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儿女热血革命,事迹感人涕下


闽西儿女热血革命,事迹感人涕下

图为永定桃坑伯公凹。


闽西群众一心跟着共产党干革命,他们视死如归,前赴后继,塑造了一座座永不褪色的闽西英雄群雕。

热血源自模范乡的英雄铁汉。上杭才溪是中央苏区的模范乡。1929年,闽粤赣三省强敌对闽西进行“会剿”。为粉碎敌人的阴谋,暴动后的才溪第一次扩军。

下才溪银坑村农民林攀信、王永玉有三个儿子,老二和老三都踊跃当上了红军,老二林金森在1930年武平中堡战斗时,将三颗拉断了导火索的手榴弹一齐塞进敌堡,然后用背拼命堵住碉堡洞口,迎来了战斗的胜利,自己却英勇牺牲;老三林金香1933年在江西某地执行任务时不幸壮烈牺牲。林攀信、王永玉闻知,忍住悲伤,擦干眼泪,又将老大林金堂送至部队,林金堂在部队作战英勇,但终因积劳成疾,于1934年在江西瑞金病逝。林金堂、林金森、林金香三兄弟为共和国革命事业,相继牺牲在战场,被誉为“红色三兄弟”。

才溪东里乡阙桥书担任乡苏维埃主席,他妻子在1934年12月惨遭国民党杀害,他边抚养3岁的女儿,边坚持革命斗争。1935年2月的一天,敌人围攻基点村,阙桥书带着忍饥受冻的30多名乡亲,隐藏在名叫“大地埂”的山谷里,等待时机转移。中午时分,搜山的敌人向山谷胡乱放枪,几排子弹打在阙桥书身旁的岩石上,发出了刺耳的响声。枪声惊醒了他怀里的女儿,眼看这孩子就要哭出声,如果哭声传出,乡亲就会暴露,30多名乡亲便有被杀害的危难,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阙桥书果断地捂住了孩子的嘴巴,憋气的孩子拼命挣扎,两只小脚乱蹬乱踢,阙桥书噙着眼泪咬紧牙关,使劲地把孩子的嘴巴紧紧压在自己的胸脯上。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孩子的脸色由红变紫,变青……敌人走远了,乡亲们得救了,但阙桥书松开双手时,小女儿嘴巴紧闭,永远不能睁开眼睛,叫一声爸爸了。在随后的一次掩护群众突围战斗中,阙桥书为吸引敌人注意,故意朝群众突围相反方向行动,并发出声音,吸引敌人追击,中弹牺牲,保证了群众安全,实现了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

热血源自隐藏战线的革命斗士。永定桃坑伯公凹位于闽粤交界处,是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入闽第一站,战略地位重要,担负着护送中央和地方干部出入境和运输军需、民用物资等繁重任务。邹端仁、邹作仁、邹春仁、邹佛仁、邹昌仁、邹启龙、邹晋发七位烈士为了革命事业,在人迹罕至的伯公凹小山村建立起家庭式红色交通站。在邹作仁的动员介绍下,邹端仁及其他邹家兄弟都成了伯公凹站的地下交通员,帮助苏区筹备军需、传递信息、护送干部等。为了筹集军需物资,邹端仁发动六位嫁到广东不同地方的姐妹一点一点收集食盐,自己也和其他交通员一起化装成老板分散购买军需盐,但在返程途经广东大埔党坪村时,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民团长张赞庭抓捕,面对酷刑,邹端仁毫不畏惧、宁死不屈。民团当着十里八乡老百姓的面,将邹端仁吊在树上拷打、审讯。

无果后,民团将其枪决并用煤油烧尸。邹作仁为了不拖累妻子,将漂亮贤惠还未生子的妻子“卖”掉。妻子知道丈夫的用意后,与后任丈夫一起资助邹作仁的地下工作。后来,邹作仁在护送军需时在三河坝牺牲。邹昌仁,因叛徒出卖,在大埔党坪村被国民党绑在桥头的柱子上开膛挖心壮烈牺牲;邹春仁,在护送干部时被叛徒出卖,为引开敌人,保护苏区干部安全脱险,遭敌“围剿”而牺牲;邹佛仁、邹启龙、邹晋发是红色交通线上的护送员,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凶残杀害。

