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愛發脾氣的媽媽,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鍾勇180607335


一個愛發脾氣的媽媽,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這是一個很抽象的問題,無論是我們所學習到的育兒理論,還是我們很多人通過親身經歷去反推,都可以肯定的是愛發脾氣的媽媽確實會對孩子的人格發育產生影響,正如樊登讀書所說,媽媽不正當育兒方法給孩子帶來的影響與傷害會一直藏在孩子的潛意識裡,表面上看這個孩子沒有什麼變化,該讀書讀書、該工作工作,該結婚結婚,但一旦他(她)遭遇到某種對他(她)來說難以擺脫的挫折或者困境時,這種兒時的傷害是有可能會被喚醒和激發,從而產生各種過激的行為。

首先讓我們回到孩童時期媽媽發脾氣的情境中去感受一下:

我們每個人從在媽媽的子宮中孕育那一刻開始,有一種天然的對媽媽的概念就是:最愛的是媽媽,最想依賴、信任的人也是媽媽,心目中的媽媽應該是最溫柔的、親切的、善良的,同時媽媽是愛自己的、尊重自己的、包容自己的;可是現在,最愛的媽媽卻老在朝自己發火,孩童的你感受是什麼呢?

我想最初一定會有恐懼、害怕……,隨著恐懼和害怕的加深,孩子的潛意識裡就會產生媽媽不愛我的主觀感受或是我不值得被愛的這種自我否定的思維模式。這種潛意識對孩子的成長髮育都是極為不利的。久而久之呢,負面的感受和思維模式如果得不到釋放或正確的疏導,一直藏在孩子的潛意識裡的感受和思維模式就會轉變成“怒火”,隨時會有點燃和引爆的可能,各種過激的行為也會由此而產生。

記得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過,“但凡是被壓抑的,都會以更醜陋的形式展現出來。”

長期在媽媽發脾氣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可能有膽小、懦弱、不自信的一面;

長期在媽媽發脾氣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在人際關係中會過份在意他人的評價與眼光,形成討好型人格。

長期在媽媽發脾氣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對各種事物的熱情度不高,與母親情感交流上是疏離的,容易表現出冷漠的一面。

長期在媽媽發脾氣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容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學習”媽媽處理情緒的模式,從而無法正確的處理家庭中的親密關係和親子關係。

所以,對於孩子來說,“媽媽對孩子的愛是孩子人格健康發展的一個基礎”。媽媽愛孩子,就應該從學會保持一個穩定的情緒開始。

我的看法與建議

1.我們知道了媽媽的情緒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媽媽穩定的情緒又是離不開社會、家庭的各種支持的。

無論是社會,還是家庭都需要我們用愛心去建設,才能和諧。

父母彼此相愛,父母愛孩子,孩子愛父母。只有在家庭成員之間彼此流動,才能建設起一個有質量的育兒環境,相較於媽媽的感性,理性的爸爸們更應該扛起家庭責任,愛護好自己的妻兒。

2.對於愛發脾氣的媽媽們來說,要意識到這種行為所帶來的危害,分析爆脾氣背後的原因,如果是不善長於情緒管理就主動去學習怎麼進行情緒管理,如果是來自原生家庭的行為模式或傷害,要學會去規避與和解,不要讓原生家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延續。其實,我覺得如果我們真的愛孩子的話,做到這些其實不難。

3.對於家中有愛發脾氣的媽媽的人來說,媽媽給我們造成的傷害或是帶來的影響已經存在,如果可以,請試著去理解她也有可能是在原生家庭或親密關係中受到了傷害,她其實也是那個受害者,或許原諒能夠帶領我們走出困擾與傷害。


覃媽說育兒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讀初中的時候,我一個好朋友琴——她的媽媽。她媽很強勢、脾氣暴躁,到現在我都有點怕她媽,不敢去她家。

