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欧洲为什么称中国为Serice?丝绸之路如何联系东西方文明?

我们的祖国统称“中国”是人人皆知的,但是实际上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称谓可谓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在这些名字中,尤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欧洲人起的名字最为独特,比如有个优美而又神奇的名字Serice,汉语一般译为“塞里斯”,意思是“丝国”,那么欧洲人为什么要送给中国这样一个称呼呢?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不可思议的秘密?传奇的“丝绸之路”又是如何将东西方文明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的呢?

古代欧洲为什么称中国为Serice?丝绸之路如何联系东西方文明?

对于欧洲人对中国的称呼Serice的来源,虽然也有很多的说法,比方说蚕说,绮说,锦说,疏勒说以及蜀国说等等,但是学术界的普遍观点是Serice的意思是丝国。我们看世界各地语言当中,“丝”这个字的首个音节都和汉语的“丝”字读音非常近似,也就是说这些语言中的“丝”字应该都来源于汉语的“丝”字。域外既然把中国称为“丝国”,又把丝这种东西的读音读作汉语的“丝”字,这形象地说明了丝和丝绸对于世界文明的广泛的影响。那么中国为什么被称为“丝国”呢?

首先中国本来是世界上面最早饲养家蚕和织造丝帛的国家。我们知道衣食住行作为人类的基本生活方式,世界上面各个地方都有纺织业。有趣的是四种最为主要和普遍的纺织的纤维材料对应着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对应着亚麻,古印度对应着棉花,古巴比伦对应着羊毛,古中国对应着蚕丝。大约距今7000年前,我们中国已经开始养蚕织丝了,这比西方养蚕织丝的历史要早了5000多年。其次中国很早就生产出了世界上最好的丝织品。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件素纱襌衣,这件素纱襌衣总共的用料是2.6平方米,但是重量仅仅只有49克,真的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充分体现了西汉丝织业的工艺水平。

第三点就是我们中国有丰富多彩的蚕桑文化和至关重要的丝绸经济。我们知道蚕是变化最为神奇的一种动物,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在中国古人看来卵是生命的源头,卵孵化成幼虫象征着生命的诞生,蛹可以看作是原生命的死。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墓葬喜欢随葬木俑,泥俑,实际上原意应该就和蚕蛹有关系。至于蚕蛹的化蝶飞翔解释就更多了,象征着人的灵魂自由升天,或者身体的羽化成仙,所以我们看中国古人习惯用丝织物来包裹尸体,这就等于把逝者做成了一个人为的茧子。有一个成语叫“作茧自缚”,实际上本来的意思是说作茧自缚有助于逝者的灵魂升天或者身体的羽化。简而言之,我们的古人从卵,幼虫,蛹,成虫的这个过程中间联系起来,思考了一个重大的哲学命题,也就是生死和重生。以这个为基础,我们又发展出了很多和蚕有关的神秘文化。随之我们知道,蚕赖以为生的桑,桑树因此也变得十分地神圣,比方说在古代就有男女幽会于桑林,然后祭神求子的习俗。

古代欧洲为什么称中国为Serice?丝绸之路如何联系东西方文明?

至于丝绸经济在中国古代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那就更不言而喻了。比如古代土地制度中间有专门的桑田;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中间有专门的绢税;中国古代的货币制度中间有的时候还有丝绸货币;古时候的人家常在房前屋后种植桑树和梓树,所以后来“桑梓”成了故乡的代名词。从经济的角度来讲,中国的丝绸补给供应内需,而且大量地出口世界各地。归纳一下,既然养蚕织丝,以我们中国最好,最早,而且长期唯一,中国又拥有丰富的蚕桑文化和重要的丝绸经济,那么称中国为“丝国”就可以说是名副其实了。

桑蚕如何从中国流向国外

古代的中国政府是严禁桑树和蚕种出口的,植桑,养蚕,缫丝的技术也是严格对外保密的。这样可以理解的原因,控制丝绸贸易获取一定的利润。但是毕竟防不胜防,种子还是流失了,技术也泄密了。至于有关的过程,现在记载的有三种不同的版本。记载的第一种版本见于公元6世纪中叶,希腊历史学家柏罗科劈斯的记载说有几位印度僧人抵达了居士坦丁堡,也就是今天的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觐见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查士丁尼是526年到556年在位,正好是6世纪的中期。先给皇帝普及了一番丝的常识,是这样说的“

产丝者乃一种虫也,丝自口中天然吐出,不须人力,欲由其国取虫罗马断不可能,然有法可孵化之也。”这几个印度僧人又说他们曾经住在赛里斯国,还把蚕种秘密带回了印度,只要皇帝肯付出巨额的报酬,他们可以把蚕种取来,这样东罗马帝国就不必再从波斯人或者其他国家和民族那里花费巨资来购买丝货了。查士丁尼皇帝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于是这几位僧人回到印度取来蚕种并且教会了罗马人养蚕织丝的技术。这是第一种版本的记载。

第二种版本见于公元7世纪初,东罗马帝国历史学家梯俄方内斯的记载。同样是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为的时候,有位曾经住在赛里斯国的波斯人把几个蚕茧秘藏在竹子做成的手杖里面,然后成功地蒙混出关来到了君士坦丁堡,传授了罗马人养蚕,织丝的方法。这是第二种记载。

古代欧洲为什么称中国为Serice?丝绸之路如何联系东西方文明?

