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兄弟趙光義成為君主後,是如何對待24歲的皇后嫂子的?

Blood_puppet


  宋朝初年,趙匡胤去世後,並不是他的兒子繼位為君,而是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皇位。因此有很多人說趙匡胤是被趙光義謀殺致死,留下了“斧聲燭影”的傳聞。當然趙光義繼位後,也曾有人說杜太后和兄弟二人有過“金匱之盟”,趙匡胤明確表示自己死後,兄終弟及。

  

  由於史料缺失,所謂的“金匱之盟”和“斧聲燭影”已經成為了千古謎團。但趙匡胤去世後,趙光義對待24歲寡嫂的態度或許可以判斷出趙光義的性格。

  趙匡胤在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將宋氏納入皇宮為後,此時的趙匡胤已經41歲,而宋皇后僅僅17歲。雖然二人年齡有著不小的差距,但夫妻伉儷情深,在《宋史·后妃傳》中記載,宋皇后性格柔順好禮,每次太祖下朝之時,宋皇后都拿著衣服在宮中等候。

  

  夫妻二人過了八年的幸福生活後,49歲的趙匡胤在一天晚上突然去世,這一年宋皇后年僅24歲。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宋皇后想到了趙匡胤的兒子趙德芳,《涑水記聞》中記載;

  太祖初晏駕,時已四鼓,孝章宋後使內侍都知王繼恩召秦王德芳。繼恩以太祖傳位晉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徑趨開封府召晉王

  這也就是說,宋皇后命令太監王繼恩召趙德芳入宮,但王繼恩卻背叛了宋皇后,徑直通知了晉王趙光義。當趙光義得到趙匡胤去世的消息後,迅速趕到了皇宮。面對趙光義突然到來,宋皇后當時就懵了,一時間手足無措的說到:“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

  趙光義聽到宋皇后的懇求後,流著淚對她說:“共保富貴,無憂也。”這也算是給了宋皇后一個承諾,但趙光義後來的作風卻翻臉不認人。

  

  由於趙光義是兄終弟及的原因,宋皇后無法成為皇太后,所以宋皇后被冊封為了[開寶皇后]。之後趙光義將宋皇后移居到了西宮,在這裡住了十年後,宋皇后又被迫移居到了東宮。就這樣過了將近20年的軟禁生活後,宋皇后結束了悲哀的一生。

  宋皇后去世後,趙光義貌似還是解決不了心中的怨氣。他命令臣子不得為宋皇后服喪,也不準臣子為去弔唁,完全喪失了皇后本應該享有的規格。當然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趙光義的命令下,宋皇后竟然不被允許與趙匡胤合葬,她的牌位也不允許入太廟。

  看到趙光義的薄情寡義後,很多人開始議論紛紛。當時的翰林學士王禹偁對自己的賓客說“後嘗母儀天下,當遵用舊禮”。意思是宋皇后曾經母儀天下,你也不能做的太過分了吧。結果趙光義聽到後,斥責王禹偁“譏訕毀謗”,將其貶到了滁州。

  

  當然,趙匡胤兒子的遭遇也不樂觀,趙德昭遭到了趙光義處處排擠,最終在一次嚴厲的怒斥之後,竟然想不開自殺了。而趙德芳也在趙光義當上皇帝的第五個年頭因病去世。當然南宋時期,趙德芳的六世孫趙眘重新成為了宋朝皇帝。

  趙光義對趙匡胤的親屬如此薄情?

