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飛往美國的飛機不直接橫飛太平洋?而是要繞上一圈?

鄧凌毅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能夠節省自己的時間是非常划算的事情,因此在各種各樣的領域當中,我們能看到大家的工作效率越來越高,節省出來的時間也越來越多,而更多的人將這些時間投入到了其他方面,因此而獲得了更大的收益。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旅途往往給我們帶來的就是疲倦和漫長的等待,以及無休止的舟車勞頓。然而當飛機出現之後,這些方面就有了更大的改善。在旅遊的過程之中,大多數人到了遠的地方都會選擇坐飛機,特別是在出國方面,很多人都會選擇一些跨國飛機來為自己提供一些便捷的出行。然而有人感到好奇的是,為何中國往美國飛的飛機不直接橫飛太平,而是要繞上一圈,這背後有什麼樣的門道嗎?

之所以我們認為中國飛往美國繞上一圈,就是因為在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太平洋是一個非常廣闊的海域。然而在這個海域之上,由於它的面積非常的廣闊,所以它並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在國際航班的飛行過程之中,很多人一定希望的就是能夠節省自己的時間。可是我們卻能夠發現,中國飛往美國的飛機,往往不會直接橫跨太平洋往美國飛,反而會繞上一大圈才能夠飛到美國。對於這一點很多人感到非常的不理解,那麼具體的原因,其實經過一些物理和地理方面的分析,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第一是視覺錯覺

也許在我們的數學上經常講究的就是兩點之間的直線距離,其實是最短的。可是很多人卻發現,這些航班幾乎都是會繞上一圈才能夠飛到美國,因此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繞遠路。但是通過地理知識,我們能夠發現的是地球是一個圓的球體,所以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有一定的差距,並且所有的路線都必須要形成一個弧線才能夠完成飛行,因此中國飛往美國的飛機之所以要繞一段路。

其實這段路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最短距離,雖然從我們表面上看是繞了一段路,但是將這個曲線拉直以後就會發現,這就是最短的距離。當然航空公司也不會傻到用自己的成本去做出無謂的犧牲,因此這就是一種視覺的錯覺造成的錯誤理解。

第二是突發狀況

大家都知道海上的氣流和陸地上的氣流是非常不同的,然而對於跨國的航班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對於天氣的不可掌控。若遇上一些較為惡劣的天氣,很多飛行的航班都會被取消或者延誤,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也沒有辦法預測到太平洋上,這麼廣闊的海域是否會出現極端天氣。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唯有將這些因素進行規避,才能夠讓自己更加的安全航班。在飛機飛行的過程中,它是屬於高速行駛,所以安全性是唯一需要保障的東西,因此為了應對更多的突發危險,不橫跨太平洋也是將整個航班上的人的安全放在首位的表現。

第三是成本預算

各種各樣的航空公司能夠造得起飛機,開得起飛機,那麼就證明這些公司是10分有錢的。然而對於這些飛機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上面搭載的乘客,任何一個航空公司都無法接受自己的航班出了問題,導致墜機的問題發生。然而飛越太平洋對於這些公司來說就是一個高風險低收益低迴報的活動,為了能夠給自己的公司降低成本並且減少損失,他們往往不會採取如此冒險的方式從太平洋上飛。

畢竟所有的飛機都飛過的航線才是最為安全的,若是自己單獨開闢一條航線最終導致的結果,誰也無法擔起這個責任。任何一個航班,他們的宗旨都是為了將乘客更加安全舒適的送達,而不是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什麼意外,所以為了能夠做到這一點,他們也不會在自己的成本上增加這樣一個冒險條款。


貓眼觀史


因為橫穿太平洋不是最短的路徑,往北部經過日本阿留申群島的路線,也就是題主所說的上繞一圈才是最短路徑。

用Google Earth在地球儀上繪製一條上海到美國洛杉磯的最短路徑,我們可以看到是下圖這樣子的。

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條最短路徑並不是橫穿太平洋的,地理上這條最短路徑有個學名叫做“大圓航線”。如果把地球近似看做一個球體,通過地面上任意兩點和地心做一平面,平面與地球表面相交得到的圓周就是大圓。而兩點之間的大圓劣弧線才是兩點在地表上的最短距離。

我們把上面這個地球儀按照平面地圖給展開,於是上海到洛杉磯的大圓航線就變成了下面這個樣子。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坐飛機去美國的時候,娛樂系統裡的航圖顯示的航線是彎曲的,這也是題主的困惑所在。

不過細心的朋友一定會發現從上海飛洛杉磯實際飛行的路線會比上面說的這個大圓航線稍微偏南一些,飛機飛過日本後,直接從北太平洋穿越,就像下面這張圖這樣,其中黃色為大圓航線,白色為實際飛行線路。

按照上圖的白色線路來飛實際飛行線路肯定比大圓航線要長,因為大圓航線是理論上的最短距離,但是飛行時間上會縮短。那是因為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對流層頂部平流層底部有一條高空急流帶(Jet Stream),這條急流帶內常年吹的是西風,而且風速可以達到200km/h,藉助急流帶內的西風,飛機就能獲得超過1000km/h的對地速度,所以從中國飛美國的航班會大致按照上圖白色的路線來飛,飛行距離稍長了些,但是時間上更節省,而且燃油也省了。

