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中国胃的收割机


四川人:中国胃的收割机

前段时间,#川菜点菜考证#在热搜上狠狠地为川菜吸了一波眼球。

四川人:中国胃的收割机

川菜又火火热热地闯进了大家的视野,火锅?串串?想来,川菜总是能在食品界横行天下。

四川人:中国胃的收割机


四川人:中国胃的收割机

甚至许多领导人都败在川菜的石榴裙下:

一到成都,米歇尔就赶去宽窄巷子吃火锅,朴槿惠就心心念念鲜香的麻婆豆腐

出访时,卡梅伦吃火锅爱上了菌菇拼盘香菜丸子,还追加了后者两次;而默克尔,更是亲自跑去成都农贸市场学习挑选辣味料,还跑去餐馆上手学习如何做宫保鸡丁

四川人:中国胃的收割机

上至老下至小,没有人会拒绝一锅解千愁的火锅、一把填满胃的串串,或是一碗极其下饭的麻婆豆腐。

川菜花样多变口味多样,却神奇地总是能征服所有口味的胃,让不同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吃法。

然而,在川菜艳压群芳的第一美人儿却是个“异类”。

据说在四川,串串只能排第三,火锅也才排第二,第一是担担面。

四川人:中国胃的收割机


四川人:中国胃的收割机

要是在成都街头走一走,恐怕记住的不是小酒馆,而是担担面店。不夸张地说,在成都街头,每隔100米就有一家担担面店。

四川人:中国胃的收割机

大概因为吃火锅大多在晚上、吃串串又没正经感,唯有担担面想吃就吃,成都只有担担面店才是所有时辰都不缺食客的。

四川人:中国胃的收割机

担担面就像一碗阴魂不散的川人下饭菜,几筷子的工夫,不大不小,却一定会出现在桌上。

小孩的面前一碗,大人面前也一碗,拿到面趁热赶紧拌一拌,让面与料充分混合,在热气还未消散之前,急着往嘴里塞。

隔着老远,那吸面条的呼噜声就传过来了,若是在一旁问好奇,这时可千万别问,问完也不会有反应。只有等到吃得差不多碗里空空,他们才会满嘴流油地回答“美美美!”

四川人:中国胃的收割机

别在川人吃担担面时搭话,更不能在他们肚子缺一碗担担面时谈生意。

据说在成都,上到老板下至工人都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再努力拼命挣钱,都绝不在饭点时刻干活谈生意;你也千万别赶因为一顿饭的时间,跟饥饿的成都人做生意。

不然,若是硬拉成都老板到谈判桌前,下一刻,你即将面对一个无法攻克的对手:双目无神,饥肠辘辘,对话牛头不对马嘴,空有一副躯壳。

魂儿在哪?担担面摊上呗!

四川人:中国胃的收割机

放弃吧。等你点完头,可能已经被架到路边摊小板凳前,对方这才“活”过来,搅着一碗担担面吃的喷香,精神大好。

以致今日,但凡四川工人们状态不对、神情异样、四肢乏力、毫无精神,就给他来一碗担担面吧,99%能灵,那剩下的1%是?再来一碗。

或许,别人五行缺一二,川人命里就缺担担面。

四川人:中国胃的收割机


四川人:中国胃的收割机

那么这个勾了川人魂的担担面,到底是个什么面呢?