第三种版本见于公元7世纪中叶,唐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书中说在现在我们中国的新疆和田一带,古代有个国家叫瞿萨旦那国。这个瞿国的国王听说东国有桑蚕,就派使者前去求取,但是东国国君“秘而不易,严敕关防,无令桑蚕种出也”。瞿国的国王没有取到蚕种,于是又换了一个方法,转向东国求婚,东国国君答应了。到了迎娶公主的时候,瞿国的专使对公主说“我国素无丝绵,桑蚕之种,可以持来,自为裳服”,公主想想也有道理啊,于是偷偷地准备了一些桑蚕的种子藏在自己戴的帽子的里层。等到出关的时候,关防的官兵到处都搜遍了,唯独公主的帽子没有敢搜。这样桑树和家蚕的种子就被带到了瞿萨旦那国,留在王城东南五六里路一个叫鹿射的地方。没过多久,这个地方就桑蚕遍地了。当玄奘取经的时候路过这里,曾经参谒过鹿射寺,还亲眼见到了几株最早的枯老的桑树。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的三种版本尽管存在很多的不同,但是所印证的史实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在直接或者间接传播到域外之前,桑树,家蚕以及羊蚕,缫丝的方法本是中国独有的。因为这些记载里的赛里斯就是西方语文中对我们中国的他称,而东国是印度以及佛教文献中对我们中国的称谓。我们通过上面这三个故事还能够感到在域外,甚至在中国的西域边疆,丝是神秘的东西,丝绸是贵重的商品。其实正是因为丝的神秘和丝绸的贵重,所以边疆和域外才会孜孜以求,想方设法地想得到,也才有了我们中国的有一个域外的他称Serice。

丝绸如何跨越千山万水

蚕丝神秘,因为技术保密,丝绸很贵,因为贸易的艰难。贸易的艰难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丝绸输入地的需求量大,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古罗马国,包括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先是罗马人最初见识丝织品竟然是缘于一次刻骨铭心的惨败的战役。公元前53年,罗马执政官克拉苏率领着7个军团大约四万人杀向东方,在今天西亚的沙漠的深处这支罗马军队陷入了安息人的重重包围当中。到了决战的那天,时当正午的时候,安息人突然展开了丝绸制成的彩色军旗拼命地摇晃挥舞。这些军旗在阳光之下耀眼刺目,罗马军队还以为是新式武器,顷刻之间惊慌失措,再加上罗马军队已经疲惫不堪,所以他们很快奔溃了。四万多人中间两万多人被杀,一万多人被俘,克拉苏被杀,安息人大获全胜,这就是著名的“卡而莱战役”。

古代欧洲为什么称中国为Serice?丝绸之路如何联系东西方文明?

我们知道罗马军团的战斗力是非常厉害的,这是一次惨败,而这次惨败和丝绸有关系。我们知道丝绸做旗子是非常合适的,丝绸旗子在迎风之下是猎猎作响。有趣的是,在这次战役之后,罗马人很快熟悉了丝绸,并且以使用丝绸为时髦,丝绸在罗马上层社会的流行可谓相当迅速,以至于公元14年,罗马元老院专门出台了禁令,禁止男性臣民穿着丝绸服装,而且对妇人的使用也做出了种种限制。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因为这种丝绸的衣料过于昂贵,大量的消耗了罗马国库中的黄金储备,当时有罗马史学家说把国库几乎都掏空了。另外一方面有的丝绸服装穿上去以后太过通透,好像裸体一般,穿了跟没穿差不多, 有伤社会的风化。然而尽管如此,习惯挥霍无度,乐于展示人体美的罗马的男女对于丝绸的喜好仍然有增无减。罗马人后来又了解到了这种漂亮的织物不是安息的,而是来自遥远的东方国家赛里斯。

第二点丝绸输入地和输出地之间距离遥远。丝绸是如何从东方的赛里斯来到了西方的国家呢?这联系着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我们知道是20世纪以前沟通欧亚非大陆主要交通路线的统称,由于其中流通的大宗的商品,影响最大的商品是丝绸,所以名为“丝绸之路”。广义来说“丝绸之路”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横贯欧亚大陆北方草原地带的道路,又称“草原之路”,它从中国的华北出发,越过戈壁沙漠到蒙古高原,然后再从这里穿过西伯利亚森林地带以南的广阔的草原,最后到达咸海,里海,以至黑海,这是“草原之路”,最北面的一条。

第二类是经过中亚沙漠地区中点点绿洲的道路,又称“绿洲之路”。是以中国的陕西的关中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再往西穿过塔里木沙漠北面或者南面的通道,然后再越过帕米尔高原的北面的通道或者南面的通道,再西进到中亚,西亚,欧洲乃至于北非。

第三类也称“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华南为出发点,经过东南亚,斯里兰卡,印度,而达到波斯湾,红海,这条道路后来又称“陶瓷之路”。因为唐代以后,中国的陶瓷制品大多经过这条海路,销往世界各地。

古代欧洲为什么称中国为Serice?丝绸之路如何联系东西方文明?