前兩年,我去她家玩,住了一晚上,白天好好的,她媽笑吟吟的很熱情。

結果晚上8點多,我倆起來到客廳倒水喝,就說了幾句話,她媽就從房裡大聲吼叫“你們TMD在幹什麼,還不睡!”。

把我嚇了一大跳,她像是習慣了沒啥反應,但是我心裡很不是滋味。畢竟我都快當媽的人了,從來也沒被這樣罵過,一夜未眠,早上起來就趕緊收拾東西告辭了。

她媽媽脾氣不好,動不動對她非打即罵,家裡經常雞飛狗跳。她媽很偏心她的弟弟,有時為了一點點事就打她。

她媽會拿割稻穀的鐮刀,直接扔過來9她的小腿,到現在還有一條傷疤;她媽會把她頭髮一把拽過來,把她的頭磕到牆上,撞一次又一次;她媽會一言不合就惡語相向,叫她去死。

而她爸呢?是個“蘇大強式爸爸”,她媽打她罵她,她爸就跟沒看到一樣,要麼就躲開了。她爸也很怕她媽,被她媽治的死死的。

她媽這麼狠,難道是她不聽話,犯了什麼大錯?

並不是,她不僅很乖巧懂事,而且很能幹。

很小的時候,就洗全家的衣服、做飯、餵豬,陪弟弟上學(她媽為了她弟弟上學有個伴,讓她留級了跟她弟一個班)...

我媽很喜歡她,說她比我強多了,不像我什麼都不會幹。

後來她和她弟都考上了高中,她媽說要省錢,不給她讀讓她去打工了,供她弟弟讀書。

印象中,有兩次她媽打了她之後,她很傷心鬧著要自殺要去死,給我發信息。我趕緊叫我爸騎著車,帶我去她家,把她接來我家散散心。

我們兩家隔得有點遠,騎摩托車要一個半小時,而且路不好走,她家在山裡。

認識她十幾年了,我一直覺得她的性格受她媽影響很大,很悲觀、很哀怨,跟她聊天很累。

要麼不聯繫,一聯繫就是吐槽她媽有多可惡,她弟有多可恨,她老公不中用,她婆婆不帶孩子...

剛開始我還勸勸,後來也就不勸了,反正她也聽不進去的。

現在她也當媽了,真怕她把她媽媽對她的方式,用在了孩子身上,那孩子就很可憐了。


滬漂媽媽育兒


我的媽媽是一個愛發脾氣的媽媽,所以,從我自身說起吧!

我兒時的很多事情都忘記了,或者確切的說,我四五歲之前的很多事都忘記了。但是忘記並不代表我就沒有受到影響,這些影響深深地進入我的潛意識,等我有了女兒,這些當年的潛意識便無形之中,通過我的行為表現了出來。

現在想來,我媽媽當時的育兒方式,完全是憑心情。心情好了,一切都好說,心情不好,哪哪都不對。並且屬於“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那種。再加上農村那個年代大都有的重男輕女思想,我又是老大,大的讓著小的是應該的。

這一切,導致我現在成為性格軟弱,自卑、在意別人的看法,處處忍讓,不會拒絕,連自己的利益都不敢去爭取,大家眼中的脾氣好的“老好人”。

在外人眼裡,我是一個溫和的,沒有脾氣的人。但是真的如此嗎?

在女兒剛出生的那兩年,我沒有接受過任何的育兒培訓和閱讀,因此,我帶女兒的方式,完全世襲了我媽媽帶我的方式。禁止這個,禁止那個,看到把房間整得一團糟,氣不打一處來,甚至有時候會直接踢女兒一腳。儘管我自認為我沒有用力,但是現在回想起來,每次我踢完之後,女兒都會呆呆的一動也不動的站好長時間。

那個時候的女兒,膽小的聽到炒菜聲都會嚇得把杯子扔到地上,“哇”的一聲大哭。很多時候不高興哭了,爸爸還會訓斥:“閉嘴!”女兒嚇得趕緊閉上嘴巴,眼淚卻吧嗒吧嗒的往下掉。帶著女兒出去玩,自己一個人正在玩石子,別的小朋友跑過來想和她一起玩,在那個小朋友還沒到她身邊時,她嚇得趕緊站起來躲到一邊。

在後來的一段時間裡,她夜裡經常做夢哭醒,一哭就是半個小時一個小時。我終於對自己說: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於是看書、上育兒課程學習。越學習越深刻的感受,育兒路上,其實是在療愈自己。把自己內心的傷療愈了,育兒就成為了一件很自然的事。

這個問題完全沒有按照格式回答,屬於有感而發。希望也能對愛發脾氣的的媽媽提供一點啟發。



一諾媽聊育兒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愛發脾氣的媽媽,會培養出來什麼樣的孩子?如果細數出來,估計寶媽們再也不敢亂髮脾氣了。