  實際上還是因為其“得位不正”。金匱之盟根本就沒有人可以證明是真的,況且在金匱之盟中,杜太后的意思是讓趙光義繼位後,將皇位穿給趙廷美,之後再由趙廷美傳給趙匡胤之子趙德昭。

  

  再有一個原因,宋皇后家世顯赫,《宋史·宋偓傳》稱其“近代貴盛,鮮有其比”。其祖母是後唐莊宗李存瑁的女兒,母親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女兒,因此其家族積攢下了龐大的人脈。

  當時趙光義是否是篡位,他根本就解釋不清。所以一旦宋皇后和外界接觸,或者是曾經第一個入宮的是趙德芳,皇位上坐的指不定是誰。所以趙光義對宋皇后又忌憚、又痛恨,才會軟禁其後半生,並且不給其應有的待遇。


烏拉雜談


24歲的皇嫂賢淑聰穎,只可惜那時是男人的天下,夫君一死手中也並無實權,只能被繼位後的小叔子薄情相待。

孝章皇后宋氏(趙匡胤的第三位皇后,題主所說的24歲皇嫂)聰明賢惠、性情溫婉與趙匡胤感情甚好,十七歲就被封為皇后母儀天下,但在夫君趙匡胤死後小叔子非但沒有厚待自己反而處處針對。連居住的地方也是一遷再遷,生活上少了幾分歡愉,多了幾分憂愁,年僅四十三歲就離世了。

本來前皇后病逝,天下大喪,應與先帝合葬以表後世對他們的尊重!可誰知,趙光義反而禁止皇宮內為其穿喪服,也禁令天下人哀悼,並將皇嫂與先帝趙匡胤分葬,死也不讓他們在一起,心狠程度可想而知!

後人紛紛為其打抱不平,但天子之威又有誰敢違背呢?因為大家心裡都清楚:前皇后宋氏在趙匡胤死後,堅決反對兄終弟及(哥哥死了由弟弟繼承)的制度,想命趙匡胤第四子趙德芳為帝,只可惜一個深居後宮無權無勢的女人怎麼能反抗已經大權在握的準皇帝呢?同時趙光義這樣對自己的嫂子也是為了疏遠哥哥趙匡胤的後裔,也或許為了掩蓋“燭影斧聲”背後的真相!

趙光義一生光明磊落,只是在皇位和對自己嫂子上為後人所不恥!

我是大話歷史君,想看更多歷史故事的讀者朋友,可以關注我喲!


淡墨青史


趙匡胤去世的時候,他的宋皇后才24歲。但是,大家不要小瞧她的年紀輕,在政治上她可是一個政治老手了。

她的家世,還有跟隨趙匡胤的7年時間裡,都沒有少培養她的政治敏銳性。

趙匡胤的突然去世,她明白對她來說意味的是什麼。

所以,趙匡胤的去世,她是第一個察覺到的。因為趙匡胤是突然暴斃的,他生前就沒有指定接班人。

這也就是說,無論是趙匡胤的兒子,還是他的弟弟,只要第一個來到他的陵寢前的人,就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

對於宋皇后來說,這個皇位肯定是想讓趙匡胤的兒子來繼承,對她才是最有利的。

所以,她立刻派了太監王繼恩,去叫趙匡胤的小兒子趙德芳,想讓趙德芳來登基當皇帝。

平時的宋皇后,一般和趙德芳的關係比較好,所以,她希望讓趙德芳當皇帝。

但是,這個問題恰恰就是出在了太監王繼恩的身上。

王繼恩並沒有去叫趙德芳,他是把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給叫來了。

這也就是說,皇位肯定就落到了趙光義的頭上。

宋皇后見了趙光義來之後,她立刻給趙光義跪了下去,並且哭泣地說道,我們的家人的命運,就掌握在你的手裡了。

趙光義趕緊把宋皇后扶起來,然後說道,不要說這麼見外的話,有我在是可以保你們榮華富貴的。

之後,趙光義就順利的登基當了皇帝。

趙光義剛當皇帝的時候,他確實把趙匡胤的兒子,全部給封為了王。並且宋皇后的待遇,也沒有變。

但是,沒過多久,趙光義的皇位坐穩了之後,他就開始排除異己了。

對他皇位有威脅的人,先後的都意外的死亡了。

先是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被趙光義給逼死了,然後就是趙德芳離奇的死亡,趙德芳的死,和他的父親趙匡胤一樣,都是睡了一覺就去世了。

所以說無論是趙匡胤,還是趙德芳的死,趙光義都脫不了干係。

趙光義的兄弟叫趙廷美,因為趙廷美的存在,還是能威脅到他的皇位,所以,趙廷美也不明不白的死去了。

那麼趙光義後來是如何對待宋皇后的呢?

