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營銷為什麼要強調“簡潔”?

本文總結了品牌營銷中“簡潔”“簡單”的區別,以及其中的應用案例與原理。

品牌营销为什么要强调“简洁”?

今天這篇文章,其實也沒啥特別聚焦的主題,只是記錄了在工作中對品牌和簡潔的一些思考,就算是隨筆吧。

希望它還像以前一樣,能給從事品牌相關的朋友帶來一點點啟發和參考。

1.100分的LOGO該長什麼樣?

我們在與他人共事的時候,最尷尬的情況是什麼?

我想最尷尬的就是:你做這件事的目標是A,而他做這件事的目標卻是B。

方向不一樣,最後的結果要麼是四不像,要麼就特別難產。

就拿設計LOGO來說,不同的人的設計目標,很可能就是不一樣的:

  • 甲的目標是簡潔;
  • 乙的目標是好看;
  • 丙的目標是差異化;
  • 丁的目標是凸顯行業特徵…

我們很難去判定誰才是最正確的。畢竟,大家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從自己的角度去評價一個事,永遠沒有絕對的客觀。

品牌营销为什么要强调“简洁”?

我又想起了小學課本上《畫楊桃》的那一課

那麼,若從營銷的角度來看,LOGO設計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呢?

或者這樣問:一個完美的LOGO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效果?

這個問題我想過很久,直到一個多月前才想通。

以前我就說過,評價一個LOGO的好壞,不能只看LOGO本身,而是要看它具體的使用場景,比如:LOGO牆,廣告,包裝,產品,品牌形象,和其他一切與品牌有關的物料上。

那麼,在這些物料上,一個絕對完美的LOGO應起到什麼作用呢?

我們知道:一切的營銷行為(打廣告,做路演,做陳列,甚至包括產品研發)都是為了讓人去購買/認同某個東西。

若按照這個邏輯,一個100分的LOGO就應該達到這樣的效果——受眾不用看其他東西,只需看到LOGO,就想要購買。

比如:

1張廣告圖,上面什麼都不需要放,只需1個LOGO,就能自動賣貨;1個包裝,上面也什麼都不需要放,只需1個LOGO,就能自動賣貨…(先不考慮“名牌因素”)

品牌营销为什么要强调“简洁”?

為什麼要求只放LOGO而不放其他信息?原因很簡單——信息多了就不容易讓人記住,這會增大企業的營銷成本。

好吧,也許你會認為:這純粹是天方夜譚。

確實是…至少到目前為止,我還沒見過能達到這個標準的LOGO…我自己也暫時做不到…

不過,這並不代表沒有往這個方向走的品牌,而且別人做的確實很成功。(雖然它可能只做到了70分,但的確是我見過最好的品牌設計了)

是誰呢?——天貓。

品牌营销为什么要强调“简洁”?

通過上圖我們能很直觀的看出:不管是名字,LOGO,ICON,形象,廣告還是快遞箱,天貓的品牌元素都是高度的統一——就是那隻“貓”。

我最欣賞的是它的廣告——就是一個貓頭(但貓頭只是LOGO的一部分,並且還做了其他處理,所以我說它只做到了70分)。

而這種高度的統一,就能極大的降低企業的營銷成本——不管受眾是看到了它的LOGO,形象還是包裝盒,都能與整個“天貓”的品牌系統產生直接的聯繫。(誇張點說:看1遍等於看6遍)

這根本就不是京東的那條狗所能比擬的效果。

那條狗要麼很難有存在感,要麼會將整個的營銷成本增大1倍,如果京東鐵了心要把它打造成具有影響力的IP的話…

因為在人們的集體潛意識裡,“京東”跟“狗”沒有任何天然聯繫,這是兩個「相互獨立」的信息,而你非要讓它們產生聯繫?那就花更多錢唄…

好吧,考慮到京東(行業老二/三)的狗跟天貓(行業老大)的貓還有點聯繫,那就寬容點——成本只增加0.5倍,這是多少億來著?

