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聲討漫威的人們

那些聲討漫威的人們

作者 / 念北

“漫威電影不是電影。”— 馬丁·斯科塞斯

“當馬丁說它不是電影的時候,他太客氣了。他還沒說漫威電影令人討厭。—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我希望我們能很快對《復仇者聯盟》感到疲倦。”—— 詹姆斯·卡梅隆

“我恨超級英雄電影,那就是一坨屎。”—— 特瑞·吉列姆

近日,電影大師馬丁·斯科塞斯關於漫威電影的一番言論攪動了好萊塢的輿論場。如何看待漫威,成了相關導演和演員們在採訪中不可迴避的話題。


那些聲討漫威的人們


而事實上,批評漫威,似乎已經成了另一種政治正確,並不是由最近馬丁·斯科塞斯的話語才風起。如“卡神”詹姆斯·卡梅隆等在此之前也曾表達過對漫威電影的看法。

那麼,為何電影大師們都愛“聲討”漫威?漫威之於北美電影市場,甚至於全球電影市場,到底何罪之有?

那些聲討漫威的人們

是誰在聲討漫威?

馬丁·斯科塞斯無疑是此次“聲討”漫威浪潮的關鍵人物。

在本月初接受《帝國》雜誌專訪時,他說道:“我嘗試過看漫威電影,但看不下去,我覺得漫威電影不是電影(cinema)。雖然漫威電影製作精良,演員也非常用心,但還是很像在主題公園看的影像(theme park)。電影應該是演員努力去傳達情感和心靈感受的作品。”


那些聲討漫威的人們


大師一語激起千層浪。好萊塢名利場紛紛變成了漫威戰隊營。

作為馬丁·斯科塞斯的老搭檔,羅伯特·德尼羅在出席電影論壇上也向漫威“開炮”,指出過度的減齡特效讓漫威電影看起來像卡通片似的。

而馬丁·斯科塞斯的好友,另一位世界電影殿堂級大師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最近在法國領取盧米埃爾電影節終身成就獎時,也附議:“斯科塞斯已經很客氣了,他沒說那些片子令人討厭(despicable),但我是這麼認為的。人們從重複觀看同樣的東西中不能得到任何東西。”


那些聲討漫威的人們


大師們接連的“批評”,媒體們自然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於是乎,如何看待此番言論成了好萊塢明星們的採訪必問題,尤其是和漫威的相關成員們。

《銀河護衛隊》系列的導演詹姆斯·古恩是最早做出回應的人,他表示:“馬丁·斯科塞斯是我最愛的五個在世的電影導演之一,他早年的影片《基督的最後誘惑》曾引發廣泛的抗議,很多人沒看就批評這部電影,我當時很生氣,也反對沒看片就批評。我現在很傷心,他在用同樣的方式批評我們的電影。”

而“神盾局長”塞繆爾·傑克遜被記者問看法,他回答道:“就像說兔八哥一點都不搞笑。電影就是電影。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他(斯科塞斯)拍的電影。我恰好喜歡,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星雲”凱倫·吉蘭回應稱:“我可以確定地說,漫威電影是電影。電影是用視覺講故事的。”


那些聲討漫威的人們


除此之外,唐尼在上霍華德·斯特恩的節目中也被問起。相對而言,他的回答更豁達和謙遜。用唐尼的的話來說,“他可是馬丁·斯科塞斯啊。”他說道:“漫威電影一直存在質疑,但如果認為這是對電影藝術的衝擊,是“麻煩問題”的所在,我很願意成為“問題”之一。當你像頭野獸一樣橫衝直撞闖進來,並且改寫行業競爭模式,這就很厲害了。”

事實上,以漫威為代表的超英電影們,已經不是第一次引發爭議了。早在2014年,墨西哥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圖在宣傳《鳥人》期間,就曾直言“這(超級英雄電影)是一種毒害,是文化大屠殺。”

而奧斯卡影后朱迪·福斯特在去年初接受採訪時,也曾說過:“看超級英雄電影變得像去主題公園遊玩一樣。”並批評這種急功近利的拍片方式,正侵蝕觀眾的觀影習慣,會毀掉電影行業的未來。

那些聲討漫威的人們


詹姆斯·卡梅隆雖說對超級英雄電影沒有偏見,但是也曾委婉提出“男人們除了摧毀城市還有其他故事可以說,他希望大家“儘快對復仇者聯盟感到疲倦”,給其他類型的電影留一些空間。”

相對而言,《十二猴子》導演特瑞·吉列姆就更不客氣了,直言:“我恨超級英雄電影,那就是一坨屎。長大好嘛!我們不可能一輩子都做青少年。夢想能有超能力當然很爽,但超級英雄電影都是關於超能力。這也是我不喜歡超英電影的原因——超級英雄們用超能力打敗其它超級英雄。天哪,多一點和平、愛、理解不好嗎,這才是我們需要的。”

那些聲討漫威的人們

為何聲討:過度商業or入侵市場

大導們對漫威真的如此不屑嗎?