“丝绸之路”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有北面的“草原之路”,有中间的“绿洲之路”,还有南边的“海上丝绸之路”。当然在以上三种丝绸之路中间,最常用的道路也是狭义的“丝绸之路”就是我们上面说的“绿洲之路”。“绿洲之路”的历史非常悠久,可能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基本贯通了。中国的丝绸正是通过这条“绿洲之路”穿过茫茫的戈壁,越国无垠的沙漠,翻过高山,趟过大河,克服重重的地理障碍,流向中亚,西亚,欧洲乃至北非的。然而另一方面,从起点陕西的关中到终点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和城市,地理距离实在是遥远。

第三点原因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丝绸贸易的中间环节加价严重。从亚欧大陆东端的中国到西段的地中海沿岸,丝绸贸易基本上不可能直达,这不仅是因为地理距离的遥远,而且更是由于各路中间商的利益考量,那些横亘在中国和欧洲之间各条“丝绸之路”上的国家,民族,贩运者,通过层层加码,步步提价,过境抽税,垄断了丝绸贸易,获取了巨额利润。我们可以说实际上在原产地中国,丝绸并不是特别贵重,到了西方的罗马,希腊,为什么就这么贵呢?关键在于中间商的提价,抽税。

西方人认识丝绸如同“雾里看花”

我们举几个例子来梳理西方人的丝绸的认识的历史,就会发现很有趣。公元前1世纪,罗马诗人维吉尔,在他 的《田园诗》里面写道“赛里斯人从他们那里的树叶上,采集了非常纤细的羊毛。”再到公元前后的希腊学者斯脱拉波在他的《地理学》中间写道“由于气候酷热的原因,在某些树枝上长出了羊毛。人们可以利用这种羊毛制成漂亮而纤细的织物。”这是公元前后。再稍微晚一点,到了公元1世纪,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他的《博物志》这本书中间写下了一段关于赛里斯国产丝和贸易的著名的文字,这段文字非常有名,是这样说的:

赛里斯国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叶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富豪贵族之夫人娇媛,裁成衣服,光辉夺目。由地球东端运至西端,故极其辛苦。赛里斯人举止温厚,然少与人接触,贸易皆待他人之来,而绝不求售也……(罗马)奢侈之风,由来渐矣。至于今代,乃见凿通金山,远赴赛里斯国以取衣料。

看来到了公元1世纪的时候,希腊的地理学家还以为丝本是树上的羊毛,罗马的博物学家还认为丝生于树叶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公元2世纪中叶的时候,西方人对丝的认识总算进步了一些,比如希腊学家包撒尼雅斯在《希腊纪事》这本书里面说::

赛里斯人用织绸缎之丝,则非来自植物,另有他法以制之也。其法如下:其国有虫,希腊人称之为塞儿(Ser),赛里斯人不称之为赛儿,而别有他名以名之也。虫之大, 约两倍于甲虫。他种性质,皆与树下结网蜘蛛相似。蜘蛛八足,该虫亦有八足。

赛里斯人冬夏两季,各建专舍,以蓄养之。虫所吐之物,类于细丝,缠绕其足。先用稷养之四年,至第五年,则用青芦饲之,盖为此虫最好之食物也。虫之寿仅有五年。虫食青芦过量,血多身裂,乃死。其内即丝也。

虽然包撒尼雅斯的认识比普林尼更进了一步,终于知道了丝和虫有关系,但是对一些细节仍然把握不清,以至于多有谬误。总结一下,西方人对于中国的蚕丝有了明确的而且真实的认识还是要等到公元6世纪中叶,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通过非正常渠道,取得了中国的蚕种,并由此开创了自己的养蚕丝织业以后,才知道是怎么回事。西方有了自己的丝织业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养蚕,缫丝从此不再神秘。既然神秘的光环去掉了,于是我们发现,从公元6世纪以后,外国人称呼中国为赛里斯的现象越来越少,赛里斯国的称呼已经成为了历史。

古代欧洲为什么称中国为Serice?丝绸之路如何联系东西方文明?

我们上面回顾了中国被称为赛里斯国的这段历史。通过这样的回顾和梳理,总结,会让我们油然生出一种自豪感。正是源于不可思议的中国丝绸和神秘的中国的蚕丝,为了标明,强调蚕丝和丝绸的产地,所以古希腊人称丝为Ser,称中国为Serice,称中国人为Seres。古代罗马等国对于中国的类似称呼也都因此而产生。作为中国的他称,Serice使用的时间大概起自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甚至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在这超越千年的漫长时间里,“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中国的丝绸和Serice这个伟大的称呼传遍了世界各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