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夷堅志》之——顛僧

【白話】

江西贛州信豐縣的僧人文祐,本姓吳,人稱吳僧伽。這名字是這樣來的:開始他落髮出家到外面遊歷,自己先在江西贛縣嶺建了個小庵,在那兒修行很長時間後離開。後來客居江西雩都縣(現名于都)妙淨寺的一個僧伽院,他在僧伽院做了一個主事僧。這就有了“吳僧伽”的名字。

他整天到市面上去,瘋瘋癲癲的,大家以為他就是個瘋僧,沒人知道他是怎麼回事兒。每天,他都會去一片松樹林,一邊敲打松樹一邊唱:“趙家天子趙家王。”眾人不解何意。路上看到善人,吳僧伽就給人家作揖致敬;碰到惡人,就罵人家是豬狗。這得罪了很多人,人家就把他轟走,這幫惡人把吳僧伽趕著跑進了一家竹林,他進去後呼天搶地,哀呼求告,還拍著一根大竹子說:“這麼大的一片竹林,馬上要成掃帚了。”果然,十幾天後,這片竹林的上萬棵竹子全枯萎了。竹林主人家本來也是兇惡之徒,竹林枯萎後,他家就一蹶不振了。

妙淨寺後邊也有一片竹林,其中有棵巨竹。有天晚上,吳僧伽跑到巨竹下,拍竹而歌,歌聲嘹亮,遠播四方。連續多日的晚上都這麼折騰。寺廟裡的僧人受不了了,大家睡不著,後來一幫氣憤的僧人把大竹子砍倒。砍倒後,出現一個奇事兒,竹根底部長出了直徑一尺的紫色大靈芝。

本地居民曾德泰老而無子,他跟妻子商量:“咱們能不能供養吳僧伽吃飯,向他求子。”兩口子只是商量,還沒來得及召請。早晨起來,吳僧伽竟然推門進來了。看來他已經知道夫妻二人的心思。曾德泰很恭敬的供應吳僧伽吃飯。吃完飯,吳僧伽臨走時跟曾德泰說:“感謝你這頓飯,怎麼報答你呢?送給你兩顆珍珠。”後來,曾德泰果然連生兩個孩子。

于都縣原來有個市場在南洲這地方,縣城外面是一片曠野。有一回,吳僧伽從縣城門口經過時說:“以後這錢吶,會到沒腰的地方。”後來此地發大水。把南洲淹沒了,市場就搬到縣城南門外。還有一回,吳僧伽向一個農婦要菜吃,他跟婦人說:“你多給我準備點兒。”婦女遵命,她丈夫回來後很生氣地說:“你怎麼準備這麼多?不是浪費嗎!”就在此時,吳僧伽來了,他到這家來吃飯。開餐後,他多要醬醋就著菜生吃。他不斷的吃,不斷的吃,快把自己給噎著了。婦人說:“你吃飽了就得了,不一定非要把它都吃光!”吳僧伽說:“我得吃光啊,否則就給你們夫婦造矛盾了!他剛才不是埋怨你準備多了嗎?”這一下,丈夫很吃驚,因為那些抱怨話是吳僧伽沒來之前他說的。

雩都有個學佛人叫孫德俊,有一回,他去汀州武平(福建龍巖地區)去拜謁慶巖寺的定應和尚。定應師跟他說:“你們那地方有佛啊,你捨近求遠拜我幹什麼呢?”孫德俊問:“誰是佛呀?”定應師說:“我的法弟吳僧伽呀!你替我給他帶個禮物。”說完,定應師拿了一把扇子給了孫德俊。孫德俊帶著扇子回到雩都,船剛靠岸,吳僧伽就來了。他跟孫德俊說:“我師哥帶給我的扇子在哪裡?”孫德俊把扇子混在幾十把汀扇(福建長汀地區)中,吳僧伽直接就把定應師送的扇子拿走了。從此以後,說吳僧伽是瘋僧的少了,大家都叫他生佛(或說“活佛”)。

