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強制漢族男梳辮子,奴化教育後,清亡漢人誓死不剪辮子

中國古代各朝各代都有各自的服飾和造型,例如:漢人原本是將頭髮束在頭頂;滿人則是前顱頭髮剃光,把後腦頭髮編成一條長辮垂下。清朝男人的髮型是遵照滿人的習慣而來的,表示滿州人入主中原後,各族人對滿人的臣服。順治元年,清朝皇權進入北京後,宣佈京城內外軍民人等盡行剃髮以示歸順,是為"剃髮令"。

清政府強制漢族男梳辮子,奴化教育後,清亡漢人誓死不剪辮子

頭髮成了歸順降服的標誌,從而被賦予濃濃的政治意味。有很多人高呼"寧為束髮鬼,不做剃頭人",誓死抵制"剃髮令"。滿族皇權強制漢人剃髮,改變民族習俗,實質是要在精神上征服漢人。這是清朝為了征服漢族的一個標誌。

清朝滿族統治者推行"剃髮易服"的原因,一般認為有以下幾點:

清政府強制漢族男梳辮子,奴化教育後,清亡漢人誓死不剪辮子

一、建立當權者權威

滿族在飲食,或者服飾、住宅、出行等方面,均和漢族大大不同。當時在文化等方面滿族願意向先進的漢族學習,改變自己。但是在其他方面,滿族必須要立住自己的權威,髮型就是其中之一。

清政府強制漢族男梳辮子,奴化教育後,清亡漢人誓死不剪辮子

二、快速建立對漢族人民的統治

滿族人在剛入關時只有十餘萬八旗軍,加上遼東、遼西的滿族人遷入關也只有五十多萬人口,而各地的漢人人口在5000萬以上,如何儘快統治百倍於己的漢族人民。而"剃髮易服"就是一個無比狠毒卻極其有效的方法。強迫各地的漢人穿滿服,剃成滿洲髮式,就使得人們從外觀上分不出是漢人還是滿人。同時以屠殺立威,在"留髮不留頭"的清洗中殺戮了大量的潛在抵抗人員。這使漢人無法組織和進行有效的抵抗,進而鞏固對漢族人民的統治。

清政府強制漢族男梳辮子,奴化教育後,清亡漢人誓死不剪辮子

三、打擊漢族民族精神

滿族統治者希望通過剃髮易服來打擊、摧垮廣大漢族人民尤其是上層人士的民族精神;保持滿族的統治地位,保持滿族不被漢族同化。後來的歷史表明,滿族統治者的這一措施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漢人逐漸淡忘本民族習俗,習慣了滿族的髮式和服裝。到辛亥革命號召民眾剪去辮子時,仍然有許多人不願意剪,可見"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剃髮易服"政策對漢族影響極深。

"剃髮易服"是清初主要的社會矛盾之一。針對當時各地漢人的抗爭此起彼伏的情況,當時的陳名夏曾說過:"免剃頭復衣冠,天下即可太平"。然而不久他就因為說了這句話而被滿門抄斬。

清政府強制漢族男梳辮子,奴化教育後,清亡漢人誓死不剪辮子

1912年2月,清帝下詔退位,存在了268年的清朝宣告滅亡。1912年3月5日,南京臨時政府頒發"大總統令":"茲查通都大邑,剪辮者已多;至偏鄉僻壤,留辮者尚復不少。仰內務部通行各省都督,轉諭所屬地方,一體悉知。凡未去辮者,於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淨盡。"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向全國頒佈了剪髮令,要求減去滿清的辮子,脫掉滿清服飾。

清政府強制漢族男梳辮子,奴化教育後,清亡漢人誓死不剪辮子

當時令人奇怪的現象是,漢族民眾紛紛抗拒,滿人卻率先剪掉了辮子。那麼為什麼恢復漢族傳統髮式推行的這麼艱難呢?

首先,奴化教育下的影響

一部分人認為這是奴化教育下所導致的悲哀形態。在當代很多人沒有上過學,文盲非常多,對於他們而言,辮子就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絕對是不可以剪掉的,剪掉的話就是對不起自己的國家,對不起自己的老祖宗,這樣的想法根深蒂固。

清政府強制漢族男梳辮子,奴化教育後,清亡漢人誓死不剪辮子

其次,給自己留後路

另外大部分人是因為害怕如果哪一天清朝復辟的話,自己就倒黴了,留著辮子就是給自己留後路。其實經歷過了數百年的清朝的統治,很多的人都開始麻痺了,對於他們來說,留著辮子已經成為了習慣。

清政府強制漢族男梳辮子,奴化教育後,清亡漢人誓死不剪辮子

而在"剪辮"的實際操作中,革命黨往往是隨身拿把剪刀,在大街上拽住頭髮喀嚓一剪刀解決。在這種野蠻強制的做法下,會讓人有一種屈辱感,抵抗就容易理解了。

關鍵詞:中國 清朝 漢人 滿族 剃髮 民族 習俗 文化 傳統 南京 總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