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軍事制度:朱元璋為何以“衛所制度”為榮,什麼是衛所制度?

朱元璋靠著自己的能力,從一個乞丐成為皇帝,他結束了元末的亂世,建立了新的明王朝,那麼朱元璋他在歷史上也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天才,他從軍隊底層一點點打出來,而他在建國之後,也在軍事領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變,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衛所制度的創立,這是明朝軍事制度的一個特點。

明朝軍事制度:朱元璋為何以“衛所制度”為榮,什麼是衛所制度?

朱元璋為何以“衛所制度”為榮?

衛所制度與隋唐的府兵制是有著很相似的地方,他們最大的特點都是軍民合一,朱元璋雖然對待官員是非常嚴厲,可他對待百姓還是非常寬鬆的。

朱元璋時常稱:“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明朝軍事制度:朱元璋為何以“衛所制度”為榮,什麼是衛所制度?

衛所裡面的士兵平時是自力更生,之前唐朝府兵制終結之後,玄宗等人制定的募兵制,一直延續到後來的元朝,募兵制度讓軍隊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手下的這些將領也有足夠大的權力,但皇帝對於募兵還是有些忌憚,畢竟這些武將在朝中權力太大,在宋代募兵就已經發揮不出什麼威力,況且實行募兵的政權,國家的財政負擔也是非常大的,像宋朝養了這麼多軍隊,他們每年的軍費開支就非常大,國家財政一直吃緊。

明朝剛建立,國內局勢不穩,國家的財力也不夠,朱元璋要想穩定政權,還需要有強大的軍隊,可他還要讓國內經濟平穩恢復,這就不能用大筆開支去養軍隊,因此朱元璋借鑑之前的府兵制,開始使用衛所制。

明朝軍事制度:朱元璋為何以“衛所制度”為榮,什麼是衛所制度?

什麼是衛所制度?

衛所的官兵被稱為軍戶,軍戶是世代沿襲下來,意思就是祖上要是士兵的話,代代都是衛所裡面的官兵,元朝之前就設置了一些軍戶,這些軍戶也被明朝給接受,隨後朱元璋又下令用黃冊正式確定國內軍戶。

他還專門設置五軍都督府來管理各地的衛所,那麼在地方的軍戶主要是有兩個責任,其中一個是屯田,另外一個責任是守備,衛所士兵需要自給自足,衛所在各個地方都有,全國上下有眾多的衛所,這些衛所就負責防禦國內的各個地區。

明朝軍事制度:朱元璋為何以“衛所制度”為榮,什麼是衛所制度?

這些軍戶是有自己的土地,每月也有固定的月糧,負責屯田的軍戶,要每月按時上交軍糧提供給守備軍以及地方的官吏。利用這個法子,明朝在地方上也維持了強大的軍力,並且還順利開墾不少的荒地。

朱元璋採用這個制度還有一個用意,就是分散民間的抵抗力量,元末時期,各個宗教引發的武裝起義非常頻繁,還有一點,元朝在地方上還有不少的殘餘勢力,因此政府要想安定國內,還面臨著不少的挑戰,朱元璋採用的方法,就是大量的移民,把那些民眾換到其他的地方,他們就失去了鬧事的資本,他再用衛所來進一步分散民間的力量,元朝的不少軍戶,還有一些元朝以及其他勢力的降兵,都被他給分配到其他的地區,很多衛所的官兵他們所在的地方,離衛所非常遙遠。

明朝軍事制度:朱元璋為何以“衛所制度”為榮,什麼是衛所制度?

但根據制度,他們必須要放棄自己原來生活的地方,到衛所去生活,這途中不少人都選擇逃走,早期的衛所制度出現了不少的逃兵,在衛所內部當兵的人就是正軍,一般正軍到自己服役的當地,都是帶著自己的家眷一起過來的,之後他們也就在這些地方紮根下來。

衛所制度的優缺點?明朝的衛所制度為何最終走向了失敗?