有天晚上,吳僧伽手拿蒲團,遍訪寺僧,跟人家說:“珍重,珍重!”眾僧默然,不解其意。這天半夜,吳僧伽在蒲團上趺坐而逝。時間是大中祥符乙酉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的六月六日。這天,雩都本地一個大商人正在四川做生意,他在一座橋上曾經碰到吳僧伽,當時還問他說:“你去哪啊?”吳僧伽佝僂著腰走得特別快,他說:“我有點兒別的事兒,有點兒別的事兒!”等商人回到了老家雩都,才知道那天吳僧伽坐化了。吳僧伽圓寂以後,滿室異香,經日不散。眾僧商量不要火化吳僧伽的法體,保留真身。後來,眾僧或刷漆或抹粉就把吳僧伽的真身保留下來。

等到了元豐乙丑年(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冬天的某一天,有個僧人忽然來到贛州城桂安雅的家中拜訪,他請求桂安雅為寺廟供養木材做佛龕。桂安雅問僧人說:“師父,你是什麼人呢?”僧人說:“我是雩都妙淨寺明覺院的吳僧。”桂安雅答應提供木材,然後送僧出門。剛跨出門檻,這僧人就看不見了。後來,桂安雅四處打聽是怎麼回事,有人就說:“明覺院就是僧伽院,吳僧肯定就是那位吳僧伽啊!”洪邁寫這故事的時候,吳僧伽的真身還保留著呢。


宋代《夷堅志》之——顛僧


吳僧伽來自祥宏講夷堅00:0012:49

【原文】

吳僧伽,贛州信豐縣僧文祐,本姓吳,落髮出遊,結庵於贛縣嶺。久而去之,客雩都妙淨寺之僧伽院中,遂主院事,故因目為吳僧伽。

佯狂市廛,人莫能測。每日必詣松林以扣之曰:“趙家天子趙家王。”不曉其意。逢善人於塗,輒拱楫致敬;貪暴不仁者,率抵以狗彘不少屈。惡少年不樂,至群輩噪逐之。嘗走避於某家園竹中,疾呼求救,且拊其竹曰:“大大竹林成掃帚。”不旬浹,萬竹悉枯。此家固一兇族,自是衰替。

寺後竹叢,一竿最巨,忽夜半造其下,考擊而歌,聲徹四遠。連夕如是,他僧為之廢寢,怒而伐之。既而紫芝徑尺生橛上。邑民曾德泰,老無子,與妻議飯吳以祈。未及召,旦而排闥來。曾大驚,謹饋之食。將去,曰:“當何為報?唯有二珠而已。”果連生二子。

縣市舊集於南洲,而縣治外但〖“為”〗曠野。吳過門,必言曰:“錢將平腰矣。”及洲沒於水,市遂徙於邑門之陽。嘗求菜於民婦,戒使多為具,婦許諾。夫歸,怒其妄費。吳至,乞醯生啖之,若欲輟而噎食者再三,婦曰:“食飽則已,何必盡?”曰:“欲免汝夫婦責言耳。”民駭謝。

學佛者孫德俊往汀州武平謁慶巖定應師,師曰:“雩川自有佛,禮我何為?”孫曰:“佛為誰?”曰:“吾法弟僧伽也。為吾持一扇寄之。”舟檥岸,吳已至,曰:“我師寄扇何在?”孫以汀扇數十雜示之,徑取本物而去。由是狂名日減,多稱為生佛。

一夕,遍詣同寺諸剎門,鋪坐具作禮曰:“珍重!珍重!”皆寂無應者。中夕,趺坐而逝。時大中祥符己酉六月六日也。是日,邑大商在蜀遇之於河梁,問吳僧何往,痀僂急趨曰:“少幹,少幹。”商歸,乃知其亡。其亡也,異香滿室,數日不變。僉議勿火化,而堊其全體事之。

元豐乙丑冬,一僧來郡城訪桂安雅家,求木作龕,桂曰:“師為何人?”曰:“雩都妙淨寺明覺院吳僧也。”桂許之,送之逾閾,遂不見。後乃審其故,雲:“明覺即僧伽也。”真身至今存。


宋代《夷堅志》之——顛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