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餓死的宰相:知道自己能力的邊界,也是一種能力


一個被餓死的宰相:知道自己能力的邊界,也是一種能力

文丨《那些年》小小那


1232年,金朝已經進入滅亡的倒計時。金哀宗在這一年底逃離汴京,金朝徹底淪為一個逃亡政府。而在逃亡的路上,金哀宗下令餓死自己曾十分倚重的大將,完顏白撒,並曉諭將士:此人誤國,是個反面典型,你們切莫學他。這個完顏白撒究竟做了什麼,讓金哀宗恨之入骨?他又是否罪有應得呢?


前線大將,有勇有謀

皇帝對於完顏白撒的信任不是憑空而來的。翻開完顏白撒的個人履歷,恐怕沒有人會對他的能力產生質疑——

他是完顏阿骨打的玄孫。從伐宋開始,他的表現便讓人印象深刻。1217年,接連兩次大破宋軍。1218年,再次大敗宋軍,並趁勢追擊,打跑了好幾個宋朝守將,一路攻佔城池,繳獲糧食九萬斛、錢幾千萬、器械若干。1219年,他又率兵攻破虎頭關,在七盤子、雞冠關等地多次擊敗宋軍。周邊不少城縣軍民一聽金兵要來,乾脆一起棄城逃散……

一個被餓死的宰相:知道自己能力的邊界,也是一種能力

在邊境之時,完顏白撒還展現出了非凡的戰略眼光。當時正值跟西夏作戰,他代理參知政事,設行省於平涼。經過幾場大戰,西夏暫時退兵。他上奏稱:“河北郡縣都已殘破,陝西、河南也都遭到擄掠。現在,雖然京兆、鳳翔等地都已增兵,但大都是步兵,且相距遙遠,假如敵軍再來,恐怕難以相互援救,如果關中各鎮難以支撐,那麼河南也就不得安寧了。如今敵軍暫時遠去,西北稍得休息,應當乘此機會直取蜀漢!”

幾個月後,他又上奏說:“近日蒙古大軍包圍了鳳翔,臣認為,鳳祥、京兆二鎮唇齒相依,鳳翔失陷則京兆必危,進而陝右就會大受震動。蒙古騎兵一旦進入平川曠野之地,將對我軍不利,所以我已提前派大將領兵兩千,沿南山進發,等候機會攻打敵軍營壘,以緩解城中之圍,還請派河南的步騎軍以防備潼關。”


一個被餓死的宰相:知道自己能力的邊界,也是一種能力

像完顏白撒這樣勇有謀的靠譜干將,哪個領導會不喜歡?於是,金哀宗即位後,對完顏白撒大加重用。1228年,拜他為尚書右丞相,不久,又拜任平章政事。

可是,完顏白撒真的是“出將入相”型的全能人才嗎?


為相之後,缺陷暴露

當上宰相後,完顏白撒身上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1232年正月,元軍直奔京城開封而來。有官員上奏:趁敵軍遠來奔疲,趕緊發兵迎擊。但是白撒沒有理會,只是調集了一萬多民工,在城外開挖短堤,掘開黃河,寄希望於“水拒”敵軍。誰料,工程未完,敵軍騎兵就到了。負責城防的將士被殺了一個猝不及防,民工也只有二三百人逃回。

京城被圍攻後,大臣們分區域防守。完顏白撒主管西南方向,這正是遭受攻擊最為猛烈的區域。眼看城上的高臺要被摧毀了,完顏白撒想的卻是怎麼保護自己,他命令手下去找竹子作護簾。手下官員飛奔入城,四處尋找,一無所獲,最後還是拿銀子到完顏白撒家裡,賄賂了家僮才得到。

一個被餓死的宰相:知道自己能力的邊界,也是一種能力

不久兵退,文武大臣們議論紛紛:完顏白撒的消極避戰,導致貽誤戰機,損失慘重,故而應當罷免其宰相之職。完顏白撒心裡也惶惶不安,於是請令史元好問幫自己寫封辭職信,為什麼不自己寫呢?額,因為他目不識丁。他對元好問說:“我身居此位,妨礙了多少賢能的晉升,若是我能夠退下來,也算是件幸事了!”