朱元璋所創立的這個制度,對於維護國家的穩定起到了很大的幫助,首先國內軍隊可以自給自足,不會給政府帶來很大的負擔,此外,全國上下眾多的衛所,當地的軍隊實力都還非常強,這就保障地方的守備力量,外部的敵人也很難威脅到明朝。

衛所制度最大的問題就是這些軍人的負擔實在太大,很多南方人要到北方去當兵,或者北方人去南方,古代是最講究鄉土情節的,沒有人願意離開自己的家鄉到外地去,而且一去就很難回來了。衛所內部有著嚴格的法令約束這些軍人,他們不僅很難離開自己駐紮的衛所,在衛所裡面的生活也不是非常好。

明朝軍事制度:朱元璋為何以“衛所制度”為榮,什麼是衛所制度?

衛所內部的軍戶們常常受到長官的欺壓,這些軍戶家裡人要多了起來,他們就很難利用這點固定的土地去養家。因此明朝的很多衛所官兵,常常會出現逃役的情況,在邊境的很多士兵,常常會偷偷到關外去和一些外族人去交易物品來補貼家用。

在洪武年間,國內衛所就已經開始出現大量的逃兵,到洪武三年十一月,逃兵數量已經達到了47986人。朝廷也想要採用一些法令約束逃兵,可效果並不是非常好,衛所官兵的戰鬥力下滑也非常快,在朱元璋去世之後,朱棣靠著幾百人起兵,而朱允炆擁有百萬官兵,卻依舊輸給了朱棣的軍隊。

朱棣奪取皇位之後,也看到衛所官兵的實力下滑太快,於是他特意在京城設置三大營,利用這個加強京城地區的軍事力量,不過他沒有對衛所制度進行什麼改變,而到了明英宗時期,衛所制度已經處在崩潰的階段。

明朝軍事制度:朱元璋為何以“衛所制度”為榮,什麼是衛所制度?

土木堡一戰明朝的軍事力量受到嚴重的削弱,朝廷也開始放棄原有的衛所制度,開始採用募兵來召集新的軍隊。原本衛所軍隊表面名額還在,可實際上大部分的官兵都已經潛逃很久,一直都沒有回來服役。

在《西園聞見錄》中記載:正德十四年吏部尚書王瓊上疏:“天下都司衛所每歲差去勾軍官旗不下一萬六七千名,計所勾之軍,百無一二到衛。有自洪武、永樂年間差出,到今三十餘年,在外娶妻生子,住成家業,通同軍戶,窩藏不回。”

等到嘉靖年間,衛所制度徹底瓦解,嘉靖朝國內衛所的逃兵已經達到全國衛所總兵力的7成,各地衛所實際的軍隊人數已經沒有多少,後來倭寇入侵,幾十個人居然橫掃東南三省沒有遇到阻攔,地方的衛所官兵遇到倭寇就逃,根本沒有什麼戰鬥力。

明朝軍事制度:朱元璋為何以“衛所制度”為榮,什麼是衛所制度?

北部的邊軍實力算是非常強的,可邊軍逃役同樣嚴重,到後來地方的邊防軍已經不足一半。這就讓朝廷不得不徹底放棄衛所,開始全面採用募兵,像後來的戚家軍,俞家軍,以及明末的關寧軍隊,這些都是地方募集的私家軍。

但這種制度也使得武將的勢力開始抬頭,衛所制度的一個好處就是兵將分離,將領手下沒有足夠的軍力,也就沒有辦法威脅到皇帝,可私家軍將領手中權力太大,文臣勢力又不願意武將壓過自己,於是也不斷去打擊新興的武將勢力,像戚繼光,毛文龍這些將領都由於文臣的打擊,最終沒有得到善終。

參考文獻:

《明太祖實錄》

《明史》

《西園聞見錄》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抄襲必究,歡迎大家關注、評論,每天更新精彩有趣的歷史知識,您的認可是我最大的動力,共同進步!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