不過從美國回國肯定不能按這條路線返回,這樣一來路線長,二來還逆風肯定划不來。回程時飛行員一般會選擇路線更短的大圓航線。當然實際飛行路線會受天氣、備降機場等因素而不會完全與大圓航線重合。

下面兩張圖分別是今年10月30日達美航空DL088航班(上海-洛杉磯)和DL089(洛杉磯-上海)的實際飛行路線圖。

10月30日,DL088航班(上海-洛杉磯)實際飛行路線

10月30日,DL089航班(洛杉磯-上海)實際飛行路線

從兩張圖對比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區別,上海到洛杉磯的大圓航線距離10400公里,DL088航班實際飛行距離接近11000公里,飛行時間10小時30分鐘;DL089航班實際飛行距離10600公里,飛行時間12小時45分鐘。DL089更接近大圓航線,飛行距離更短但實際飛行時間卻要比去程的DL088航班多出兩個小時,這其中的奧妙就在於高空急流帶的作用。

而中國到美國東部的航班比如上海到紐約,由於上海在經度上和紐約相差了接近180°,因此上海到紐約的大圓航線會跨越北極圈,像下面這樣。

我們可以看到上海的紐約的大圓航線直接跨越北冰洋,如果將這條大圓航線繪製在平面地圖上就像下面這樣,妥妥的一個大弧線。

不明事理的朋友還在想明明可以走直線的怎麼就繞了這麼大一個圈子呢?

每年北半球的夏季,北極圈處於極晝,所以在紐約直飛回國的飛機上,就可以從萬米高空欣賞壯麗的北極風光了。


熊貓愛飛行


因為地球是圓的,中國飛美國走北極地區最近

中國和美國分別位於太平洋的西岸和東岸,如果看地圖的話,從中國飛往美國是必須橫穿整個太平洋的。但在實際當中,北京飛往紐約是走北極地區的。

因為地球是圓的,北京到紐約走北極距離是最短的。

(地圖上北京飛往紐約的最近航線)

(但真實情況下,北京飛往紐約最短的航線)

當然在實際操作中也不會完全選擇走最短路線,因為這條航線要途徑俄羅斯領空,而俄羅斯在西伯利亞是設有大量禁飛區的。

在前蘇聯時期,西伯利亞地處美蘇對抗前沿,是完全禁飛的,擅入者必死無疑。沒有克林姆林宮的命令,UFO也給你幹下來。

蘇聯空軍曾在1983年9月1日清晨擊落了一架闖入遠東禁飛區的大韓航空007號班機。

該客機是從美國紐約起飛,最終的目的地是韓國首都首爾。原本這是一次非常普通的飛行,但是007號班機在阿拉斯加中轉之後就偏離了預定航線,徑直飛入蘇聯領空,於是蘇聯空軍緊急派遣一架Su-15戰鬥機起飛攔截。

在屢次警告無效的情況下,負責攔截的Su-15向007號班機發射了兩枚空空導彈,其中的一枚擊中了007號班機尾部,導致飛機的液壓系統癱瘓,機長失去了對飛機的控制。

最後該飛機墜入日本海,造成269人罹難。

(當年韓航007號班機的飛行路線圖,圖中紅色虛線是其原本的計劃路線,而紅色實線則是其實際飛行路線)

時至今日俄羅斯人仍舊沒有完全開放西伯利亞的領空,所以民航飛機有時候該繞還得繞。


千佛山車神


那麼為什麼不直接跨越太平洋而是繞一圈呢?

坐過飛機的朋友都知道,飛機上的空間其實非常狹小,尤其是一些經濟艙,過道基本上只能讓一個人勉強通行,這是由於航空公司為了盡最大可能去減少成本,獲取收益。那麼選擇航線也是這樣的一般飛機的航線也都是將起發站到目的地之間的最短距離設置成為航線,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行程時間,減少航空燃油的消耗。

如下圖

我們以白令海峽為基準,可以看得見美國和中國的大陸,那麼(如下圖)我們在以太平洋中心為基準基本看不見兩國的大陸了,那麼可能有些人覺得說的太深奧,那麼通俗易懂,言簡意賅點講的話,學過地理的朋友都知道地球不是平面,而是個3D不規則球體,那麼這個3D球體又是個

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那麼則證明了去往美國直接向東走太平洋不是個好方法。

那麼拋開油耗以及成本問題不直接向東走太平洋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為機組以及乘客安全考慮,不會有國家會在太平洋上斥巨資建立中轉機場,俗話說得好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飛機出現機械性故障的話向北繞白令海峽進入美國的話中途會有不少大型機場可以做為備降機場,我們都知道由首都3號航站樓飛往舊金山國際機場以及飛往紐約約翰肯尼迪1號航站樓的中國國際航空都是由波音747-89L巨無霸客機執飛,最大載客量為365人,所以一旦失事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除了首都3號航站樓直飛夏威夷火奴魯魯2號航站樓的由空中客車A330-200執飛的中國國際航空是直飛太平洋後降落夏威夷的以外其他就沒有了。

