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古蹟之是“明堂”不是“明塘”

是“明堂”不是“明塘”

說是明堂的有“明堂市場”,說是明塘的有“明塘小學”。人們似乎醒悟到,同是一地的明堂的“堂”字是誤寫,因為這個地方過去曾是一處水塘。難道連教書育人的明塘小學的“塘”字也錯了?於是,一個為“明塘”正名的話題在市民中悄然議論開來。

究竟是“明堂”還是“明塘”?我帶著歷史的疑問,對吳都進行再探古,卻發現這一地方歷史上叫明堂湖。那麼,這一地方為什麼有的單位叫“明塘”呢?這就必然要說到今天的明塘小學。

明塘小學只是近十幾年才叫起來的,其實應叫明堂小學。它的前身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學宮,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鄂州古蹟之是“明堂”不是“明塘”


我在這裡把明塘小學向前推移進入歷史的深處,即:明塘小學———市一中———上世紀70年代曾叫五七中學———縣一中———清代叫學宮———明代———元代———宋代學宮遷至縣南門一里許,即現在的明塘(堂)小學……據《武昌縣誌》載錄:學宮在縣治東南南門外,右倚西山,前臨南湖。晉徵西將軍庾亮在武昌縣開置學宮,起立講舍,又繕造禮器俎豆之屬,將行大射之禮。

宋(代)崇寧(公元1102年)中,遷於縣治南里許,建講、道堂二,淳熙中,縣令周復遷縣治東南,即今址。

元(代)至元中,改壽昌郡學為府學,大德中,析為武昌縣學……明(代)洪武三年,知縣孟吉建大成殿、明倫堂、兩廡東西舍。正統四年,知縣許誠建大成門五楹,東西廡十楹……由此可見,明堂湖上的“學宮”即講堂、學堂,又有明亮之堂的寓意,有近千年的歷史,其建築群龐大,是宋代以後元、明、清歷代的學府所在地,古城文化、教育的中心。

到了清代,“學宮”成了古城尊孔、祭孔的地方。據《武昌縣誌》記載:順治二年又定每歲春秋仲月上丁日,致祭。如遇有事,或次丁,或下丁,通行直省、府、州、縣遵行。定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孔子諡號。九年,御製臥碑文,頒勒各學,置明倫堂之左……康熙五年,知縣熊登建東西兩齋。十二年,修東西兩廡。二十年,頒學宮祭禮……從以上《武昌縣誌》的記錄,明堂(湖)這裡不僅有千年學宮,還有魁星樓、明倫堂及文廟。武官過此下馬,並禁止在周邊放馬。同時又是文官進文廟朝拜的地方。

是“光明”,是學堂、講堂、明倫之堂。同時,這裡是“南湖印月”的地方,月光之夜,學宮邊的湖水也是亮堂堂的,這裡曾是詩人詠月的地方,“明堂”成為古城十大美景之一。

從以上明塘(堂)小學的歷史來看,明堂並非“明塘”,也沒有看到“明塘”的蛛絲馬跡。最近,我從《鄂城市地名志》上看到關於明堂的載文:“明堂路,該路中段南側,原是明堂湖,現為明堂廣場,故名。”又《武昌縣誌》縣市圖有明堂湖及學宮(現在的明塘小學)的標註。《武昌縣誌·學宮》有清代道光年間“將明堂湖禁止取魚,攪(水)草勒碑定案”的載文。

據此可見,是明堂不是“明塘”。那些有“明塘”標記的,尤其是明塘小學的“塘”字應改為明“堂”。今人負有宣傳、創建歷史文化名城的責任,應為建設吳都歷史文化名城作出貢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