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陝西+甘肅+山西的1+3新格局

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範圍包括:

陝西省的西安、寶雞、咸陽、銅 川、渭南5個市,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及商洛市的商州區、洛南縣、丹鳳縣、柞水縣。

山西省的運城市(除平陸縣、垣曲 縣),臨汾市的堯都區、侯馬市、襄汾縣、霍州市、曲沃縣、翼城縣、洪洞縣、浮山縣。

甘肅省的天水市及平涼市的崆峒區、華亭縣、 涇川縣、崇信縣、靈臺縣和慶陽市區。

該區域總國土面積10.71萬平方公里,2016年末常住人口3863萬人,地區生產總值 1.59 萬億元,分別佔全國的 1.12%、2.79%和 2.14%。

關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陝西+甘肅+山西的1+3新格局


接下來,我們逐個介紹一下關中平原城市群各個城市的基本情況: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業基地。西安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聯合國科教文組織1981年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美媒評選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下轄11區2縣,總面積10108平方公里。擁有西鹹新區、陝西自貿區、西安港等經濟工業高地。2016年末常住人口883.21萬,其中城鎮人口648.54萬。

寶雞:古稱陳倉、雍城,譽稱“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是關中平原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關中——天水經濟區副中心城市。地處關中平原西部,下轄3區9縣,總面積1.82萬平方公里。2016年末常住人口377.50萬,其中城市戶籍人口102萬,位居全省第二位,是陝西兩大百萬人口城市之一。

咸陽:位於陝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亙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咸陽東鄰省會西安,西接國家級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西北與甘肅接壤。轄2區1市10縣,總面積10189.4平方公里(其中644.56平方公里被西安託管)。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98.66萬,中心城區人口91.5萬,位居陝西省第三位,僅次於西安、寶雞。

銅川:地處陝西省中部、關中盆地和陝北高原的接交地帶,與延安、渭南、咸陽3個地市毗鄰。面積3882平方公里,全市下轄宜君縣、王益區、印臺區、耀州區和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區,22個鎮、6個鄉、13個街道、543個村委會、57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86萬(2010年),其中非農業人口45萬,城鎮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53%。

渭南:古稱下邽、蓮勺。地處陝西關中渭河平原東部,是陝西省的“東大門”,早在秦漢之際,渭南就已享有“省垣首輔”,“形勝甲於三秦”的美譽。總面積約13134平方千米,戶籍人口560.06萬(2010年六普),為陝西省農業大市和人口第二大市。轄臨渭區、華州區2個市轄區,大荔、富平、白水、潼關、蒲城、澄城、合陽7個縣以及韓城、華陰2個縣級市,其中韓城為省內計劃單列市試點,享有設區市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行政級別升格為副市廳級建制,財稅體制省直管。

商洛:位於陝西省東南部,東臨河南省,東南臨湖北省,北、西北、西南分別與陝西省渭南市、西安市、安康市接壤,總面積19851平方千米。商洛始名於漢朝,指上雒(縣)和商(縣)的地域合稱。因地處秦嶺山地,因境內有商山洛水而得名。歷史上商洛道(亦稱商於古道)為秦馳道的主幹道之一,為“秦楚咽喉”,是長安通往東南諸地和其他中原地區的交通要道。截至2016年,商洛市下轄1區6縣,常住人口237.17萬。實現地方生產總值699.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6.6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71.7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30.86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29574元。

楊凌: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簡稱楊凌區或楊淩示範區,隸屬陝西省。東與武功縣大莊鎮以漆水河為界,南與周至縣啞柏鎮隔渭河相望,西與扶風縣絳帳鎮接壤,北依湋河與武功縣武功鎮、扶風縣杏林鎮相鄰,東西長約16公里,南北寬約7公里,總面積135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35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一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截至2016年,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下轄1個縣級區,有2鎮、3個街道。常住人口24萬人。2016年,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生產總值(GDP)完成118.98億元,較2015年增長10.1%。


運城: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北依呂梁山與臨汾市接壤,東峙中條山和晉城市毗鄰,西、南與陝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門峽市隔黃河相望。總面積13968平方千米,佔山西省總面積的9%。截至2016年,運城市下轄1區2市10縣,常住總人口530.52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22.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26.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83.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04.7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106.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563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365元。

臨汾:臨汾地處太原、鄭州、西安三個省會城市連接中點,區位優勢突出,交通通訊便捷。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東倚太嶽,與長治、晉城為鄰;西臨黃河,與陝西延安、渭南隔河相望;北起韓信嶺,與晉中、呂梁毗連;南與運城市接壤。因地處汾水之濱而得名,臨汾“東臨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達幽並”,地理位置重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臨汾是晉南經濟重鎮,經濟總量位居山西省第二。

關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陝西+甘肅+山西的1+3新格局


天水:位於甘肅省東南部,轄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五縣和秦州、麥積兩區,區域面積14325平方公里。天水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在1000—2100米之間。屬溫帶季風氣候。截至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332.30萬。2015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553.8億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2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62.42億元,大口徑財政收入達到110.22億元,財政支出達到246.5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00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809元。

平涼:位於甘肅省東部,六盤山東麓,涇河上游,為陝甘寧交匯幾何中心“金三角”,橫跨隴山(關山),東鄰陝西咸陽,西連甘肅定西、白銀,南接陝西寶雞和甘肅天水,北與寧夏固原、甘肅慶陽毗鄰。

慶陽:位於甘肅省最東部,陝甘寧三省區的交匯處,系黃河中下游黃土高原溝壑區。習稱“隴東”,素有“隴東糧倉”之稱。全市總土地面積27119平方公里,總人口267.31萬(2016年戶籍人口),轄1區7縣116個鄉鎮。

關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陝西+甘肅+山西的1+3新格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