OK,咱們再只說回LOGO。

那麼具體而言,要想讓LOGO達到上述的終極效果(廣告只放LOGO就能賣貨),它應該滿足什麼條件呢?

很簡單,我們通過分析那些有效的廣告就知道了。

我們知道,要想讓消費者從什麼都不知道到買單,你的廣告至少需要回答4個問題:

  1. 我是誰? (品牌名字)
  2. 我是什麼?(品類/行業)
  3. 有何不同?(購買理由)
  4. 何以見得?(讓人相信)

而要想讓單個的LOGO變成有效的廣告,你的LOGO就必須同時回答這4個問題。有時還要回答第5個問題——如何購買?也就是銷售線索。

是的,這的確非常困難(天貓都只做到了1,2,5)…但這不就是所有品牌人該走的方向嗎?

2. 何為簡單?何為簡潔?

簡單和簡潔的區別是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我先直接引用知乎用戶@嶽蒙的答案了:

  • 簡單:信息量很低,顯性信息和隱性信息之間的比例非常接近;
  • 簡潔:表面的顯性信息很少,但背後的隱性信息量卻非常大,信息比非常高;

(PS,這裡的信息,主要是指受眾能直接感知的信息,而不需要別人再加以解釋)

我們還是先來看LOGO設計的例子:

品牌营销为什么要强调“简洁”?

請問上圖兩個LOGO誰更簡潔?

我想大部分人都會說:“耐克!”

其實不是的。

耐克的LOGO只做到了簡單,並沒有上升到簡潔的高度。

一個“√”就是一個“√”,它能有什麼隱性的信息呢?“對”嗎?這好像又跟這個品牌沒啥關係…將這個“√”與“NIKE”聯繫在一起,這裡的成本其實是相當高的。

反觀另一個LOGO,雖然它在視覺上更加複雜,但它無疑是個更簡潔的方案——一個圖形就把「品牌名字」和「行業屬性」全都表達出來了,這就是所謂的“信息比很高”。(我從來沒說它是什麼名字和行業,但你應該猜得到)

當然,它的字體識別度確實不高,但這是另一個問題…

我們再拿廣告文案來舉例,請看以下兩個廣告語:

  1. 紅么雞成都麻將,成都人自己研發的手機遊戲
  2. 紅么雞成都麻將,成都人自己的手機遊戲

這兩者誰是簡單,誰是簡潔呢?

很明顯,第1個是簡單,而第2個是簡潔。

“成都人自己研發的手機遊戲”,這句話能說明什麼呢?無非就是“更正宗”嘛,畢竟成都人更懂成都麻將。

但“成都人自己的手機遊戲”就不一樣了,它不僅涵蓋了“更正宗”這個概念,還更可能包含了以下隱性信息(也就是聯想):

  1. 成都人更愛玩它;(在定位理論中被稱為“受青睞”)
  2. 專為成都人定製;(專屬感)
  3. 遊戲裡有很多成都人;(暗示了產品的社交屬性)

你看,字數變少了,卻能涵蓋更大的信息量,這就叫簡潔。

當然,這裡並不是說文案的信息量越大就越好。

因為信息量過大就會產生一個問題:100個人看到這句話,就可能有100種不同的解讀,除非你的產品的確能滿足這100種解讀背後的需求,否則你就是在經營一個可能對大部分人都無效的品牌。

所以,最佳狀態就是:它的信息量剛好等於產品能滿足的那幾個需求點。

3. 簡潔不是做減法,而是除法

很多人在提到“簡潔”的時候,總喜歡說“我們要做減法”。

其實這樣的描述是有問題的。

簡潔不是做減法,而是除法。

更形象地說:簡潔的關鍵不是削減,而是「壓縮」。(削減是簡單,壓縮才是簡潔,可參考上文提到的對“簡單”和“簡潔”的定義)

