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布达拉宫是怎样建成的?

微蝴


布达拉宫坐落于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始建于1300多年前的吐蕃王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当时的布达拉宫被称为“红山宫”,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布宫,是自374年前持续修缮后的面貌。

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在红山上修建了三座九层楼宇宫殿,取名叫做红山宫。据史料记载,红山内外共有三重围墙。当时修建的宫殿共有一千间,吐蕃完成灭亡后,宫殿的大部分毁于战火与自然灾害。

由于老宫殿已不复存在,史料中又缺乏记载,因此红山宫的建造过程并不清晰。公元17世纪时,五世达赖喇嘛在红山宫旧址上重新修建了新的宫殿,称为“布达拉宫”。之后布宫一直作为西藏政治和宗教的中心。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共有13层,高117米,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布宫是典型的藏式宫堡式建筑,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誉。布宫的主体包括白宫、红宫及周边搭配的附属建筑。白宫建筑于1648年建成。

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进行政教管理的地方,建筑坐北朝南共有7层。红宫建筑于1694年建成,位于布宫的中部,共有六层,此处是供奉历代达赖喇嘛灵塔及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还有僧舍、印经院、监狱及马厩等。

布宫的整体为石木复合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到5米不等,地基直接打入岩层。整个墙体全部用花岗岩砌成,总的高度达数十米,采用隔段灌注铁汁进行加固的方法,以提高墙体的稳固性。屋顶和窗檐等采用木制结构。

我们现在看到的布宫,仅有红宫中的法王殿和圣者殿是吐蕃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据说法王殿曾是松赞干布的静修之地,现供奉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等人的塑像。圣者殿则供奉着松赞干布的檀香木形成的主尊佛。

布宫宫殿的设计是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之下有地道和通风口。屋内由柱子、梁椽等支撑,铺地和屋顶用的是阿尔嘎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以及流通空气。

白宫的东面是宫殿,西面是僧舍。一层与五层地宫(地垄)形成仓库,地垄有通风换气之功效。从二层东面可进入白宫,三层是夹层。四层为白宫主殿,东大殿是历代达赖喇嘛举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五层、六层、七层通过天井与一层的地垄相通,以便空气流通。五层、六层绕天井建有回廊,沿回廊设置有高等级人员的办公区。七层是达赖喇嘛的起居宫殿,包括西日光殿和东日光殿,均设置有巨大的采光窗口。

白宫之下的山体中有像迷宫一样的五层地宫,仅有极少数老僧侣和个别几个管理者才能自由出入,外人进入是很难出来的。这里深埋着布宫坚固的地基,其唯一的出入口就位于地宫的最上方,也就是地宫的第五层。

地宫的楼层间是靠天梯相连的,如果抽掉梯子,里面的人就无法上下。每一层都可封闭梯子出口,地宫中的每层都有一个大约25厘米左右的狭长的通道通向通风口,用来保证地宫中空气的流通,人是无法通过的。

红宫内平面呈方形,从下向上,一至四层属地垄分割而成的库房等房屋。七至九层为各类佛殿、经堂,十至十三层设窗户和内部天井,天井四周建有历代达赖喇嘛灵塔,达赖喇嘛的坐床之地是在西有寂圆满大殿堂。

其中五世达赖喇嘛灵塔为最大也最珍贵,贯穿红宫三层,耗金近四千公斤。圣观音殿内的圣观音像与五世达赖喇嘛灵塔合称为布达拉宫的镇宫之宝。红宫的红色是用藏地白玛草權类植物压榨出的红色汁液涂抹而成。

这种灌木还被用在墙体的最上层,这种灌木不但质地坚硬,而且重量极轻,在古代还能有效的吸附箭支等武器。白宫的涂料原料主要为白灰,产自西藏当雄羊八井,其特点是无杂质、粘性强且不易被雨水和风晒毁损。

涂料中还要添加牛奶、白糖、蜂蜜等辅料,主要是为了让涂料更具粘性,不易脱落。在调配涂料时,还要按比例添加各种矿物质原料及藏红花,这些在经书中都有记录。金色也用的很多,主要用于宫殿金顶群之上。

布达拉宫的设计建造均保存了公元7世纪以来的风格,各宫殿的修建都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势,使整座宫寺布局十分协调完整,在美学上达到建筑史上的巅峰,创造了一项世界土木建筑工程史上令人惊叹的天才杰作。

布宫的坚固程度让人吃惊,首先是坚实的地基,无数的用方块石头垒起地垄墙,给布宫支起了坚实的框架。其次是宫墙的精妙设计,深入岩层的墙基最厚达五米以上,宫墙往上逐渐收缩,到宫顶时墙厚仅有一米。

再次是墙体内注入铁汁,据文献记载,为确保布宫的坚实永固,其部分墙体的夹层内注入了铁汁。最后就是墙体使用白玛草,大大减轻了墙体的重量。这些措施都构成了布宫坚如磐石的基础,设计思想也让人惊叹。

