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楊宗保和穆桂英是虛構人物?但現在又發掘了穆桂英墓了?

用戶61539058381


關於楊家將的爭論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之所以對楊宗保、穆桂英之真實性爭論不休,說到底就是人們對忠烈精神的認可,認可到不願意承認歷史的真實性。因此演義小說這種更接地氣,更受老百姓追捧的文學形象深入人心,這就成為一些地方的商業賣點,這就有了“穆桂英墓”、“花木蘭墓”等爆款產品的衍生!



楊宗保身份爭議

楊家將與楊門女將皆出於《楊家將傳》、《楊家府演義》這兩部文學作品。其中楊宗保為楊延昭之子,娶妻為穆桂英,夫妻二人皆死於保家衛國的戰爭中,忠烈流芳!關於楊宗保此人的爭議存於是否存在此人,人物原型實際上為楊延昭之子楊文廣。

“南斗六星去牽牛二十六度四分之一,主兵機;北斗六星中第六星,主燕。”——《大象列星圖》

先看此人存在與否,按照正史記載,楊家三代抗遼的主角是楊業、楊延昭、楊文廣,此乃一脈相傳下來的祖孫三代。楊家將第二代代表人物楊延昭實際上是楊業長子,六郎之稱呼並非家中排行,而是遼軍畏懼其威猛,稱之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轉世神將。楊延昭在正史中有三個兒子,分別是楊傳永、楊德政、楊文廣,無論是曾鞏的《隆平集》還是《宋史》,皆在楊延昭去世之後記錄下“詔錄三子”,依依對應其三子所賜官職,並不存在漏記,所以楊宗保此人就是不存在的。


“延昭子宗保,官同州觀察,世稱楊家將”——《燼餘錄》

眾所周知,《宋史》乃元末脫脫主持修撰,他在史料可能參考北宋曾鞏的《隆平集》,故而兩部書關於楊延昭之子記載雷同,而南宋遺民徐大焯卻在《燼餘錄》中提到了楊宗保,這存在《宋史》漏記的可能。但細心發現,徐大焯所記載的楊宗保官至同州觀察使,這就出現了重大曆巧合,因為《宋史》中記載,楊文廣於慶曆二年(1042年)病逝,宋廷追贈他的官職正是同州觀察使。



這種巧合在文學創作中也頻頻出現,如小說中的楊宗保打天門陣的事件,其實與楊文廣兵徵西夏、抗擊党項的事蹟如出一轍,這是楊文廣在宋神宗時期的重要戰績,他也因此晉升為定州路副都總管、步軍都虞侯。這種巧合就讓諸多學者認定了楊宗保的人物原型實際上就是楊文廣,而小說中卻將楊文廣列為楊宗保之子,這是憑空創造且亂了輩分的行為。只不過楊宗保在《南北兩宋志傳》這部小說中出現,成書於明萬曆二十一年 (1593年) ,較元末的正史更有時間優勢,故而流傳更廣。


而據說洛陽新安縣五頭鄉潼溝村出土了一塊宋朝楊令公的停靈碑,碑文載:“北宋朝楊令公之丘陵也,有女孫楊宗保感祖之義, 居廬於此,遂人道而為觀焉”。這個發現其實是打了個擦邊球,因為正史中也沒有楊業孫女姓名之記載,如此出名的楊宗保,若真是個女人,想必能吊起獵奇者的胃口,楊業歸宋以後主要輾轉於甘肅、陝西一帶,於洛陽停留雖有可能,但忙於戰事,帶著孫女的可能性並不大,所以此碑文的真實性也有待考證。

