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寫問答已達上千條,問題幾乎枯竭,新老問題都很類似,以後怎麼保持垂直度?

幫兄愛唱歌


現在寫問答已達上千條,問題幾乎枯竭,新老問題都很類似,以後怎麼保持垂直度?

朋友:恭喜你!已經回答上千條不容易!

在一個領域回答上千條了不起!

頭條新老問題相似的很多,有的還是兩年前的問題。可能提問者沒有收到滿意的回答!也可能是讓大家各抒己見!

垂直度問題我很模糊,我在頭條兩年,剛剛才明白領域垂直度。垂直度可能就是升級遇到的第六條難題吧,保持垂直度需要認真研究!

頭條系統推薦回答問題,很少有垂直度的問題。可能是系統不掌握每個人的垂直度吧!

我個人看法是:回答問題是幫助提問者。提問者遇到解不開的難題才來頭條需求幫助。我們能幫助就幫助吧,誰也難免遇到難處!回答問題是看自己理解程度,把自己理解的告訴提問者,幫助別人也是做好人好事!

能幫助別人的時候不計較垂直度!

在頭條回答問題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回答問題就是調解大家看問題的片面行。給大家把問題解釋清楚,減少社會和家庭矛盾!

朋友:你的問題很好解決,上頭條公開課去吧!頭條公開課應該能解決你的困惑!

我是春韻劉姥姥: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2020.4.26.


春韻劉姥姥


同感!

以後怎麼保持垂直度?我覺得,如果要繼續寫回答,就不能寫不垂直於所認證領域的"別的內容″,只能在努力提高回答問題能力的同時,努力實現轉型,即提高自己提出新的並不"很類似″問題的能力,這很難,但,可能沒有更好的招法。

我的努力還沒有見效,轉型遠沒有實現。

我寫悟空問答已經660多條,也感到垂直領內新提出的問題越來越少,又與以前見到、答過的類似,這種感覺大概是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出現的。自己儘管挖空心思地寫與自己以前和與他人現在並不類似的觀點,而且回答幾乎都被頭條系統推薦到首頁了,但閱讀量大的,比如超過1000人閱讀的回答,開始少了。

感悟(1):提問不新甚至重複,回答的觀點再新穎、角度再獨特,內容也難免與自己、與他人的回答類似,而讀者是有記憶的,也最厭煩雷同以及大同小異。

我一開始寫問答沒有保持垂直度,看到認為自己能回答出新觀點的提問就寫,閱讀量幾千以及上萬是平常的事,感覺很爽。

感悟(2):一般,一個人的知識、經驗、識見是多方面的,可以跨領域回答問題,並與他人同步提出不同的觀點,還可以在他人提出觀點後提出新的觀點,而且,這種狀態可以更為持久地保持下去,不至於很快地萎縮以至終結。

我後來垂直地回答問題了,一樣閱讀量大,十萬以上的並不少,爆文就是在這個時期裡寫出來的,但也正是由於在這個時期裡面對著眾多的新提問,特別是相互不同,回答不過來、挑選餘地大。

感悟(3):提問者成全了回答者,高明的提問提升了回答的閱讀量,新穎的問題是所寫回答閱讀量大的前提、基礎、保證,由衷感恩!

再後來,回答就吃力多了,越來越吃力,主要原因不僅僅在於問題是與之前已經回答過的類似,而且在於閱讀了問題下的已有回答後,發覺自己提出不了多少以至完全不能提出新觀點了,如果硬寫,內容必定與眾人雷同,閱讀量不可能大,硬寫變得沒有多大意義了。

感悟(4):今日頭條悟空問答平臺上"思想者″多,都在努力廣挖、深掘,而新觀點、新角度卻一定是有限的,尤其是因為必須垂直,某一特定領域的侷限性就變得相對更強,在某一個時期裡,眾多的回答者會讓這個領域的觀點和角度接近於到底、貼邊,即挖掘殆盡,其實,即便是不垂直,而是跨域寫回答,也早晚會接近這一天,無法避免。

感悟(5):除非自己有強大的提出問題能力,才能在特定時期裡擺脫對提問者提出問題能力的依賴,從而不受提問的侷限,大概,這就需要加大對新老問題的研究吧,以發現與之相對和相反但又密切相關的另外問題,也就是以實現對垂直領域的拓寬和掘深,讓自己不至於遭遇或者突破瓶頸。


肇俊武


這是我目前面臨的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不知道其他的同行有沒有類似的問題,希望大家來一起交流。

我是去年差不多這個時候開始進入悟空問答的,開始感覺非常新鮮,看到什麼問題都在回答,後來有朋友說,不能什麼問題都回答,最好選擇一個擅長的領域。由於當時自己認證的是美文領域,我認為這個領域比較寬,美文應該包含所有的內容都可以回答。關鍵是看文字的質量如何,如何將問答寫成一篇美文,但是隨著回答問題的增多,社保方面的問答引起了我的重視,加之關注這方面的朋友比較多,於是我將重點放在了社保知識是的分享上。

一年來我在這個領域深耕細作,終於闖出了一片天地,得到了很多朋友的認同和支持,回答問題已經達到1746條,累計閱讀量達到了1,7億,粉絲超過4.2萬,累計收入超過4萬元,一種自豪感悠然而生,我慶幸自己取得一點小成績的同時,也對今後如何發展失去了信心。

每天在寫問答時,都在為選問題而發愁,看看上面的問題,雖然問問題的角度不同,方式不同,但是社保作為一種政策性、專業很強的問題,其核心的內容必須按照政策的範圍和已有固定模式進行解答,個人是無法亂髮揮的,最多在謀篇佈局上、文章結構上、遣文造句上不同以外,政策內容應該都是一致的,這樣就會造成重複回答、相似回答的內容,就是所謂的消重性的問題,不但影響推薦,而且影響讀者的點擊量,造成閱讀量和過去相比差距明顯擴大,從而也影響問答的收入水平一天不如一天。

我也想過改行,回答別的問題,嘗試了幾篇,但是效果都不理想,更重要的是偏離了垂直度,不但影響推薦,更影響閱讀量,影響粉絲們的閱讀效果,在這種情況下,究竟該怎麼辦呢?詢問官方,官方的回答比較正式、籠統,缺乏操作性,還是希望粉絲們或是和我類似的同行們來支支招吧,我希望在這浩瀚的網絡空間裡得到高人的指點和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