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人民的数学家,为数学事业奉献终身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他进入金坛县立初中后,其数学才能被老师王维克发现并尽心尽力予以培养。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他是人民的数学家,为数学事业奉献终身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10小时以上,用5年时间学完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新婚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三篇论文,被破格任用为助教。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里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上的小阁楼中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1946年3月,他应邀访问苏联,回国后不顾反动当局的限制在昆明为青年作《访苏三月记》的报告。1946年9月,华罗庚应纽约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不久,妻子带领三个儿子来到美国与其团聚。

1949年,华罗庚毅然决定放弃优厚的生活携全家返回祖国。1950年3月,他到达北京,随后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等职。50年代,他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下著述颇丰,还发现和培养了陈景润等数学人才。1956 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从1960年起,华罗庚又开始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足迹遍布27个省市自治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1978年3月,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并于翌年入党。

晚年的华罗庚不顾年老体衰,仍然奔波在建设第一线。他还多次应邀赴欧美讲学,先后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还于1984年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5年6月12日,他在日本东京做学术报告时,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74岁。

他是人民的数学家,为数学事业奉献终身

从五四运动开始,古老的华夏大地就响起了要求科学、民主的呼声。但在反动统治下,政治黑暗却使大批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无用武之地。他们不得不远涉重洋到国外去谋求发限。华罗庚经过顽强自学终于成为数学名家时,也由于同样原因心怀惆怅地到了海外。

华罗庚在美国当教授时,年薪高达两万关元,有小洋楼和汽车。但他常说:“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他直希望回国和苦兄弟们在一起,把祖国建设好”。当华罗庚闻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便毅然回到国内从头开始。正像一位美国教授后来评论的:“华罗庚若能留在美国,本来可以对数学做出更多的贡献。但他回国对中国数学也是十分重要的。很难想象,如果他不回国,中国数学会怎么样。”

更难能可贵的是,华罗庚受的《实践论》启发,坚持到群众中去,第一次使数学从书本中走向生产实践,在应用数学的推广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他也被广大群众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他是人民的数学家,为数学事业奉献终身

华罗庚因病左腿残废后,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默地戏称是“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凭着这种精神他终于从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青年成长为一代数学大师。华罗庚一生硕果累累,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导函数论等方面的研究和创始人。其著作《堆垒素数论》更成为20世纪数学论著的经典。

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的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数学界的一段佳话。在他亲自关心和过问下,陈景润从厦门大学被调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最终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绩。此外,万哲元、陆启铿、王元、潘承洞、段学复等人也是在华罗庚的悉心培育下成长起来的。华罗庚还是我国中学生数学竞赛的首创者。从1956年到1978年间。他亲自担任竞赛委员会主任,还写了大量中学生课外数学读物和学习方法书,为培养优秀数学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应邀到日本东京大学做学术报告。他先用英文,后改用英语演讲。日本学者被他精彩的演说深深吸引,原定45分钟的报告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被延长到一个多小时。当他满头大汗刚刚结束讲话时,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在讲台上。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是人民的数学家,为数学事业奉献终身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