說實話他對宋皇后,還是不錯的,因為宋皇后在趙匡胤去世後又活了二十多年。

只不過在宋皇后下葬的時候,趙光義不承認她皇后的地位,讓她按照一般嬪妃的級別下葬的。

大家可能不知道,一般趙光義看不順眼的人,基本上都是選擇用毒酒給毒死,南唐後主李煜是他毒死的,吳越國的國王也是他毒死的,就連趙匡胤都有可能是他毒死的......。

所以說,他沒有殺宋皇后,留了宋皇后一命,就算是對宋皇后不錯了。


不才講史


題主的問題頗具誘惑性啊,一個皇帝,一個24歲的正值青春年華,容顏嬌美的寡居的嫂子,這是最容易演繹出一段豔麗故事的兩個人物。那宋太宗與美麗的嫂子有故事發生嗎?還真的有,不要走開,聽靜篤為你慢慢道來。

先來介紹下故事的女主人公皇后宋氏。

宋太祖的皇后宋氏,不但人生得嬌豔動人,舉止端莊,而且還頗有些來頭。她的父親宋偓是後唐莊宗的外孫,她的母親是後唐的義寧公主,那是典型的皇親國戚、顯貴之家。

公元952年出生的宋氏,自幼就能出入宮廷,自然也見多識廣,知書達禮。如此女子,自然討人喜歡。公元968年,被時年四十二歲的宋太祖納入宮中,於是,時年十七歲的宋氏成為了宋太祖的第三位皇后。

這宋氏與宋太祖是典型的老少配(我知道你要笑,古時的皇帝都是這樣,哈哈),差距有多大呢?宋太祖的大兒子趙德昭比宋氏還要大一歲呢。

雖然,兩人年齡相差很大,但這宋氏確是一個好妻子,她性情十分柔順,和太祖是相敬如賓。只是宋氏沒有生育,做為繼母,趙德昭比她還大,所以,宋氏和德昭不親,和比自己小七歲的宋太祖兒子趙德芳很親近。

再來說說宋太宗。

說實話,在皇位父子傳承的古代,宋太宗這皇位來得不是那麼明正言順,況且,宋太祖死時,他的大兒子趙德昭都已成年了,完全可以當皇帝了。

宋太祖趙匡胤取得皇位後,當然是想傳給自己的兒子的。但偏偏太祖的母親杜太后喜歡二兒子,在將死之時,把兄弟兩人叫去,非要讓太祖百年後把皇位傳給他弟,也就是太宗。

杜太后這老太太怕大兒子反悔,還弄了個盒子寫了盟誓裝在那裡,讓宰相趙普保存起來。這就是後世所謂的“金匱之盟”。

不過,後來很多的資料顯示,這個“金匱之盟”是太宗與趙普搗鼓出來的,目的就是要顯示太宗繼位的合理性。(有興趣的可以看我的微頭條當中的相關內容)

當然,不管這事是不是真的,反正看得出來,宋太宗並不是光明正大之人,對於這個皇位的得來還是有些心虛的,總想找點東西來證明他得之其所。

再來看下太祖皇后宋氏與太宗的故事。

其他的那些事我們都不說,單說宋太祖死後的事。

話說開寶九年,經過前一晚的所謂“燭影斧聲”後,才49歲的宋太祖突然就死了。並且還沒有留下什麼遺言(詔),最最重要的是沒說誰來接他的班。

最早發現宋太祖死了的宋氏,當然有私心了。她既不想太宗當皇帝,也不想讓太祖的長子趙德昭當皇帝(前面說了,她和德昭關係並不好),她想讓趙德芳做皇帝。

這時的趙德芳才17歲,且又與宋氏母子關係良好,他做了皇帝,宋氏自然就可以皇太后的身份掌握朝政了。她這樣想了,於是,就讓宦官王繼恩立即去召趙德芳進宮來,想讓德芳搶佔先機,造成既成事實。

