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张作霖“收复”外蒙古始末

1921年1月9日,白俄谢米诺夫部将恩琴,突率俄、蒙、日等匪徒5000余众,侵入蒙,兵犯库伦。中国守军仅有褚其祥部高在田团约1500人,且粮草弹药十分匮乏,在苦苦支撑近一月后,终因寡不敌众,于2月7日弃守。

恩琴随即胁迫外蒙古活佛宣布“独立”,并在库伦大肆劫掠财物,捕戮华人。消息传来,举国震惊,群情激愤, 纷纷上书北京政府,要求迅速派兵收复外蒙,扫平蒙乱,总统徐世昌、总理靳云鹏也感到事态严重,紧急电召曹锟、张作霖商议对策。

恩琴攻陷库伦后,并未就此罢手, 接连向中国内地进犯。当时,负有防务内外蒙之责的是奉军张景惠部,坐拥8000余众于叨林。但是,他先是置库伦危急于不顾,“开战后仅一支队开到,余皆按兵不动” ,后当恩琴率部进逼之时,不战即退,连弃军事重镇叨林、乌得。

民国时期张作霖“收复”外蒙古始末

恩军得以长驱直入,攻陷内蒙锡盟八旗,兵锋直抵张家口附近,形势益发严峻。北京政府连续发电给张景惠,授其援库司令职衔,命其率部抵抗,相机收蒙。

身为察哈尔都统的张景惠,完全听命于奉天张作霖,而非北京政府。此时的张作霖却全无意派兵援库平乱,所关心的是与直系争夺苏皖赣巡阅使。

当张景惠在徐世昌再三促令下向他请示之时,竞招致张的大骂。张作霖将收蒙责任推给直系曹锟、吴佩孚。双方互相推诿,援库计划一再延迟。4月6日,库伦活佛哲布尊丹巴忽派密使牛福厚,拜谒总统徐世昌,声称只要政府允蒙古自治,答应若干条件,便与恩琴脱离关系,复归中国。

民国时期张作霖“收复”外蒙古始末

正处于一筹莫展中的北京政府,仿佛看到一线曙光,随即致电张作霖、曹锟,商议对蒙决策。张作霖不愿承担征蒙责任,此时便借机表示,对蒙方略应“以可战之势开可和之局” ,力主和平收蒙。

由于就征蒙一事奉直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4月26日至5月5日在天津召开会议,张作霖一反前态,表示愿意“亲征蒙疆”。

张作霖既表示愿意率军征蒙,北京政府对其提出的种种条件自然是一口应承,此时的外蒙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5月底恩琴率主力北上进犯远东共和国,结果大败而回,元气大伤。但张作霖却只专注于自身的既得利益。

他先是用政府拨付的300万元征蒙经费大肆扩充奉军编制,后又派军强行过境热河,意图将其收入名下,从而与热河都统姜桂题发生冲突,后不得不经北京政府出面,调姜为北京陆军检阅使,让热与张。

民国时期张作霖“收复”外蒙古始末

张作霖随即委任汲金纯为热河都统。由于苏俄已有派兵攻击库伦的企图, 徐世昌、靳云鹏深感事态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当即促请张作霖从速进兵。

张作霖却不以为然,6月18日方在奉天北大营行誓师典礼,但宣称征蒙军队仍须于7月中旬才能准备齐整, 届时开拔。

苏俄红军再次抢在奉军出兵之前,在未经中国政府同意的情况下,于6月28日派军进入外蒙围剿恩琴,7月6日攻占库伦,恩琴残部逃往科布多。7月12日,蒙古人民革命政府成立。至此,北京政府先前所拟订的种种征蒙方略全告破灭。张作霖所谓的“亲征蒙疆”也渐趋沉寂,他本人表示“蒙疆已无匪可平,无须派大军前往,只须政府派人与苏俄接洽,交还库恰即可”。

就在中国政府准备苏俄进行新一轮谈判之时,苏俄当局却以追剿白匪之名,逐步将势力扩展至外蒙全境。

民国时期张作霖“收复”外蒙古始末

1922年春,直奉双方已是剑拔弩张,势同水火。当此时,张作霖更是无暇顾及外蒙,将收复外蒙的责任全部推给中央, 专注于内战。

1921年白俄恩琴、苏俄当局先后侵入外蒙古地区,张作霖身负守土之责,却坐视不顾,专注于国内内战战场,致使当时的北洋政府失去收复外蒙良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