至於山西代縣《楊氏宗譜》、山西原平《楊氏宗譜》關於楊延昭的記錄中,分別記有楊宗保、楊宗政、楊宗勉三子。這類家譜各地比比皆是,甚至是湖北黃梅的《楊氏宗譜》確記下了“宗保妻穆氏,生文廣、同信二子”。楊家將至楊文廣一代,於宋仁宗趙禎慶曆三年(1043年)參與平定張海起義,從陝西一直打到湖北西北部,此時的楊文廣是“以父蔭為官、班行討賊”,也就是說他此時只是禁軍中的小嘍嘍,並沒有在湖北購宅傳宗的實力。這樣的宗譜各地說法不一,是否有意而為之就難說了。

穆桂英身份爭議

穆桂英的身份源於穆柯寨這種“歷史遺蹟”,而這種遺蹟在山東肥城、山西繁峙、渾源都有,這樣的遺蹟具有多大的真實性不言而喻,湖北的《楊家宗譜》提到了楊宗保之妻穆氏,但問題是楊宗保的真實性都難以考證,穆氏又由何而來?

“楊文廣之妻慕容氏,武藝高強,英勇善戰,遼兵將均畏之”——《保德州志》

宋景德四年(1007)正式設立了保德州,隸屬山西河東道,所以《保德州志》關於楊文廣的記載真實性更為可靠,其中提到了楊文廣妻子為慕容氏,並且是一位女將軍形象,與丈夫共同抗敵,使遼人畏懼,這個形象與小說裡的楊宗保、穆桂英二人非常相似。且慕容氏的家鄉在保德州的穆塔村,這種巧合說明穆桂英的人物原型就是這位慕容氏,因為“慕”與“穆”發音貼近,故而在民間流傳為穆氏,桂英二字也是民間為讚揚其勇武女性形象而起的名字。



由上可知,宋元評話、雜劇所演述的楊宗保應當是杜撰人物,人物原型為楊文廣,所以穆桂英也就不應該是歷史人物,反而更像楊文廣之妻慕容氏。小說家渲染楊家將與楊門女將時,由於楊家三代忠烈的歷史真相過於薄弱,故而在楊延昭與楊文廣中間杜撰了一代人,即楊宗保,繼而又以宗保之妻穆桂英來突出楊門女將的巾幗形象。



諸如各地的族譜、陵墓、碑文之“發現”不管目的為何,總會與讓人啼笑皆非,如湖北的族譜裡直言不諱的寫到“宗保妻穆氏”,這種記載到底是還原歷史真相,還是譁眾取寵博人眼球?又如商業氣息濃厚的古蹟開發,同是楊家將時代的宋朝開國功勳潘美,被地方旅遊開發時作為大反派,連地方導遊講解時都會一本正經的說道“這是大奸臣潘仁美,害死了楊家忠烈楊令公”,這種不負責任的宣傳與誤導,實際上是一種深入遊人內心的愚弄行為,這種誤導符合大部分人的“認知”,一傳十,十傳百,就成了歷史上的真相!

參考資料:《宋史》、《保德州志》、《隆平集》


棍哥觀史


我們現在所知的穆桂英墓位於今山西省呂梁市離石西崖底村,這座墓一直被當地人稱為“穆桂英墓”,後經專家鑑定,此墓的墓主人雖然無法確定就是穆桂英的墓,但確確實實是一座宋代的墓,而且此墓周圍地形險要,山崖環繞,與小說中穆桂英的葬身之處很相似。


因為按照某些小說或評書裡的描述,穆桂英在丈夫楊宗保戰死之後與其他楊家女將一起征討西夏,這就是“十二寡婦徵西”的故事,而穆桂英在徵西的時候率軍行至虎狼峽(古浪峽),並決定與其餘三位女將孤身前去查看敵情,但遇伏身亡,她們死後敵軍割其首,將遺體拋入崖中,楊家其餘女將發現後殮其遺體並就地埋葬,而穆桂英等人遇害的山崖也被稱為滴淚崖。

