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八国联军侵入时,为何没有一个国家援助清朝?

尼采讲历史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其说是军事上的失败,不如说是外交上的失败,是晚清政府无能无知的表现,当时别说是外援了,就连自己人都袖手旁观,清政府的人缘也是没谁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根本起因是义和团远动威胁了列强的在华利益,而直接起因则是义和团围攻北京东郊使馆区,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前往总理衙门抗议时被旗人恩海射杀,这件事激怒了德国,德皇铁了心要教训清政府。而在此之前,日本使馆书记杉山彬也在永定门外被甘军杀死。

要知道,当时的义和团是反对整个帝国主义,见洋人就杀,不分国籍,对于各国使馆同样是一视同仁,都准备给烧了,这等于把所有列强都得罪了,哪还有什么朋友。

(如果当时恭亲王奕訢还活着,肯定会出来制止义和团)

在列强之中,德国和俄国是对华动武倾向最强烈的两个国家。由于义和团最早发迹于山东,而山东正是德国的势力范围,德国在山东的铁路、教堂频繁遭到拳民的冲击,早在1900年年初德国就扬言要报复清廷。

而对于俄罗斯而言,虽然俄国在直隶、山东没有多少利益瓜葛,但是沙俄却非常希望把事情闹大,这样沙俄就有机会图谋中国东北。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之时,沙俄果然在远东集结了18大军入侵东北。至1900年十月中旬,俄军基本上占领整个东北,成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获利最大的国家。

除了德国和沙俄以外,英、法、美、日也赞同直接出兵中国,此时清廷已经没啥可以回旋的余力了,摆在清廷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一是赶紧就和,二是对列强开战。最后清廷作死的选择了第二条路,这几乎等同于向全世界宣战,还能指望超级赛亚人过来帮你吗?

其实在甲午战争之前,清帝国在世界上也算得上是列强。没错,就是列强,起码在西方人眼中,甲午战争之前的清帝国就是一个强国。

当时的清国经过了十几年的洋务运动,逐步建立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1883年12月—1885年4月,拿下越南的法国为了侵略云南,挑起了中法战争。这场战争虽然以清军的失败告终,但法国同样伤亡惨重。

相比于此前的两次鸦片战争中清军被吊打的局面,中法战争中清军的战斗力提升明显,也给予来犯法军以重创,此战让西方国家重新审视清廷,挑衅之事日渐减少。

并且在中法之战后,清廷还着手打造一支强大的北洋水师,军事实力一度位居亚洲首位,史称“同光中兴”。

但是中日甲午战争彻底击碎了清廷的强国之路,这一仗不仅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还将清军的无能毫无掩饰的展示在了各国面前。要知道在战争开打之前,西方各国都是普遍看好清军的,对日军的期待并不大,但结果却是清军一败涂地,清帝国威严扫地。

甲午战争之后,清廷海防彻底崩溃,失去北洋水师的清廷被列强轻视,瞬间变成了砧板上的鱼肉。随后由德国带头,各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旅顺、大连、青岛、威海、广州湾被沙俄、德过、英国、法国所强占,各国也纷纷在华划分势力范围。

通过一些列连锁反应可以看出,甲午战争是对中国影响极坏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后列强都不拿清廷当回事儿了,大家都知道清廷不是死壮,而虚胖。所以在义和团闹大之后,列强的表现就非常强硬了,一致要求出兵镇压。但如果是在1895年之前,列强肯定会掂量一下,起码不敢这么嚣张。(当时若北洋水师还在,列强绝对不敢如此肆无忌惮,也不可能轻易的在大沽口登陆)

而反观清廷这边,慈禧的一套神操作也纯属给自己找不自在。拿膝盖想想都知道,连日本一国都打不过,现在竟然敢把所有列强都得罪了,这实在是不像一个久经政治斗争之人所干出来的事儿。

对于中央脑子进水的行为,东南地方督抚却很清醒,沿海和长江中下游流域各省都拒绝参加清廷与列强的战争。在战争开打之前,东南各督抚与列强搞了个《东南互保条约》,双方约定东南各省不介入战争,列强也不得进攻东南各省。

由于这个条约是地方擅自与国外签订的,英法等国担心清廷中央政府事后不认账,因此没有正式签字。但在整个战争期间,双方还是自动遵守了这个君子协定。(张之洞,东南互保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总而言之,这场战争与其说是军事上的失败,不如说是外交上的失败,是晚清政府无能无知的表现。当时别说是外援了,就连自己人都袖手旁观,咱们还能说什么呢?


千佛山车神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美国为什么要“帮”中国?甲午战争后,俄德法三国为什么要“帮”中国?