四川炸酱面?红油棒棒面?不不不,我们不一样。

你看这个面它又长又宽,就像这个碗它又大又圆——额,不是。

四川人:中国胃的收割机

通常来说,现在的担担面是细面,装面的碗也不会太大,碗大面多,那面没搅完就会坨了,最早的它就是如此。

四川人:中国胃的收割机

担担面会有这个名字,是因为它来自挑在扁担上的面。

当时,在四川自贡市,有个人叫陈包包。因为四川地理崎岖、路途坎坷,行车不方便,陈包包就用扁担挑着配料走街串巷沿街叫卖他的面。

四川人:中国胃的收割机

扁担有两头,一头一箩筐。

卖担担面时,一边装上一个小灶,灶底下是煤炉,灶上搁一口锅,锅里头煮着一半面汤一半炖鸡汤或蹄汤,另一头则置一个案板,以及碗筷调料等物件。

当街头出现“担担面,担担面……”的声音时,他就不远了,若客人招手拦下想来一碗,陈包包便在案板上撒上面粉、揉团切条,再到另一头煮上。

无需太久,一碗面就完事儿了。按口味加点自家的麻辣料,加点事先炒好的肉,三下五除二,就能端出一碗担担面了。

四川人:中国胃的收割机

这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面却深得川人之胃,一来二去,它竟然红了。

它在四川红了,它在全国红了。

发展至今,它甚至能与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河南烩面、武汉热干面一起,并称为中国五大面条

相比其他面条各有特色,它平淡无奇的制作手法与面条种类却火得一塌糊涂,同是中国五大面条之一,为何四川担担面更让人上瘾?

四川人:中国胃的收割机

川人凭借天地凭借自己打下的这一片江山,“天府之国”的称号绝不是白来的。

川渝多美女,更多小麦,这湿润的气候让四川成了产小麦的大省。

四川人:中国胃的收割机

原材料丰盛,面食的变化可能自然也变多。

但又因为气候潮湿,为了面团的筋道四川人在售卖时会往面粉里加碱,这碱味儿的面配上刺激味蕾的酱料口感,让它迅速获得了川人的好感。

可好感远远不够,川人骨子里对生活的追求才是川菜走出“盆地”的最大要素。


四川人:中国胃的收割机

蜀道之上,他们对古道侠义的不羁早已让自己脱离了吃饱的原始诉求,那一旁不起眼配菜的口感调配,才是面里头沉淀百年的精髓。

肉臊盖头里,肉得选择肥三瘦七,提前用小火炒至酥脆,颗粒分明,其中的料酒、甜酱、盐与酱油都得适量。

四川人:中国胃的收割机

除开油盐酱醋,除开豌杂豆花肥肠的配料,那麻,那辣,才是担担面里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人吃了能抗住诱惑、不上瘾。

那辣,它直白、有劲,色泽红亮、辣度不浅;

而麻,它起初不如辣,它含蓄、绵柔,后劲足,恍若蜀道时那累累战鼓声,初尝时有一丝刺激,没来得及意识到便消散不见,等到再次出现,它早已侵入整个味蕾,再想逃避便是无能。

等到客人点了单,店家才会将其盖在煮沸的面上,让其随恰好的麻辣一同陷入面条的世界里,最后才呈现出如今担担面那份简约而不简单的高深。

四川人:中国胃的收割机

以致今日,不知被谁带出川蜀的这份担担面得到了众人的神化:

不管在哪里奔波,即使是大暑天,能在小店里来一碗担担面,先麻一阵,再被辣得直冒汗,最后一身大汗,失了灵魂的肉体才能重新恢复精神,一天的疲倦也烟消云散了。

一碗担担面,臊子里全是鲜,面里全是情怀!劳累了一天,去吃上一碗担担面,安定漂泊的心,然后重整旗鼓,才能燃起对生活的热爱!

川人多年煞费苦心,达到如今的地步——将调料玩弄于股掌之间,将众人的胃玩弄于手下

四川人:中国胃的收割机

不过,即使它被全国人民吹得神乎其神,但什么是它“最正宗”的面条制法、形态,配料的用料、步骤手法,依然还在非川人的键盘下争论、在川人的历史黑洞里存疑。

正宗的担担面应该用高筋粉吗?干捞还是有汤?应该加麻加辣吗?加芽菜吗?

这是永远都不会有答案的问题了。

吵了这么半天,仿佛还有理有据,末了还得来一句:最正宗的不知道,反正我爱吃的是放了xx料的。

害,这码字拍照浪费好一大会瞎功夫,倒不如痛痛快快承认那句老话:

四川人:中国胃的收割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