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高溼、檳榔細菌性條斑病高發,提前預防科學管控保豐產

檳榔,別名國馬、青仔、榔玉等,原產馬來西亞,大約1500年前傳入到我國,現主產我國海南、臺灣、福建、廣東和廣西一帶,是一種常用而緊缺的中藥材,其種子、果皮、花及花苞皆可入藥,檳榔果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東南沿海各省居民迎賓敬客、款待親朋的佳果,因古代敬稱貴客為“賓”、為“郎”,“檳榔”的美譽由此得來,如今在南方一些地區還有將果實作為一種咀嚼嗜好品,所以在南方種植檳榔不失為脫貧致富的途徑之一。

高溫高溼、檳榔細菌性條斑病高發,提前預防科學管控保豐產

檳榔屬熱帶雨林作物,對土壤要求並不嚴格,在適宜區域山地、邊角地、低溼地均可種植,如同其他樹木一樣,種植過程中病害是難免的,尤其檳榔細菌性條斑病是檳榔生長期高發的一種病害。這是一種溫暖高溼的細菌病害,尤其對幼樹發生嚴重,重病區域發病率高達80%以上,發病株體葉斑累累,多數病葉枯死,嚴重的影響著檳榔的生長及產量,而且每年的8-12月份便進入高發期,令種植戶頭疼不已,今天田園小哥從檳榔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病症狀、發病規律以及防治措施三方面進行分析,以便農戶在日常生產實踐中參考借鑑,降低經濟損失。

高溫高溼、檳榔細菌性條斑病高發,提前預防科學管控保豐產

一、檳榔細菌性條斑病症狀

檳榔細菌性條斑病是一種細菌性的病害,尤其喜歡感染幼樹,主要危害檳榔葉片,也可危害葉柄及葉鞘,因侵染部位不同,發病症狀也不一樣。

1、 對葉片的為害:發病初期,病葉上出現暗綠色至淡褐色、水漬狀的橢圓形小斑點或小短條,隨著病情的發展,病斑變為褐色,晃暈明顯,並穿透葉片,沿葉脈擴展,擴展部位呈半透明狀,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條斑變大變長,甚至等於整張葉片的長度,在一張小葉上可有許多條斑,並密集排列成柵形或匯合為一個大病斑,一張複葉的所有小葉均可侵染,後期病斑為深褐色,空氣潮溼時,病斑背面滲出淡黃色黏膠狀液滴,乾燥後為蠟黃色粒狀物,滲出物多時,形成奶油色菌液層,幹後變為一層薄膜或鱗狀物,嚴重時,病葉破裂、變褐枯死。

高溫高溼、檳榔細菌性條斑病高發,提前預防科學管控保豐產

2、 對葉柄的為害:染病後,葉柄處出現棕褐色、無黃暈、長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病斑處凹陷,其維束管變為褐色。

高溫高溼、檳榔細菌性條斑病高發,提前預防科學管控保豐產

3、對葉鞘的危害:染病後,葉鞘出現褐色、無黃暈、微凸起、近圓形的病斑,病斑穿透葉鞘,並深達裡層的第二、三片葉鞘,發病嚴重時,葉鞘病斑累累,整個複葉枯死,擠壓有大量細菌溢膿從薄壁組織流出。

高溫高溼、檳榔細菌性條斑病高發,提前預防科學管控保豐產

二、檳榔細菌性條斑病發病規律

1、檳榔細菌性條斑病的病原

檳榔細菌性條斑病的病原菌是一種細菌,學名為甘藍黑腐黃單孢菌檳榔致病變種,菌體短桿狀,兩端鈍圓,有莢膜,不產生芽孢,菌落圓形,表面光滑,隆起有光澤,淡黃色、粘稠略透明,此病發生的溫度為16℃-28℃,最適宜的溫度為月均18℃~26℃,外界溫度達到33℃時便不再侵染,所以南方高溫多雨的8~12月份,是病菌繁殖力最強,為害最大的時期,潛伏期僅僅三天。高溫乾旱期間病害基本受到抑制或不發生。

高溫高溼、檳榔細菌性條斑病高發,提前預防科學管控保豐產

2、檳榔細菌性條斑病的傳播條件:

檳榔細菌性條斑病是一種細菌,帶病的種苗、病株或病殘體就是來年的最初染病原,病菌藉助雨水、流水、露水、霧傳播,從植株的自然孔口或傷口入侵,病原越多,發病越重,如遇雨水多、溼度大最易誘發該病的發生和流行,雨水能夠衝散病斑上的細菌溢膿,尤其颱風雨期間,病菌隨漂潑的雨滴傳播更遠,昆蟲、汙染的農具或田間作業也能染病。