可惜的是,宋皇后還是年輕,缺少政治經驗。她身邊的親信宦官王繼恩其實早就和宋太宗趙光義站在了一起。

這王繼恩跑出宮去後,沒有去找趙德芳,也沒有去找趙德昭,而是跑去找了趙光義,把趙光義叫到了宮中。可憐的宋氏,本想給別人玩一個既成事實,誰知被別人玩了一個既成事實。

至此,宋皇后知大勢已去,只得對趙光義說,我們母子的性命就交給官家了(宋朝管皇帝叫“官家”)。

看來,宋氏和宋太宗之間並無兩情相悅,而是爭奪皇位的政治對手。

宋氏,是宋太宗奪皇位路上的一大對手,差點就讓太宗和皇位擦肩而過。對於這樣的政治對手,兩人還想發生點什麼,當然不可能了。

但兩人之間終還是要發生點什麼的。

宋太宗的皇位本就來得不夠名正言順,所以,雖然對宋氏極為不爽,卻不好立即下手處置。不但不好處置,還認可了她皇后的身份。將她封為“開寶皇后”,置專門宮殿與之居住。

不過,現在不處置,不代表心中不恨。我們知道,太宗通過種種手段弄死了太祖的幾個兒子:趙德昭被他嚇得自殺了;趙德芳睡死了;趙廷美被嚇得憂愁而死。

這些手段,連太宗的大兒子元佐都看不下去了。元佐想方設法營救趙廷美,在趙廷㺯死訊傳來時,他終於被逼瘋了。

這樣看來,宋太宗肯定不會對宋氏就此放過了。

公元995年,宋氏去世了。地位已經非常穩固的宋太宗開始算起了舊賬。他不許按照皇后的禮儀安葬宋氏,就連王禹偁(時為翰林學士)說了句“後嘗母儀天下,當遵用舊禮。”就被太宗給貶了。

同時,宋太宗還不許宋氏下葬到宋太祖的陵墓當中,連牌位也不許升祔太廟,可見,當初宋太宗對宋氏的怨恨之深。

總的來說,宋氏還是比較幸運的,在殘酷的政治鬥爭失敗後,還能夠善終,這在歷史上還是比較少見的。


摯守靜篤


趙光義作為一位皇帝,跟他哥哥趙匡胤比起來德行差遠了,不僅文治武功不及兄長一半,就是個人道德水準也是相差萬里。正所謂天道循環,趙光義的惡行後來報應在他的子孫後代身上,宋徽宗、宋欽宗成了金國的階下囚,連同其它皇孫一起死於金國。唯一逃出生天的趙構卻無法生育,最終不得不將皇位傳給趙匡胤一脈!趙光義對宋皇后這位嫂子十分的薄情,他當了皇帝后很快將宋皇后趕出皇宮,死後也沒有按皇后禮制埋葬;當然趙光義就算色膽包天,也沒有對宋皇后有非禮行為。趙光義主政時期,宋皇后生前過得十分悽慘,死後也沒有享受到應有殊榮!