回答题主的问题之前,先说说这两次被“帮助”的事情吧。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不仅赔偿了2亿两白银,还要增开通商口岸,并且,还要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

结果,《马关条约》签订的当天,俄罗斯外交大臣就找到德、法驻俄公使,表示绝不同意日本占领中国本土,如果日本不接受,那就考虑三国联合对日本采取军事措施。

也正是这一天,德国威廉二世派出了一艘装甲舰、一艘巡洋舰,开赴远东表示动武的决心。

《马关条约》签订6天之后,俄德法三国联合对日本政府声明:必须归还辽东半岛,十五天之内必须答复。

日本得到消息之后,觉得吃到嘴里的肥肉不能吐出来,还专门去找英国帮忙,但是被英国拒绝了。

很快,日本迫于压力,决定归还辽东半岛。

俄德法是怎么想的?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呵呵,人家是想谋取自己的利益。俄国担心日本占领了辽东半岛,对自己是巨大的威胁。法国和俄国当时同盟关系,也想跟着占点便宜,德国也是一样的打算,希望能俄国建立好的关系,共同瓜分中国。

于是,三国干涉还辽之后,俄罗斯和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后来租借了旅顺和大连,德国强占了胶州湾,列强们都纷纷赶来,划分势力范围。


再说八国联军侵华。

(签订《辛丑条约》)

1901年李鸿章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要赔偿本息总计9.8亿两白银。结果,在清政府驻美公使梁诚的努力下,1908年美国决定开始“退款”,这就是著名的“庚子退款”。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纷纷表示愿意退款(日本除外)。

这么一大笔钱,中国都答应给了,为啥他们要退款?难道是在帮我们?

当然不是,当时整个世界局势动荡,中国这块“大肥肉”谁都想咬一口,肯定不愿意被某一国家单独占有。

美国率先决定退款,是希望用退款帮助中国搞教育,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这些接受美国教育的中国人,今后很有可能就是美国的在华代理人,他们会感激和更亲近美国。这样,美国在华活动会更方便。

其他国家跟随美国退款,自然也是看到了美国的用意,于是用更“和平”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在华利益。

说到底,不管是“三国干涉还辽”还是“庚子退款”,都是列强之间,为了寻求平衡而采取的手段,并不是真心帮助中国。


现在回答题主的问题,为什么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没有国家来帮忙。

(八国联军侵华)

首先,当时世界上很多国家,自己还是被殖民被奴役的情况,就算有心,也没有实力。有实力的国家,都想着通过什么方式,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多赚一点。

当时的中国,是一只奄奄一息的猎物,其他类似命运的“猎物”,都躲得远远的。而猎人们最关心的,是怎么分大家都满意,仅此而已。


七追风


因为清朝腐败透顶,政府官员吸食鸦片,逛妓院,欺压穷苦百姓,国内百姓恨透了清王朝,周边国家更恨清朝无能,甲午战争时期,清王朝派三十万大军援助朝鲜,结果让六万军队的小倭寇给打败,军队官员成天考虑升官发财,个个贪生怕死,不打败仗才怪呢?这样腐朽没落的国家,有谁愿意帮呢?


用户若有所思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大家想想,当时都有八国的联军欺负清朝了,说明清朝就是软柿子,谁没事平白无故的冒着风险帮你清朝呢?

更多的是恐怕恨不得加入八国联军浑水摸鱼,大捞一把的想法。

清朝自己烂泥扶不上墙,恐怕就算是有国家援助的也是居心叵测。

之前回答这个问题的一个朋友的看法宋安之就感觉很对。像甲午战争清朝战败以后,割辽东半岛给日本,但北极熊不乐意了,于是弄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使日本只能放弃到嘴的肥肉。

北极熊真的这么好心吗?

其实非也,北极熊这样做,一是日本如果占领了辽东半岛会严重影响北极熊在东北的利益。二是日本这样一来,会在中国一家独大的,所以才拉上其他两个国家来使日本占领不得辽东半岛。

而这件事明明是北极熊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才做的,但还是敲了清朝一把竹杠,北极熊以逼迫日本还辽有功,同清政府签署中俄密约。

后来密约泄露,列强开始争相迫使清朝划出势力范围、租界、租借地。

这说明啥,说明你弱小了,别指望别人帮你,即使是帮你,那也是心怀鬼胎。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清末是如何熬到没有成为殖民地的,就是列强谁也不允许对方吃清朝这个大蛋糕的,不然也不会发生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就在这种互相牵制中,清朝才得以苟延残喘到寿终正寝。

但也足以可见清末中国之耻辱,正所谓以史为鉴,所以这件事就告诉我们,人永远不要将别人帮不帮你视为第一希望,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自身强大才是关键。


宋安之


八国联军的入侵,是因当时清政府的衰败。清朝末年的时候,在道光帝二十年开始,一场鸦片战争开启了清朝走向灭亡的道路。当时的清朝政府就开始日渐衰败,这也是中国历史进入近代的象征。

这次的战役,让中国开始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战后,各国开始盯上中国这块肥田,都想在这里分得一杯羹。

清朝签订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

之后战争不断,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鸦片战争,终于在1856年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了。

这次战争中,再次签订中外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之后在中国内忧外患的档口,沙俄也开始侵略,并与我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清政府一路走向衰败的道路,并且八国联军早就对我国虎视眈眈,就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西方的侵略才开始肆意妄为,最终以义和团运动为导火索,八国联军开始正式掠夺大清。

八国联军的入侵是蓄谋已久

清政府当时太过腐败,而且经过一系列战争的清政府,也早已没有实力对抗任何一个国家。所以,当时的清政府早就被各国盯上了,这样一大块肉,任谁都想分得一块。本来我国的领土资源是比较多的,对于那些小国来说,能从我国分得一块领土是早就预谋好的。

又加上当时的清政府落后腐败,才给了这些国外的强国一些可趁之机。而且当时的清政府,是由慈禧把持朝政的,一个女人,对于外国这些强国来说,根本没有一点威严。

对于这些侵略者来说,他们早就想要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对当时的大清进行瓜分了。因为当时的大清早就被战争摧残的没有一点抵抗的能力了,这个时候,正是下手的好机会。

当时的大清对于外国侵略者来说,是一个等待宰割的羔羊,没有人会真心出手帮它,对当时的侵略者来说,能够从这块羔羊身上多分些肉才是硬道理。

清政府败落,没人会想要帮

经过一系列的战争,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这等懦弱,即便曾经是一个泱泱大国,在如今,还不如外国的一个小国。

所以当时的清政府只有被欺负的份儿,像这样一个没有能力翻身的国家,谁会想要去帮,不从当时的清政府身上瓜分一些好处,就算是仁义的了。

(慈禧逃跑)

当时的清政府不仅落没,还非常落后,不管是军事技术上,还是各方面经济条件上,都没有能力与外国的侵略者相抗衡。再加上当时慈禧把持朝政,她这个人比较独断,对于一些大臣的提议,她根本听不进去。

慈禧不计后果,同意义和团去攻打外国大使馆,如此才惹上八国联军的进攻。面对八国联军的进攻,慈禧没能力对抗,只能逃走。对于当时清政府的败落,没有人会在那个时候帮忙的。

八国联军实力太强,一般小国不敢抵抗

对于当时的清政府来说,不管是拿八国里边的任何一个国家,清政府都没有能力抵抗。相对来说,一些小国更是不敢帮着中国对抗八国联军。

这八国联军分别是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这八个国家,就拿最弱的奥匈帝国来说,清政府就抵挡不住。

可见当时的清政府败落到什么田地,对于如此强大的八国联军,一般小国更是不敢因为清政府轻易去得罪的。

八国联军入侵清政府,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清政府太腐败落没,正所谓“弱国无外交”就是这个道理。


大国布衣


在八国联军侵入时,为何没有一个国家援助清朝?


俗话说的好,弱国无外交,这是自古以来亘古不变的道理,在回答题主的这个问题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今天,我们就如下几点去分析:

先来分析,清朝后期的统治为何会这么衰弱? 根本原因是清朝长期以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他自以为天朝大国,万国来朝,有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却不知道,在17世纪时期,欧洲各国已经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大英帝国的崛起也就是这个时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蒸汽时代到来,改变传统经济模式,变成世界型日不落帝国。



反观1793年,当年英国马戛尔尼使臣代表来,到清朝,这个时期是乾隆执政,乾隆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自以为天朝大国,要英国使臣下跪,行叩拜大礼,结果是不欢而散。当时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很受世界各国喜欢,英国是来跟中国做生意的,并没有入侵中国计划。这也是根本原因,闭关锁国。


其他原因所在如下: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几千人带着大炮,冲向中国的大门,清朝被迫赔款,割让九龙岛,开设通商口岸,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终于被打开。

这时期的清朝皇帝不知道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对内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虽然以李鸿章为代表洋务运动兴起,师夷长技以制夷政策,简单兴办一些近代企业,军工。没落腐朽封建社会,根本无力该表。