布宫中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是布宫最晚的建筑,1936年建成。布宫的重建持续了近三百年,才有了现在的面貌。2017年,布宫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修缮工作。修缮后的布宫焕然一新,看起来非常的庄严雄伟。

总之,布达拉宫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在红山宫被毁之后,布达拉宫的重建工作持续了近三百年,直到83年前才最终定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拉萨目睹一下这一建筑史上的奇迹,不要忘记参观它的悬空厕所哦。


野史也是史


有人说布达拉宫,是松赞干部为了文成公主而建造的,这个完全不准确,松赞干部建造的布达拉宫,实际上是1000多间房子,经过1000多年的风吹日晒,早就不复存在了,那是七世纪的事,到了千年以后,五世达赖喇嘛主持重新建造,现在的布达拉宫是宗教的一面旗帜。



为什么当时要重建布达拉宫,因为当时,肯定战乱比较多,有一个高僧建议,要在原来布达拉宫的位置重新建设布达拉宫,才能够抵抗外来的侵略,为了安全而建造,由于主持建造,布达拉宫的是达赖喇嘛,后来这边就变成了佛教重地,一直延续至今,这就是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建造的时间,远没有大召寺历史悠久,拉萨的名字也是按照大昭寺的意思,来起名的,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名字,至于说布达拉宫,那是十七世纪的事,大昭寺要比现在的把布达拉宫要早1000年,可不是一个纪元,除了布达拉宫,大昭寺也是必去之地。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关于到藏区旅行,还有什么其他的疑问可以随时关注公众号,藏区自驾游,随时问我,我会直言不讳,有问必答,最后祝每一位驴友都能够到藏区玩的开心。


川藏自驾游


布达拉宫是建在西藏高原上的雄伟建筑,被称为天上的宫殿、人间的奇迹,是拉萨市的重要标志。人们在几十里外就能看到布达拉宫的白色雄姿,这既是因为它修建在海拔很高的红山上,还因为这座高大的宫殿本身就高达110米。这样的建筑高度,在古代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奇迹,它是用什么办法修建了这么高的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布达拉宫的修建历史。1300多年以前,吐蕃国主松赞干布迁都拉萨,为了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在红山之上建造了一座宫殿,称为“红山宫”,又叫“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十分庞大,有三道围墙,九层殿宇,一千多间房屋。可随着历史的变迁,红山宫逐渐废弃、坍塌,消失在了历史的烟尘里。

直到1644年,五世达赖喇嘛重建布达拉宫,建成了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五世达赖喇嘛圆寂之后,人们又在白宫之上修建了红宫,全部建筑的墙体都延续之前的规格。后来,十三世达赖喇嘛在位期间,在白宫东侧增建了东日光殿和山脚下的附属建筑,这项工程到1936年完工。至此,布达拉宫重建和增扩工程才全部完成,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



布达拉宫从红山南部的山腰开始修建,沿着红山陡峭的山势向上延伸,庞大的建筑覆盖了整个红山。从最初的设计开始,布达拉宫就追求高耸、高大的建筑效果。传统的宫殿建筑为了突出建筑的宏伟、壮观,往往采用中心对称的建筑方式。布达拉宫舍弃了这种模式,采用非对称、不规则的方法,巧妙地利用红山的地势,根据山体的起伏、凹凸、倾斜程度,因地制宜地安排宫殿布局。它先修建了坚实的根基,把花岗岩的墙基直接埋入红山的岩层当中,外墙也全部用花岗岩砌成,每隔一段距离,就在岩石缝隙当中灌注铁汁。在坚实根基的支撑下,布达拉宫顺着红山山势层层叠加,宫殿和宫殿紧紧相连,房屋和房屋环环紧扣,共修建了十三层。



为追求高大、挺拔的效果从大门到佛殿,布达拉宫的各层建筑逐渐收缩宽度,宫殿底部的外墙有五米厚,到了最高处只有两米厚,形成了下宽上窄的形态。最后,布达拉宫不仅拥有了110米的实际高度,也有了拔地而起、直入云霄的气势,看上去非常高大、雄伟。


尚武菌


建筑是人类最巨大且最伟大的美术作品,因为它不但具有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实用价值,而布达拉宫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布达拉宫不是一天建成的,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它经历过自然灾害和战乱,历经几次复建和增建才有了今天的面貌。

布达拉宫的建设历程

“布达拉”是梵文译音,是“佛教圣地”的意思,这也是事实,音译的很贴切。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藏王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

布达拉宫是吐蕃王朝藏王松赞干布为了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而兴建的,它建于公元631年,建在了在红山之上,是共有一千间宫殿的三座九层楼宇,因吐蕃王朝信奉佛教,故取名布达拉(佛教圣地的意思)宫。红山内外有围城三道,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宫殿之间有一道银铜合制的桥相连。正应了一句话:爱是一道桥!