趙光義薄待宋皇后是有原因的,就是因為宋皇后想讓趙匡胤的小兒子趙德芳當皇帝,如果不是事出偶然,他趙光義的皇帝夢就斷送了。宋皇后是趙匡胤的第三位皇后,兩人年齡相差25歲,但是夫妻恩愛,相敬如賓,可能是趙匡胤老了,所以宋皇后並沒有生下一男半女。在趙匡胤的兒子中,趙德昭比宋皇后年長一歲,趙德芳比宋皇后小七歲,因此宋皇后跟趙德芳十分親近,有意立趙德芳為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暴死的那晚,宋皇后讓太監王繼恩召秦王趙德芳進宮主事,結果王繼恩直接將晉王趙光義召進宮主事。史書記載:宋後聞繼隆至,曰:德芳來耶?繼隆曰:晉王至矣。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儘管趙光義給宋皇后保證了“共保富貴,無憂也”,但是趙光義當了皇帝對宋後十分的冷酷,他要誅殺兄長趙匡胤的後代,以保證皇位能傳給自己的兒子。宋後本來就對趙光義不滿,又不想讓趙光義當皇帝,因此趙光義當了皇帝后自然要報復宋皇后。作為皇嫂的宋皇后自然是不能當皇太后的,因此賜號開寶皇后,先移居西宮,後又移居東宮,遷來遷去的依然是冷宮待遇。宋皇后貌美賢淑,但是趙光義守住了底限沒有非禮宋後;相比花蕊夫人,小周後而言,宋皇后還是保持了清白之身。宋皇后死後,趙光義沒有按照皇后禮厚葬,也沒有將其與兄長合葬,還沒有進入太廟。後來趙光義將侄兒趙德昭逼死,南宋理宗皇帝就是趙德昭的後裔;又將侄兒趙德芳(八賢王)害死,南宋第二代皇帝就是趙德芳的後裔。趙光義殺侄虐嫂,保證了皇位在他這一脈相傳!


大秦鐵鷹劍士


趙匡胤“黃袍加身”“一劍走天下”“杯酒釋兵權”硬是在動盪不安的年代建立了大宋的基業,而一母同胞的弟弟趙光義卻輕而易舉的把家底敗了個底朝天。且不說趙二這本事如何被世人詬病,作為女人,只他對待女人的醜陋嘴臉就讓人生厭。垂涎哥哥的貴妃——才貌雙全的花蕊夫人,得不到一箭射死;毒死李煜,搶佔小周後,就連哥哥的皇后也沒有好下場。



說起這位宋皇后,可謂名門望族,是後天太祖劉知遠女兒永寧公主的女兒。17歲就入宮嫁給趙匡胤,成為繼賀氏、王氏之後趙匡胤的第三位皇后。此時趙匡胤的大兒子趙德昭已經18歲了,作為同齡後媽,宋皇后為了避嫌,和年齡較小的二兒子趙德芳關係比較近。太祖病危時曾令人傳召“德芳來耶”,結果德芳沒來,德昭沒來,來的是趙光義!“斧聲燭影”懸案發生後,她再也享受不到國母的威儀,先是被趙光義移居西宮,後又被移居東宮,尤其是她以前心中的靠山德芳不明不白的死了以後,在寂靜悽苦中度過了20年,道元年四月病逝,才44歲。即便死後,趙光義命人不準舉喪,降梓宮停放佛舍,不許和趙匡胤合葬。直到宋神宗在位時才將其歸入太廟供奉。



趙匡胤一世英名,愛江山勝過愛美人,如若在天有靈可否許他可憐的女人們一世安康一世繁華!


墨梅逸清寒


《涑水紀聞》:“宋後聞繼隆至,曰:‘德芳來耶?’繼隆曰:‘晉王至矣。’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這裡解釋一下:太祖駕崩,宋皇后急召趙德芳(宋太祖趙匡胤第四子)。但是趙光義連夜踏雪入宮,搶了他哥的皇位。宋皇后見到他來非常驚訝,隨即呼道:“我母子的性命,都託付給管家了。”她見事不可為,改口稱呼趙光義為官家,當即承認奉他為主,趙光義承諾道:“共保富貴,無憂也。”

