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产值30万元做到6800万元,这家果园凭的什么?

从年产值30万元做到6800万元,这家果园凭的什么?

联怡枇杷生态园门景​

“你怎么看果园里建农家乐这种形式?”我问郑洁。她原来是上海市林业总站果树科副科长,对上海市的果园都比较熟悉,尤其是像上海沪香果业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安全优质信得过果园。

这家果园我来过3趟,而且每次来都住了一晚。绿荫下的小木屋,晚上安静得很,算是上海这样一个繁华城市中难得的一块静土。餐饮也做得很好,一个可以容纳上千人的仿生餐厅,有山水,有树木,每当餐点时人流攒动,非常热闹。以至于我从来没有把它当做是一个果园,连合作社的名字都没记住,只记得入口大门上写着的“联怡枇杷生态园”,4A级景区。

“果园里能建农家乐当然是最好了,但是现在政策不允许。”郑洁是山东人,说话直来直去。从去年到今年,整个上海市都在拆违建,重点整治大棚房,很多农家乐都被拆得面目全非。

从年产值30万元做到6800万元,这家果园凭的什么?

上海沪香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沈振兴

“我们还好,餐厅和客房都保住了,你去年来讲课的那个会议中心被拆了。”这家合作社的负责人沈振兴跟我说,“我们这个园区已经被列为上海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试点单位,全市只有4家,我们是其中一家,这里面有12亩的规划用地,所以影响不是很大。”

“那对你们来说还是一个利好么。”我笑着说,已经没有刚进门时的那种担忧。

<<<

这个季节没有枇杷,沈振兴带我们去热带水果种植园逛了一圈,香蕉、芒果、木瓜、菠萝、火龙果、莲雾、番荔枝......应有尽有,还都做得有模有样。

“种这些热带水果有没有效益?”我略显担心地问道。我在很多地方见到的热带水果园都是花架子,赔本赚吆喝的那种。

从年产值30万元做到6800万元,这家果园凭的什么?

沈振兴和园区里的热带水果

“我们这里还可以的,像刚刚转的这一圈大概有十亩地左右,一年也有十五六万元的产值。效益最好的是香蕉和芒果,采摘20元一斤——番荔枝的产量高,但是口感不是那么好——凤梨最简单,可以多种点,我种了10亩地……”沈振兴一一介绍了各种热带水果的优缺点和效益情况。

“你现在除了300亩枇杷园之外,其它的果园还有多少面积?”

“将近六十七亩,还有葡萄、无花果、桑椹等等。”沈振兴说:“我们的目的也是为了一年四季都有果子,毕竟单一枇杷的产季太短了。”

从年产值30万元做到6800万元,这家果园凭的什么?

沈振兴向客人介绍莲雾的烹饪方法

“葡萄卖什么价格?”因为其他水果的价格没有可比性,我选了一个上海最常见的果树树种。在距枇杷园40多公里的嘉定区马陆镇,有一家也是4A级景区的果园——马陆葡萄主题公园,那里的有机葡萄卖到50元一斤。

“2元一斤。”沈振兴说了一个吓我一跳的价格,然后解释说:“2元是我给餐厅的价格,餐厅就送客人当餐后水果,如果客人要买葡萄,我们也就五六元一斤,包括现在上市的玉米,3元钱;还有火龙果,采摘价10元钱一斤……”

“那倒挺便宜的么。”我转身问郑洁:“浦东新区合庆火龙果庄园的火龙果卖什么价格?”

“那个贵了,一个小小的就10元钱。”郑洁说。

“这个就是农家乐模式有别于其他果园的销售策略,他们可以把一级农产品的价格放到最低,吸引消费者来;其他果园就只能靠水果来挣钱,必须要把水果卖出高价来。”我跟郑洁说。

从年产值30万元做到6800万元,这家果园凭的什么?

枇杷园的加工品——枇杷膏和枇杷饮料

“我们一产的主要目的是敞开大门吸引客人,让三产赚钱。”沈振兴介绍说,目前整个生态园一年的总营业额在6800万元左右,上交利税400多万元,其中餐饮的营业额4800~5000万元,客房的营业额500~600万元,农产品的销售额不到总营业额的10%,还包括了枇杷膏、枇杷饮料等加工品的二产收入。

<<<

“青浦有多少家类似这样的农家乐?”我问陪同我过来的青浦区林业站业务科科长邵文慧。

“以前有个十几家,但规模不都大。现在的话……”邵文慧仔细想了想,接着说:“现在吃住行都具备的就他一家,其余就剩几家搞采摘的。”

“如果抛开这次大棚房整治行动的影响,原来那些农家乐能不能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我继续问道。

从年产值30万元做到6800万元,这家果园凭的什么?