一個被餓死的宰相:知道自己能力的邊界,也是一種能力

然而,辭職信還沒交,皇帝就派人帶著詔書來到他家中,將他辭退了。即便如此,很多將士仍不解氣,揚言要殺死完顏白撒。完顏白撒聽到風聲,驚恐不已,連夜奔襲,輾轉數地。令人意外的是,金哀宗竟然派親兵二百多人一直在暗地裡保護他。可能心裡還是捨不得這個人才吧。

衛州之敗,聲名掃地

完顏白撒被罷相不久,京城再度陷入困境。金哀宗屢次召集援兵無果,於是又想起了完顏白撒。他重新起用完顏白撒任平章政事、代理樞密使、兼右副元帥,幫他策劃離京之事。

在白撒的主導下,最終確定下一個方案:金哀宗暫到歸德(河南商丘)避風頭;由完顏白撒率兵攻打糧草充裕的衛州(今河南新鄉鶴壁一帶),進而收復河北(今黃河以北)。

一個被餓死的宰相:知道自己能力的邊界,也是一種能力

但在計劃實施過程中,問題頻出——完顏白撒從蒲城(陝西渭南)出發,慢騰騰地到達衛州。到了衛州後,又沒準備攻城器具,結果前後進攻了三天未能攻下。不僅如此,他還放縱軍隊四處遊蕩,打砸搶燒,驚擾百姓,聽說元軍要來了,白撒又果斷率兵撤離。撤離途中,兩軍相遇,金兵戰敗,白撒棄軍逃跑。見到皇帝后,他又謊稱:“如今軍隊已潰敗,元兵近在河堤外,陛下趕緊坐船逃往歸德吧!”其實,當時附近還有不少金軍在拼死抵抗。當時已是四更時分,皇帝聽信了他的話,連侍衛都沒帶,便狼狽不堪地上了船。

一個被餓死的宰相:知道自己能力的邊界,也是一種能力

事後,金哀宗得知真相,怒不可遏,將完顏白撒投入獄中,並對群臣控訴道:“白撒上奏說應當渡河攻取衛州,可得糧十萬石,乘勝收復河北。我聽從他的計議。誰知,衛州離蒲城只有二百多里遠,白撒愣是拖延了八天才到達,又不事先預備好攻城器具,以致失敗。然後他又棄軍逃跑,宣稱諸軍已散,元軍大勢難擋,我聽信他的話上了船,差點死在水中……如果當時知道諸軍並未潰散,我即便是戰死河北也不會狼狽逃亡。”

完顏白撒最終的下場十分悽慘——被關七天後,活活餓死了。


在能力邊界內做事

完顏白撒確實是一個糟糕的宰相,史家也給他貼上了“懦怯無能、剛愎貪鄙、目不知書”等負面標籤。但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是——早年,他作為邊境大將,在對宋、對西夏的戰爭中,表現得有勇有謀、可圈可點,不然也不會得到皇帝的賞識和器重。可是,為何當了宰相後,此人卻成了“無能”的反面案例?

一個被餓死的宰相:知道自己能力的邊界,也是一種能力

世上固然沒有完美的人,但就完顏白撒而言,與其給他扣上“無能”的帽子,倒不如說,這是一個坐錯了位置的人才——宰相之職,超越了他的能力邊界

人人都有侷限。哪怕“股神”巴菲特一生也都在強調一個原則:“只在能力圈中做事”。因為讓任何一個人去做超越能力極限的事情,失敗概率必會大大增加。所以,若想追求勝率,你要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是所謂自知之明。

而作為管理者,更當有用人之明。尋覓人才不容易,在用人之長的同時,不要忘了估量一下——這長板的邊界在哪裡?這短板帶來的“坑”,又是否有人能填的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