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九原区16项民生实事让幸福“触手可及”

“以前这条路让大车给撵成了渣渣路,比搓板路都颠。黑夜人骑个电动车都怕摔倒。我们四轮车上拉点瓜出去卖,每次有颠烂的,心疼啊。这次政府给我们重新修了路,这下好啦,我们再也不用担心了!”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哈业胡同镇打不素六村村民李美人坐在自家拖拉机上,指着前方平整的柏油路高兴地说。

李美人说的这条路叫银梅专线,虽然全长只有2公里,但却连接着打不素村和民胜村4000多村民,串起了天佑生态休闲农业园、悠然农业合作社等4家当地农业企业,是两个村子通往外界的主要干道。多年来,由于运输车辆长年累月的碾压,路面已经破损到无法通行,不仅村民出行有安全隐患,更是影响了周边几个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生鲜蔬果等农产品的运输,村民反映很强烈。

去年年底,村委会将村民的意见反馈给镇人大代表,随后,在今年年初哈业胡同镇第16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人大代表票决制,银梅专线修复被确定为2019年镇里民生实事项目之一。项目5月份动工,不到20天,破路就变成新路。

“我们本来以为修一条2公里长的路这么小的事儿政府估计不会放在心上,没想到居然真的给我们修好了,政府真替老百姓做主!”打不素村党支部委员郭贵生激动地说。

内蒙古包头九原区16项民生实事让幸福“触手可及”

通村公路

本是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被政府当成民生大事看待,让老百姓感到踏实温暖,而这也正是九原区党委和政府的初心。为了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2019年,九原区在全区范围内探索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将民生实事项目的征集、决定、监督、评价等诸多环节,引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轨道上来,由区人大代表票决出了2019年九原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16项,涵盖了人居环境、社会保障、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

赛汗街道青年园小区的改造就是其中之一。小区建于2000年,多年来小区地下管网老旧,路面墙面破损,百姓怨声载道。今年,通过人大代表票决制,青年园小区改造被列入老旧小区改造专项中。最近,小区从里到外实现了“改头换面”——全新的水电暖管网,宽敞平整的路面,焕然一新的墙面、郁郁葱葱的绿植……出来遛弯的老人们三三两两聚在小广场上晒太阳,说起小区的变化无不称赞。

“明明没搬家,却感觉住了个新房子。你看看这硬化,这环境,屋里暖气也很好。我们特别满意,可是体会到啥叫个幸福感了!”80岁老人李凯治对着记者涛涛不绝地说道。

民生之事,维系万家,关乎大局。九原区16项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使政府不再唱“独角戏”,而是从过去的“领导拍板决定”转变为“人民代表票决”,为老百姓办事实现了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化。一字之差的背后,体现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前进脚步,也给九原区基层政权组织带来了扑面新风。

九原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开玉表示,民生实事项目虽然是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但嵌入代表票决后就成为体现人民民主的“大事”,实现了政府治理、社会参与、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化解基层治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一件件、一桩桩、一项项......老百姓所盼、所愿的民生“小事”逐一实现。随着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实施,九原区农牧民的生活污水再也不用随处乱倒污染环境;随着农村牧区“厕所革命”的推进,“一个深坑两块板,三尺石墙围四边,夏天臭气熏上天,冬天冷风心里钻”的旱厕正在成为历史,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随着就业创业便民工程的开展,九原人创业就业的几率将更高,平台将更广阔;随着解决劳动合同制幼儿教师同工同酬项目的推进,九原区126名劳动合同制教师实现了同工同酬……目前,16件民生实事已有12件全面完成,其余4件将在年内完成。

这一件件“小事”的陆续完成,让老百姓最基本的夙愿“触手可及”,让每一帧幸福都“掷地有声”。(通讯员 辛玥 记者 宫立灵)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