可惜的是,吐蕃王朝覆灭后,布达拉宫也大部分毁于战火,又有雷击等自然灾害的摧残,使其日益缩小,曾一度落魄到成为大昭寺的分支。

到了明朝末年,清朝的属国和硕特汗国为了巩固其政教合一的政权,在1645年重建了布达拉宫,因为布达拉宫在藏族是一个精神的象征。

1690年,在布达拉宫复建的基础上,第司桑杰嘉措为五世达赖喇嘛修建了灵塔,扩建了“红宫”,于1693年竣工。

1936年,在布达拉宫又增建了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为布达拉宫今日的规模奠定了基础。

2017年,国家文物局先后拨款3100多万元,对布达拉宫顶层的重点建筑进行了修缮,于2018年11月7日竣工,历时一年半,这次修缮为布达拉宫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重大作用。

由上可见,布达拉宫的建成非一朝一夕之功,是经过历代的完善才有了今天的辉煌!


布达拉宫的建筑工艺

布达拉宫是木与石的完美结合,是藏汉文化的完美交融。主体是典型的藏式建筑,屋顶是典型的汉式建筑,两者完美结合起来,显得异常的大气美观!

布达拉宫主体:藏式工艺。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坚固异常,墙身用花岗岩而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有铁汁灌注,以增强其坚固性。

(布达拉宫的外墙)


布达拉宫屋顶:汉式工艺。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有外挑的飞檐,翘起的屋角;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这是典型汉式风格。在古代,屋顶是有规格的不能乱用,按规格分为:庑殿顶——只有皇家和庙宇才能用;歇山顶——官员府邸和园林可用;悬山顶和硬山顶一般用于民居;攒尖顶,这个没有等级划分,一般用于亭台楼阁。当时布达拉宫的屋顶用歇山顶也是有道理的,也是符合规制的,因为当时和硕特汗国毕竟属于清朝的属国,布达拉宫也非皇家园林。


(布达拉宫的屋顶)

  • 结语

布达拉宫非朝夕之间建成的,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作,是历代先贤们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值得后人们崇敬、瞻仰......


小姐姐讲史


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

公元631年(藏历铁兔年),松赞干布开始兴建布达拉宫。当时吐蕃王朝正处于强盛时期,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这座宫殿。据说当时修建的宫殿有999间,加上修行室共1000间。宫外有护城河,上铺厚木板。公元10世纪,这座宫殿因为奴隶起义遭到破坏,后来又因雷击起火进一步破坏。现在布达拉宫里只胡法王修法洞和观音佛堂两处的建筑是7世纪的原来建筑。

布达拉宫的建造,集中了藏族匠师的智慧和才华,反映了藏族建筑的特点和成就:宫殿沿山坡用石块建造,下部数十米实墙犹如扎根于山岩之中,建筑随山就势错落布置,与山丘浑然一体,利用山势增加建筑的体量;同时又突出上山蹬道外侧的层层横向阶梯形线条,拉长了上山蹬道的长度,烘托出建筑的高耸、雄伟感。块石墙墙身侧脚显著,结合山形增加了整座建筑的稳定感。大片白色石墙上的黑色梯形窗套,短小的出檐,檐部用柽柳根作成的深红色女儿墙,在蓝天衬托下,色彩对比强烈。门厅、佛殿、经堂、日光殿等的室内梁架、柱头、栏杆都饰满雕刻和彩画。宫内供奉着大尊佛像。在西大殿和壁画廊内绘制的布达拉宫建造历史和五世达赖喇嘛的宗教活动、藏汉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等题材的壁画,是了解西藏文化、艺术、历史、民俗的宝贵资料。



360小货郎


作为雪域高原上的地标,也是藏族同胞神圣的朝拜地,更是人类建筑艺术瑰宝,布达拉宫是怎样建成的还是略有争议的,大多数宣传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建,但拉萨藏族同胞却不这么认为。

这座集宫殿和城堡以及寺庙为一体的大型建筑,矗立在开阔的拉萨河谷红山上,说也神奇,拉萨河谷地势平坦开阔却基本在中央位置有红山一座和旁边的药王山独立挺拔。据说出生于墨竹工卡的藏王松赞干布势力范围本在山南,拉布雍康还诉说着这段历史,后来兼并了象雄和藏北其他势力,为更好控制征服区域另外也为摆脱旧贵族势力,藏王决定统治中心迁到今天的拉萨,并在红山上修筑宫殿,建在山上目的战时易守难攻,和平时可以俯瞰宫殿下的城市。另外阳光充裕能抵御冬季寒冷,这应该是修建的初衷,只是作为政治中心,再后来藏传佛教的影响就变成宗教中心,宫殿也曾毁于战火和雷击,但后世一直再重修,现在看到的是和硕特汗国时代重修的,后世各主政达赖作为冬宫居住理政,和作为夏宫的罗布林卡东西呼应。

现在布达拉宫作为国家文物保护和供游人观赏的艺术瑰宝。是藏族同胞的心灵圣地也是全世界游人的向往圣地!







秦人藏地行


其实不是为文成公主建的,它建于吐蕃最强大时期,为佛教而建。


荣哥房车旅行季


想知道就请看千年菩提路,里面有一集是讲述了颂赞干布是怎么样从屌丝成长成为西域的王,里面很详细的说明了布宫是怎么样建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