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为什么都会灭亡?

朝阳日暮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最终都会灭亡,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的滞后,产生的矛盾造成的。也就是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造成的。无论是土地、人口、财政、社会腐败还是外地入侵,甚至思想的顽固,其实都是王朝解体的原因。或者说国家的意愿与人民的意愿产生了矛盾,国家不能维护人民的利益,人民自然也就不会关心王朝的存在与否。

关于王朝灭亡的循环率毛泽东有这样一段话。黄炎培在和毛泽东讲话时谈到了王朝循环周期率,毛泽东的回答是:“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在没有实现人民监督的封建社会,王朝循环灭亡的原因,有以下几条:


第一,土地与人口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导致封建王朝逐渐瓦解。中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到了奴隶社会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再到封建社会以后是土地私有制。从战国的商鞅变法一直到清朝,中国的土地私有制包括三种: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和君主土地所有制。在任何王朝的初期,大多数的土地是掌握在农民的手中的,也就是说以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为主;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土地逐渐从这种人的手中转移到地主的手中,地主手中掌握的土地逐渐超过了农民手中掌握的土地。而地主的数量远远少于自耕农,也就是说少数人占有了大部分的土地。这就使得大多数的农民失去了生活的基础,失去生存条件的农民只好通过战争的方式,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那么能不能通过国家法律的形式把土地的所有权固定下来呢?实际上,封建王朝一直是这么做的。但是随着王朝时间的延续,人口的数量是越来越多的。就算地主不兼并土地,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没有土地而失去生存条件;更何况地主是在不断的兼并土地的。历代封建王朝,都没能解决人口和土地之间的这个矛盾问题。土地矛盾是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第二,王朝政治的腐败导致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并导致王朝瓦解。中国的奴隶社会实行的是贵族政治,贵族既掌握文化又掌握国家权力,与下层的平民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存在。高高在上的贵族理所当然的压迫下层的平民,理所当然的贪污腐败,理所当然的罔顾法律。这就使下层的人民,生活极其困苦,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到了封建社会时期,贵族在慢慢的消亡。但逐渐的出现了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封建官僚集团,封建官僚集团以自己掌握的文化知识,高居于人民之上。对民间的疾苦丝毫不关心,他们最为关心的是自己手中的权力和事关本身的利益。为了自身的权力和利益,官员并不在意贪污腐败和歪曲法律。这必然又导致了政府和人民的对立,这种对立加剧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腐败导致的矛盾虽然可以解决,但到了王朝后期的封建官僚集团并不想解决。封建官僚集团是一个利益整体,是通过压迫人民来获得自己的权利和利益的。腐败是王朝瓦解的原因之一。


第三,中国政府从数字上管理社会的能力太差是导致王朝解体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封建王朝政府对国家的管理是大而化之的。只要国家的情况能够过得去就行,从来不关心国家的精细化的管理。其实就算想进行数字上的经销管理也做不到,因为中国的数学人才实在太少了。从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把儒家思想作为正从思想以后,中国的管理层人才都是文科生。这些文科生出身的官员既对数字不敏感,又容易被下层官员糊弄。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实际上是很高的,但是统治者对于数学的教育并不重视。虽然出现了刘徽、祖冲之等大数学家,但是这些人的社会地位是比较低的。学数学既不能带来实际的经济利益,又不能提高人的社会地位,那么学习数学的人就会越来越少。理科人才的稀少导致国家精细化管理的缺失,这种缺失导致了王朝的解体。

第四,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减少甚至是财政的崩溃是国家的运转停止是导致王朝解体的又一原因。封建王朝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农税,只要种地的农民能够正常的缴纳赋税,政府的财政收入就有保障,国家的运转就会正常;但是中国的自然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农民的土地逐渐的被地主兼并,失去土地的农民是没有能力向政府缴纳赋税的。财富都去了哪里呢?实际上财富并没有消失,财富都被兼并农民土地的地主剥削去了,被政府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剥削去了。也就是说,贪污腐败的政府官员和拥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夺走了原本应该属于政府的财富。这必然会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必然会使政府的运行受到阻碍,政府的运行受到阻碍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变慢。要知道一个没有钱的政府是没有存在的经济基础的,财政崩溃的政府是没有能力解决已经出现的社会问题的,社会问题不解决,王朝必然会崩溃。也就是说财政的崩溃必然是王朝解体的基础原因。