那麼按照以上的描述,我們不難看出,穆桂英遇害以及被掩埋的地方在古浪峽附近,古浪峽在哪兒?在今天的甘肅武威市境內,也就是河西走廊的東端,武威在哪兒?武威是甘肅的一個地級市,在甘肅的中部,位於寧夏的西面。而這個地方甚至整個河西走廊在北宋時期都是處於西夏的控制之下!當年北宋與西夏的主要作戰區域在甘肅東南,寧夏和陝西一帶,像著名的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等戰役都發生在此區域內,也就是說如果單純從作戰區域來看,穆桂英等人出征西夏並進軍到古浪峽附近這是不可能的。



而前面說過了,目前發現的穆桂英墓位於山西呂梁市境內,在北宋時期這可是大宋的疆土,且根本不是宋夏戰爭的前線,還有就是呂梁和武威直線距離870多公里,非常的遠。所以關於穆桂英戰死西夏戰場和穆桂英墓是有很大矛盾存在的。

但僅憑這一點就說穆桂英是虛構的人物,也不足以說服眾人,畢竟一座宋朝的古墓就擺在那裡,在這座古墓主人的真實身份沒有被完全確定下來之前,它還是有可能是穆桂英的墓,如果是穆桂英的墓那麼歷史上就一定存在穆桂英這個人,但說實話,單憑正史就已經否定了穆桂英這個人,因為《宋史·楊延昭傳》裡明明白白的寫著:“(楊延昭)在邊防二十餘年,契丹憚之,目為楊六郎。及卒,帝嗟悼 之,遣中使護櫬以歸,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錄其三子官,其常從、門客亦試藝甄敘之。子文廣”。

楊延昭的兒子是楊文廣,不是楊宗保,楊宗保是誰?不知道,也許楊宗保也跟本不存在,如果楊宗保不存在,那麼穆桂英也肯定不存在的,而楊文廣卻真真實實的在西北抵禦過西夏,並受到范仲淹的賞識,且楊文廣活到七十多歲,乃是善終,所以他與穆桂英也沒有任何關係。

因此,在沒有確鑿證據可以證明穆桂英確有其人之前,我只能下這樣的定論—以目前的證據來看穆桂英是一個虛構的人物,那座所謂的穆桂英墓雖然是宋代的墓但不是穆桂英的墓。


鹹魚閒聊


楊宗保跟穆桂英確實是虛化的人物,他們都沒有在正史上出現,這便足以證明了。因為北宋楊家確實是當時的豪門,楊家開家始祖楊令公的權勢非常大,按著當時的說法叫做位列三公,而北宋楊家三代為將也是客觀事實,像這種豪門名將家族,如果他們的子孫真有幹下這種光榮事(穆桂英掛帥,楊宗保任先鋒)正史不可能會遺漏。這一點很好理解,隨便一個小明星放個屁內褲走個光都能夠上頭條好幾天,名將豪門家族同樣也會自帶流量的。

楊家將其實是部讓人非常心酸的小說,或者說,作寫寫這部小說的時候是帶著不滿不屑加痛心疾首在寫的。比如,楊家將的故事是從楊令公擔當一方統帥開始往下寫,在楊延昭時期楊家達到權勢巔峰,這也是宋朝最為強大的時候,但是呢,往下卻直接峰迴路轉了,楊家日漸凋零,不的不派出穆桂英這種娶進來的媳婦上戰場參戰,到了穆桂英後期甚至連楊排風這種丫鬟都得上戰場去掛帥打仗。作者這是什麼意思呢?不就是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嘛!作者藉著楊家將這麼一部小說,諷刺當時的宋人,比個娘們還不如,男人沒血性,要靠女人上陣打仗,最後才會落下亡國的悲慘事蹟。


優己


楊家將的故事家喻戶曉流傳民間,好多故事感人至深,但在正史記載中卻很少,只記載楊業楊廷昭楊文廣子孫三代比較深刻,我們知道楊業是降將,降宋前屬後漢隨國姓劉,其中楊業和其父子族人保一方安寧,對抗契丹阻擊趙宋的事蹟是不可能被宋史詳載的,雖然七郎八虎宗保桂英多屬虛構,但其楊家族人內像他們的人一定是有原型的,他們雖非親兄弟子侄,但藝術作品原於生活高於生活,在那個年代有那麼一個族群在邊疆保家為國,楊家將的故事雖然太過誇張最後還十二婦徵西簡直不可能的事,但楊家將只是一個典型也許還有李家將趙家將千萬家將,他們為守護國土家圓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的家人在後方默默支持,這是不是一種楊家將精神呢?


