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齡滿三十年的教師,沒定上高級職稱真的冤嗎?


中小學教師職稱一直存爭議,根本原因,就是中高級佔比太低。近日,山東省出臺大動作,大幅提升中高級職稱比例,這也就意味著,中高級指標數量將會大大增加。



2019年4月16日,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山東省教育廳聯合印發《山東省中小學幼兒園崗位設置結構比例指導標準》,明確了正高、高級、中級、初級崗位新的比例設置,高中為3:30:50:17;初中為高中為2:20:50:28;小學和幼兒園為1:10:50:39。中高級職稱比大幅提升。這意味著,83%的高中教師、72%的初中教師、61%的小學幼兒園老師將獲聘中高級職稱。33%的高中教師、22%的初中教師、11%的小學幼兒園教師將獲聘高級或正高級教師。這對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來說,無異是一個特大喜訊,絕大部分教師,晉升中高級職稱不會再那麼難了!

當然,以上佔比是以各單位在職在編師人數為基數。一所300教師的高中學校,有近百位教師將是高級教師。

既使這樣,也不可能人人退休前都評上高級職稱。評中級不是什麼難事。尤其是小學幼兒園教師,學校都比較小,教職工少,但中層以上領導佔比較大,往往一線任課教師評高級難度較大。一所100教師的小學,只能11人能評高級。如果學校教師更新較慢,那麼評高級職稱更難了。不少優秀教師擔任了學校中層以上領導,這批人的評分往往較高。結果就是評上高級的是兩種人:退二線的高齡教師和中層以上領導。這些人往往不再任課或任課較少,一線上課較多的老師反而無緣高級職稱。30年教齡的老教師評不上高級的現象是很普通的。

要正確看得這一現象。30年教齡勞苦功高,桃李滿園。評上高級職稱的老師獲得認可,對自己的付出也是一種慰藉。但沒評上的老師,也應該平常心態。職稱制度的初衷並非人人都能是高級教師,能評上的永遠只有一部分人。沒評上,也不一定是因為不優秀,可能自身還有那麼一點差距。放寬心,身體好,長壽十年,從經濟角度而言,也不吃虧。苦惱抑鬱,傷害身心,更得不償失。這件事上,還真得有點”佛系”心態。



大家覺得呢?歡迎討論!


搏擊長空的大鵬


教齡滿30年的教師,沒有評上高級,這不是冤不冤的問題,我覺得是機遇問題。

我是一九八五年專科畢業,走上教學崗位的。1988年開始職稱評定,剛好我參加工作三年,正好評為中學二級教師。那個時候的人很單純,也不知道職稱有多大作用。工資普遍低,認為職稱高低而造成的工資差別不大,都是百十塊錢,給我箇中教二級也沒有在意。


我不在意,有的人卻在意,和我一起畢業的同事,雖然晉中教一級的條件不夠,但是給主管人員送點兒禮,晉中教一級的條件就夠了。他們成了中教一級教師,我成了中教二級教師。中教一級相當於小學高級,那時候還沒有中學高級教師,能評上中教一級也就封頂了。過了五年,1993年,人們的職稱意識強了,二級晉一級就難多了,要求有相應的榮譽證書,我沒有。沒有這些東西也沒有去努力,因為那時的工資差別不大,整天埋頭工作,帶學生,輔導學生,把找人弄張榮譽證書的事兒給耽擱了。


2005年,我的那些同事們都在為高級而奔波,弄論文證書,榮譽證書,優質課證書等等,而我呢,還是中教二級,初級。2005年時工資己接近千元,開始看到了工資的差距。我開始著手準備晉級,好在領導看得上我,給了一個縣級表彰的榮譽證書,2005年晉上的中級,也就是中學一級。

晉高級不容易,能晉上中級我就心滿意足了。後來隨著年齡的增大,不能適應中學教學了,請示領導,上了小學。進入小學,高級職稱更沒指望。別說高級職稱,在小學裡,50多歲的30年以上教齡沒有晉上中級的大有人在。在這類人群中,我混上的中級,還多少有點兒驕傲和自我滿足呢!