但是天家無情,開始趙光義還封趙匡胤的幾個兒子為郡王等。後期為了傳位給自己的兒子,把兄弟和兄弟的兒子們都一一弄死。杜絕了金匱之盟,兄終弟及的二次發生的可能性。

趙光義一上臺,就封其弟趙廷美為齊王,兼任開封府尹兼中書令;侄趙德昭為節度使和郡王,趙德芳也封為節度使。

但是很快趙廷美被貶後吐血身亡,年僅38歲;太平興國四年趙德昭北伐時被逼自殺,太平興國六年趙德芳睡夢中暴斃,年僅23歲。

對待自己的皇嫂,趙光義選擇死後報復她,不讓她與趙匡胤合葬,神位不入太廟,一切從簡。

公元995年,宋氏逝世。宋氏去世之後,趙光義下令禁止群臣服喪,宋後不能與趙匡胤合葬,神位也不得進入太廟。並把反對這件事的大臣以誹謗之罪罷免。

趙光義為了皇位,從燭影斧聲、弒兄篡位開始,就欠下了滔天的血債!導致了他自己的一脈單傳,三代必絕。

人在做,天在看。這也是報應不爽。


牛魔王的回憶


宋皇后是一位非常可憐的政治犧牲品,作為皇后,她不可避免地捲入了太祖駕崩之後的皇位之爭中。

開寶元年(公元968年)二月,宋氏被冊立為皇后,當時宋太祖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十八歲(比宋皇后還大一歲),次子趙德芳十歲。所以,宋皇后與趙德芳的關係更親密一些。但是,他們三人的結局都非常悲慘。

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記載,開寶九年太祖駕崩當夜,宋皇后曾經在太祖病榻前派太監王繼恩卻召趙德芳入宮,她的意思很明顯,是想讓與自己更親密的趙德芳繼承大統。但是王繼恩卻是一個投機分子,他出宮之後直奔了晉王府,說服了猶豫不決了晉王趙光義。當宋皇后聽見宮外急促的腳步聲之後,問了一句“德芳來耶”,沒想到扭頭看見的確實小叔子。宋皇后當即明白過來,自己的性命攥在了眼前這個人手中,於是她哭著說:“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趙光義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淚,淡淡地說了一句:“共保富貴,無憂也”。

但是,趙光義卻早已懷恨在心。他即位之後不久便把宋皇后趕出皇宮,直到宋皇后(後來被稱為開寶皇后)去世長達十二年。而宋皇后去世之後,趙光義又做了幾件出格的事——他拒絕按照禮法給宋皇后成服,拒絕將宋皇后下葬而是將棺槨常年停放在已故的燕國長公主(趙匡胤的姐姐)家,拒絕所有官員參與宋皇后的葬禮,拒絕將宋皇后的牌位供奉著太廟中。甚至著名學士王禹偁說了一句“嘗母儀天下,當遵用舊禮”,趙光義便直接將他貶官。

《宋史》也對此事詬病趙光義:“宋後之不成喪,則後世不能無議焉”,明代學者李贄甚至將趙光義對待宋皇后的態度作為一個依據——證實宋皇后是“斧聲燭影”見證者的依據。


國史通論


趙匡胤是大宋的開國皇帝,他的一生留下了很多迷案,比如,他為什麼不立太子,還有他是如何去世的?

之所以留下這麼多懸疑,可以說都是因為趙匡胤根本就想不到,自己會死的如此的快。

要知道他去世的時候,年僅49歲。

可以說這個年齡正是一個人的壯年之時,他又是突然暴斃的。

正是因為他死的比較蹊蹺,所以,後來的很多史學家都斷定,趙匡胤有可能是被自己的弟弟,也就是趙光義殺死的。

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斧聲燭影事件。

趙匡胤死的前一天,一直都是和弟弟趙光義在一起。兩個人喝了大半夜的酒,酒後趙匡胤直接就酒睡了,入睡之後的趙匡胤再也沒有起來。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發現趙匡胤去世的,正是他年僅只有24歲的宋皇后。