軀殼161091902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民間傳說都是真的,它們比專家有譜。

二是現在的考證或專家的考證,也僅僅是在書籍裡隻言片語裡找關聯詞句,如此便要做為結論,這本身就很可笑。就是最近100年裡發生的好多事都講不清楚,何況1000年前的事呢。比如,中國共產黨的建黨日期,這很近吧,很重要吧,但至今都沒有確切答案。說明昨天就可能成為歷史,1小時前天下就發生千萬個迷團,傳下來的書籍,又有多少是真實的呢?

三是現代人過於自信,以為莫不能之,實際上現代所謂考證方法對於歷史的真實性的探究,是浮淺的,很多甚至是南轅北轍的、極端錯誤的,最多有個大慨事實就不錯了。

四是民間傳說雖然有錯失,不免添油加醋、抽絲剝繭,但比考證有用,它恰恰彌補了史官記史的粗蔬不精之處,且以另外角度讓故事更接近史實。但是歷史就是歷史,它的本質就是:人用筆寫歷史,歷史就難以克服的用真實性很差的面目傳承後來。

五是穆桂英是真實存在的,因為她被口口相授而來,沒有經過所謂的考證的過程,對史實來說,這已足夠了。


空谷迴音70104799


我發現、頭條裡、有些人憑啃了幾本史書就開始在這裡高談闊論了,總認為史書上沒記載的人物都是假的,吹得好像是你們親眼所見的一樣。

當你們借史書吹牛的時候,你們也不動動豬腦子想想,史書是史官們寫的,只能是官方的一面之詞!史官只是執筆的文官,也不是軍事戰場上的親歷者,史官是按統治者授權所記,該公開的人物肯定要記錄,不能揭開真相的人物必然省略不記…

宋史上沒有楊宗保和穆桂英的記載,也沒有楊門十二寡婦徵西的功績。關於楊宗保和穆桂英的事蹟都是來自民間代代相傳、也叫民間傳說,後來就有了評書和小說…至於楊宗保和穆桂英是不是虛構的人物?作為現代人還沒有資格作判定!


qiguo風雨不倒


“榮耀歷史”用心為你解答歷史


楊家將的傳播,要歸功於明代的兩本小說《楊家府演義》和《楊家將傳》。既然是小說,那麼就像《三國演義》之於三國一樣,對歷史進行了很大改動,許多人物的歷史形象出現了很大變化,也憑空出現了很多人物,楊宗保和穆桂英就是其中典範。

那麼歷史上的楊家將與我們小說裡的楊家將有哪些差異呢?

1、潘仁美與潘美

楊業,本來是北漢大將,北漢投降後歸於宋朝,以數千騎兵抵擋契丹10萬大軍後名震天下。為了收復燕雲十六州,宋太宗發動了雍熙北伐,主將是忠武軍節度使潘美(小說潘仁美的原型),楊業為副將。

前期一直很順利,但是因為曹彬作戰失利,宋軍整體撤退,但是楊業被監軍王侁逼著出戰,最後在面對十萬契丹大軍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戰敗被俘,最後絕食而亡。

楊業的愛國精神無可厚非,就算深陷敵營也不屈服,但是潘美在裡面扮演的角色是小說裡面潘仁美的形象嗎?完全不是,相反,潘美是宋初第一大將,在宋朝統一全國的過程中戰功赫赫,而且因為楊業的死,他萬分過意不去,自請降職三級。

在正史之中,潘美是類似於漢初韓信,唐初李靖,明初徐達一樣的存在,就因為明朝不知道是誰無亂編排成了大奸臣,所以造謠的危害可見一斑。

2、楊六郎並不是第六個兒子

在小說裡面,楊六郎楊延昭是楊業的第六個兒子,這就充分說明這兩本小說的作者並沒有熟讀史書。

楊業一共7個兒子,長子是楊延昭!就是小說裡面的楊六郎是楊業的長子!

