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地面通信基站耗资大信号覆盖面有限,为何不用通信卫信代替地面基站?

浦天贤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地面通信基站耗资大信号覆盖面有线,但是不使用卫星通信替代地面基站,这里边的原因很多,包括技术原因、资金原因、容量原因、覆盖原因。

我们现在比较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本身就都是陆地移动通信系统。

我们现在使用的手机,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手机,一类是卫星手机,这两种手机之间,差距是比较大的。就终端来说,普通的手机比较常见的是智能电话,功能比较多,而卫星电话由于对通信性能要求过高,更多的是考虑信号的接收和发射,和智能电话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之所以一直卫星电话没有成为主流,主要是由于成本过高的原因。

卫星通信的成本,最大的部分还是在卫星的成本,以及发射成本。

卫星的价格还是比较昂贵的,卫星发射的成本也要比建基站的成本要高,这些也制约了卫星通信的发展。

成本高,价格就贵,价格贵,使用的人就少,使用的人少又导致成本无法被平摊,反过来使得价格无法下降,这是一个死循环。

卫星通信,无法成为普通人的基础通信,是由于卫星通信的容量有限。

我们现在的基站,覆盖距离城市200-300米,郊区1.5公里左右,农村3-5公里,每个基站分摊了整个系统需要的容量,这样的话才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按照今天中国的电话用户数量,高达10几亿。而全球现在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更是几十亿的数量。而这些,是卫星覆盖无法满足的。

即使是哪个所谓的星链计划,号称是要发射12000颗卫星,容量也是不够的,12000颗卫星要覆盖多大的面积?按照现在大城市的人口密度,一颗卫星甚至需要给几百万、上千万用户使用,这个是卫星无论如何现在的技术也做不到有效的支持的。

卫星的容量,一方面是本身卫星的硬件处理能力,再有一方面是无线频谱的资源。现在的基站是依靠大量的基站进行频谱的复用,才可以满足这么多用户的时候,而卫星要想现在的频谱满足大量用户的使用,尤其是大城市用户使用,这从技术上就是做不到的,如果不复用的话,现在全部的频谱给卫星使用,容量也是不够的。

至于那些GPS卫星,本身是类似广播技术,没有双向的交互,也就无所谓容量了。

卫星无法取代基站,更大的问题是信号覆盖问题。

卫星通信,最大的问题就是城市的覆盖问题,由于城市里有大量的建筑物,信号阻挡严重,这对于卫星通信而言,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想容量大,就的使用高载频,而高载频穿透衰减大,无法覆盖室内,这个问题同样也是毫米波的5G面临的问题。

为了解决阻挡问题,就需要安装类似现在的卫星锅一样的接收装置,这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是太不方便了。

如果在城市里需要这些卫星接收装置,那么如何随身携带呢?要知道现在很多建筑物的阴影的室外部分,卫星信号也是被阻挡的。

卫星通信成为主流要想城市覆盖,就需要在城市里建设大量的地面站来解决这个阻挡的问题,那么问题又回来了?建设大量的卫星地面站?建设大量的基站?这有什么大的区别吗?

而且,现在的互联网都是在地面系统之中,卫星通信还得访问互联网,如果卫星通信成为主流,这个卫星通信和互联网的接口的带宽,需要多大?

科幻一下吧,如果未来的人类可以走出地球,占据多颗行星,那个时候,主流的通信会变成卫星通信,而大量的地面卫星站才可能取代现在的地面基站成为主流吧?

总而言之,卫星通信无法取代现在的移动通信系统成为覆盖的主流,所以不管是以前的2/3/4G,现在的5G,以至于未来的6G,还是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站的。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

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通信一小兵


看到这问题我笑了半天,为啥?因为题主的问题显示了其无知,或许是受了一些不良谣传的传播,真以为卫星可以代替基站,我们不妨看看使用卫星通信有哪些致命的缺点的吧!