热血源自基点村的普通群众。龙岩后田村的革命接头户陈客嫲,为支援革命,自己喝稀饭吃杂粮,把节省下来的粮食秘密送给红军游击队。她特制了双层粪桶,下层密藏粮食、食盐,上层粪便,巧妙躲过敌哨兵检查,把各家各户秘密收集来支援红军游击队的食盐送上山。为了革命事业,陈客嫲两次被捕枪决。第一次被捕,被绑至白土墟场枪决,由于子弹未中要害,陈客嫲死里逃生,回到家里继续做秘密接头户工作。1937年1月,陈客嫲再次被捕,被牢牢绑在白土墟场的树桩,敌人架起熊熊大火,陈客嫲脸不改色,高呼“红军万岁”壮烈牺牲。

热血源自闽西爱国知识分子。永定岐岭人陈康容,1915年出生于缅甸,1930年回国在厦门集美学校读书,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34年为避免国民党当局注意,回缅甸执教于仰光华侨女中,同时投身于华侨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重返厦门大学就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康容毅然中断学业,拒绝了父亲在缅甸为她安排的舒适生活,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担任厦门慰问抗战将士工作团宣传股长。1938年3月,陈康容回老家金丰大山,她以教员的公开身份,在霞山村组织起敌后委员会及抗日救亡剧团,进行抗日宣传活动。皖南事变后,闽西国民党反动派掀起反共高潮,陈康容不幸被捕。国民党某团长交给陈康容一张自白书,并说:“限你三天写好,不然剥你的皮!”三天后,敌团长到牢房向陈康容取自白书,只见纸上写着四行诗句:“青春价无比,团聚何须提?为了申正义,何惧剥重皮!”敌团长下令把陈康容拖出连续吊打三个晚上。1940年8月15日,刽子手们把陈康容绑着推到抚市墟场对面的山包上活埋,陈康容从容就义,年仅25岁。

热血,染红了闽西,染红了闽西英雄母亲的伟大形象。闽西革命老妈妈范达春是闽西根据地创始人之一张鼎丞的母亲。为了革命胜利, 范达春一家先后献出5位亲人的宝贵生命。二儿子范炳元1929年春英勇就义,敌人把他的头颅割下来放在城门上示众,范达春忍着巨大的悲痛,挑着箩筐去收尸,回到家用针线一针一线把头颅和身体缝起来,并埋葬儿子的遗体。1930年,四儿子张福智在反动统治区域工作中牺牲。1935年,在部队一次转移时,范达春的丈夫张来洪不幸遇害。范达春的侄女张锦辉,天生一副金嗓子,在范达春的鼓励下参加了革命,群众亲切地叫她“红色小歌仙”,成为永定苏区最富感召力的宣传人物。1930年5月,张锦辉不幸被俘,受尽了各种残酷刑罚,宁死不屈,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仅15岁的宝贵生命。接连几个亲人为革命捐躯, 更坚定了范达春一心革命的决心。1936年夏,范达春在执行任务时被捕。叛徒供出她是张鼎丞的母亲,国民党反动派如获至宝,软硬兼施,威胁利诱,但她坚定意志,不泄露革命秘密。闽西国共合作后,范达春被释放出狱时,遍体鳞伤,回到西湖寨老家不久,病情日益恶化,与世长辞。

为有牺牲多壮志,烈士鲜血写春秋。在长达20余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闽西人民遭受国民党反动派“三光”政策的严重摧残。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后,闽西地区被评为坚决支持革命武装与敌人进行长期斗争的基点村达610个,有539个村庄被完全毁灭,3.8万余户群众全家捐躯,为革命牺牲的在册烈士有2.36万多人,约占全省烈士总数的一半。闽西人民为新中国建立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来源:闽西新闻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