但是歷史上楊延昭是被稱為楊六郎,但是願意並不是他是楊業的第六個兒子。

現在主流意見是在星象學說裡,北斗七星代表的是兵機、戰事,而七星裡面的第六星是主燕,而楊延昭繼承父業,在北疆抗遼,頗有威名,所以契丹人把他看作北斗第六星下凡,所以被稱為楊六郎。

3、虛構的楊宗保

在小說裡楊宗保是楊六郎的兒子,是第三代楊家將的領軍人物,但是查遍歷史,並沒有楊宗保這個人。

楊延昭在正史之中壽終正寢,妻子也沒有具體記載,是不是柴郡主只有天知道。

他一共有3個兒子,分別是楊傳永、楊德政、楊文廣,其中楊文廣繼承父業從軍抗遼,他應該就是楊宗保的原型。

4、虛構的楊門女將

穆桂英是中國古典文學裡面巾幗英雄的代表,她的背後是以佘太君為核心的楊門女將,在楊家將為國捐軀之後,楊門女將率軍出征,弘揚楊家將威風。

整個楊門女將都是小說演繹的,佘太君的原型是楊業的妻子,姓折,是永安軍節度使折德扆的女兒,正史記載為折式,雖出身將門,但是並未有其出征的記載。

沒了佘太君,楊八妹、楊九妹包括穆桂英自然都是虛構的了,史料裡面並沒有記載楊業有女兒。

穆桂英第一次出現是在小說《楊家府演義》之中,此時她的名字叫木桂英,後來到《楊家將傳》,沿用了這個人物,但是名字改成了穆桂英!

再想想現實,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能拋頭露面的女性有多少,更遑論是帶兵出征。朝廷會將一支軍隊交給一群女人,這個心得有多大?承認歷史上是有不少女將,如唐朝的平陽昭公主,南宋初年的梁紅玉,明朝末年的秦良玉,但是數百年才出一個,宋朝就碰上了一窩?

另外除了楊業在抗遼大業上有所戰功,楊六郎、楊文廣並沒有太大建樹,也不是一方主將,更談不上演義裡面建立天波府,率領楊家將了。

5、穆桂英墓背後的浮躁

聽說科學家發現了兩個曹操墓,一個是成年之後的墓,一個是曹操小時候的墓。

如此荒唐的新聞也會有人報道,可見這個社會為了流量、為了關注已經無底線到什麼程度。

前段時間還有幾個地方在爭西門慶故居、潘金蓮故居,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兩人是民族英雄呢?如此下作背後的原因就是利益,為了利益能拋棄良知,這就是這個社會的浮躁。

同樣,作為一個歷史虛構人物,竟然有地方宣佈發現她的墓地,不得不說其既愚蠢又可悲。

但是,楊家3代為國戍守邊疆,楊業更是為國捐軀,他們是真正的民族影響,值得我們銘記,也正是因為現在愛國情懷的缺失,宣揚楊家將也成了國民愛國教育的一部分。


榮耀歷史


如果不是小說楊家將,你會知道北宋有楊家嗎?楊家將是一部小說,不是歷史,楊家在北宋只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家族,還佘老太君的龍頭柺杖可以打昏君,天波府門前下馬下轎,不知道誰扯出來的,還楊家將掛帥出征,楊傢什麼時候掛過帥的?楊家兒郎不是娶的郡主就是公主,整個北宋和楊家一個時期的,只有高家高懷德娶了趙匡胤的妹妹,也只有高家才是北宋中前期的頂樑柱,高懷德北宋開國功臣之一,趙匡胤將自己親妹妹賜婚高懷德,從高懷德這代開始,高家連續四代七帥,七人因戰功被封國公,更是出了三十多位將領和一員女將,整個北宋中前期只有高家一家獨大,每次出征都是高家出征,楊家是降將,趙匡胤怎麼得到的江山,他會相信一個降將?看看北宋開國功臣呼延家,第一個被滅門的,當時除了高家敢保護呼延慶並將他送出城,還有哪個家族有這個本事


