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永生无法实现?宇宙规则已限制,长寿生物的结局并不美好

引言:永远不可能实现永生?研究人员认为,固执地与大自然作对,人类即便在科技的帮助下实现了永生,也会失去很多东西,人类种族或会因此走向没落。

为什么永生无法实现?宇宙规则已限制,长寿生物的结局并不美好

长生不老是许多人不懈追求的最高理想,面对飞速流逝的时间和短暂的生命,很多人都希望能拥有更长寿命,以拥有更多时间去做一些曾经还未来得及做的事或去见从前还未来得及见的人。但是,时间是公平的,宇宙法则也是公平,就目前情况来看,时间具有高度单向性,所有人经历的时间都在向前流动,没有人能回到过去。同时,所有人的生命都是有限,通常不超过150年,没有任何人成功实现长生不老。

为什么永生无法实现?宇宙规则已限制,长寿生物的结局并不美好

不仅是人类,也不仅是地球生命,就连宇宙内各星体都不约而同地遵守着生死法则,看似从未发生改变的星体其实也在逐渐走向衰老和死亡,只是它们从诞生到成长再到衰老,期间经历的时间很长,在人类的寿命期限内,我们很难察觉到它们的改变,大多数星体的寿命都是几十亿年。虽然我们难以直观看到或感受到星体的变化,但这并不代表它们是永恒的。

为什么永生无法实现?宇宙规则已限制,长寿生物的结局并不美好

面对涉及面极广的宇宙法则,科学家认为极难逆规律行之,即追求传统层面的长生不老非常困难。毕竟人体由多个细胞组成,各细胞有其生命周期,这意味着,人体各器官、组织等也有其寿命期限,仅凭借人类自身的力量,我们几乎不可能控制身体内全部细胞的活动与代谢。

为什么永生无法实现?宇宙规则已限制,长寿生物的结局并不美好

实现肉体永生困难重重,于是科学家转换了另一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意识永生是否有望实现?在科技的帮助下,可通过人为手段提取并复刻人体意识,之后将其保存在特殊容器内,当寻到合适载体时,再将意识移入载体内。如此,即便意识的主人早已离开人世,他的意识与思想也能永远留在世间,家人见到意识载体如见本人,总归有个精神寄托。

为什么永生无法实现?宇宙规则已限制,长寿生物的结局并不美好

对于这一设想,有学者表示认同,认为这是延续生命的另一方式,但也有学者认为如此做法违背了伦理道德,不利于社会长久发展,应予抵制。近期,还有研究人员从另一角度阐述了对永生问题的特殊见解。研究人员首先表示,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人不可能逆自然规律而实现永生,即便是精神或意识层面的也不可取,这主要是因为,生物界中大多数长寿生物其晚年时期的生存能力都不强。人类亦是同理,若人类执意逆规律行之,人类的未来将一片灰暗。

为什么永生无法实现?宇宙规则已限制,长寿生物的结局并不美好

民间流传着“千年王八万年龟”的说法,乌龟是公认的长寿生物,它们的寿命通常超过150岁。迄今为止,生物学家探寻到的最长寿的乌龟为一只名为“哈里特”的加拉帕戈斯象龟,它已175岁高龄。另外,生物学家还发现了一只名为“明”年龄达505岁的蛤。但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不管是高龄乌龟还是高龄蛤,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它们都非常脆弱,外界环境的细微改变都可能导致它们死亡。

为什么永生无法实现?宇宙规则已限制,长寿生物的结局并不美好

除乌龟和蛤,水母也是公认的长寿美人。由于体内基因构成特殊,水母不仅拥有很长寿命,还掌握了“返老还童”这一人类可望而不可即的技能。看到水母,许多人或会赞叹它们为“人生赢家”,它们不仅外形娇美,还能永葆青春。但是,很多人不了解的是,水母是一类较脆弱的生物,它们虽拥有“返老还童”特技,但它们环境适应力不强,生命也很脆弱,哪怕只是周围水温发生些许变化,都可能导致大量水母死亡。说到这,你还期待永生吗?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