成本劣势:卫星的制造成本我不知道有多少,但是你卫星上天是要进行发射的,不是你想让他上天就上天的,发射一下怎么也得上百万美元吧!根据中国航天科工四院之前透露的消息,旗下快舟1A运载火箭的每千克报价2万美元,快舟11型运载火箭报价1万美元左右,一个中低轨卫星200千克算,那你这个就400万美元了,亲!

除了直接的发射成本,还有很多额外的风险因素,无法保证100%发射成功,根据现有统计卫星发射成功率为80%,你自己算吧!此外,卫星自身是使用寿命的,过了时间就得报废,你得重新发射新卫星代替。

性能劣势:卫星的通行的传输性能也不如基站,通常有500毫秒~800毫秒的时延,未来如果5G普及,那么卫星在这方面将更加不如。此外,卫星通信系统之间本身也是有干扰的,所以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卫星数量,到了一定程度你无空间可用。

此外,太空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也会对卫星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日凌和星食都可能影响卫星通信,甚至是中断。

通信终端:现在虽然有专门的卫星电话,但是你不妨看看这些终端长成什么样子,完全和我们现在的手机不一样的好不?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通过卫星来通信,不仅仅是卫星传送信号到手机,也需要手机能传送到卫星,而这种信号传送是需要专门的设备。而目前的手机根本不具备这样的设备,如果要使用卫星通信,那你的手机得重新设计了。

此外,按照现有的技术,如果使用卫星通信,那还得配置专门的设备,让这个设备同卫星进行通信,然后这个设备才和用户的手机进行通信,但是这样其实和在地面搞个基站有区别吗?

况且,地面手机和地球轨道上的卫星隔着几百公里啊,这信号传输你确认很有质量保证?别想了,兄弟,这延迟怕是你得把手机扔了。

所以,就现阶段就不要来扯什么拿卫星来代替基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无论是成本上还是性能上,卫星都无法替代传统的基站。

当然,国内现在也在搞卫星联网的计划,也就是“虹云”项目,这个计划发射156颗卫星,然后在地球1000公里轨道上实现组网,最后实现向全球提供宽带接入服务。但这和取代基站,提供手机通信服务又有啥关系呢?完全是两个概念的东西!



Lscssh科技官


如今5G建设当头,学习借鉴路由器这种世界通讯领域最成功的典范,研发像路由器形式的微基站,WiFi信号和5G蜂窝网络经路由器分流,WiFi信号独享,5G语音和网络业务跟周围邻居共享,初期昂贵成本由运营商补贴和用户共同承担。入户光纤可以满足高速率传输的要求,利用现有条件高效率利用,运营商铺设的成本会低,效率高,普及快,解决多年来3G、4G超高频室内信号弱、网速打折扣、密集区拥堵、高延迟的老毛病。利用现有铺设的光纤 + 微基站促进城乡5G同步一体化发展,消弥城乡地域之间的落差感。

一边要求拆除小区大基站,一边又投诉信号覆盖盲区,自相矛盾,无解!恰恰路由器式的微基站能有效的化解运营商大基站进社区楼宇的公共矛盾难题。

对于现在的5G少数对少数的测试网速达到多少个G,对于公众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不屑一顾,原来的3G、4G也是这么测试吹捧和大肆宣传的呀!

现在该到了4G、5G和宽带WiFi一统天下实现统一的时候了,研发出像路由器大小的室内微基站,运营商就可以彻底的放心大胆的关闭2G网络了,别像现在搞的像汽车一边两个轮子在坑坑洼洼的2G土路上,另一边的两个轮子在4G、5G的平平坦坦高速上,这种奇特搞笑且高耗能、占频谱、低效率的现象!

期待未来手机室内5G信号不再不稳定,期待未来室外宏基站为自动驾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期待未来室内微基站为智能家居开启新时代。


正直笔尖


卫星信息发射下行无问题如同gps导航,这只是单向,关键是上行,手机要多大功率才能够使卫星收到手机发来的交换信息,其中信噪比就是最大问题,如果突破该技术瓶颈,估计破解隐形飞机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分享到:


相關文章: