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军颤抖的“斯大林之锤”,在整个柏林城尽情“挥舞”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参战国军队都给世界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战斗风格,这也是让很多人着迷的地方。而苏德两军在战场上可以说是搞出了军备竞赛,苏军从战争初期的颓势,到扭转战局,其武器装备更新换代速度让人侧目。

让德军颤抖的“斯大林之锤”,在整个柏林城尽情“挥舞”着

这其中苏联炮兵牛到什么程度,41年之前是肯定比不过德国的。41年之后到了43年就可以暴打德国了。1941年之前苏联军备是严重缩水的,而随着战争的白热化,苏军的装备开始加足马力了。

二战苏军炮兵最著名的莫过于“斯大林之锤”,其实也就是203毫米的B-4榴弹炮。其实早期苏军对于是否应该发展203毫米级别重型榴弹炮是存在争议的,因为当时苏军已经装备了152毫米重型榴弹炮。

让德军颤抖的“斯大林之锤”,在整个柏林城尽情“挥舞”着

因此苏军很多高层认为152毫米榴弹炮已经够用,而203毫米口径的榴弹炮,虽然能够为苏军提供更为强大的火力,但是对于当时还没有完善机械化能力的苏军来说,203毫米口径的榴弹炮其实战意义并不大。

203毫米榴弹炮项目在各种争议中,几乎差点半途夭折。不过很快,苏联在上世纪30年代初的各种大型阅兵式就拯救了203毫米重型榴弹炮的命运。

让德军颤抖的“斯大林之锤”,在整个柏林城尽情“挥舞”着

体型庞大的203毫米榴弹炮虽然在实战中作用并不感觉很大,但是其高大的外形和巨大的口径,在阅兵中格外显眼,向外界很好的彰显了苏联军工业的强大形象代表,203毫米重型榴弹炮得以幸运的存活了下来。

不过B-4榴弹炮虽然具有良好弹道性能和较高射击精度,但它的总重达15.8吨,太过于庞大。由于炮身重量太大,设计人员又为它配装了履带式炮架,该炮架就重达11吨。

让德军颤抖的“斯大林之锤”,在整个柏林城尽情“挥舞”着

这么重的大炮,如何机动是个难题,因此设计师又给它安上了“共产国际”重型履带式拖拉机的底盘,说白了就是“拖拉机”,但也并不算是自行火炮,只是可以为这巨大火炮提供有限的机动能力而已。

B-4榴弹炮第一次真正经受战火考验是在苏芬战争中,这种大型榴弹炮的首次亮相被称为“霍京恩炮击行动”,B-4榴弹炮挨个摧毁芬军防线上的固定火力,炮击中甚至许多苏联炮兵都被震得耳鼻出血,可见其威力之大,此战后B-4榴弹炮开始名声大噪。

让德军颤抖的“斯大林之锤”,在整个柏林城尽情“挥舞”着

随后在苏德战争中大有用武之地,B-4榴弹炮的威力终于得到全面发挥,在哈尔科夫、齐尔塞、柯尼斯堡、坦泽和波森等重大城市攻坚战役中,B-4大榴弹炮摧毁了无数坚固的德军钢筋混凝土工事。

特别是1944年在列宁格勒战场上,由维德门德科少校指挥的两个B-4榴弹炮连,摧毁了很多德国人用钢筋混凝土加固的地下碉堡,其中一发炮弹直接打穿三层楼板后才爆炸,德国士兵被这种巨炮的威力吓着了,他们惊恐地将其称为“斯大林之锤”。

让德军颤抖的“斯大林之锤”,在整个柏林城尽情“挥舞”着

二战时期的苏军火炮,性能也许不是最好的,效费比也许不是最佳的,但是其数量和火力绝对是在各国陆军中名列前茅的。在1940年2月1日至3月13日最后阶段的作战中,苏军共投入20多个B-4炮兵连,进行了多达270余次压制射击。

柏林惨烈的城市战,面对德军那一个个坚固的据点,B-4又是大展风采,德国人的这些最后据点直接被轰为一堆堆废墟,“斯大林之锤”在整个柏林城尽情挥舞着,为卫国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奉献。

让德军颤抖的“斯大林之锤”,在整个柏林城尽情“挥舞”着

即使是二战结束后,鉴于“斯大林之锤”的强大威慑力,苏联仍将B-4榴弹炮的生产线维持了4年之久。直到1949年新一代420毫米口径2B1自行迫榴炮问世,这位曾为苏联立下“汗马功劳”的大炮才正式退役。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