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遷都北京是否合理?換來了明朝200多年的天子守國門

在中國古代史上,有四大古都,分別是長安、洛陽、北京和南京。在上古時期,國家的政治和經濟重心位於西北,因而往往會選擇以長安作為首都,洛陽作為東都以控制關東地區。到了唐朝之後,關中地區經濟迅速惡化,經濟和政治重心不斷東移,長安和洛陽就失去了作為首都的優勢。兩宋之後,北方遊牧民族強盛起來,為了同時控制大漠、東北和中原,金朝和元朝都選擇以北京作為首都。

永樂遷都北京是否合理?換來了明朝200多年的天子守國門

長安坐鎮西北,洛陽遙控關東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對於首都的考慮也十分謹慎。建國之初,朱元璋以金陵為南京,以開封為北京,以鳳陽為中都。但是鳳陽明顯不適合作為首都,因此中都的建設被迫停止。為了選擇有利的地方作為首都,朱元璋希望在關中建都,“據百二河山之勝,可以聳諸侯之望”。他在1391派遣太子朱標巡撫陝西,考察山川形勝,為遷都做準備。但是太子回來之後就一病不起,遷都之事就不了了之。

永樂遷都北京是否合理?換來了明朝200多年的天子守國門

在六朝時期,南京作為首都之所以是短命,主要還是當時南方經濟開發不足,地廣人稀,沒有充足的財力和兵源。然而經過隋唐、兩宋的開發,東南地區已經成為了全國的經濟中心和文化重心,此時定都南京並無不妥之初。而關中地區在唐朝就已經顯示出其弊端:糧食無法自足,同時又面臨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的兩大軍事壓力。而南京不僅距離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較遠,還靠近大海,適合進行海洋貿易。當然,由於明朝推行海禁政策,海岸線也是邊疆,因此南京的優勢也似乎消失。

永樂遷都北京是否合理?換來了明朝200多年的天子守國門

南京:江南佳麗地,千古帝王州

靖難之役中,燕王朱棣奪取了朱允炆的帝位,成為了明成祖,年號永樂。由於北京是朱棣的大本營,朱棣稱帝后就把北平改稱順天府,建為北京。1421年,朱棣正式遷都北京。張萱記載,“天地間之形勢,大抵無如燕京,其次則關中。洛陽四面受敵,非用武之地,然視汴猶為上游焉。若金陵則僻在東南,不足控馭西北,非勝地也”。這句話就是為遷都北京尋找藉口。對於明朝而言,北京才是真正的四面受敵的地方,其北方有蒙古各部,東北有女真,東面還有日本。

永樂遷都北京是否合理?換來了明朝200多年的天子守國門

北京城

永樂遷都北京是否合理?換來了明朝200多年的天子守國門

明朝版圖(永樂時期)

當時有人評價北京的地理形勢“滄海遶其東,太行峙其西,後枕居庸,前襟河濟”,也就是東有大海、西有太行山、北有居庸關、南有黃河。不過大學士丘浚就直接指出了其缺陷“居庸者,則吾之背也,紫荊則吾之吭也。都燕者切近北狄,則又將恐其反扼我之吭而拊我之背焉,所以防蔽之者,尤當深加之意。”

也就是居庸關是北京的北部的唯一的防線,萬一居庸關失手,那麼北京就難以自保,北京淪陷,那麼中原就沒有可以可守的險要了。陳建也評價道:“幽燕形勝,自昔稱雄,然距邊塞不二百里,無藩籬之固,而天子自為守。所幸胡人惟利在抄掠,無爭帝之志耳。”也就是北京距離邊塞只有200裡,使得天子守國門。所幸的是蒙古沒有稱帝的野心,只有搶劫的短淺眼光。

永樂遷都北京是否合理?換來了明朝200多年的天子守國門

明成祖

另外,明成祖遷都北京另外一個藉口是北京“饒谷馬魚鹽果窳之利”。北京地處於華北平原以北,有大量的糧食、蔬菜等供應,又可以通過運河來運輸南方的物質。但是這也恰恰反映了北京的弱點。正如唐朝時期長安,從唐太宗時期開始就不斷向江南地區運輸糧食到達關中。這個措施無疑讓北京在經濟上嚴重依賴於東南地區供應,一旦地方割據勢力切斷了京杭運河的線路,北京陷入了絕境。

永樂遷都北京是否合理?換來了明朝200多年的天子守國門

明朝漕運

人們又說,明成祖遷都北京,有利於加強對蒙古、女真族的控制。的確,在永樂年間,明朝幾次北伐蒙古,都取得了勝利。朱棣在東北地區的招撫也獲得了成功,在黑龍江流域設置了奴兒干都司。但是這些都是短暫的,只有20年的成功,但是換來的卻是200年困局。從宣德年間開始,明朝就無法維持強盛的局面,蒙古的瓦剌、韃靼等相繼興起,不斷衝擊明朝的長城防線。1449年,明英宗親征,50萬大軍全軍覆沒。嘉靖時期,俺答汗製造了“庚戌之變”,嘉靖值得讓他在北京大肆燒殺搶掠,並且賄賂以金銀財寶,最終俺答汗才離開。隆慶時期,明朝被迫和俺答汗簽訂城下之盟,每年給予蒙古大量的“市賞”,才使得蒙古不再侵犯。

永樂遷都北京是否合理?換來了明朝200多年的天子守國門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

蒙古的侵犯停止了,但是東北的女真族又興起。在明朝末期,女真族建立的清朝已經將山海關以外的地區全部佔據,而清軍還多次繞過山海關進攻河北、山東一帶。此時的北京幾乎成為了塞上孤城。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明確批評到:“有明都燕不過二百年,而英宗狩於土木,武宗困於陽和,景泰初京城受圍,嘉靖二十八年受圍,四十三年邊人闌入,崇禎間京城歲歲戒嚴,上下精神斃於寇,至日以失天下為事……江南之民命竭於輸,太府之金錢靡於河道,皆都燕之為害也。”

永樂遷都北京是否合理?換來了明朝200多年的天子守國門

在明朝末期,本來是北京西部屏障的太行山以轉手成為他人的屏障。太行山作為山西高原的東部,理應是山西可以居高臨下控制華北平原的要塞。因此,當李自成佔據了山西之後,攻陷北京也就成為了在所難免之事了。

永樂遷都北京是否合理?換來了明朝200多年的天子守國門

吊死煤山

那北京就不適合作為首都了嗎?不,北京只是不適合作為明朝的首都。對於金、元、清三代來說,以北京作為首都那是最合適的了。北京位於蒙古高原、中原和東北三大地理單元的交匯處,也處於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過渡地帶。建都於北京,必須同時控制能夠中原漢地、蒙古和東北,顯然,在這一點上,金、元、清都做到了。而作為一個侷限於長城以南的明朝,北京就成為了邊疆,因此,以北京作為首都,那是自找罪受。

永樂遷都北京是否合理?換來了明朝200多年的天子守國門

永樂遷都北京是否合理?換來了明朝200多年的天子守國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