望採納


OptimusPrime2001


這個問題要詳細說明大費筆墨,限於篇幅,只好簡要作答:〇車在陸地上行駛有修好的道路,飛機在天上飛行時,必須按空中開發的航線飛行,特別是民航機,否則,機毀人亡是分分秒秒的事!!而若在空中開發航道,必須符合一些必要的硬性條件!最主要有以下幾點。O第一,要開發的航道,必須是雷達能夠覆蓋到的地方!否則,飛機在空中飛行狀態地面無法掌控,一旦發生險情,很難下達指令採取相應措施。因浩瀚的太平洋上,陸地很少,安裝雷達特難。達不到這一要求開發不了航線。O第二,航道必須避開軍事活動區。O第三,航道經過地方的氣象條件,必須滿足,達到飛機飛行的條件!飛機在飛行中的各個階段,時刻受到氣象條件的影響!而氣流是最重要的因素!氣溫高低,氣壓,雷暴,大氣湍流,空中急流,風向,風切等因素,都會給飛機帶來致命的威脅![參閱《航空氣象與飛行安全》]。在以上兩點中,因為雷達覆蓋和氣象條件的原因,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開發出從中國直達美國,橫飛太平洋的航線,所以只能繞北飛行。這是主要原因。〇繞北飛行到美國,直觀感覺遠了一圈,其實不然!因地球是個圓球體,如果量赤道的圓周長,總長約4萬公里。但如果在北緯60度的地方量周長,比赤道的周長短了很多很多,拿出地球儀一看,就會一目瞭然!以上是為題主所問的主要原因。


張永科38


國內飛向美國的航班,起飛之後,沒有一路向東,穿越太平洋飛向美國,而是向北飛向北極,那是因為,地球是圓的,不是平的。

國人看慣了原先的那種二維平面地圖,就會自然的覺得從中國到美國應該直飛,筆直穿過浩瀚的太平洋,這樣距離最短。其實用衛星地圖,不如谷歌地圖看一下,就會發現,還是經過北極圈上空,飛向美國才是最近的。

對於航空公司來說,少一點距離就能夠節約燃油消耗,省下來的就是利潤啊。

因此,飛美國的航班,其實還是從北極地區上空飛過的,而不是太平洋。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獲取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


老鷹航空


看了很多從距離上劃線的人,我表示笑了額。

原因很簡單,一般情況下,一個飛機隨時要保證半小時備降機場。就是飛機空中出現故障,飛機在半個小時內可以在某個機場降落。因為飛機漏油呀!起火被撲滅呀!發生事故呀!一般可以飛大概半小時。這是國際標準。

如果直飛太平洋,那麼無法找到足夠時間降落的備降機場。所以不飛太平洋航線。

美國飛夏威夷的航線中間,就有不少小島上修建了一條跑道的機場,平時一個星期可能飛一次,這麼不賺錢,為什麼要修跑道,就是為了保證美國至夏威夷的航班有足夠的備降機場。


鬥天鬥地鬥自己


看了幾個點評,都是沒有乘坐過的,想當然,還有依據,但不真實。剛巧,我剛來回飛了洛杉磯,都是東方航空公司的,去時是直飛太平洋到美國洛杉磯,用時10個半小時,回來時是從北部沿海繞半個圈飛行,用時13小時多,這個都可以從座位靠背上的顯示屏看到,飛行海拔高度都在一萬米以上,巡航速度在900~1000公里左右,這個與地球圓不圓沒有關係,而是與地球自轉有關,像我們飛洛杉磯是往東飛,pm1點起飛後,在pm3點多就天黑了,在地球上飛行可以南轅北轍的,這個與地球是圓的相符。


李培福


首先我們要了解航線的規劃一般要滿足這些條件:一、符合國際空域管制。每條航線的確定都要符合國際民航管制的規定,遵守國際民航的調度,不是想怎麼飛就能怎麼飛。二、經濟性。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看地球儀,就會發現平面地圖上的橫跨太平洋直接飛的路徑其實路程往往要比其他的路程長,因為地球是圓的,越接近赤道的圓周越長,也就是路徑越遠。三、安全性。浩瀚的地球,每個地域的氣候環境,天氣變換都不一樣,民航路線的選擇肯定會選一些天氣變化相對穩定,氣候條件適合的空域。






頭根油條


因為地球是圓的,無論從太平洋上空還是從北極上空飛過去,都是直線,都是繞著地球的弧線飛過去的,而且走北極的弧線更短,也就是飛行距離比橫跨太平洋的飛行距離更短。我們從地圖上看橫跨太平洋是直線,走北極是繞圈子,是因為我們日常看的地圖是把地球沿東西方向平鋪開了。如果我們的地圖是把地球沿南北方向平鋪開,就會看到走北極是直線,橫跨太平洋成繞圈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