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筆記:三盛公黃河攔水閘畔品黃河魚宴

美食筆記:三盛公黃河攔水閘畔品黃河魚宴

國慶長假前,周圍很多同事都在議論出遊計劃,我也被這種濃厚的氛圍打動,產生了出發、上路的強烈衝動,但去哪兒呢?同事當中的一位長者——陝師大歷史地理學教授馬正林先生,向我隆重推薦了黃河三盛公國家水利風景區。 馬老師是中國歷史地理學界的權威,出版過很多學術專著,對黃河、長江等中國大江大河的沿革、變遷以及相關掌故捻熟於胸,因工作關係,我有幸與馬老師共事20多年,耳濡目染,從他這裡學到很多知識,也對遊覽祖國山河產生了濃厚興趣。

黃河沿線我以前走訪過不少地方,但三盛公攔河閘這裡以前真不知道,更不瞭解,所以在馬老師力薦下,我選擇了這個地方作為國慶出行考察的目的地。

美食筆記:三盛公黃河攔水閘畔品黃河魚宴

筆者一行抵達三盛公國家水利樞紐工程目的地時,已經臨近黃昏

1.“萬里黃河第一閘”——黃河三盛公國家水利樞紐工程

全長5400多公里的黃河,由西到東,因為地勢落差的關係,從青海高原一路奔騰而下,流經四川、甘肅的途中,接連穿越高山和峽谷,河水越發洶湧激盪,猶如一條雄勁的猛龍肆意翻騰,在這種氣吞山河的力量面前,人類所有的狂妄念頭都可以化為烏有了。

黃河從寧夏流出進入內蒙,先前劇烈的聲勢明顯變得平順而緩和起來,在慵懶徜徉之際,黃河水看似不經意地在遼闊的內蒙古草原畫出一個“幾字形”大彎,形成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河套沖積平原。

河套平原水草豐美,但河水也容易氾濫,通過水利工程加以節制,則具有成為沃野良田的潛質,古人很早便認識到水利工程對於河套平原的價值,早在秦漢時期,就有先民在這裡開發水利工程,使河套平原成為中央王朝在北方的重要糧產區。

新中國成立後,建國初期國家決定建設28項水利工程,建在河套地區的三盛公水利樞紐即其中之一。

美食筆記:三盛公黃河攔水閘畔品黃河魚宴

三盛公國家水利樞紐工程一景

三盛公水利樞紐位於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的磴口縣、鄂爾多斯市的杭錦旗、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接壤處,1959年開工,1961年截流成功,建成後成為黃河上唯一的以灌溉為主的一首制引水大型平原閘壩工程,素有“萬里黃河第一閘”之稱,建設規模在亞洲範圍也是最大的。

2.昔日水利工程變身為國家水利公園風景區

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後,徹底把歷史上經常氾濫成災的河套黃河水變成了寶貴的水資源,黃河水從這裡緩緩流進兩岸的良田,使河套灌區灌溉面積由過去的290萬畝躍增到870萬畝,讓史書上流傳的“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民諺更加名副其實。

時至今日,三盛公國家水利樞紐工程仍在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如此,近年來國家還在其原址基礎上建成了達到國家4A級旅遊資質的三盛公國家水利風景區,景區總面積129平方公里,景區有兩大核心區域:

一是黃河溼地景觀區,包括黃河溼地、萬畝葵園、南湖溼地田園等景觀;

二是生態景觀區,大多是直接利用近年來原水利樞紐工程設施當中被陸續淘汰的廢棄設施改造而來的,包括金屬雕塑園、天下第一古箏,黃河水壇、黃河放生地、月亮湖等,突出的是低碳環保、生態和諧主題,堪稱一處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的地方。

在三盛公水利風景區內,還配套建設有一系列商務接待機構,包括三盛公大酒店、荷花島柴火莊園、金三角農家樂等,可以滿足遊客數日留宿、深度旅遊的要求。

美食筆記:三盛公黃河攔水閘畔品黃河魚宴

三盛公國家水利樞紐工程一景——攔河閘

美食筆記:三盛公黃河攔水閘畔品黃河魚宴

三盛公國家水利樞紐工程一景一—攔河閘內波瀾不興的水庫

3.黃河河畔品食黃河魚

三盛公黃河水利風景區,離磴口縣縣城所在地東南2公里,而磴口縣依傍黃河,是盛產黃河魚的地方。

美食筆記:三盛公黃河攔水閘畔品黃河魚宴

三盛公國家水利樞紐工程一景——三盛公黃河活魚莊,也是筆者一行品食黃河魚的地方

據說康熙皇帝親征葛爾丹大獲全勝,回師途中某日滯留三盛公地區休息,當時磴口縣是阿拉善王爺的屬地,阿拉善王爺設宴款待,席間,康熙帝對黃河魚的鮮美讚不絕口,回京後還念念不忘三盛公的黃河魚,遂命阿拉善王爺每年春秋兩季進京上貢,並親賜三盛公的魚為“黃河貢魚”。

在河套地區黃河水中繁衍的魚類繁多,最有名的是鯉魚和鯰魚,關於這兩種魚,當地還流傳一句諺語:春鯰秋鯉,意即春季的鯰魚最肥美,秋季的鯉魚最滋補。

我們來時,正值秋季,遺憾錯過了鯰魚最肥美的時節,據當地人講,黃河鯰魚肉質細嫩,味鮮爽口,營養豐富,滋陰補腎,馳名區內外,有“五月的鯰魚賽人參”的說法,不過,野生黃河鯰魚十分稀貴,很難吃到,市面上售賣的鯰魚大多為人工飼養。

錯過了黃河鯰魚,當然不能再錯過黃河鯉魚,何況這秋季正趕上黃河鯉魚熱銷的旺季。鯉魚作為我國四大名魚之一,國內很多江河都有出產,唯獨黃河鯉魚最名貴,號稱“諸魚之長,魚中之王”,屬於鯉魚之上品,來之前我就知道這個說法,但直到在三盛公吃了黃河鯉魚之後,對此才算有了真正的感性認識。

比起其他產地的鯉魚品種,黃河鯉魚體型較長、背窄,類似紡錘形,色金黃,尾鰭和偶鰭呈鮮明的橘紅色,俗稱“紅柺子”,黃河鯉魚肉質細膩,無泥腥味,據當地人講,黃河鯉魚吃河裡的沙土和大量的野生雜草不僅有助於魚的消化,並且泥沙裡含有大量微量元素,這些原因都使得黃河鯉魚要比普通鯉魚味道更佳鮮美且富有營養。

來了一次三盛公國家水利景區,錯過了黃河鯰魚確實有些遺憾,好在這是一個值得多來幾次的好地方,下次再來,希望可以如願嚐到黃河鯰魚的美味。

——END——


入酒友群加微信shoucheng234


▼ 精彩推薦 ▼

李尋談酒:為什麼我最熱愛的是中國白酒

讀完這本書,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心儀的好酒!

品酒筆記 ‖ 小郎不如大郎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