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北洋军全军覆没,也宣告洋务运动结束。北洋海军,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七,被日本打败,割地赔款,赔偿日本军费2.3亿两白银,相当于日本4年国家收入,这一战,让列强各国彻底看清了清朝腐败统治,列强加紧侵华中国,加上义和团运动,直接刺激八国联军侵华。



俗话说弱国无外交。无论是2000年前的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强大到6国害怕,还是俄国虐乌克兰、格鲁吉亚,无不证明这一点儿。


小姐姐讲史


简单来说,是因为八国联军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没有国家敢出来找死。

国际社会名义上有国际法,实际上遵从的一直都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只有强者才有改变世界的机会,试想一下,如果今天联合国五常再算上德日印联合起来打一个国家,哪个不开眼的国家敢站出来说话援助?找死呢吧。

放到一百多年前,也是一样,只不过现在位列五常的中国在当时是个彻彻底底的弱国,保守列强欺凌,而强国的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太多,八国联军已经包括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了。

八国联军的八国包括英国、美国、日本、奥匈帝国、意大利、沙俄、德国和法国,英法是当时世界最强国,德、美、日、奥、德要低一层,意大利最水,完全是来捞油水的,在傍上联军前,它甚至被清朝逼退过。

这八国其实就是当时世界列强,其余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都已经衰落,基本上只要这八国谈妥了,世界大势都没什么问题,也就几个欧洲国家还能插几句嘴,像中国这种弱国根本说不了话,只能任人宰割。

在绝对实力面前,没谁会去找死,另外一个就是清朝的外交水平非常低下,跟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并无太多交流,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也没有足够的沟通渠道,有谁会冒着得罪强国的风险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国家说话呢?

反映清朝外交水平低的另一个体现就是对于八国联军的分化,关于联军作战,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例子,以联军攻秦为例,许多次都是因为联军人心不齐而不攻自破,但清朝并没有对八国联军进行分化,而是选择硬扛,关键又扛不过,最终还是得割地赔款,列强说多少就多少,屈辱至极。

论左右逢源,还属暹罗(泰国)玩的最溜,泰国东边是法国殖民地越南,西边是英国殖民地缅甸,在咬牙割出半数领土后,泰国竟然成了当时东南亚唯一保持独立的国家。而中国领土看似还在,那是后来收回来的,在清末时候,中国已经被列强分割完毕,清政府是洋人的政府,而不是中国人的政府。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 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 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 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 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 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分?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陈天华《猛回头》

平沙趣说历史


自从鸦片战争战败,中国像是一个粮仓被一群凶猛的强盗给撕开了口子,而因为洋人和地方黑暗势力以及腐败官员的勾结,使得底层大众的生活愈发艰苦,加之鸦片榨干了人民的所有积蓄(黄飞鸿电影很多这类的场面描述),以至于暴乱横生。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从山东河北开始,爆发了蔓延华北地区的义和团运动,而打着"扶清灭洋"口号的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冀鲁晋烧教堂,杀外交使节,滥杀教民,使得清政府在世界范围内变成了一个落后野蛮无知横暴的典型,和国外关系变得十分紧张。

而此时慈禧太后惧怕各国公使联合逼迫她下台归政,让光绪帝复出。便将矛头指向洋人,在大沽口战役后,慈禧太后自信心大为膨胀,对八国联军宣战。

既然你都主动向别人宣战了,宣战这些西洋国家和日本至少不会有人来帮你,更何况对方占据着国际话语权,也实际占据着道德阵地,而中国当时孤立无援的原因还有很多,这个只是其中最最显而易见的一种。

话说清政府在慈禧的强烈要求下写出了一份浩浩荡荡的宣战诏书,大意就是我清朝这么多年对待你们外来者都是十分友好,但是你们现在仗着自己有洋枪洋炮就来欺负我们的百姓,所以我要跟你们决一死战。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清政府这一帮人真的是为了黎民百姓不被欺负吗?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害怕动摇了自己的统治权,因为清王朝一直要求西方来使对其行三跪九叩之礼,不接见外国来使,不让人家开设使领馆,要承认我们是天朝上国,态度十分强硬耍横。把在民众面前使惯的手段去对方洋人,失去了威慑力,只好转头借义和团之手来对付洋人。

没想到到了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很多百姓都纷纷上前去帮人家抬枪抬炮、架梯子翻城墙。试问,连自己的百姓都不帮你,为什么会有别的国家来帮你呢?

如此为一己私利而不顾整个国家民族福祉,有此下场实属活该。问题的关键就是放眼一望,哪个国家会要帮你?

