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有九難,知道這些,你們就不會亂買一些老白茶了

丨首發於今日頭條:百匠茶學院

茶有九難,知道這些,你們就不會亂買一些老白茶了

短僮應捧杖,稚女學擎茶。

吟罷留題處,苔階日影歪。

寧靜致遠,方得始終,我是林方致。

昨天去舟山好友家蹭海鮮吃,主要是想吃伯母做的面了,什麼澆頭都有!伯母是一個蘇州人,蘇州人對於生活的精緻追求,在澆頭的選擇上也是表現得淋漓盡致:炒肉、滷鴨、爆鱔、蜜汁香菇、清炒蝦仁、白灼腰花、白什盤、炒鱔糊……之前在蘇州住了一段時間,春天的塘片面,初夏的三蝦面、楓鎮大面,秋天的蟹粉面,冬天的羊肉面;還有四季常青的燜肉蝦仁面......還有靈巖寺的素面也深得我意。

茶有九難,知道這些,你們就不會亂買一些老白茶了

吃了兩碗就扎進好友的書房,溫嫻的伯母就端上各種茶點,十分感激。每次都很暖心地招待我們這些拜訪者,還會叫好友提前問我們想吃什麼菜,都會煮上。上次多嘴說想吃她醃的鹽城鴨蛋,走的時候手上就多了一個籃子和十幾枚醃好的鹹鴨蛋。

伯父伯母相濡以沫幾十年,從沒有紅過臉,對我們也沒有高聲說過話,與之相處,如沐春風。如《菜根譚》所言:“濃豔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長一分。” 日子裡的陪伴,雖看起來平淡如水,品質卻最長情,佳人難得。

茶有九難,知道這些,你們就不會亂買一些老白茶了

從來佳茗似佳人,好茶也難得,喝了一會茶,好友拿出一餅自己剛買的老白茶,十年的銀針,都有藥香了,味濃,似乎還有點巧克力香,同行的茶友也感嘆真是難得的好物。

之前群裡有一個茶友被騙的時候,一個同行就跳出來說了一段話,我記憶猶新:“我家在福鼎潘溪,家裡有自己的茶山茶廠,幾代靠茶葉為生,說實話,真心存不了那麼多老茶。早年能賣就賣了,誰會懂得存那麼多,再說了,早年的工藝也沒現在這麼講究。”

茶有九難,知道這些,你們就不會亂買一些老白茶了

- 做舊白茶-

為什麼市面上這麼多老白茶,我打個比方,如果是一款2014年的一款茶,100塊你覺得貴,但如果把它說成2010年的茶,還覺得貴嗎?年份就擺在那啊!這也是很多商家做舊,胡亂吹噓年份的原因。好賣,利潤高,利益驅使。脫離市場行情範圍的,大多是有問題的,所以,切勿貪小便宜。

這也是我經常告誡新入門茶友的事情:不貪年份,從新喝起!

白茶越陳越好,但一開始就介入想喝又老又好的白茶,入做舊茶的風險頗高。福鼎白茶新茶價格是最透明,同時也是價格十分親民的,建議茶友可以挑選三年內的白茶喝起,這樣子也可以瞭解新茶、一兩年陳白茶的滋味特點,對以後提升品嚐老白茶的提升也是有幫助的。

茶有九難,十難就在眼前!

多少人已經在前兩難上栽坑?

茶有九難,知道這些,你們就不會亂買一些老白茶了

貨美價優確實存在,但1分錢1分貨這是真理,當然1分錢賣3分貨真不太現實,茶商不是慈善家!

之前我說過,茶有十難,方到嘴邊,就是“盛名”,盛名之下,李鬼多,茶友受難;盛名之下,茶樹被迫多產,茶樹受難!

按照現在白茶市場這樣的體量,福鼎白茶的年產量供應不了,於是有些貴州、雲南的茶商進入,用月光白和貴州白種大葉進行偽造。

茶有九難,知道這些,你們就不會亂買一些老白茶了

造茶難,辨茶更難!

茶有九難,為什麼茶聖陸羽認為造茶是第一難的事情?因為每一種茶的造茶工序多而繁雜,這得專業的人來做。白茶的工藝雖重點在萎凋和乾燥,看著簡單但是操作難度大。

同一株茶樹上也有位置的不同,同一片茶園也有向陽與背陰的部分,因此,每一次成品出來,品質也不盡相同。茶青離開茶樹母體,也一直在發酵作用,隨著天氣好壞和氣溫高低,發酵程度的差別,如何掌握真的很難!

