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选》谈管理(三):反对本本主义

本篇在选集中不算家喻户晓,但应属实用性、指导性最强之一。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有略嫌夸张的说法:文中提到的方法,哪怕是生搬硬套的照办,毛选精髓你就掌握了一半。

1930年,针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时称“本本主义”),文中朴素有力地阐述了工作中一种强有力的方法论,通过调查以解决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搞本本主义。

读《毛选》谈管理(三):反对本本主义

【原文摘录】《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反对本本主义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

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

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是不能解决问题。

迈开你的双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我们调查工作的主要方法是解剖各种社会阶级,我们的终极目的是要明了各种阶级的相互关系,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然后定出我们正确的斗争策略,确定哪些阶级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哪些阶级是我们应当争取的同盟者,哪些阶级是要打倒的。

我们从前的调查还有一个极大的缺点,就是偏向于农村而不注意城市。斗争的发展使我们离开山头跑向平地了,我们的身子早已下山了,但是我们的思想依然在山上。

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文章最后提出了七条调查方法,就像说明书一样直白明了,这部分建议看看原文)

【个人感悟】

1、要常常到听得见炮火声的地方去。领导者大部分时间不从事具体业务,但领导决策不应只是办公室决策,要经常深入业务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距离问题发生地越远,所做的决策往往越糟糕”;领导者不必什么都懂,但要有基本的信息支撑基本的判断。

3、反对本本主义,注重调查,就是事实求是。实事求是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除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其实,毛泽东在其他文章还说过另一句话——“不做正确的调查研究,同样没有发言权”。

4、新官上任三把火?个别领导刚上任,往往急于改变现状,提出新的主张。但未有调查研究,不知水深水浅,就开始烧这三把火,并不明智,容易吃亏。

5、“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一针见血。调查要有结果,要有实效,能够推进问题的解决。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一般总结为三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本人浅见:最根本的还是实事求是。

6、毛泽东提出调查的终极目的是要对阶级进行估量,从而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这种阶级斗争的理论,是我党得到天下的政治基础之一,但似乎也为未来的文革埋下了伏笔。事实上,打天下,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是分蛋糕;坐天下,是所有阶级达成共识稳固秩序的努力,是做大蛋糕,不同的大势局面,或许应有不同的政治理论去指导。诚如邓公言,成功是因为实事求是,失败是因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