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前的國寶文物,竟然被人當做雞食盆,差點丟掉

陶鷹鼎是我國首批64件禁止出境展覽的國寶之一,這件國寶是新石器時代後期的文物,距今至少有五千年的歷史了。

5000年前的國寶文物,竟然被人當做雞食盆,差點丟掉


可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件國寶竟然曾經讓人當做餵雞的雞食盆。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聽龍哥給大家聊一聊:

1957年的一天,陝西華縣一個叫殷思義的農民,在犁地的時候,犁鏵突然碰到了一個疑似石頭的硬物,當他走進後,才發現這個硬物並不是石頭,而是一個鷹狀的陶罐。

起初,他也沒有在意,隨手將陶罐丟在一旁,繼續犁地。

當完成一天的工作之後,雖然很累,但是殷思義還是隨手將這個陶罐帶回了家。

回到家後,妻子見他手上拿著個破陶罐。

5000年前的國寶文物,竟然被人當做雞食盆,差點丟掉


就問他從哪裡來的,殷思義將發現陶罐的事情經過,告訴了妻子。妻子知道後,本想將這個陶罐扔掉,可是突然想到家裡正好缺一個餵雞的器皿。於是就將這個陶罐洗乾淨,用來餵雞。


大概過了一年之後,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師生組成的考古隊,在華縣發現了一個新石器時代後期的遺址,也就是現在陝西泉護村的仰韶文化遺址。

5000年前的國寶文物,竟然被人當做雞食盆,差點丟掉


專家們立即對這個遺址進行了挖掘,與此同時,考古專家還對周圍的農戶進行了調查,訪問看是否有人曾在附近挖到過相關的文物。

當來到殷思義家的時候,專家一眼就看到了那隻被雞圍在中央的鷹形陶罐並向殷思義問明瞭雞食罐的來由。

殷思義如實告訴了專家、專家立刻意識到這可能是來自遺址中的文物,在和殷思義交涉後。專家心疼的將這個陶罐捧了回去。

5000年前的國寶文物,竟然被人當做雞食盆,差點丟掉


很快專家對這件文物進行了鑑定,確定了它就是五千年前的文物。


陶鷹鼎出土於一座成年女性墓葬,與其共出的物品還有十多件骨匕、數件石圭、石斧及一批生活器皿等。

石圭、骨匕等物品通常作為禮器來使用。

陶鷹鼎與它們放置於同一墓內,形式與眾不同,可能與當時的祭祀活動有關。

5000年前的國寶文物,竟然被人當做雞食盆,差點丟掉


動物形象的創作與他們的生活環境有關,陶鷹鼎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原始人的圖騰崇拜觀念。

2002年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將新石器時代陶鷹鼎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並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陶鷹鼎是原始藝術與實用功能完美結合的典範,是遠古時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珍品。

陶鷹鼎的問世表明新石器時代後期的人們不但擅長彩繪圖案的創作,在造型藝術方面也有很強的實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