愛發脾氣寶媽的壞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榜樣。從出生,寶媽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學習和模仿。如果媽媽愛發脾氣,孩子也會亂髮脾氣,而且會越來越難帶。

我先生工作壓力大,就經常愛發脾氣,因此孩子特別不喜歡和他相處,而且孩子的性格一直膽怯不自信,從小就很內向。這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不好。

愛發脾氣的寶媽,經常生病,容易高血壓,或者臉上長斑等各種症狀,對自己身體很不好,對孩子的成長傷害更大,這樣賠本的生意不能做。

怎麼改善愛發脾氣的壞習慣。

生二寶的時候,有段時間,我經常生氣,對生活很是抱怨,而且我很討厭自己那臘黃的皮膚,整個人都沒有一點朝氣。後來無意和朋友堅持爬山,心情開朗很多。而且經常和朋友聚會聊天,偶爾還喝點小酒,生活一下改善很多。堅持一項喜歡的運動,可以改善經常發脾氣的壞習慣。

後來朋友介紹喜馬拉雅聽書,我經常聽羅大倫《道德經》,做家務和煮飯都聽,還聽一些段子和好書,還有親子課程和心理課等,這對我的改變很大,我學習了很多有用的東西,我的心態改變了,生活更加陽光快樂,全家都受我影響,很是樂觀。生活多姿多彩,哪還有時間去發脾氣呢。

這兩年生活過的比較如意,先生和孩子都積極幫我做家務,我有很多時間出來學習,考了幾個自己喜歡的證書,生活更充實有意義,發脾氣的機會越來越少了。試試我的方法,希望有用。做一個陽光、樂觀、智慧、正能量的寶媽,自己幸福,全家收益。

我是王書霞,陽光愛學習的全職寶媽,如有別字,請多多包容。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別人的經驗也只能供我們參考。育兒是一項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們要不停的學習和成長。碼字不易,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有免費實用的音頻親子課程和中醫育兒方法,有需要的請關注留言。努力像陽光,溫暖每個人;傳遞正能量,關愛每個孩子。

王書霞19


一個愛發脾氣的媽媽,會培養出一個同樣愛發脾氣的、逆反心理強的、需要靠別人的肯定證明自己的、缺乏自信的人。

以我自己為例吧。我先跟我的母親道個歉,我的母親現在脾氣好多了,並且她是那麼愛我和我的女兒。

從小我最深的感受是我是不值得的,母親不疼我。我小時父親在鎮上教書,我和母親在家,吃晚飯時,即便時間還早,我也坐在門檻上不敢往外看。母親就罵我,大聲罵娘。



有一次我用車子帶著同村另一個稍小的女孩,玩得很高興。母親不讓,怎麼數落我我不記得了,只有一句話我至今就得,“人家可值錢"。意思是怕我摔了人家,人家可金貴。

小時去姥姥家回來,母親總要罵我個狗血噴頭,跟我算賬,嫌我在姥姥家說話做事不得體,給她丟人。現在我對那時的事,對那些表兄妹們也沒有好感。

母親愛發脾氣誠然是因為她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多,可我那時真的很少看到她的笑臉,她更不會對我親熱,即使我在鎮上上學,她早晨送我我也不覺得她愛我。我那時只羨慕別人家,雖然自己家並不差,自己學習也名列前茅。

所以後來初三考學時,母親越罵我要我考中專我越不聽。後來放棄多少人羨慕的衛校,鬧著回來考高中上大學。本來我十八歲就能畢業參加工作,進大醫院,可幾經周折我只考取了一個專科,工作也一般般。



工作後,自己也一直感覺自己只是個旁觀者,看著別人的幸福與好運,但幸運女神從不來找自己。看似自己自信,其實很心虛,只有從別人的評價中,去找到自己的好,而且內心發虛,十分不確定。

我給自己的定位,就像母親很久以前勾勒的,找一個老家在農村的,經濟需要貼補的人家,從來沒想過自己能找一個家世好的,所以也就從來沒找到過。

找對象幾經周折,我也是不顧父母的反對,其實也許正是他們反對,我才同意的。結果當然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找了個非常不知感恩的鳳凰男。什麼事都聽不起來,還不念我一點好,只會在家裡興風作浪。萬般無奈之下,做了單親媽媽。

我的脾氣也是非常不好的,不善於跟人相處,更不會協調關係。我對女兒一度也是愛發脾氣的,只是不斷總結,不斷學習,不斷檢討,痛定思痛,在基本正確的方向上跌跌撞撞地走著。好在女兒知道我愛她,她也很愛媽媽,是個人見人愛的小美女。



為了女兒的健康成長,我也不能做愛發脾氣的媽媽。同事們也說我個性好多了,整個人也精神煥發。我要做一個漂亮溫柔的媽媽,給女兒帶來福氣。願意和關注我的友友們一起努力!