我們就拿“簡潔”的代表——第一款iPhone手機來看,你會發現:雖然它表面上減去了許多功能鍵,但實際上它的內置功能比當時絕大部分的手機都要多。

iPhone=iPod+電腦+手機,這明顯不是簡單的減法就能達到的效果。

  • 這種壓縮,實際上是改變了用戶的操作路徑——本來直接按數字鍵就能打電話,現在需要先點一下左下角的ICON才行。
  • 這種壓縮,實際上是優化了信息的組合方式——本來你要分別進入A和B,才能拿到1和2兩種信息,現在你直接進入C就可以了。
  • 這種壓縮,實際上也是逼不得已的結果——因為它的功能實在太多,如果用繼續用實體鍵來處理,那數量會多得可怕,所以就索性全都扔到屏幕裡,做成虛擬的。
  • 這種壓縮,背後所需要的各項支持,實在難以想象…

是的,壓縮無疑是比削減更高一層次的操作,即使削減本身已經很難——削減考驗的是人性“貪多”的本能,而壓縮既考驗人性,還考驗技術實力。

4. 一定要簡潔才行嗎?

我們知道:認識一個事物/道理的最佳辦法,並不是看完世界上所有跟它類似/跟它相符的案例,而是要試著去尋找反例,從多個角度,更全面的看待它。

那麼,那個人人都崇尚的“簡潔”,我們能找到什麼跟它相違背的成功案例嗎?

當然有,比如椰樹牌椰汁的包裝…

如果要問:椰樹的包裝設計簡潔嗎?

我想幾乎沒人會說“是的”。但這並不妨礙它能成為該品類的老大。

拋開生產技術方面的壁壘不說,椰樹的包裝的確是個非常好的設計。

首先,大量大面積的對比色塊在視覺上是非常搶眼的(營銷中的“衝突理論”在平面設計裡同樣適用),尤其是當它大規模陳列的時候,真的非常“壯觀”。

品牌营销为什么要强调“简洁”?

其次是跟它的使用場景有關——雖然它上面的文案非常非常多,但它並不指望你看完這些信息再買(因為你早就看過它的廣告了),更不會要求你全都能記住。

它所追求的效果,是你把它放在桌子上時,不經意瞄一眼,就能看到它隨便哪一個「碎片化」的賣點。(這麼多文字若是放在平面廣告上,肯定是不合適的,因為廣告跟消費者的觸點沒有包裝那麼多)

品牌营销为什么要强调“简洁”?

那為什麼可口可樂就沒寫這麼多賣點呢?

我想並不是因為可口可樂公司的人寫不出這麼多賣點,而是因為可樂是一種不健康的“享樂型產品”,它沒必要用這麼多文字來喚起人們的理性狀態(要用也用歌詞),人太理性就不喝可樂了…

而那些偏理性的產品,比如健康食品,偽健康食品,保健品,書籍和一些主打“性價比”的產品,就更適合用較多的文字來明確產品的各項信息。

嗯,如果涼茶在包裝上能再多學學椰樹,我認為它今天的銷量會更大。

再說回“簡潔”。

為什麼我們需要簡潔?

至少在文案層面,其實不就是因為:我們的確沒那麼多機會跟消費者叨逼叨嗎…

但如果有機會的話,該說的還是得說。你別看iPhone的線下廣告做的超級簡潔(就只放了手機的照片),但別人在新品發佈會的時候,可是一直叨逼叨了120多分鐘。

另一方面,就像可口可樂一樣——如果你想讓人購買一些理性狀態下不太會購買的產品,再多的文案可能都比不上一張“帶感”的圖片。(圖像更容易喚起情感)

但如果是偏理性的,話多一點也無大礙(文字更加準確和具體),比如下圖就是《經濟學人》的一則廣告。

品牌营销为什么要强调“简洁”?

當然,也比如本文,一共接近4000字,它所針對的,也肯定是理性和希望自己更理性的人~

完。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5IwowBPptGD8iyz70L_ysg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