用戶52157040082


近年來,山東、北京、山西等地都有人宣稱發現了穆桂英的墓地和穆柯寨的遺址,因此人們對於穆桂英和楊宗保的故事越來越深信不疑。不過,小說中的人物是怎麼和歷史人物掛鉤的呢?



楊宗保和穆桂英這對夫婦本來是民間戲曲、評書及小說《楊家將》中的的重要人物。在小說裡,穆桂英是穆柯寨首領穆羽的女兒,自幼武藝超群,機智勇敢,勇猛不亞於男性,是響噹噹的巾幗英雄。

小說還提到,穆桂英與楊宗保在陣前交戰。穆桂英對楊宗保一見傾心,用計生擒了楊宗保並與之成親,從而成了楊家將的一員。在楊門女將中,穆桂英是武藝最高的一位。她與楊家女將一起出徵,屢次擊敗遼國和西夏的入侵,讓敵人聞風喪膽,深受民間讀者的敬佩。



不過根據《宋史》記載,楊家將三代(楊業、楊延昭、楊文廣)抗遼的故事是真的,而關於楊宗保、穆桂英等人的記載卻根本沒有。《宋史中》中只錄有楊業、楊延昭、楊文廣,而小說和評書中的楊門女將及楊宗保等人均不見於史書任何記載。因此,史學家過去認為楊宗保、穆桂英均是虛構的人物。

可是根據山西代縣出土的《楊氏宗譜》來看,宋將楊延朗(即楊延昭)名下有三個兒子,分別是楊宗保、楊宗政、楊宗勉。而湖北出土的《楊氏宗譜》又記載“宗保妻穆氏,生文廣、同信二子”。這些宗譜的真實性雖然暫不可考,但穆桂英、楊宗保是否又存在呢?



另外,據《保德州志》記載,“楊文廣之妻慕容氏,武藝高強,英勇善戰,遼兵將均畏之”。有人認為,歷史上楊文廣的妻子慕容氏其實就是小說《楊家將》中“穆桂英”的歷史人物原型,因為“慕”和“穆”同音。不過,這也只是一種猜測罷了。

因此,雖然不少地方都宣稱有疑似穆桂英的墓葬出土,但其實都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證據。而對於穆桂英和楊宗保夫婦是否真有其人,目前還有待考古工作的進一步發掘。



歷史的荒野


有真有假

家喻戶曉的楊家將,裡面的成員有真實歷史人物,也有虛構的歷史人物。這是小說慣用的套路之一,就是人物或者情節有真有假。四大名著裡面都是有真有假,只是真多假少還是假多真少的問題了。而巾幗英雄穆桂英,就是虛構的一個人物,並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有些虛構人物有原型,有些虛構人物則是完全虛構。



只在傳聞中

《北宋志傳》的創作年代是明嘉靖年間,離今天就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光是這幾百年的歷史就能傳出很多傳說出來,特別是這麼熱門的人物。所以關於穆桂英的墓葬的消息,這幾百年的歷史傳聞就是原因之一。還有現在為了製造旅遊資源,用這種熱門的人物來當旅遊資源也是一種“辦法”。所以說這穆桂英墓就一直存在於傳聞之中,並沒有真正的展現在世人面前。



現在也只有傳聞說有疑似穆桂英墓的地方,而這隻怕永遠就是傳聞,並沒有考古發現確切證明說穆桂英的墓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