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稱帝——“把襯衫當成黃袍穿”。時機不對,後果很嚴重

劉備稱帝——“把襯衫當成黃袍穿”。時機不對,後果很嚴重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對曹操有一個很有名的評價:說曹操是“把黃袍當成襯衫穿在裡面”。意思是曹操有皇帝之實,卻不圖皇帝之名。借用翦伯贊先生的這句話,我對劉備的稱帝行為,斗膽也評論一句“把襯衫當成黃袍穿在外面”。

劉備稱帝

劉備稱帝——“把襯衫當成黃袍穿”。時機不對,後果很嚴重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月,魏王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退位,自己稱帝並改國號為魏,年號“黃初”。四個月後,即公元221年,漢中王劉備也在成都稱帝,國號漢,意為繼承東漢王朝的正統,年號“章武”。

然而,我們要問的是,此時劉備稱帝的時機已經成熟了嗎?是否有操之過急之嫌?

外交——與魏吳兩國同時交惡

劉備稱帝——“把襯衫當成黃袍穿”。時機不對,後果很嚴重

公元221年這一年,劉備集團所面臨的外部局勢異常嚴峻,同時面臨著來自魏國與吳國兩方面的威脅。

與魏國的關係:魏國自不必多說,魏蜀兩國一直勢同水火,曹操跟劉備你來我往多年鬥爭、鬥得你死我活,雙方大小戰爭無數,大規模的有名戰爭就有赤壁之戰、襄樊之戰、漢中之戰等等,小規模戰爭更是連年不斷,雙方互有勝負。但總體而論,魏國實力遠勝於蜀國,且魏國一直有統一天下的雄心藍圖,早有吞併蜀國的野心。因此,來自魏國的威脅,始終是劉備集團所面臨的第一大難題,而且這個難題一直無法得到有效解決。

與吳國的關係:在赤壁之戰前後一段時間,蜀、吳兩國關係相對穩定、友好,面對共同的敵人曹操,雙方結成了“孫劉聯盟”,在赤壁一戰中大破曹操,形成了天下三足鼎立的局勢。然而好景不長,隨著雙方勢力的各自擴大,矛盾也漸漸暴露,尤其以荊州問題最為突出。荊州這一戰略重地,對兩國都關係重大、意義非凡。“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圍繞著荊州的歸屬問題,雙方終於爆發了荊州之戰,吳國大將呂蒙白衣渡江,一舉奪回荊州,並迫使蜀國荊州守將關羽敗走麥城被殺。“孫劉聯盟”終於瓦解,至此,兩國關係全面惡化,昔日盟友變成今日敵人。

這樣,劉備就同時面臨著來自曹操和孫權兩大集團的威脅。

內政——缺少蜀地士族的支持

劉備稱帝——“把襯衫當成黃袍穿”。時機不對,後果很嚴重

劉備集團作為外部勢力,進入蜀地並佔據政權,要想長期、穩固的佔有蜀地,一般來說,應該緊密依靠當地豪門世族,取得支持擁戴。然而,劉備集團對蜀地士族的態度並不友好,並未像孫權那樣聯合本地氏族勢力;相反,採取的是打擊施壓的一系列做法:一到蜀地,劉備集團就大肆沒收豪強地主的金銀珠寶、良田美宅,分配給荊州士人集團;同時在經濟上,髮型新的貨幣——直百貨幣,藉此強行掠奪豪強地主的刀劍鎧甲之類的軍用物資;在用人上,大量使用劉備集團原有力量,即荊州士人,如關羽、張飛、簡雍、孫乾、諸葛亮、魏延、蔣琬、董允等舊部勢力,對蜀地士人官僚進行排擠,並不委以重任。經過這一番打壓,蜀地士族實際上被底層化和邊緣化,在政治上他們受到排擠,難以進入劉備集團的核心決策層;經濟上受到盤剝,壓榨蜀地豪族各類財富物資以資軍費;法律上備受歧視,劉備集團甚至針對蜀地舊人制定了專門的政策法律。劉備集團所採取這一系列手段,看起來是排除了異己,清除了反對勢力,實則導致了蜀地豪門世族對他們的離心離德,因此劉備集團統治的內政基礎並不牢靠,甚至可以說是外強中乾,隨時可能發生內訌。

劉備急於稱帝的原因

在外部同時受到魏吳兩國威脅,內政根基不穩、矛盾頻發的情況下,劉備為什麼一定要急於稱帝呢?

第一,這是劉備的野心使然。即使劉備口頭不說,但內心早就已經有稱帝之心,況且他一直以“劉皇叔”的名號示人,以“匡扶漢室”為口號發展自己的事業,在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且傳聞漢獻帝已死的情況下,漢室已無名義上的領袖,此時劉備稱帝,既可以實現自己的野心,又可以名正言順的舉起“漢室正統”的名義,利用政治上的優勢,繼續與曹魏鬥爭。

第二,在政治上不能落於下風。在封建時代,國無二主,對於地方割據勢力,做不了皇帝,就只能做臣子,既然曹丕已經稱帝,劉備就面臨著選擇:是自己稱帝還是向曹丕稱臣。自己稱帝是內心的真實想法,向曹丕稱臣違背自己意願,且一旦如此,自己再繼續與曹魏鬥爭就陷入了以下犯上、叛國謀逆的大不敬之中。因此,為了在鬥爭中不在政治上處於不利位置,給曹魏以口舌,劉備也選擇了稱帝。

那麼,無論是在外部環境、還是內政基礎上,劉備都是不具備稱帝的條件的,至少在公元221年這一年,對於劉備來說,稱帝仍然是時機不成熟。反觀吳國孫權,國家面臨的形勢與劉備相差不多甚至稍強一些,為了吳國獲得更多的喘息、發展時期,不惜折下身段,向曹丕稱臣,緩解外部矛盾,等待時機,終於在曹丕、劉備相繼去世,魏蜀兩國內部政權交替、矛盾突出之際,孫權這才認為時機成熟,於是在公元229年稱帝,此時已經距離曹丕稱帝已經過了9年,距離劉備稱帝也已經過了8年。正式由於孫權的審時度勢,順勢而為,因而孫權在位長達29年,也是三國期間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劉備稱帝——“把襯衫當成黃袍穿”。時機不對,後果很嚴重

後果

由此可見,劉備在時機不成熟的情況下,強行自立為帝,實在是“把襯衫當成黃袍穿在外面”,得了外表失了裡子,造成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在外部環境惡劣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舉全國之力對吳國用兵,大敗之後國力從此一蹶不振;內政關係沒有理順,致使蜀漢後期荊州勢力與益州勢力長期鬥爭、相互排斥,政權根基大大受損。從此,蜀國只能偏安一隅,諸葛亮七出岐山無功而返,無法再與魏國爭鋒,“恢復漢室,還於舊都”也只能成了一句口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