高溫高溼、檳榔細菌性條斑病高發,提前預防科學管控保豐產

一般發病株體存在一個檳榔園裡,開始只是少數或分散的幾株感病,雨後細菌順著風雨向四周擴散,而且另一個檳榔園染病後會繼續傳染,其發生與傳播與以下原因有關:

(1)與雨水有關

雨水有利於細菌的繁殖、傳播及侵入,連續降雨,檳榔園區溼度高,葉面上行成一層水膜,病斑背面便會產生大量細菌溢膿,為病害發生及擴散提供了菌源,雨量越大、雨日越多,溼度越大,發病越重。

(2)與颱風有關

颱風是此病的主導因素,因為颱風期間必然有一個降雨過程,雨水隨著颱風瓢潑或飛濺,更易於細菌擴散,並促使其繁殖,使病害迅速在園區傳播,且颱風使檳榔葉片互相摩擦或撕裂,造成更多的傷口,更有利於細菌的入侵。

高溫高溼、檳榔細菌性條斑病高發,提前預防科學管控保豐產

(3)與溫度有關

該病菌最適宜生長繁殖的溫度是18℃-26℃,30℃以上病害擴展速度變慢,隨著氣溫逐漸升高,病害擴展速度愈加緩慢,到達34℃時,病害即停止蔓延。所以遇到高溫高溼的天氣有利於病菌危害,尤其南方8~12月份在高溫與雨水的雙重作用下,病菌傳播快,發病明顯增多。

(4)與樹齡有關

不同樹齡的檳榔樹,發病程度差異性較大,在正常天氣條件下,幼苗和結果樹發病較輕,幼樹發病較重,尤其是2齡至6齡幼樹發病嚴重。

(5)與地形有關

檳榔園地形不同,發病程度也不同,地勢低窪、漬水處,近水邊的檳榔樹,由於環境溼度高,發病較重,而種植在山坡地的由於溼度低,發病較輕。

高溫高溼、檳榔細菌性條斑病高發,提前預防科學管控保豐產

三、檳榔細菌性條斑病防治方法

檳榔細菌性條斑病在各種植園區發生十分普遍,並且傳染快、危害大,目前對於檳榔細菌性條斑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

(一)農業防治:

1、無病種苗:新園栽植時,加強檢疫,選擇健康無病菌的健壯樹苗,適當殺菌後栽植,最好選擇在排水良好、向陽的、遠離水源的坡地合理栽植。

2、合理修剪:日常注意檳榔樹的修剪,增強樹體的通風透光條件,但是要避免過度的修剪,注意合理負載,增強檳榔樹抵抗病蟲害能力。

高溫高溼、檳榔細菌性條斑病高發,提前預防科學管控保豐產

3、及時清園:在休眠期要進行一次徹底的清園,把病葉從樹上進行摘除,地上的病葉、殘組織等要清理乾淨,然後帶到園外進行集中燒燬,減少來年的病菌基數,生長期發現病葉等及時摘除出園,以防病菌傳染,對於園區內,產量發病嚴重的病株最好及時挖除,並清除出園,焚燬處理。

高溫高溼、檳榔細菌性條斑病高發,提前預防科學管控保豐產

4、合理施肥:加強對園區的管理,合理施肥,要避免偏施氮肥,要增施有腐熟機肥料、適施磷、鉀肥,改良土壤結構,促根系呼吸旺盛,可適時噴施葉面肥,提高樹體營養,提高檳榔樹的抗病能力。

5、水分管理:選擇在排水性能良好的土壤進行種植,最好不要把檳榔樹種植在低窪地帶及水邊,日常做好園區溝渠排暢工作,便於排灌,雨後及時排水降溼。

6、栽植防護林:根據本地區颱風入侵規律,因地制宜建設防護林,重點保護幼樹,降低颱風對檳榔園區的摧殘,抑制病害發生流行。

高溫高溼、檳榔細菌性條斑病高發,提前預防科學管控保豐產

(二)化學防治:

合理的使用農藥

對於檳榔細菌性條斑病要根據往年發生的特點,發病重災區及不同的樹齡階段,合理用藥,發現病情及時用藥醫治,如遇連續多天的陰雨,應在雨前施藥,控制檳榔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生和流行。

常選用藥物為:25%綠乳銅600倍液、或72%農用鏈黴素300倍液、或25%青枯靈6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500倍液等,每隔一週噴施一次,連續2~3次為宜。

高溫高溼、檳榔細菌性條斑病高發,提前預防科學管控保豐產

總之,檳榔細菌性條斑病是一種溫暖高溼的病害,對檳榔樹的生長及產量危害較大,我們要從選苗、土壤、肥水、清園、修剪、建防護林等方面加以預防,生產上採用預防為主,醫治為輔的植保方針,靈活運用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兩種方法,即可降低檳榔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生,提高檳榔樹的產量,增加經濟收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