2015年以後,小學裡也有中小學高級教師。這幾年教育成績比較好,有各種榮譽證書,也上了不少公開課,就申報了中小學高級教師。還好,蒼天有眼,竟然晉上了,連我自己都感到意外。

現在工資分檔,我是七檔,而我的同事們,是五檔,我們工資差距在1000元以上。

我是這樣認為的,對於職稱不要刻意去追求,順其自然。因為和別人爭職稱,因為評職稱憋出了病,那太不值得了。慢慢來,該你的就是你的,不該是你的爭也爭不來。多活幾年,比什麼都好。為了你的健康,放開心態,放鬆生活,快樂生存。

有人也許說我站著說話不腰疼,隨便說吧。


寒韓寒


我覺得不冤,我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1988年,我專科畢業,分配到高中教學,隨後需要函授成本科,但這種函授就是拿錢買文憑,我感覺不齒,所以就沒有參加,後來定級,如果不是本科,就沒有硬件條件,所以我自己就放棄了,後來看到有些同事,為了定個高級,兩年沒定上,如果第三年還定不上人就得瘋了時,我更覺得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不就是錢嗎?如果自己活的不開心,多掙錢又能如何呢?定上高級教師只是讓自己的心裡和身體更輕鬆而已,並不會因此而發財,更不會從心裡感覺到自己有種榮譽感,當然,我這種想法可能是錯的做法,可能也是錯的,請大家不要這樣做,國家能夠制定這樣的政策,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可以激發年輕教師的上進心,只是現在的情況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真的很難受。



玉鄉大哥1


我工作23年,離工齡30年也不遠了。因為名額限制,剛評上一級教師兩年多。

說實話,以前對職稱挺在意的,特別是我們有同學在我還沒評上一級之前就已經是高級的時候,心裡還是滿希望能評上職稱。畢竟職稱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後來,該我夠資格評職稱時,學校徵收了一所村小,六名老師全是小高(現在的一級),又調入幾名小學高級老師,這下就沒名額了。

日復一日,經歷了很多事,也看了許多人為了評職稱,用盡心思,有的找領導哭訴,有的找同事讓,有的為了博取同情還來個假離婚,有的與同事爭得面紅耳赤……心裡覺得很不是滋味,為了錢有必要把自己搞得那麼慘嗎?有必要與同事爭得你死我活嗎?錢多固然好,錢多的就過錢多的日子,我錢少就過錢少的日子吧!只要我心情好,身體好,少生病,多活幾年就出來了。

這樣一想,也就想通了,心情也豁然開朗了。不管怎樣,只要政策不變,我即使悠著教書,年度考核有優,有論文發表,有一堂縣級競教課,就可以在滿工齡30年後,有機會晉升高級職稱。

即使工齡滿30年沒評上高級,我也不覺得冤。因為開心最重要,健康最重要,我不能為了職稱丟失我做人的底線,丟掉應有的快樂。

人任何時候都要想得開一些,任何時候都應該以笑面對。沒評上職稱說完全不遺憾是假的,但是我們得調節心態,得有一些阿Q精神。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當然冤枉,我從教38年,從1985年做班主任工作到現在,還是一級教師,以前一心撲在工作上,沒有考慮到個人的名譽和利益,失去很多,再者說,如果你工作不認真,不負責,誰還讓你做班主任,年輕人多得很,然而人家晉級了,我還是原地踏步,但工作的初衷沒變,該工作還是工作,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喪良心。