牽蝸牛散步的女神醫


人們都通過情緒來表達自己的狀態。如果你暴躁,你的情緒也會跟著一起暴躁。父母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如果父母平時在家情緒狀態都十分激動,孩子的成長也會受之影響。

我侄女柔柔,她是一個非常開朗的孩子,她現在12歲了。其實在她7歲之前,她都不講話,甚至有點自閉,平時在家裡是一句話都不交流的,這都是她父母對她的影響。她媽媽在她小的時候非常暴躁,經常在家摔東西,衝著孩子發脾氣,其實是她媽媽壓力太大,說話聲音也大,而且和她爸爸經常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孩子7歲那年,他爸媽離婚了,在這之前柔柔都是處於一個暴躁的情緒下生活,一個小孩子對於情緒的解讀是十分不同的,她會認為她自己做錯了事,父母才會這樣,其實事實上孩子沒有錯。孩子爸爸找過了一個,對柔柔也很好,在家不發脾氣,而且對柔柔和家裡人都十分溫柔。柔柔也因此更加開朗了起來,不再像以前一樣不講話,現在對待事情都十分積極。


所以說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有一個愛發脾氣的媽媽,對於培養孩子會產生負面的情緒和不好的影響。

愛發脾氣對孩子的影響?

01、 孩子性格暴躁不講理

有些家庭愛對孩子發脾氣,孩子可能會感受到恐懼,會變得更加自卑。但是有一大部分家庭,孩子會更暴躁,更不講理。因為家人平時對待孩子的方式,會讓孩子潛移默化的對待別人。

02、 仇恨母親

有一個經常愛發脾氣的母親對於孩子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對於母親來說更不是一件好事。孩子在小的時候會產生恐懼,同時孩子會因為這個恐懼產生仇恨的心理,因此仇恨母親。

03、 遇到問題只能最粗暴的方式解決

很多孩子不講道理,並且在幼兒園打罵同園的小朋友,主要是因為這部分的孩子遇到事情不會想到其他的解決辦法,他們只會學習家裡的處理方式就是直接粗暴的方法。這樣是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的。

如果你現在還愛發脾氣,請儘量改改自己的脾氣。如果你還愛對著孩子發脾氣,請你一定禁止這樣的行為。你對孩子的行為,孩子將來會記恨你,並且對於孩子自身的培養不是一個良好的方式和方向。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

朗朗育兒課堂


我的媽媽就是一個愛發脾氣的孩子,我覺得一個愛發脾氣的媽媽,會培養出膽小、沒安全感、缺乏愛和耐心的孩子。

分享一下成年後我的感受:

01

不懂媽媽為什麼發脾氣,覺得都是自己的錯

我的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喜歡發脾氣。有時候是對我爸爸發脾氣,有時候是對我。但是每次我都不知道是為什麼,我就會覺得這些都是自己的錯。無形中,就把自己設定成為了一個做錯事的人。

尤其是我成年後,但凡在生活中遇到什麼事,只要和別人發生了衝突,我都會覺得是自己做錯了,長期以往,我變得特別的膽小,害怕與人衝突,害怕與人交往,出現了社交恐懼症。

02

當媽媽發脾氣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認錯和逃跑

每次我媽發脾氣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認錯和逃跑。因為感覺很恐怖,尤其是她吼罵的時候,我覺得只有認錯和逃跑才是唯一的出路。長期以往,造成了我膽小、沒安全感、而且缺乏愛和耐心的性格。

現在我有了自己的小孩,但如果媽媽一發脾氣,我還是會選擇逃跑。不與她直接衝突。

03

寫在最後

一個愛發脾氣的媽媽,勢必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那些對母親依戀感很重的孩子。

現在的我,有時候也喜歡對孩子發脾氣,但每次我想到自己的成長經歷,我就會剋制自己,換一種方式去對待孩子。因為我知道,發脾氣其實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愛孩子,就多點耐心,少點責備和吼罵。