明朝的藩属国达到了三位数,清朝鼎盛时期十几个,很快降低到7个,到了这一个世纪之交,朝鲜早已经落入日本之手,唯一剩下的廓尔喀的藩属关系也只是徒具象征性而已,即便有心助拳,相距千山万水,从喜马拉雅山南麓赶过来,平地醉氧不说,连黄花菜都凉透了。

中国清朝闭关锁国多年,其他和中国有交情的国家也早就没几个了,即便是有所同情,可人家往往跟对头那八个国家更有联系,更何况这八国联军里面也不是没有之前的盟友,这个世界其实很现实,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一句话真实无比。

对于当时的大清朝而言,他没有利益也不想给别人利益,谁会冒着得罪这么多国家的风险去帮助你中国,你一不给钱,二是谁能打得过如狼似虎的世界列强?去了也是千里送人头,有这精神,我还不如跟着他们一起顺便打劫一下你。想让我帮你,白日做梦。

其实说是“八国”联军侵华,实际上总共多少人呢?

一共不到五万人,前期进攻的时候也就两三万,虽说有着舆论优势,但是人数上实在是不多,清政府洋务运动多年,军工事业发达,军备方面,没有武器代差,但是清政府是怎么样应对的呢?

慈禧绑架着皇帝直接丢弃紫禁城而走,带上一众大臣跑到大西北视察去了,有钱有权的都跑了,剩下一群平民百姓。自己都不自救还指望别人来救?

而且中国不是没有能力应付这次劫难,东南实行互保,各省的人马连动都没有动,袁世凯在山东离得倒是近,手上也还有一万装备精良的北洋新军,人家死活不挪窝。

八国联军侵华的肇因就是在清政府自己身上,人家也只是想给清政府一点教训,没想推翻清廷统治,否则就不会连紫禁城的皇帝生活区都保护起来没进入。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在他们的组织下,没过几天,就在京城草创了巡警制度的原型,保护商业环境,还有专人专门清空商业区垃圾,市区商业营业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大街上熙熙攘攘,井然有序,比起之前清廷的城市管理手段要高明得多,至少在某些局部区域看起来,呈现一片太平盛世景象。

这样的清政府有谁愿意去帮?老百姓反正是不会!


历来现实


1900年,慈禧皇太后在保守势力的支持下,向西洋各国宣战,向北京驻有使馆的11国送达了宣战书,并违反了国际公法,杀害了德国驻清公使克林德和日本书记官。世界8强:英、德、法、美、俄、奧匈、日、意组织联军在德国将领瓦德西的率领下开往中国。

其时,欧州比、西、葡、荷、丹、瑞、罗、保诸国,或是收到清国的宣战诏书,或是有传教士被杀害,未派兵来华是实力不济(比、西、葡),不可能会帮助清国。

非洲绝大多数国家都是殖民地,只有埃及(奉奧斯曼为宗主国)、利比里亚(美国黑奴建立)、埃塞俄比亚3国,即无实力也无意愿来帮助中国。

亚洲除清国外,只有日本、土耳其(西亚病夫)、泰国是独立国,都不可能有实力有意愿来帮助中国。

澳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加拿大都是英国自治领,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海地诸国,离中国即远,又在美国后院,在门罗主义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下,怎么可能来帮中国?


舆图天下


八国联军侵华时,最有可能提供支援的是大清的藩属国。清朝藩属国最多时有19个,包括我们最熟悉的越南、朝鲜。

1885年签订《中法新约》,清朝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权。朝鲜李氏王朝在大明建立之初,就成为明朝的藩属国,清朝时更是将这种关系延续了下去。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清朝战败,被迫在《马关条约》中承认朝鲜“独立”,清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结束。这两个离大清最近,实力最强的藩属国,被列强分割出去,国内亲大清(亲中)势力被剪除、被削弱,没了宗藩关系,也就没了护卫宗主国的义务。

自然界中,弱肉强食。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大清国的虚弱已被世人所知,虽是东方雄狮,却是身虚体弱,周围一群豺狼虎豹等着分割好处。帮助大清与豺狼相斗,未必能胜,反而让自己也受伤变弱,成为新的觊觎对象。相对的,还是从大清身上撕下一块肉更容易,自然法则就是如此冷酷。

国与国之间,利益为上。八国联军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力量。是帮大清,还是帮八国联军,哪个利益更大,一目了然。其他国家只会选择更符合自己国家利益的做法。 八国联军内部也并未铁板一块,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即使有偏向清朝的做法,也不过是为了把其他国家排挤出去,想独占更大好处罢了。

说到底,还是大清太弱,与大清国站在一起,只会被它拖下水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