或許,與其說他們對此類超級英雄電影批評、不滿、甚至鄙視,更多的是表達了對電影產業未來發展的一種擔憂,這其中也包含著時代發展、電影更新迭代所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失落。

就像《銀河護衛隊》導演詹姆斯·古恩在社交網站上的長文回應,稱:“不少我們爺爺這輩人,認為黑幫電影都一個樣,會說它們很討厭(despicable)。一些偉大的老爺子們認為西部片也是如此,認為約翰·福特、薩姆·佩金帕、賽爾喬·萊昂內拍出來的電影都是一樣的。我還記得跟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叔叔討論過《星球大戰》,他說,我看過一部叫2001的,天啊,也太無聊了。超級英雄電影其實就是當今的黑幫片/西部牛仔片/太空冒險片。”


那些聲討漫威的人們


暫且不論把超英電影類比為過去的黑幫片、西部片等是否恰當,無可否認的是,西部片、黑幫片曾是美國電影市場上的輝煌。但作為一種新類型電影剛剛出世直至風靡時,同樣遭遇過非議。

甚至如以馬丁·斯科塞斯、科波拉為代表的新好萊塢電影派,當年剛出道時也曾被法國新浪潮的巨臂戈達爾等人所“批評”。如此看來,似乎電影產業的歷史發展總免不了在爭議中行進,而潮流的中心就成了眾矢之的。

放到現在,這個箭靶子就是以漫威為代表的超級英雄電影。因為其影響力實在太過強大,且成了電影過度商業化的一個代表。


那些聲討漫威的人們


以目前的全球票房前十電影來看,漫威超級英雄電影就佔到了4部。且《復仇者聯盟4》以27.96億美元登頂全球票房之首。而這對於整體發展呈下降趨勢的北美電影市場來說,也是支撐其票房的重要支點。

不過,也正是超英電影的流行,使得電影市場上的同質化現象更為嚴重。逐利而趨的大製片廠門紛紛效仿此道,使得原創能力大打折扣,容納原創的空間也日漸狹小。以剛剛過去的北美暑期檔為例,票房前十中只有《好萊塢往事》是原創作品,其餘皆為續集、重啟或翻拍。

或許,從這個角度出發,可能更好理解馬丁·斯科塞斯所說的漫威不是電影(cinema),也更能理解大導、名角們為何會對漫威抱有諸多意見。如某位網友所言:問題從來不是商不商業的問題,而是千篇一律的模式化,在抹殺電影的藝術性。更嚴重的是剝奪了其他類型電影的生存空間。


那些聲討漫威的人們


就在前幾天,馬丁·斯科塞斯參加羅馬電影節時,再度回應,稱“我希望電影院繼續支持這種敘事電影(指諾亞·鮑姆巴赫、韋斯·安德森、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等導演作品),但是現在,電影院看起來主要是在支持主題公園、遊樂場、漫畫電影,它們佔領了電影院。我想電影院是可以有這些電影(film)的,這是可以的,只是這不該成為我們的年輕人所認為的cinema的定義,不應該這樣。”


那些聲討漫威的人們


聲討漫威的國內變異

事實上,關於漫威電影,或者說以漫威為代表的好萊塢超級英雄大片,國內的電影人們也不是沒有微詞。

如李安前不久在宣傳《雙子殺手》時被問到漫威被diss的問題,說道“漫威那種熱鬧的電影,我本身不是很有興趣。我不能說它不是電影,它當然是電影,我不至於像斯科塞斯那樣對它們不屑,因為也都是認真做出來的大製作,可是我本身不是很有興趣,觀眾看著也會疲乏吧。同樣的招數反覆使用,你只有輸給網絡。”

而在今年《復聯4》國內上映之時,連續5日超80%的排片,也引來柏林影帝王景春暗諷院線“跪舔”。雖然在此之後,他也解釋“酸的不是漫威電影和觀眾,而是環境本身。”


那些聲討漫威的人們


在此之前,劉慈欣也被問起過對超英電影的看法,他直言,“不能說討厭,但確實不喜歡看。”他認為,漫威電影雖然特效質量很高,但“總感覺他們所有電影都是一個生產線上很標準的流程生產出來的。”

張藝謀去年在上《十三邀》的時候,說起為何好萊塢電影能大行其道,統治和碾壓全世界的電影市場,就是因為抓住了娛樂性的東西。“雖然炮製的是文學垃圾、精神垃圾,但因為好看所以架不住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一茬一茬的追。”

可以看到,當國內電影人們談起漫威時,更多時候,把它當成了好萊塢爆米花電影的某種指代,同時也是當下國產電影市場商業化的一個表徵。

畢竟,不僅僅是北美電影市場,國產電影市場自1994年對外開放以來,隨著好萊塢大片的分食以及自身發展的探索,也面臨著商業化所帶來的一系列影響。最為淺顯的表現,就是在文藝片與商業片同天上映之時,往往會因為排片問題而撕扯。


那些聲討漫威的人們


誠然,電影市場需要商業大片的支撐。尤其是在如今以票房論英雄的年代,商業大片往往是市場活水的來源。但是,從長遠來看,電影市場若長期被大片霸佔,也不利於其良性發展。甚至,助推了社會“娛樂至死”的現象,消解了電影原本的藝術性。

在這之中,最具吸金力的漫威電影自然更容易成為槍打的出頭鳥。因而,某種程度上,批評漫威電影,也就成了某種政治正確。當然了,不管是“惡語”還是“良言”,作為電影從業者們,尤其是具有行業話語權的電影大師們,可能更有一份責任去適當建言警醒或鞭策。

不過,市場發展自有其規律。漫威等超英電影的火爆,也證明了其存在的價值。至於是否能夠走得更為長遠,可能身在局中的的創作者們其實早有憂患意識,否則也不必急於用奧斯卡獎項來肯定自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