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就关注吧!
说到《圆桌派》,第一时间会想到窦文涛。
然后是《圆桌派》男团:梁文道、马家辉、许子东、马未都。
从《锵锵三人行》到现在,大抵未变。
很多人就想看这些老男人们一直聊啊聊的,多少集都不疲倦。
但往往,很容易忽略《圆桌派》的女嘉宾们。
老实讲,《圆桌派》做到第四季,女团员班底也定的差不多了。
文涛“女朋友”蒋方舟、家辉“太太”周轶君,在线教育专家李玫瑾。
她们在《圆桌派》里,用知识的深度、阅历的广度及女性的细腻,谈笑风生,融入这个用户画像偏男性,嘉宾75%以上为男性的节目,实属不易。
从年龄上看,他们仨,可以组成老中青三代。
有感性的蒋方舟,理性的李玫瑾教授,以及兼而有之、质朴大方的周轶君。
你能在她们身上,看到这个时代女性越来越稀缺的特质:善于思考、勇敢和锐利。
01 蒋方舟
蒋方舟是谁?
她是生于1989年的“天才少女”“美女作家”。
11岁发表《正在发育》出道,《打开天窗》《邪童正史》都是她的作品。
后来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一毕业就成为《新周刊》副主编。
人生一路顺风,高光不断。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这些你熟悉的流行语,是她的书名。
但做客《圆桌派》,蒋方舟没少挨骂。
她没有经历过锵锵时代。
《圆桌派》做满四季,她刚满30岁。
很多观众认为她没阅历,见识浅薄,不足以聊人生。
甚至攻击长相,嫌她丑。
有一说一,蒋方舟顶着“美女作家“的名号,就说明在女作家行列,人家的长相,真的还可以。
毕竟,她又不是靠长相吃饭。
节目播到2019年,观众对蒋方舟到了又虐又爱的境界。
没有她的时候,弹幕一遍遍发问:方舟怎么没来?
有她的时候,弹幕一遍遍发问:怎么又请蒋方舟?
虐恋情深!
女嘉宾上《圆桌派》,功能性很强,补充女性视角观点,增加一些女观众。
蒋方舟的观点补充,来自于她的坦诚。
跟马家辉经常以“我认识的xxx”开头一样,蒋方舟以自己故事开头。
你甚至能在节目中梳理出谈恋爱的蒋方舟,容易猜忌,没有安全感,总要跟男朋友确认“你爱不爱我”这件事情。
告诉观众自己被男朋友甩的经历,也大胆分享想要求复合的心态。
但是不执著,很坦白。
爱和不爱都是流动的状态,你得说出来,我需要知道,没必要藏着,只要能说服她就行。
而说服她的理由,诸如“我们还是做朋友比较好!”就行。
蒋方舟在《圆桌派》里,不仅仅只承担感情戏码。
她更承担年青人视角,年轻人的感情困惑,职业迷茫,以及对家庭关系的无助,都可以借助方舟,被解读及审视。
而作为职业作家,她的思考和她知识储备,才是她在这档节目中可以跟这群50+知识分子们聊天的底色。
02 周轶君
周轶君早期的照片非常质朴。
这跟她的职业有关。
学阿拉伯语的她,大学毕业后就职新华社,成为一名记者。
巴以冲突最激烈的2002年,她主动请缨,驻往危险的加沙,成为一名战地记者。
亲历战火纷飞,面对开过来的坦克拍照;穿梭在随时有生命危险的街头,几次与爆炸擦肩而过;亲眼目睹惨烈的死亡。
她是一个看起来瘦弱的上海女孩。
在《圆桌派》里,她从容大方,温暖得体,贤妻良母的样子,有时候会让人忘了她曾经的勇敢与不屈。
当然,经年过去,当初被马家辉调戏还会害羞的小君君,已经在节目中升格成为“家辉的太太”了,害羞什么的,这么多年,也坦然面对了。
薄施粉黛的周轶君,一出现就要被文涛夸 “君君越来越漂亮了”。
确实越来越漂亮了。
从颜值到气质。
而她在《圆桌派》的谈吐,也让人舒服温暖。
她可以用感性细腻的视角聊大开大合的话题,但她现在更关注教育问题。
她拍了一个教育纪录片,叫《他乡的童年》,总结出来,教育没有方法。
她说,孩子是成人的祖先。
而说到父母子女关系的时候,她一针见血地指出是“忍”。
年轻的时候,作为上海女孩的她,执意选北京的大学,父母忍。
工作的时候,她执意去到最危险的地方,父母忍。
而长大之后,父母变得更像小孩,子女要学会的,也是“忍着”。
周轶君现在给人的感觉,更像“蒲苇韧如丝”。
她的勇敢不再如年少时一样莽撞,但却更成熟更有韧劲,折不弯。
她身上承载着中国女性的角色,上有老,下有小,是年幼孩子的妈妈,是年迈父母的女儿。
所以,她探寻家庭,教育,社会关系。
仍然步履匆匆游走在世界各国,不喧哗,也不茫然。
03 李玫瑾教授
李玫瑾教授在节目中讨论两性关系时,上过几次热搜。
比如:女生如何辨别渣男。
她的观点不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而来源于大量案例事实。
这同样也与她的职业有关。
李玫瑾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然后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至今。
主要研究领域时犯罪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
李玫瑾教授在节目中层层分析论证、尊重事实和逻辑的状态,就是她的专业使然。
角度也很冷酷。
所以,有些时候,如果心情不好、天气不好,我都不太敢点开李玫瑾教授参加的《圆桌派》。
警醒教育作用太强。
例如,从社会关注的大案出发,告诫女孩谈恋爱的时候不要着急,因为社会上有很多优秀的人,或者符合条件的人,谈恋爱的时候不要一棵树上吊死。
但,你以为李玫瑾教授只能以恋爱话题上热搜么?
才不。
她的教育话题同样受人追捧,上热搜,被许多父母催着上节目。
只要上《圆桌派》,弹幕上几乎都是“我是为李玫瑾教授来的”。
“孩子都是父母的折射”。
“小时候要让孩子学会害怕”。
“青春期跟孩子沟通,要点到为止“。
“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语就 是垃圾。“
李玫瑾教授观点最大的特质,就是让人信服。
很多人看《圆桌派》是消遣,看大家你来我往的聊,兼而听之。
但对李玫瑾教授的观点,态度更严肃。
因为它们都来自案例事实和经验的总结。
社会总有例外,但大多数人的命运,逃不开经验总结。
我想,这也是李玫瑾教授让很多人共鸣的原因。
职业领域纵深,然后专业。
我想,这是李玫瑾教授让人有获得感的基础。
她在《圆桌派》里,承担起犀利和睿智,精干可信。
当然,他们三个之所以能在《圆桌派》行有一席之地,侃侃而谈,除了拥有普通女性的共情共性之外,她们毫无例外地都是非常优秀的人。
但又并非遥不可及。
不论是她们的成绩,还是她们的秉性,都可以给女性提供一道方向及可学习借鉴的模板。
社会浮躁,名利的浮光掠影在每个人身上游走。
这时节,就显得《圆桌派》难得;而《圆桌派》里的女性,就更显难得!
閱讀更多 綜藝物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