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樓商鋪空置率攀高,政府基建項目飆升,基建拉動經濟會奏效嗎

一、17個主要城市的商業辦公空間空置率升至21.5%,是自2008年全球經濟下滑以來所未見的水平

寫字樓商鋪空置率攀高,政府基建項目飆升,基建拉動經濟會奏效嗎

寫字樓商鋪空置率攀高,政府基建項目飆升,基建拉動經濟會奏效嗎

以上兩個圖表是2019年第三季度全世界主要城市的寫字樓空置率,上海、深圳、北京分別以19.5%、19.1%和10.9%的寫字樓空置率雄踞全世界城市寫字樓空置率的榜單前三,而國際上其他城市的寫字樓空置率一般都在5%以下。五年來,中國城市寫字樓空置率基本翻了一番,17個主要城市的商業辦公空間空置率升至21.5%,是自2008年全球經濟下滑以來所未見的水平。

二、近三年城市商業店鋪空置率持續攀高,三分之一店鋪經營難以為繼轉手,四分之一店鋪找不到下家而空置

寫字樓商鋪空置率攀高,政府基建項目飆升,基建拉動經濟會奏效嗎

最近幾年,受到電商和銀行收貸、斷貸的雙重衝擊和擠壓,實體企業經營十分艱難,導致寫字樓、商業店鋪空置率雙雙不斷攀升,而且城市越小,空置率越高!

最近三年,一線城市店鋪空置率從14%升高到21%,其他省會和副省級城市的店鋪空置率從16%升高到24%,地級市的店鋪空置率從19%升高到29%,縣級市的店鋪空置率從20%升高到31%。預估這一趨勢短期內難以改變。

3、國家統計局權威數據表明,寫字樓與商業地產銷售面積與銷售價格已經持續多月下降

寫字樓商鋪空置率攀高,政府基建項目飆升,基建拉動經濟會奏效嗎

寫字樓商鋪空置率攀高,政府基建項目飆升,基建拉動經濟會奏效嗎

寫字樓與商業用房空置率上升,已經傳導到寫字樓與商業用房的開發市場。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寫字樓累計銷售量與商業用房的累計銷售量數據,我們不難發現,全國的寫字樓與商業用房銷售量,持續一年多來一直處於下降的狀態,並且,下降幅度逐月放大。亦即,下降通道已經形成,短期內下降趨勢難以改變。

寫字樓的銷售量下降幅度波動比較大,今年九月份的寫字樓累計銷售量下降了11%,已經連續8個月高於一年前的2018年9月份累計下降9.3%的幅度。

商業用房的銷售量下降幅度則呈現逐月放大的明顯趨勢。今年九月份的商業用房累計銷售量下降了13.7%,已經連續12個月高於一年前的2018年9月份累計下降1.1%的幅度。

4、國家發改委透露,今年以來各地政府的基本建設項目狂飆

面對經濟困境,國家一方面減稅降費,期望以此措施幫助企業降低經營成本,重整經營信心。但這一措施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產生正面的效果。因此,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希望通過加大政府基建投入來發揮立竿見影的刺激經濟回暖的效果。從基建項目看,9月發改委項目申報金額同比大幅提升193%,達到6.3萬億,而前八個月月均項目申報金額僅約為2萬億,而從10月前兩週的數據來看,項目申報金額同比增速仍維持較高增長,增速達到56%。

根據財政部消息,2019年1-8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39626億元。其中,發行一般債券16110億元,發行專項債券23516億元;按用途劃分,發行新增債券28951億元(包括新增一般債券8894億元、新增專項債券20057億元),發行置換債券和再融資債券10675億元。

2018年我國地方政府的債務餘額為18.4萬元,截至2019年8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14139億元比去年底增長13.3,2.2倍於6.1%的GDP增長幅度。其中,一般債務119622億元,專項債務94517億元;政府債券210231億元,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政府債務3908億元。

5、中國的資金投放對經濟發展的推動效率持續走低,經濟對資金似乎產生了越來越嚴重的耐藥性

寫字樓商鋪空置率攀高,政府基建項目飆升,基建拉動經濟會奏效嗎

我們通常講,投資、消費、出口,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為什麼呢?因為出口、消費創造了需求,投資也直接拉動了對生產資料、設備的需求,投資產生的勞動報酬和稅收支付,又間接拉動了居民消費需求和公共產品的消費需求。因此,從推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來看,從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上看,投資常常是最有效的推動經濟發展的馬車,是力量最大的馬車。所以,世界各國包括包括中國近30年來,但凡央行們的資金供給政策或者利率政策稍有變動,都會掀起股市的波濤滾滾,因為股市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嘛!而隨著經濟發展的高潮與低谷,市場經濟國家引導、控制經濟發展那只有形之手,多半也是通過直接增加或收回資金,或通過增加或降低利率來間接調整市場資金供給,來控制過熱的經濟趨向穩定或者刺激低迷的經濟邁向繁榮。

寫字樓商鋪空置率攀高,政府基建項目飆升,基建拉動經濟會奏效嗎

從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建設市場經濟體系的過程中,黨和政府領導通過央行利用直接的資金供給工具和間接的利率工具,來調控經濟,曾經也十分有效和成功。在1995年之前,央行每向市場投放1元資金(M2),即可產出超過1元的經濟貢獻(GDP),但此後資金對經濟的產出效率越來越低,如果把經濟產出比作人體,資金比作藥物,似乎人體產生了越來越強的耐藥性,資金的藥效也越來越差。中國M2對GDP的推動效率,從2012年的56%,以每年一個百分點的速度,一路下滑到48.5%。

政府飆升的基建項目也好,地方政府增加的地方債務也好,最後都體現為政府為了拉動經濟的資金投放。但從統計數據看,資金拉動經濟增加的邊際效用快速遞減,投資與基建拯救經濟的老辦法已經接近失效的臨界點,遺留的通脹、貶值、脫實向虛的副作用將越來越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