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军遗留千亿美元神秘宝藏,菲律宾全民疯狂,有人为此丧命


二战日军遗留千亿美元神秘宝藏,菲律宾全民疯狂,有人为此丧命

在二战时期,日军从占领的东南亚各国疯狂掠夺了大批财物——有人推测总价高达1000亿美元——包括金银等贵金属、宝石、古董和艺术品,并将这些财宝集中存放在菲律宾吕宋岛作为中转,以便在合适的时机运回日本本土。然而,由于战局恶化,这些财宝已经无法运回日本。因此,在1945年1月美军登陆吕宋岛之前,时任第14方面军司令官的日军悍将,素有“马来之虎”称号的山下奉文大将在率部从马尼拉撤往吕宋岛北部山区时,下令将这些财宝掩埋在沿途的各处隐秘地点。日本战败投降后,山下大将向英美盟军投降,后来作为战犯被判处绞刑处死,但他没有透露那批财宝的下落,于是就留下了“山下宝藏”的有名传说。

二战日军遗留千亿美元神秘宝藏,菲律宾全民疯狂,有人为此丧命

▇山下奉文大将,人称“马来之虎”,所谓“山下宝藏”一直是个谜,吸引了无数人投入到寻宝行动中。

关于此事,实际上并没有正式记录的资料文献,日本当局鲜少认真将“挖宝”一事提上日程。不过,从战争结束到现在,绝大部分菲律宾人对此事深信不疑,寻宝活动也一直没有停息。那么,这笔财宝真的存在吗?

曾经获得日本纪实文学奖的日本作家生江有二为了寻找“山下宝藏”的真相,亲自跑到菲律宾当地取材,又采访了许多军人、平民等,积累了大量有关此事的素材后撰写了《山下财宝:探寻菲律宾黄金传说》一书,比较全面地解读了传说背后的原因。

二战日军遗留千亿美元神秘宝藏,菲律宾全民疯狂,有人为此丧命

▇据说在日军隐藏的财宝中包括了大量金条和金块,价值不菲。

据书中所述,“山下宝藏”的传说不仅在吕宋岛,实际上在整个菲律宾都广为流传,但多数是虚构的,并被用心不良的人当作诈骗的手段。不过,也有据说确有一些被认为是“山下宝藏”的财宝被发现。根据旧日本陆军军人的证词,有一点可以确定,日军从马尼拉运到各地的物资中,除了在占领菲律宾时缴获的美元和菲律宾比索银币、纸币外,还混入了日本制造的金币。这种金币直径3厘米,重31克左右,一面刻有一个“福”字,因此日本人也将之称为“丸福”。日军计划将这批金币取代如同废纸一般的军票用于购买各种物资。关于这种金币的数量说法不一,从7000枚至25000枚不等,总之在日本制造之后都运到了吕宋,据称在战败投降之际,剩余的金币被日军官兵瓜分。在向美军投降后,有些日军战俘的金币被美军收缴,也有的运气好,得以将金币带到俘虏收容所,有时可以换取食物、香烟等物品。

二战日军遗留千亿美元神秘宝藏,菲律宾全民疯狂,有人为此丧命

▇日本制造的金币,日本人也称之为“丸福”。

正是因为这些金币,或许经过了夸大流传,最后成为“日本人持有金子”的传闻,又或者日军在投降前将武器弹药一类的物资藏入洞窟或埋入土中时,被不明真相的当地人看见,就产生了“日本人掩藏金银宝物”的谣传。到了战后,菲律宾经济落后,国民生活困苦,再加上时任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大张旗鼓地在菲律宾各地进行“挖宝”活动,更使得这一传说在全国盛行。此外,该书还说,实际发现的财宝很有可能只是华侨或富裕市民为躲避战乱而埋藏的财物。

二战日军遗留千亿美元神秘宝藏,菲律宾全民疯狂,有人为此丧命

▇菲律宾第10任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他成为“山下宝藏”传说背后强有力的推手。

勇于发掘这个传说背后原因的还有另一位作者笹仓明,他将关注点放在关于“山下宝藏”传说的最大发现“黄金佛像”事件上。此事件的当事人艾伯特·渊上(日菲混血儿)出版了一本该事件全貌的书籍,笹仓明直接采访了艾伯特,再结合自己收集的素材写了一本《最后的真相——“山下宝藏”的背后》,他在书中尝试解析“山下宝藏”传说背后深刻的根源。

艾伯特和他的搭档寻宝猎人罗杰·罗哈斯一起追寻“山下宝藏”的踪迹。艾伯特的父亲是旧日本陆军军人,根据父亲留下的线索,艾伯特在1971年末在某处山中的隧道遗迹中发现了数十根金条和黄金佛像。不过,这笔财富被马科斯手下的军人夺走,他们曾要求对方返还,为此还闹上了法院,但在诉讼过程中罗哈斯不明不白地遇害身亡。笹仓明在书中生动地描述了罗哈斯等人深入白骨遍地、毒蛇游走的隧道寻找宝藏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马科斯独裁统治下的菲律宾社会状况,充满了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紧迫感。

二战日军遗留千亿美元神秘宝藏,菲律宾全民疯狂,有人为此丧命

▇罗哈斯与他找到的黄金佛像,没想到为此不明不白地丢了性命。

笹仓明还叙述了其他各种各样财宝传说的傍证,“山下宝藏”如何让菲律宾人陷入疯狂的“挖宝”热?发现宝藏的人又会遇到什么?在传说的背后,与马科斯总统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又与菲律宾革命有着怎样的联系?起初笹仓明觉得这个传说很愚蠢,但随着调查的深入,他又觉得难以绝对加以否定,因为这传说背后牵涉了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山下宝藏”之谜在上述两位作者深入调查后也没有得出一个完全确定的结论,有待时间为我们验证。有钱、有闲、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己去调查一番,也许发现真相的人就是你。

本铲史官已开通微信公众号,更多军事历史内容请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装甲铲史官(ID:PanzerCSG)。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