宋皇后17歲的時候,就嫁給了趙匡胤。跟隨趙匡胤這麼多年,她也事故了很多。

她明白自己的丈夫死了,這是非同小可的事,萬一這件事處理的不當,很可能會導致一個國家的滅亡。

宋皇后沒有把趙匡胤駕崩的事聲張出去,由於她平日裡和趙匡胤的小兒子趙德芳的關係處的比較好,她想通知趙德芳趕緊來宮裡,好繼承皇位。

所以,宋皇后就派了太監王繼恩去通知趙德芳。

可是,太監王繼恩走到半路,他就改道了,他沒有去叫趙德芳,而是叫來了趙光義。結果趙光義就是第一個來到趙匡胤身邊的。

當宋皇后看到趙光義來時,她著實嚇了一大跳。

見到趙光義的宋皇后,趕緊給趙光義跪下,然後說道,我們母子的富貴全掌握到陛下的手裡了。

趙光義趕緊讓宋皇后起身,並且告訴她,請放心,有我在肯定會保證你們的富貴的。這些話都記在了司馬光的《涑水紀聞》裡。

因為趙匡胤生前沒有指定接班人,這也就是說誰先來到他的身邊,誰就是合法的繼承人。

就這樣皇位被趙光義這個做弟弟的捷足先登了。

那麼趙光義當了皇帝后,對宋皇后怎麼樣呢?

說實話,他對宋皇后還算是不錯的,畢竟他沒有想過害宋皇后。宋皇后在趙光義當了皇帝后,又活了二十年。

在這二十年裡,宋皇后先是移居到了西宮,然後又移局到了東宮。日子過得不算是太好,但是,也不是太壞。

當然了她不可能是以皇后的身份以及待遇生活在宮裡的。即使到了她去世的時候,趙光義也不讓她按照皇后的禮節風光下葬。

這說明趙光義還是很在乎這種頭銜的,宋皇后去世後,趙光義之允許她按照普通妃子的規格,草草下葬的。

拿宋皇后來對比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她的命運要好得多。

因為趙德昭和趙德芳的死,都和趙匡胤有關。可以說為了掃清障礙,他在當了皇帝后,殺了趙匡胤的兩個兒子。


史學達人


趙匡胤一生有三個皇后,第一任皇后為孝惠皇后賀氏,趙匡胤沒有稱帝時就死了,後來追封的皇后。孝惠皇后為趙匡胤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第二任皇后為孝明皇后王氏,趙匡胤稱帝以後,做了三年皇后就去世了,為趙匡胤生了兩個女兒,都夭折了。第三任皇后為孝章皇后宋氏,公元968年(開寶元年<strong>)被趙匡胤立為皇后當時才17歲,24歲時趙匡胤就駕崩,號“開寶皇后”,身前沒有子女。文中的問答,應該說的是孝章皇后宋氏,趙匡胤死的時候只有24歲,這麼年輕,趙光義是如何對待她的呢?

根據《宋史·后妃傳》記載:“太平興國二年,居西宮。雍熙四年,移居東宮。至道元年四月崩,年四十四。有司上諡,權殯普濟佛舍。三年正月,祔葬永昌陵北。命吏部侍郎李至撰哀冊文,神主享於別廟。神宗時,升祔太廟。”公元976年,趙光義稱帝的第二年,開寶皇后居住在西宮。公元987年,開寶皇后移居東宮,當時35歲。公元995年,開寶皇后去世,享年44歲,年紀輕輕就這麼死了。死後,翰林學士王禹偁建議為開寶皇后追封諡號,後遭貶謫。總之,趙光義對宋皇后的死並沒有放在心上,死後也沒有與宋太祖葬在一起。且沒能進入宗廟當中,直到宋神宗時期,宋皇后才升祔祖廟,享有祭祀被供奉。

雖然《宋史·后妃傳》並沒有詳細記錄,趙光義做皇帝以後,宋皇后的遭遇如何,不過從她的葬禮來看,是很悽慘的。當然,還有宋太祖的四個兒子,兩個早亡,身後的待遇也不太好。尤其是次子趙德昭,因為被猜忌,最後自殺身亡。所以,宋皇后年紀輕輕也是孤獨終老,死後還不能進入宗廟,結局也是很悽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