,中彈犧牲,保證了群眾安全,實現了為革命流盡最後一滴血的錚錚誓言。

熱血源自隱藏戰線的革命鬥士。永定桃坑伯公凹位於閩粵交界處,是中央蘇區紅色交通線入閩第一站,戰略地位重要,擔負著護送中央和地方幹部出入境和運輸軍需、民用物資等繁重任務。鄒端仁、鄒作仁、鄒春仁、鄒佛仁、鄒昌仁、鄒啟龍、鄒晉發七位烈士為了革命事業,在人跡罕至的伯公凹小山村建立起家庭式紅色交通站。在鄒作仁的動員介紹下,鄒端仁及其他鄒家兄弟都成了伯公凹站的地下交通員,幫助蘇區籌備軍需、傳遞信息、護送幹部等。為了籌集軍需物資,鄒端仁發動六位嫁到廣東不同地方的姐妹一點一點收集食鹽,自己也和其他交通員一起化裝成老闆分散購買軍需鹽,但在返程途經廣東大埔黨坪村時,因叛徒出賣,被國民黨民團長張贊庭抓捕,面對酷刑,鄒端仁毫不畏懼、寧死不屈。民團當著十里八鄉老百姓的面,將鄒端仁吊在樹上拷打、審訊。

無果後,民團將其槍決並用煤油燒屍。鄒作仁為了不拖累妻子,將漂亮賢惠還未生子的妻子“賣”掉。妻子知道丈夫的用意後,與後任丈夫一起資助鄒作仁的地下工作。後來,鄒作仁在護送軍需時在三河壩犧牲。鄒昌仁,因叛徒出賣,在大埔黨坪村被國民黨綁在橋頭的柱子上開膛挖心壯烈犧牲;鄒春仁,在護送幹部時被叛徒出賣,為引開敵人,保護蘇區幹部安全脫險,遭敵“圍剿”而犧牲;鄒佛仁、鄒啟龍、鄒晉發是紅色交通線上的護送員,先後被國民黨反動派兇殘殺害。

熱血源自基點村的普通群眾。龍巖後田村的革命接頭戶陳客嫲,為支援革命,自己喝稀飯吃雜糧,把節省下來的糧食秘密送給紅軍游擊隊。她特製了雙層糞桶,下層密藏糧食、食鹽,上層糞便,巧妙躲過敵哨兵檢查,把各家各戶秘密收集來支援紅軍游擊隊的食鹽送上山。為了革命事業,陳客嫲兩次被捕槍決。第一次被捕,被綁至白土墟場槍決,由於子彈未中要害,陳客嫲死裡逃生,回到家裡繼續做秘密接頭戶工作。1937年1月,陳客嫲再次被捕,被牢牢綁在白土墟場的樹樁,敵人架起熊熊大火,陳客嫲臉不改色,高呼“紅軍萬歲”壯烈犧牲。

熱血源自閩西愛國知識分子。永定岐嶺人陳康容,1915年出生於緬甸,1930年回國在廈門集美學校讀書,積極參加進步活動。1934年為避免國民黨當局注意,回緬甸執教於仰光華僑女中,同時投身於華僑抗日救亡活動。1937年重返廈門大學就讀,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陳康容毅然中斷學業,拒絕了父親在緬甸為她安排的舒適生活,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運動,擔任廈門慰問抗戰將士工作團宣傳股長。1938年3月,陳康容回老家金豐大山,她以教員的公開身份,在霞山村組織起敵後委員會及抗日救亡劇團,進行抗日宣傳活動。皖南事變後,閩西國民黨反動派掀起反共高潮,陳康容不幸被捕。國民黨某團長交給陳康容一張自白書,並說:“限你三天寫好,不然剝你的皮!”三天後,敵團長到牢房向陳康容取自白書,只見紙上寫著四行詩句:“青春價無比,團聚何須提?為了申正義,何懼剝重皮!”敵團長下令把陳康容拖出連續吊打三個晚上。1940年8月15日,劊子手們把陳康容綁著推到撫市墟場對面的山包上活埋,陳康容從容就義,年僅25歲。

熱血,染紅了閩西,染紅了閩西英雄母親的偉大形象。閩西革命老媽媽範達春是閩西根據地創始人之一張鼎丞的母親。為了革命勝利, 範達春一家先後獻出5位親人的寶貴生命。二兒子範炳元1929年春英勇就義,敵人把他的頭顱割下來放在城門上示眾,範達春忍著巨大的悲痛,挑著籮筐去收屍,回到家用針線一針一線把頭顱和身體縫起來,並埋葬兒子的遺體。1930年,四兒子張福智在反動統治區域工作中犧牲。1935年,在部隊一次轉移時,範達春的丈夫張來洪不幸遇害。範達春的侄女張錦輝,天生一副金嗓子,在範達春的鼓勵下參加了革命,群眾親切地叫她“紅色小歌仙”,成為永定蘇區最富感召力的宣傳人物。1930年5月,張錦輝不幸被俘,受盡了各種殘酷刑罰,寧死不屈,為革命事業獻出了年僅15歲的寶貴生命。接連幾個親人為革命捐軀, 更堅定了範達春一心革命的決心。1936年夏,範達春在執行任務時被捕。叛徒供出她是張鼎丞的母親,國民黨反動派如獲至寶,軟硬兼施,威脅利誘,但她堅定意志,不洩露革命秘密。閩西國共合作後,範達春被釋放出獄時,遍體鱗傷,回到西湖寨老家不久,病情日益惡化,與世長辭。

為有犧牲多壯志,烈士鮮血寫春秋。在長達20餘年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中,閩西人民遭受國民黨反動派“三光”政策的嚴重摧殘。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後,閩西地區被評為堅決支持革命武裝與敵人進行長期鬥爭的基點村達610個,有539個村莊被完全毀滅,3.8萬餘戶群眾全家捐軀,為革命犧牲的在冊烈士有2.36萬多人,約佔全省烈士總數的一半。閩西人民為新中國建立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來源:閩西新聞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