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沈阳冶炼厂的烟囱轰然倒下:“最不可能亏损的企业”因污染终结

沈阳冶炼厂三根大烟囱,是新中国大工业时代的一个象征。

2004年3月23日清晨,只用15秒,这三根百米老烟囱轰然倒下,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

厂里的一些老工人特意赶来,看它们最后一眼。那留恋的目光,有回忆,也有憧憬。

2005年1月1日,经过三年的创建,沈阳市被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昔日烟雾笼罩、河水黑臭的沈阳,变成了蓝天白云、碧水清波的花园般的城市。

15年前,沈阳冶炼厂的烟囱轰然倒下:“最不可能亏损的企业”因污染终结

1981年,改造后的冶炼厂

轰塌,老烟囱挥别城市舞台

2004年3月23日5时58分,沈阳市铁西区北二中路的原沈阳市冶炼厂内,三声闷响后,三股浓烟在烟囱底部升腾,同时一股巨大的冲击波涌到脚下,所有的人和设备都随之上下波动。接着,三根大烟囱开始向着既定的方向慢慢地沉下去,15秒钟之后,曾经引起沈阳市民极度关注的三根大烟囱,在清晨缭绕的朝雾中光荣退出了历史舞台。

望着已经“躺”在地上的大烟囱,一位背手而立、默默不语的老人久久不愿离去:“看着他们没了,我这心里啊,还真挺难受的……”老人说着,眼中闪现出点点泪光。老人叫魏智方,那年65岁,是沈阳冶炼厂的一名铅冶炼工人。从1961年进厂参加工作到1997年退休,他把自己36年的青春都献给了冶炼厂。

魏智方对冶炼厂的这三根大烟囱感情很深,他曾经给铅烟囱做过“清洁工”。那是上世纪80年代,由于生产规模巨大,铅烟囱里面堆积了大量粉尘,粉尘中除了一些不可利用的烟尘,其中有50%以上都是可回收利用的铅粉,具有极高的价值,因此厂里每隔一年左右都要对大烟囱进行净化除尘处理,而铅烟囱的除尘就落在了魏智方的头上。

15年前,沈阳冶炼厂的烟囱轰然倒下:“最不可能亏损的企业”因污染终结

冶炼厂控制室

烟囱的大烟道与地面平齐,记得当年第一次进入烟道时,里面堆积的粉尘将近两米,由于堆积时间久,粉尘大多都已硬化,不得不用镐头、铁锨等利器挖掘,当时他带着几个工友干了将近3天,清出的粉尘足足拉了20多车。

辉煌,靠黄金就能解决全厂工资

说起沈阳冶炼厂的历史,曾在这里工作过的人们是为之骄傲和自豪的。原冶炼厂厂长办公室副主任白少功,就亲眼目睹和见证了沈阳冶炼厂的振兴和发展。他1968年被分配到冶炼厂,工作33年,直到冶炼厂倒闭。

沈阳冶炼厂的前身成立于1936年8月,为当时的伪满洲国产业部筹建的黄金冶炼企业,定名为“国立金矿精炼厂”。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苏联红军进驻工厂,将工厂的部分设备物资运往苏联,后经国民党接管,部分车间恢复了生产。沈阳解放后,正式恢复生产,生产的品种有铜、铅、锌、金、银、铂等金属,还有多种新型材料以及硫酸等化工产品。原料来自全国一百多家矿山和企业,产品销售全国各地,部分远销国外。

15年前,沈阳冶炼厂的烟囱轰然倒下:“最不可能亏损的企业”因污染终结

冶炼车间

数十年后,再回忆那段辉煌岁月时,白少功仍旧激动不已。“因为冶炼厂成立早,无论从产量、流程、技术还是管理,都属于国内数一数二的。当时管冶炼厂叫‘有色的鞍钢’,可见冶炼厂的名气有多大。要说贡献,主要的一是向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有色金属产品,支援国内建设和抗美援朝战争;二是养活了一万多职工。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冶炼厂为国家提供了400多万吨的有色金属产量,这里也包括黄金和白银。沈阳冶炼厂每年最多能给国家生产12吨黄金,而且冶炼厂的黄金产品属于副产品,基本没有成本。每个月仅黄金一项,就可以给冶炼厂一万多名员工发月工资,这个情况在别的厂是没有的。当时我们厂被称作‘不可能亏损的企业’。”

挥别,环境保护是大事

1991年进厂的王神通今年61岁,在冶炼厂运输处工作了近十年,在他的记忆里,除了“黄金”时代的辉煌之外,还有时不时从天而降的酸雨、租来的花盆和身体不适的同事。

“我的主要工作是修车,不在厂区里上班,但有时候也会进厂区。一进厂区那股气味特别呛人,有时候还会遇到酸雨,打在衣服上就是一片点子。整个厂区里没有一棵像样的树,有活动的时候,就租来一批花盆,活动结束再搬走。”王神通有个邻居叫“小程子”(音),是冶炼厂的一线职工,工作几年之后,就总是脸色蜡白,时不时出现咳嗽、浑身没劲的感觉,有人传说“小程子”是铅中毒。

“不可能亏损的企业”在产量的不断增加的同时,污染也越来越重。立在产区内120米高的烟囱,每天排放的黄烟对沈阳市的大气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受到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厂里虽然也投入100多万资金治理,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手段,环境污染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最终,沈阳冶炼厂被迫选择了治理方案中最不想走的一条路——破产倒闭。

2002年8月8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告沈阳冶炼厂破产,成为我国首家因环境问题而被关闭的特大型国有企业。

身处其中的工人,即便每天面临着更严重的重金属中毒危险,仍然并不心甘情愿与既往的生活就此告别。王神通说:“在倒闭前,我们就放假回家了,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毕竟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工厂,离开了它不知道未来的生活会怎样,后来二次分配,我到了炼焦煤气厂,2017年也因为环保问题关了。看来,环保真是个大事!”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寇俊松 通讯员 张熠 本版图片由沈阳市档案馆提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