我是寶藏媽媽,陪你分享我的育兒寶藏,做有溫度的育兒說,喜歡請點贊點關注哦~


寶藏媽媽


一個愛發脾氣的媽媽,會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我的姨媽就是個愛發脾氣的人,我從小到大很少聽到她溫柔地說過話。她的脾氣遺傳自我的外公。所幸我姨夫性格柔和,愛說愛笑。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表妹脾氣多少還是暴躁一些,特別是南方女孩講話多數是細聲細氣,顯得表妹的大嗓門更突兀了。

表妹婚後生了一個女兒,因為脾氣不好,女兒更粘爸爸一些,有什麼悄悄話都和爸爸說,表妹有時候就會很失落。她跟我說,自己也清楚應該收斂一下自己的脾氣,可事到臨頭時什麼都忘了。為此,她老公對她也頗多怨言。

表妹的事例證明了孩子長期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長大後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教育孩子要象朋友一樣,以理服人,不能強壓著孩子什麼都聽大人的。學會和孩子平等共處,才能走入孩子內心,孩子也會更尊敬家長。



正月十八的月亮


愛發脾氣的媽媽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說一個我身邊的例子。

幼兒園中班來了一個小男孩叫小文,來幼兒園一週,把班上的小朋友欺負了個遍,還不給老師批評,老師在拉架的過程中還被小文咬了幾次手。

老師把情況跟寶寶媽媽反映,希望家長好好管教,否則只能勸他退學了。當天晚上,寶寶媽媽在班群裡開始責怪老師看管不嚴,才導致孩子去欺負別的小朋友,老師被咬也是正常的事,帶孩子嘛,哪兒有順順利利的。班上其他家長就不樂意了,本來孩子被欺負就窩一肚子火,家長還死不道歉,於是就在群裡吵起來,各種不好聽的話都說了。第二天一早,小文媽媽怒氣衝衝地等在老師辦公室門口,指責老師處理問題不當,導致她被其他家長攻擊。最後的結果是園長出面各種解釋安撫才過去。

反觀孩子,不正是媽媽的鏡子麼?

媽媽愛發脾氣,孩子要麼很易怒,要麼很懦弱,做家長的,還是要控制好情緒,感覺好才能做得好呢!


子喻老師說育兒


想起李岫雲說的一句話:父母是孩子們啟蒙教師,孩子是母親的一面鏡子。

媽媽愛發脾氣,孩子必然也會脾氣暴躁。都說性格不好的孩子背後,肯定會有性格不好的父母。

孩子後天性格的形成,與養育人有很大的關係。



性格溫和樂觀的媽媽,她的孩子也會是樂觀派的;若是每天都鬱鬱寡歡的媽媽,她的孩子也會是消極的;脾氣不好的媽媽,孩子也會隨時爆發脾氣。


要說媽媽愛發脾氣,對孩子的影響,那肯定是不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養成。



我表姐的兒子小杰今年6歲,上週末我們一家到她家玩。有一次小杰上廁所不小心,尿到了馬桶邊上,稍帶點潔癖的表姐脾氣就突然上來了。

“你尿尿怎麼這麼不小心?不長眼睛啊哈,這是我剛剛收拾乾淨的……”


……

孩子杵在那,揉著兩個手指頭,低頭不語。看著很是讓人心疼。

而在跟我女兒玩耍的過程中,稍有不順,他就會亂罵亂扔玩具。

當然,這又免不了捱上一頓訓。

小杰的性格幾乎是她媽媽的複製版,什麼事情都能急躁上火的。



媽媽的脾氣不好,除了會影響孩子的脾氣外,還有可能帶給孩子自卑感。

因為媽媽經常發脾氣,很多孩子是不敢反抗的,而當孩子自己有情緒的時候,他又不敢跟媽媽講。

所以,他就會把內心的不愉快,通通都自己消化,以至於長期的情緒壓抑,讓孩子總會覺得自己哪哪都做不好,哪哪都會遭來別人的嫌棄。

再來看,愛發脾氣的媽媽,必須得自己調節好自己的情緒,之前在孩子面前,要把負面的情緒收一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