第五,外部的侵略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和社会矛盾。内忧和外患双重作用下,才会导致王朝的灭亡。只是内忧或只是外患,是不能导致王朝迅速灭亡的。在内忧出现的时候,总是伴随着外部的侵略战争。中国王朝面临的外部侵略战争通常是来自于北方的少数民族,汉朝时期的外部威胁来自于匈奴,唐朝时期的外部威胁来自于突厥,宋朝时期的外部威胁来自于契丹,明朝时期的外部威胁来自于蒙古。这些外部的威胁虽然对王朝的危害很大,但是如果没有内部的因素是无法起到很大作用的。北方的少数民族之所以能够通过战争的方式灭亡封建王朝是因为封建王朝内部的政治太过于腐败,最重要的是因为王朝的财政无法支撑国家的存在了。财政收入减少使得政府不能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活动以抵御外来的侵略,反过来外来的侵略又恶化了政府的财政状况。最终外来侵略加上内部的社会矛盾,导致了王朝的瓦解。



最后,中国的儒家思想使统治者固守原有的统治模式,导致中国的王朝毫无变化的进行重复。儒家的儒生在政治上的理念一直是抱残守缺,极其害怕任何一点的改变。既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过去是有效的,那么现在就应该继续沿用;既然自然经济在过去是有效的,那么现在也应该继续沿用;既然抱残守缺能够一直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那么更应该继续沿用;既然可以大而化之的管理国家,那么还是应该继续沿用;既然以前不需要数学人才进行精细化的管理,那么现在应该一直沿用。所以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实际上一直在不断的重复与轮回。直到中国在明朝中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才是中国出现了前进的动力。

总之,无论是小农经济,还是腐败的政治制度;无论是粗放式的管理,还是守旧的思想;无论是外部的侵略,还是内部的忧患。总结起来就一句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生产关系。如果不能建立起来与之相匹配的生产关系,那么只能对生产力进行破坏,减慢生产力的发展速度,以延缓王朝灭亡的时间。延缓灭亡,但最终要灭亡!违背人民意愿的最终要灭亡。


历史纬度


封建社会,每个朝代都是“家天下”,土地是他家的地,人是他家的子民,军队是他家的军队。国家就是皇帝他们家族的。在这样的国家,法律由他们制定,利益按照他们意愿分配,老百姓能不能吃饱,能不能穿暖,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他们要的永远是政权。但是,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当人民连吃饭和穿衣都没有保证到时候,就要造反,就会改朝换代。每一个朝代,开始的时候,休养生息,人民生活会相对好一点,但是时间一长,又出现吃不饱,穿不暖的反复。接着又是农民起义,周而复始,不断循环。新中国的成立,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是人民共和国,是人民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意志就是国家意志,人民的利益就是国家利益。就像毛主席所言,新中国可以靠人民监督的民主方式,避免出现历史上的“周期律”。


Lcg112233445566


私欲无极限,利已破底线。役民不嫌狠,神仙也要癫。子曰:刑不上大夫,国危。礼不下庶民,国灾。。历代掌权者都不愿意克已,既得利益者都不愿意济民。只求自已威势滔天快活无边,哪管民众心似油煎苟延残喘?!到最后,横竖都是死,那么大家一起死!死中求活九死一生者改国姓。。。。。。。。。。。。(我们可否把“礼”字改成“利”字?以符合时代环境,经济语境?)


易动尘念


人与自然循環周期定数,是生与亡周期,没有永远,永恒宇宙不过大于此。我们谈自然的存在始末,没有不落的太阳,风云过后的明郎,宁静背后涌动,不是它能摆动呼换而定,而是去数生由定律,新陈待谢,有生就有亡,立新复旧,不破不立,兴盛必衰老死必然规律,自然不可战胜的力量,就象大海的浪潮。人,生活活动习性变化如此,人文生存同样如此,哲理生存更如此,激烈运行使于风云突变,人类生生不息,缓缓而终,這才是千古不变真理。


陈酿白酒


不只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会灭亡,从世界来看任何一个政权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灭亡,谁都逃脱不掉


心无止境ghyo


封建是世袭制一人当皇子孙承接开国必盛是因其在战火风雨中成长的而后来温室之苗当然一代不如一代但唐有开元中兴明有中兴不过封建制度决定換期象清朝康庸乾到末代溥仪已经不象样了


用户2893461106660


简而言之,客观上人的寿命是有限度的,也就是说没有长生不老的人,主观上人都是有缺陷的,也就是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而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大都是封建专制的家天下,这就从根本上注定了它只会代表自己个人或者说本家族的利益,而不可能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长此以往不平等不自由等内在矛盾只会日积月累导致国力逐渐消弱进而在激烈的外部竞争中败下阵来,纵观历史,中国的朝代灭亡无不是长期的内忧外患所致,尽管也有过个别的明君贤相也不过是繁荣数十年,正如常言说的富不过三代,现如今放眼世界,也只有那些能够真正做到民主、法治、平等、自由的国家可以长期保持竞争力


塞外长天


那个朝代又不会朽坏,过去,今天,未来,千般一律,一切都要顺应自然,如日升日落,如江海潮水潮起潮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