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子》失传了,是因为名字太可怕?

最近在头条看到一篇介绍尸佼和《尸子》的文章,有条友留言如下:

尸子很牛,估计这名字太吓人,后人不敢看,所以失传了!

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但这是典型的“以今训古”,既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臆断古代世界。要知道,在尸子生活的年代,尸和屍根本就是两个字,而古人也并不会“望尸生畏”。

尸字本意探究

如果“尸”的本意一开始就是指“尸体”,那么我们怎么解释“屎、尿、屁”?这些“活着的人”才能产生的生理“废料”,又跟“死尸”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尸”字本来指的就是活人。作为一个象形文字,它的篆书写作这样:

《尸子》失传了,是因为名字太可怕?

“尸”,小篆

看,这分明就是一个“人”呀,一个“躺着的人”。

许慎《说文解字》:尸,此字象首俯而曲背之形。也就是说这个字的本意就是“人躺着”。直到现在,很多地方的妈妈都会这样骂自己的孩子:“你躺在那儿挺什么尸?还不赶紧爬起来学习!”可谓传神了。

《尸子》失传了,是因为名字太可怕?

安徽蚌埠·许慎雕像

后来,“尸”又进一步成为一种特定身份人群的称谓。在先秦时代,中国人讲究“敬神如神在”,特别是在祭祀祖先的时候,要有人扮做死者代表先人受祭。这个躺在那里装死人的人,就被叫做“尸”。按照古人常常以职业为姓氏的习惯,尸子也就是尸佼的先祖,很可能就是扮演“尸体”的神职人员。

《尸子》失传了,是因为名字太可怕?

三星堆重现古代祭祀

渐渐,人们把真正的死人也叫做“尸”了。但为了加以区别,表示死者的“屍”加上了一个死字。也就是说,在古代,“尸”和“屍”是绝对不会混淆的两个字。

害怕,是因为只知简化字

在古人眼里,“尸”是活人,“屍”才是死人,否则,也不会在“屎尿屁”等字中,用“尸”来指代人体了。

如果你说,“屎尿屁”都是不雅的字,那么“尻、尾”呢?

而现代人觉得尸子的名字可怕,是因为简化字将“尸”和“屍”合二为一的缘故。这两个字被重新统一为一个字,含义也“合并同类项”,就导致了今人对着尸子的名字不寒而栗。

因为简化字造成的“误会”还有很多: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到理发店附庸风雅,用繁体字做招牌,可是“理發店”的错误引人发笑,因为在古代,头发的“髮”和发财的“發”根本是两个字。

《尸子》失传了,是因为名字太可怕?

这是某装饰公司的广告,硕大的错别字让人无语

前几年某演艺团体修订了家谱,其中松树的松都被写成松紧的“鬆”。长此以往,“武鬆打虎”的笑话难免会出现。

《尸子》失传了,是因为名字太可怕?

我个人坚决拥护简化字,支持“用简识繁”。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滥用、乱用繁体字,貌似风雅,实则让人笑掉大牙。比如有人将“岳飛”写成“嶽飛”,将“范仲淹”写成“範仲淹”,都是犯了典型的“以今训古”之错误。更有甚者,“薑子牙”又是什么鬼?生姜的“薑”和姓氏的“姜”,从字形到字义都风马牛不相及。

《尸子》不可怕,为啥还失传了?

《尸子》失传了,是因为名字太可怕?

《尸子》书影

回归文章本题:《尸子》既然并不可怕,为什么会失传呢?

个人认为,这跟从秦朝的“焚书坑儒”到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关系很大。

“焚书坑儒”常常被连在一起,其实“焚书”和“坑儒”是两码事。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学说盛行,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等等皆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墨家甚至发展起了强大的武装力量,这对统治者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尸子》失传了,是因为名字太可怕?

焚书

秦朝以法立国,深知统一思想的重要性,于是,秦始皇下令将诸子百家的典籍统统焚烧,“所不去者,医、药、卜、巫、种树书”,也就是说只留下一些生产、生活相关之书。《尸子》一书,肯定在焚烧之列。这也是辛弃疾“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邻家种树书”一句的来历。而号称“大明第一狂人”的李贽,干脆将自己的著作命名为《焚书》,也是很有性格了。

秦火以后,诸子百家中的很多学说就此失传。换言之,《尸子》失传并不是因为名字可怕,而是因为对当时的统治者来说,他的学说如“洪水猛兽”般可怕,必须加以消灭。

到了汉朝,天下承平,统治者在经历了从“严刑峻法”向道家的“无为而治”的转变后,将目光投向了“克己复礼”的儒家。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策略被采纳,并成为此后2000余年古代中国立国之本。儒家独大,其他诸子百家学说也就进一步失去了“复活”的土壤。

《尸子》失传了,是因为名字太可怕?

董仲舒像

从“秦火”到“尊儒”,连曾经无比强大的墨家尚且凋零,曾经众口传唱的《诗经》都分成了“三家诗”,本就单薄的尸子失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尸子这个名字和他的零星学说能通过历代典籍流传到今天,已经很不容易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