联怡枇杷生态园可以容纳上千人同时用餐的餐厅

“可以的,很多果园都是通过餐饮来带动的。”邵文慧举了一位在赵巷的钱姓老板为例,“他原来承包了一块将近80亩的枇杷园,由于技术不到位,很多枇杷树都死掉了。后来他就弄农家乐,因为枇杷园正好在高速出入口的旁边,生意挺好的,也把整个枇杷园的效益带起来了。但现在不行了,他的房子在这次整治过程中都被拆掉了。”

这两年类似的案例我见过和听过的都不少,有国家的大政方针做指引,也不好多说什么,于是便问沈振兴:“如果没有餐饮,你这个枇杷园能不能运行下来?”

从年产值30万元做到6800万元,这家果园凭的什么?

门口的荣誉榜​

“不可能弄得这么好,这家枇杷园我们2009年刚转让过来的时候,一年的产值只有30万元。我们青浦区曾经发展了8000多亩枇杷,现在有规模的枇杷园真正存活下来就我们一家。”

“青浦枇杷产业的萎缩,主要是效益问题还是有其它问题?”我来上海这么多次,居然不知道上海曾经发展了这么大面积的枇杷。

“效益问题。”邵文慧应道。

“都有,”沈振兴补充说:“效益,技术,最大的问题还是冻害,还有销路也没有打开。自从我们把枇杷的价位提上去后,农民的枇杷价格和销路都带上去了。”

从年产值30万元做到6800万元,这家果园凭的什么?

沈振兴在查看枇杷的花芽情况

“你们的枇杷现在卖什么价格?”

“我们这里3.5斤装的一箱130元,还有16颗、20颗的精品盒,卖120元,差不多是8元一颗。”沈振兴应道,“价格不低,但产量低。我们300亩枇杷园一年的商品果也就30吨,这是我们在努力的方向。还有品质的进一步提高。”

<<<

“现在全市78家安全优质信得过果园有餐饮的还有几家?”我继续关心这个问题。

“……马陆葡萄公园……农家苑……前卫农场……前小桔……”她一边想一边说,把还不是安全优质信得过果园的前小桔也数了进去。

从年产值30万元做到6800万元,这家果园凭的什么?

建在水沟上的小木屋

“安全优质信得过果园里面有没有被拆的?”见她绞尽脑汁的模样,我把问题反转过来,可能她的印象会更深刻些。

“被拆的多了……”郑洁嚷嚷道。

“青浦就有一家,不过他做的是活动房,下面有轮子的,所以房子没拆,但餐饮停掉了。原来餐饮搞得蛮好的,而且是刚刚营业不久,就被停了。现在整个上海就联怡枇杷园的生意是最好了,没有一家能超过他的。”邵文慧指着沈振兴说。

“我们生意最好的时候还是在枇杷成熟的时候,那段时间人山人海,包装都来不及,弄得头痛的。像今年的5月25日,还下了点雨,我们一天卖了1000多箱,采摘了5万多元,枇杷地里到处都是人,餐厅一天接待超过3000人次,这说明老百姓还是喜欢这种消费形式的。”

“是因为上海没地方玩嘛。”郑洁笑着说。她有一个5岁的女儿,每逢节假日也愁带女儿去哪里玩。

从年产值30万元做到6800万元,这家果园凭的什么?

国字号标牌

“农家乐想把餐饮做好,你觉得需要哪些条件?”上海有农家乐的果园我也去过不少家,但是鲜有像联怡枇杷生态园做得如此火爆的,我每一次来里外的停车场都停满了车子。

“一是老板要懂业务,做餐饮非常讲究原料,对制作烹饪的方法,一定要熟悉;二是要有个团队,我弟弟沈振明(公司董事长)他从1980年就开始从事这个行业,徒子徒孙很多……一定要有专业团队。”沈振兴解释道。

“就是说餐饮也不是给你政策,你就能做得起来的。”我基本上明白其中的道理,接着又把问题提升了一步:“那农家乐怎么去跟市区的酒店竞争呢?”

“我们主打土菜,除了果园之外,我们还有43亩的水稻和100亩的蔬菜,这些都是为餐厅服务的,包括散养的土鸡和水养蔬菜茭白,这些都是原料。另外我们走的是大众消费路线,人均消费只有100元左右。像我们大的餐厅一次可以容纳1000个人同时用餐,周末和节假日的时候要翻台,有时候到下午3点钟还在排队。”

从年产值30万元做到6800万元,这家果园凭的什么?

沈振兴在查看菠萝的长势

“如果没有枇杷园……”

“不存在,不可能,餐饮开不起来。”沈振兴迅速明白我的意思,而且连用了三个“不”字,接着说:“所以我们还是立足一产,如果没有一产的话,二产不能做,三产更不好开。”

<<<

毫无疑问,联怡枇杷生态园是国家提出的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成功代表。但对众多小规模的果园来说,这种模式似乎还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

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期待的。

清扬,1991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高级农艺师,《中国果业信息》专栏作者,2014年12月创办《花果飘香》微信公众号,2017年11月入驻《今日头条》,2018年11月获“2018年度十大三农头条号”称号。

从年产值30万元做到6800万元,这家果园凭的什么?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