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現在還說得通嗎?

農村人對男女的婚戀觀十分看重,尤其是在過去,那時候的婚姻關係都是父母之命,都是由父母請媒婆進行撮合的。媒婆在接到家主的請求之後,都會尋找最合適的配偶人選。主要的評判標準就是家庭是否門當戶對,同時看兩個人的生辰八字是否般配,同時還要看兩個人的屬相,再之後就是看兩個人的年紀是否符合。通過以上的條件進行篩選,最終選擇一個合適的結婚對象,反而長相倒是被大家忽略了。

農村老話:“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現在還說得通嗎?

過去農村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這句話說的就是配偶年齡上的對比條件,以此來判斷男女雙方是否般配,今後的生活是否幸福和睦。當然這句俗語的意思很好解釋,男人比女人的年紀大上七歲,這個婚戀年齡差是最讓大家所接受的。

比如說女人的年紀是20歲,那男人的年紀是27歲,這樣的結婚後不會出現家庭矛盾,也不會因為感情問題產生糾紛。因為這時候的男人才剛剛成熟,對於家庭才有了更多的責任感。在事業上也有了自己的成就,這樣的男人才能讓女人婚後的幸福感更強。

農村老話:“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現在還說得通嗎?

就今天的社會經驗來看,現在結婚的年紀不像過去那麼早了,一般女方都會在25歲結婚,男方一般都會30歲的時候才會考慮自己的終身大事。這時候雙方對婚姻的態度更加成熟穩重,婚後不會出現各種情緒化的婚姻矛盾。

現在我國的離婚率已經達到40%,在這部分群體中,年輕夫妻離異的佔比顯然會更高,主要就是雙方沒有家庭的責任感,且比較貪玩,以至於一言不合就會吵架鬧離婚。

農村老話:“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現在還說得通嗎?

當然對於“不可女大一”很多人都會有反對意見,也有“女大三抱金磚”的說話,可見這句俗語已經被社會所淘汰。但我們也要能知道,一般同齡的女性相比之下更成熟,心思更細膩,但男生的心理發育比較晚,就會出現價值觀的矛盾。

如果女方比男方要大,那女人就會既當媳婦又當媽。這樣一來男方的幸福感比較高,但女人在家庭中的付出比較多,雙方的矛盾也就越來越多,以至於出現離婚的結局。當然現在的教育水平都比較高,彼此對婚姻的認知水平也更高,所以男女的年齡對婚姻影響也更小。

農村老話:“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現在還說得通嗎?

在今天這個自由婚姻的觀念之下,男女之間的年紀就算是差距20歲依舊可以很甜蜜的生活在一起,所以這句俗語也就沒有了當下時代的意義,現在似乎不太說得通了。

農民朋友們,你覺得呢?歡迎評論留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