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飛碟”技術參數“爆表”,我國專家表示擔憂 性能不足

最近舉辦的第5屆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上展出一架外觀不尋常的圓形"超級大白鯊"武裝直升機模型,引起網上熱烈議論,甚至給予"中國飛碟"的暱稱。通過照片來看,從氣動設計上而言,其寬大的正面所帶來的巨大的氣動阻力,從工藝上而言,蒙皮上凹凸不平的橘皮皺和用紅色塑料塊墊起來的所謂起落架使得其更像民科大叔在工棚裡敲打出來的一樣,以至於局座大人都在其公眾號裡不失調侃了其一番。而根據其展板上所描繪的"超級大白鯊是為未來數字信息戰場設計的複合機翼/機身融合的高速直升機。它參考了國際上優秀成熟的直升機設計技術,包括AH-64阿帕奇、CH-53海種馬、俄羅斯卡-52和米-26,並採用國際流行的翼身融合設計,以及螺旋槳風扇概念技術,能滿足略低於6000米高度達到時速650公里"讓人不得不對其性能值得懷疑。

中國“飛碟”技術參數“爆表”,我國專家表示擔憂 性能不足

圖/@飛行總動員航空

美國專家約瑟夫.特里維斯科(Joseph Trevithick)發表在《動力》雜誌上的文章指出,目前還不清楚這種特殊的設計與其他直升機有什麼關係,尤其是「混合翼身」設計,從展示模型中看不到這一點,而更類似一種碟形飛行器,但"其高大的垂直環狀結構令人懷疑它在飛行中究竟會產生多少實際升力。"

中國“飛碟”技術參數“爆表”,我國專家表示擔憂 性能不足

局座的調侃

碟形飛行器,顧名思義,實際上是一種以內置旋翼為主要動力,具有碟形外觀的飛行器,因為其具有特殊的內置旋翼結構,使其既能夠像直升機一樣實現垂直起降和懸停,同時在氣動效率安全性等方面又具有獨特優勢。而且碟形飛行器也並非是甚麼新鮮玩意,早在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就研究過號稱"別隆採圓盤"的碟形飛行器,然而並沒有真實可信的資料證明其曾經存在過,也沒有任何國家官方證實。其所有的一切記錄都是源自於"目擊者"的口述和後人的推測。極可能是類似直升機研發計劃的產物,經過大量穿鑿附會成為飛碟傳說。

中國“飛碟”技術參數“爆表”,我國專家表示擔憂 性能不足

Avro_VZ9V-1

當然,碟形飛行器也具有一些常規飛行器所不具備的獨特性能,比如展弦比小,波阻也小,適宜於高速飛行;適宜於使用地面效應達到垂直起降;不需要做出盤旋機動,能迅速指向目標,而這一點若真正實現無疑將顛覆現在的空戰基本概念。所以在二戰結束後的1950年代、英、美、蘇、加拿大等多國利用從德國那裡獲取的技術掀起了一整"飛碟"研製的高潮,但全部以失敗告終。其結構設計氣動優化和飛行控制等方面均存在極大的問題。少數號稱能夠飛起來的(諸如美國和加拿大阿弗羅公司聯合研製的VZ-9)最高速度只能達到了20節(37公里/小時),起飛高度只有六英尺18英寸(460毫米)。而且由於內在的不穩定,幾乎不可能投入實用,同時超過臨界高度的飛行也被證明是危險的。飛行測試報告進一步確定了存在一系列控制問題。這一切都是碟形飛行器的構型飛行控制算法等方面的缺陷所帶來的一系列先天問題。

中國“飛碟”技術參數“爆表”,我國專家表示擔憂 性能不足

據報道,我國的一些專家同樣對這種飛行器的穩定性不足以表示擔憂。但是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說:"無論這架直升飛機是否可行,這種探索都將有利於中國發展未來的直升飛機技術。"這種設計假如能成功,用以提供在各種地形快速機動的能力,例如支持特種作戰部隊偵察或小型突襲,或作為巡邏工具這些任務來說還是可能很有價值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