清水197213361


這個是多種原因造成的。我認識一個小學老師。教低年級很拿手。但是各種獎勵都是高年級的,他沒有各種證書,評高級很難的。很可惜。後來他感覺無望,找個理由,不教課了。自此這個學校低年級成績一度幾年低迷。人們才知道他教的真的挺好的。


xiuxian935


不冤,真的不冤。

我以前任教的那所城郊中學,有兩位老師在退休時都是初級職稱,一生的教書生涯,黯淡無比。對,大家沒有看錯,是初級職稱,也並不是像有的網友猜測的那樣這兩位老師屬於在編不在崗人員,而這兩位老師一直在這所學校任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主要原因,職稱名額有限,這又是一所離城很近的城郊中學,以前很多老師想進城不能一步到位,只好先調到這所學校,由於調來的老師基本上都是中級職稱,連續很多年,中級職稱指標都很少,正當老師業績好的時候沒有中級職稱指標,就這樣錯過了評職稱的黃金期。正如一個人結婚的黃金期在25到35歲之間,由於各種原因耽擱了。35歲以後的黃花閨女都很難找到如意郎君。評職稱也是這個道理,所以說,到退休的時候都是初級職稱,並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相比這兩位老師來說,教齡滿30年的中級教師應該感到知足了吧。再說,教齡滿30年的老師還有評高級職稱的希望,而目前正在進行職稱改革,各地方都出臺了相應的職稱改革措施。就以我們地區為例,幾年前就有“30年職稱新政”,凡是工作年限滿30年的農村老師,不受名額限制,可以向上晉升一級職稱,但需要的材料和其他老師評職稱的材料一樣。比如某位老師工作年滿30年,目前還是初級職稱,可以通過“30年職稱新政”評定中級職稱,原來是中級職稱的老師,可以評高級職稱。


而城裡的中級職稱指標是用不完的,基本上是到年限就評,苦了農村教師。隨著職稱制度改革,很多老師都可以通過新出臺的政策評上職稱。基本上不會出現題主所說的這種情況。因為教育主管部門也能夠理解,職稱不但是臉面問題,而且還與工資掛鉤,教了一輩子書,還是個初級或者中級職稱,這不利於教育的健康發展吧。

老師的職稱依然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評上職稱的老師教育效果不一定就好,老師的中心任務是教書育人,如何傳道授業是老師的基本技能,讓學生成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的棟樑是老師一生的追求。沒有評上職稱的老師也不要氣餒,桃李滿天下的場景才是老師成功的喜悅。


Lance課堂


近年來,在教育領域討論最熱烈的應該就是教師職稱競聘的問題,只要提及教師職稱,多數教師就會表現出比較亢奮的情緒,他們對於教師職稱競聘的態度基本都是反對的聲音,畢竟教師職稱讓很多基層教師,尤其是沒有任何人際實力的基層教師,看不到任何職稱獲聘成功的機會。

有人提出:教齡滿三十年的教師,沒定上高級職稱真的冤嗎?在筆者看來,這種情況並沒有必要過於較真,工作了30年,沒能評上高級職稱,這種現象很正常,尤其在基層教師隊伍中,即將退休的老教師,沒能評上高級職稱的大有人在,並不值得奇怪,這種事情多了,也就沒有必要感覺到冤的慌。

在每年的教師職稱競聘中,我們發現高級職稱的名額實在太少,在有的鄉鎮學校職稱競聘中,教師的數量能達到百餘人,但是高級職稱的名額也不過個位數而已,這種比例顯得很可憐人。在名額受限的背景下,很多普通教師即使到退休都沒有得到機會獲評高級職稱,更不用說教齡年滿30年的教師了。

不過,教師高級職稱名額過少的問題已經得到了教育部門的重視,而且從全國各地出臺的教師職稱改革措施來看,已經有很多省份決定將增加基層教師隊伍中的高級職稱佔比,將高級職稱的名額向農村教師隊伍傾斜,比如:山東、寧夏、河南、安徽等地,這部分地區已經在文件中明確表態,要在短期內解決農村教師競聘高級職稱的難題。

其實,目前基層教師職稱競聘中存在不少問題,制度本身的問題已經相繼解決的差不多了,主要還是集中在教師職稱競聘過程中的人為干擾。從教師職稱競聘的考核方案中,我們注意到主要以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成績等作為競聘指標,但是真正到了教師職稱競聘之時,我們就會發現競聘的實踐並非如此,競聘過程往往都會受到各方面的人為因素的干擾。