茶有九難,知道這些,你們就不會亂買一些老白茶了

單就曬青一道工序,製茶人就得考慮多少:曬青的長短,由於茶青的不同,採摘的大小標準不一,季節、溫度、溼度、風向和時間各異,再加上週邊地域及地理環境地勢的高低,曬制師傅水平的高低,攤放到竹匾水篩的朝向,茶菁的攤放厚薄等等等......

茶有九難,知道這些,你們就不會亂買一些老白茶了

我們也常說就算同一個師傅做出來的茶也有不同的滋味,一茶百味卻也有理。同一天做茶,在福鼎各地,因低海拔茶區的曬青和高海拔山區的曬青,時間段一定是不一樣的,靠近湖海河流的和內地乾燥之地,對於日曬的講究也不一樣。林地覆蓋和很寬闊的場地,由於受風力的大小不同,更是日曬的長短不同。雖說,在同一天,有同樣的風向,但各地的溫溼度,由於山區小氣候環境及十里不同天的區別也會明顯有差別。

白茶工藝也不會那麼好模仿的,這也是為什麼有些雲南白茶沒有福鼎白茶毫香蜜韻的原因,本身樹種就自帶特色(沒有貶低雲南白的意思,二者皆有優點),加上不良茶商工藝不到位,自然造不出福鼎白茶的風韻。

茶有九難,知道這些,你們就不會亂買一些老白茶了

一曰造,二曰別,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飲。陰採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別也。羶鼎腥甌,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飛湍壅潦,非水也。非炙也。碧粉縹塵,非末也。操艱攪遽,非煮也。夏興冬廢,非飲也。

二難為“別”——辨茶

造茶難,要辨別茶葉的好壞更難。

“嚼味嗅香,非別也。”——陸羽

咀嚼茶味,嗅聞茶香,不算是辨茶。

雖然茶葉的兩大關鍵是滋味與香氣,茶味有清淡、濃醇、苦澀和甘甜,香氣有果香、花香和天然茶香,但是茶的好壞,不止只有滋味和香氣的問題,還有許多其他的方面,比如可能發生的茶葉摻假質量問題,這是不容易辨別的事情。

茶有九難,知道這些,你們就不會亂買一些老白茶了

從外觀上去判斷做舊,本身就片面!

關於白茶做舊的話題,從來就沒斷過,最直觀的方法,就是去找外觀上的貓膩,特別是顏色進行一些評判,去猜測它的年份。

總結一下現在市面上對於做舊白茶的幾大看法:

1、第一種說法:老茶的幹茶色澤是統一的。

如果有製茶經驗的老師傅是絕對不會說這句話的,舉個例子就能反駁了,秋茶色澤多樣,秋天,日照長且強度大,茶葉老且顏色加深。白茶曬制過程中,茶葉的葉綠素分解轉化快,葉黃素甚至葉紅素較易呈現,因而茶葉較易出現土黃色、甚至磚紅色。

茶有九難,知道這些,你們就不會亂買一些老白茶了

-新制的白露茶-

但由於茶葉有厚薄之分,含水成分也不是每一處都是均勻,所以走水快慢有別,仍然有部分葉片為深綠色的,本身葉綠含量極高,如果曬制時被摺疊壓在下面,就顯得會灰綠色,不會容易曬傷紅變;如果氣溫較高時,也容易造成葉綠素的快速分解轉化,使原本綠色的鮮葉呈現黃色、磚紅色。只有溫度、風向適當,相對穩定時,茶葉色澤才會更加一致和均勻。

而秋末的寒露茶又比較青,這個說話還是有偏差的,只能說做舊白茶如果不是拼配的話,茶餅的色澤大致是統一的。

茶有九難,知道這些,你們就不會亂買一些老白茶了

- 新工藝白茶-

2、第二種說法:顏色黑的茶一定是做舊。

做舊的方式大家都是比較認同的,通過灑水,進行渥堆發酵,加速它的轉化,這樣的茶容易顏色均勻,烏黑,看起來像老茶。

如果你親手存了許多“黑色”茶,你就不會這麼片面了。做舊茶容易黑,但黑的茶未必一定是因為做舊。以下幾點茶都可能會變黑:

--下雨或溼度大采摘的茶青;

--茶青採摘未及時攤放,導致渥堆的;

--萎凋時間過長;

--萎凋不足,幹度不夠、慢慢的存放過程中,顏色就會變得越來越深,越來越黑。

以上情況都會導致幹茶顏色加深甚至於變黑。

本身,從茶的外觀來判斷其年份,就很片面。不過至少有一種說法是對的,發青發綠的肯定就不是老白茶了。

原創說明:本文由百匠茶學院林方致原創出品,歡迎喜歡喝茶的朋友轉發分享,其他平臺轉發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