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狭隘相对论指的是什么,那广义相对论有是指什么呢?

水月長安


爱因斯坦没有狭隘相对论,只有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根据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得到的光速各向同速推理出的光速不变原理,从而推导出的一套惯性系里的物理规律。

但是狭义相对论有个毛病,就是不适用于非惯性系,也就是说引力场和非匀速运动下都不能用,这不就白折腾吗?_(:D)∠)_我们地球就处在一个引力场里面,引力场下不能用了不就等于地球上也不能用了吗?那要它何用……

因此在科学界还在为狭义相对论赞叹折服的时候, 爱因斯坦已经着手解决狭义相对论这个致命问题了。

大约在狭义相对论发布后的两、三年后,爱因斯坦就已经找到了突破口,适用于非惯性系,包含隐引力的广义相对论基本理论架构已经搭建完成,它的中心思想就是:引力是由物质能量对时空的弯曲造成的,因此不同的能量分布导致了不同的时空弯曲。但作为一个物理理论,爱因斯坦还要对它进行定量化,也就是建立它的数学方程。



然而此时爱因斯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大学时期对数学的不正确定位,他了解的数学工具在建立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形式时完全不够用,以至于无从下手。所以他去求助他留校任教数学系的大学同学格罗斯曼,在格罗斯曼的提点下找到了建立广义相对论数学方程的数学工具——黎曼几何和张量分析。

据说爱因斯坦大约花了一年的时间去学习它们,并最终在好基友格罗斯曼的帮助下建立了第一条广义相对论方程。不过这条引力场方程并不是最终版,因为它需要依赖参照系的选择,不符合爱因斯坦的要求,爱因斯坦想要建立的是一个不依赖于任何参照系的方程。

很快爱因斯坦就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此时好基友格罗斯曼已经无能为力了,爱因斯坦后来在黎曼几何的发源地——哥廷根大学遇上了大数学家希尔伯特,跟希尔伯特一番交流后,爱因斯坦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几个月后就写出了正确的引力场方程,而此时距离他提出等效原理发现广义相对论的基本理论架构已经过去了8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