以農村教師高級職稱競聘為例,目前在教師職稱競聘中主要有兩個人為干擾:一是高級職稱競聘往往先以職務,再以教齡,最後才會考慮教學成績、教學能力,這種情況雖然沒有寫到競聘方案中,但是在競聘過程中,我們能深刻的體會到;二是具備一定人際實力或者會來事的教師,無論教學成績或者教學能力是否突出,都能獲得校領導賞識的機會,也就能“順理成章”的獲得高級職稱。在這樣的人為干擾下,經常會出現勤勤懇懇在一線教學崗位上工作的老教師,無法在高級職稱競聘中得到獲評成功的機會。

30年教齡的老教師依然沒有機會獲評高級職稱,也沒有太過於在意,職場與人生就是一樣,總會有不如意的地方,只要平常心看待就好了,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以笑面對,沒有必要太過於糾結這種不如意的職場經。

總體來講,現在的教師職稱評審實踐並不能完全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成績、教學能力,但是現行的職稱與工資待遇掛鉤,很多教師也就很在意,畢竟如今教師的工資待遇比較低,如果不通過提高教師職稱來提升自己的工資待遇,也就無法獲得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東愛雨小公


教師職稱一直是近幾年備受爭議的話題,各種建議與說法很多,大體說來,職稱評定的制度還是越來越趨向科學、合情合理,更重要的一點是能滿足大多數教師的要求,尤其是更傾向於鄉村教師和教齡更長的教師。

一、中小學教師職稱分類及評價機制:

1、改革後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分別是:中小學三級教師、中小學二級教師、中小學一級教師、中小學高級教師、中小學正高級教師五個級別。


2、這五個級別都有相應的評價年限條件:如聘為中小學二級教師後,在二級教師節工作崗位工作滿四、五年後,才有可能評中小學一級教師。當然如果非常優秀,能達到破格的條件,可以提前一兩年破格評審。其他條件都一樣有評價的年限限定。

3、評價的其他條件:除了年限受到限制之外,教育教學能力、年終考核、教育科研、所帶學生成績、教師師德、參加教育活動、班主任、獲得骨幹優秀稱號、教齡等等都是硬性條件。

二、教齡與高級職稱的關係

1、教齡是評高級職稱的基礎條件,不是唯一條件。在這裡,糾正下有些老師的錯誤理解,就是認為教齡達到有一定年限就無條件評定,這是不正確的理解。

2、近幾年,許多省市為了照顧鄉村教師,在職稱方面進行了改革,把在鄉村任教年限作為一個條件,這一規定很大程度上照顧了鄉村教師。比如河南省

3、即使教齡達到30年了,也要符合其他基本條件才可以評聘。


三、給教齡滿30年還沒有評上高級教師的建議:

1、高級職稱有名額限制,就是說全一個省,一個市,一個縣區,具體到單位計劃名額是很有限的。我所在的單位有教職工100多人,每兩年才給1名高級職稱名額,難度自然就大了。

2、部分省市已經在名額方面進行了改革,加大了高級教師名額比例。比如甘肅省,

3、教齡30年了,思考下自己的其他評價條件是否充足,比如教育教學、班級管理、論文、教研等等方面。

4、條件夠了沒有評上,千萬不要喊冤,內心平和點。我一個老同事35年了,還是一級教師,因為15年前,教師職稱評定不是十分科學,難免虧待一部分教師。

全國來看,教師職稱改革越來越趨向公平,只要自己足夠努力,不會讓你受到冤屈的。


教育博覽


我們這一抓一大把,許多老教師一直到退休都沒有評上中高職稱。造成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政策原因,種種限制,設置條條框框,讓許多教師望而卻步,心有餘而力不足。


現在職稱改革變化較大,一年一個政策。即使評上中高,工資差距比過去縮小了差距,筆者周圍的同事這幾年評上中高的,工資漲幅不大,所以我們的心裡落差變小了,要不然一說職稱,令人氣憤😠😠😠😠。

評不上高職主要的原因還是取決於自己,如果你努力爭取,不怕麻煩,主動權還是在你自己手裡。我想評不上也不怨,因為不是你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